| 图书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书名 | 长虹液晶.高清电视维修手册:LS08机芯.LS10机芯.LS12机芯.LS15机芯.CHD-8机芯 | ||
| 作者 | 刘亚光 | ||
| 定价 | 39.00元 | ||
| ISBN号 | 9787030276537 | ||
| 出版社 | 科学出版社 | ||
| 出版日期 | 207-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重量:0.599 | |
| 版次:1 | 字数: | 页码: | |
| 插图 | |
| 目录 | |
| 内容提要 | |
| 本书着重介绍了长虹市场占有率*的LS08、LS10、LS12、LS15四种主流液晶电视机芯和CHD-8一种数字高清电视机芯,主要内容包括代表机型、电路组成、电路分析、主要检修数据、关键检测点的波形、总线调整、软件升级、故障检修流程、故障检修实例、整机电路图、主板维修图解(彩图),主旨在于提高电维修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书内容全面、知识系统、资料翔实,不仅适合电视维修人员使用,也可供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 编辑推荐 | |
| 本书着重介绍了长虹市场占有率**的LS08、LS10、LS12、LS15四种主流液晶电视机芯和CHD-8一种数字高清电视机芯,主旨在于提高电维修人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内容全面、知识系统、资料翔实,不仅适合电视维修人员使用,也可供中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
| 作者介绍 | |
| 序言 | |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维修资料良莠不齐,很多都是拼凑的截图加上模糊的文字描述,读起来非常令人沮丧。我希望这本《长虹液晶.高清电视维修手册》能给我带来一些“正版”的感觉。我关注它的系统性,特别是机芯之间的差异化处理。LS08和LS15在架构上必然有迭代升级,那么像LVDS信号传输路径、T-CON板与主板的通信协议是否有变化?如果作者能够在一处表格中清晰地对比出不同机芯的特点、常见故障率和对应的解决方案优先级,那就太棒了。这种横向对比分析能力,正是区分一本普通资料和一本专业工具书的关键。我设想,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历史性的故障案例分析,比如“某批次LS10机芯,因供电设计缺陷导致的间歇性死机”,并附上厂商的内部补丁说明,那简直是收藏级的资料了。这种深度挖掘的能力,绝非普通爱好者能够独立完成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坦白说,第一眼看上去有些年代感了,那种直白的标题和略显朴素的排版,让我想起我刚入行那会儿,电子产品维修手册的标准样式。我原本对“长虹液晶”这个品牌有点敬而远之,总觉得现在的超薄、智能电视才是主流,这种针对特定机芯的维修宝典,会不会内容太陈旧,有点浪费时间。然而,当我翻开目录,看到“LS08机芯”到“LS15机芯”这种清晰的系列划分时,心里咯噔一下,这可不是那种泛泛而谈的资料汇编,而是针对特定技术平台深入挖掘的干货。我手里正好有一台老款的液晶电视,画面偶发性地出现竖条纹,普通的网上教程根本找不到对应的电路图和故障代码解析。我猜想,这种专业手册里,对于电源部分的处理、时序逻辑的排查,肯定有非常详尽的实测数据和维修点位标注,光是能找到准确的BGA芯片型号和更换指南,就值回票价了。我特别期待看到关于背光驱动电路的深入分析,因为那是老型号液晶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超越常见维修思路的独到见解,比如针对特定IC的参数调整技巧,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叫人换板子。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那种扑面而来的“实战气息”。它不像某些理论书籍那样堆砌晦涩的半导体物理公式,而是直接把问题抛出来,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图。比如,关于高清处理部分(CHD),这部分往往是软件固件和硬件解码器的交汇点,极易出现花屏或无信号的疑难杂症。我尤其关注书中对这部分故障的排查流程,是否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顺序,有没有针对性地提供自检代码的输入方法,以及如何通过修改EEPROM数据来规避某些批次性缺陷。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教你认识元器件,而在于它教你如何“对症下药”。如果它能详细列出不同故障现象对应的电压值范围,并配以清晰的PCB实物图标记出测试点,那么对于一个需要快速恢复生产力的维修师傅来说,这就是黄金手册。我希望里面的电路图分辨率足够高,标注足够清晰,毕竟在昏暗的工作台灯下,微小的电阻电容编号如果看不清楚,再好的理论也成了空谈。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看起来适中,没有过度膨胀的篇幅,这让我对内容的精炼度抱有期待。我最怕看到的是那种用大量篇幅去介绍液晶显示的基本原理,这部分内容在任何入门教材里都能找到。我更看重的是那些“非公开”的维修技巧。例如,在处理高压背光电路时,如何安全有效地测试灯管寿命和驱动IC的负载能力;或者在进行固件升级失败后的“冷启动”急救方法。如果这本书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旁边指导,告诉我“注意,当出现A现象时,不要急着换CPU,先测量那个不起眼的滤波电容的ESR值”,那对我来说价值是指数级增长的。我期待它在软件调试和硬件层面的焊接技巧上,都能提供一些超越标准作业流程的“偏方”或“捷径”,前提是这些捷径是经过验证、风险可控的。
评分从一个长期与电子设备打交道的技术人员角度来看,一本优秀的维修手册,它的语言风格应该是严谨、客观且富有逻辑性的。我希望这本书的行文不会过于口语化,而是采用一种精确的工程术语来描述故障现象和测试结果。特别是关于PCB布局和信号完整性的讨论,如果能深入到电磁兼容(EMC)的角度去分析某些故障的根源,那就说明作者真正理解了这些复杂系统的运作机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书中能提供一些自制检测工具或测试夹具的图纸,这样维修人员可以根据手册的指导,快速搭建自己的测试平台,而不是完全依赖昂贵的原厂调试器。总而言之,我需要它是一本能让我少走弯路,能迅速定位到“问题核心”的工具书,而不是一本充满一般性知识的教科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