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大學全鑒典藏版(第2版)
定價:38.00元
售價:24.7元,便宜13.3元,摺扣65
作者:(春鞦)曾參,東籬子 解譯
齣版社:中國紡織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1-01
ISBN:97875180015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大學》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兩韆多年來無數仁人誌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窺儒傢之學。《大學》詳細地歸納瞭先秦儒傢的倫理、道德和思想,係統地講述瞭儒傢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對現代人做人、做事、立業等均有深刻的啓迪意義。本書以《大學》中的至理名言為導言,從處世經驗和人生勵誌的角度齣發,闡發蘊藏其中的智慧,並以曆史中的經典案例加以印證,幫助讀者深刻理解《大學》這一傳世經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內容提要
《大學》文辭簡約,內涵深刻,影響深遠。兩韆多年來無數仁人誌士由此登堂入室以窺儒傢之學。《大學》詳細地歸納瞭先秦儒傢的倫理、道德和思想,係統地講述瞭儒傢安身立命的原則和方法,對現代人做人、做事、立業等均有深刻的啓迪意義。本書以《大學》中的至理名言為導言,從處世經驗和人生勵誌的角度齣發,闡發蘊藏其中的智慧,並以曆史中的經典案例加以印證,幫助讀者深刻理解《大學》這一傳世經典中所包含的智慧。
目錄
一、大學經論章:初學入德之門
《大學》全文分經、傳兩部分。經,原本隻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大儒程顥認為是“孔子遺書,初學入德之門”,通俗地講,就是一個人初入社會立身處世的必修入門課。其中,三綱領“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闡明瞭大學思想的根本所在;而八條目“格物、緻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則是三綱領的具體體現,同時也包含瞭儒傢學派的方法論,極具實用價值。
1大學核心之道——明德、親民、至善
2“知止”纔能有所得
3懂得“本末”“終始”“先後”是學習大學之道的關鍵
4明德天下,先治其國
5欲治國,先齊傢
6欲齊傢,先修身
7欲修身,先正心
8欲正心,先誠意
9欲誠意,先緻知
10認識明確以後纔有自己的真知灼見
11探究事物原理就能認識明確
12忠實誠信源於對事物的認識
13意念誠實纔能心思端正
14心思端正,而後纔有身心的修養
15有瞭品德的修養纔能治理好傢族
16傢庭和睦,而後纔能治理好邦國
17治理好國傢纔能使天下太平
18從天子到庶人,都要以修身為根本
19基礎打不好,做其他事就不可能成功
20以尊重換取尊重
二、康誥盤銘、邦畿章:將美好的品德發揚光大
康誥盤銘、邦畿章是《大學》之“傳”的開篇兩章,主要就“經”中的“三綱目”——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從“德”的角度做瞭進一步闡述。不管曆史如何演變,不管社會背景如何變遷,有一些東西是永遠不會變的,比如道德的標杆。“德”是立世的根本,守住自己道德的底綫,“止於至善”,可以說是每一個人不容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1顯明美德,源於自我
2修養身心,君子當“無所不用其極”
3美德蓋天下而“惟民所止”
4身為國君就要做到仁政
5身為人臣就要做到恭敬
6身為兒女就要盡孝道
7身為父母就要做到慈愛
8與人交往要做到堅守信義
9道德至善,民而能服
10賢賢親親,民之不忘
三、聽訟、格物緻知章:凡事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在聽訟、格物緻知章中,《大學》從審理訴訟說起,把“格物緻知”的重要性闡述得淋灕盡緻。要解決問題,首先要知道問題齣在哪裏,知道導緻問題的根源,然後“對癥”,這樣纔能地把問題解決。而要做到這些,就要把握事物的本質,對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過程有一個的認識。這就是“格物緻知”。
1審理訴訟要公平公正
2讓不法之徒不得“盡其辭”
3認識的纔是“知”的高境界
四、誠意章:君子當“慎其獨”而“不自欺”
“誠”,自古以來就是做人的至高境界。宋朝大儒硃熹針對這一章的內容,說“誠意”是“自修之首”、“進德之基”。《大學》認為,“誠意”做人的關鍵是“慎獨”、“不自欺”。“慎獨”是儒傢學說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一個人在獨處時容易對自己放鬆戒備,從而把自己真實的本性錶現齣來,如果在這時仍然能夠做到像往常一樣嚴格要求自己,錶裏如一,這樣就算真正達到“誠意”的境界瞭。
1誠意的關鍵在於不自欺
2誠於中,形於外
3時刻記得有“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4以德潤身,心廣體胖
五、正心章:修身以保持內心的中正為要
正心章,在原作中,硃熹稱為“傳之七章,釋正心修身”。正心與修身之間有著密不可分、韆絲萬縷的關係。心不正,則修身就無從談起。因此修身的關鍵問題就在於如何纔能保持內心的中正。關於這一問題,正心章從五個方麵給齣瞭指導答案,並且每一條都能切中要害,一語中的。
1有所憤怒,心不能正
2有所恐懼,心不能正
3貪好安逸享樂,心不能正
4有所憂患,心不能正
5心不在焉,一切就無從談起
六、齊傢章:完善自我,纔有整個傢庭的和睦
傢,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沒有一“傢”之和睦,就沒有一國之安寜,齊傢,任重而道遠。俗話說:傢傢有本難念的經,這不是危言聳聽、誇大其詞,事實確實如此,傢,並不好治理。《大學》說“齊傢必先修身”,所以,齊傢之前,首先要做到自我完善,不斷提升自己。隻有自己的修養和道德情操達到水平瞭,纔可肩負起一傢之重擔,纔能使整個傢庭走嚮和睦幸福。
1對自己的親人不能過於偏愛
2對厭惡的人不能存有偏見
3麵對自己所敬畏的人往往會做齣錯誤的行為
4哀矜過度就會做齣錯誤的判斷
5驕傲懶惰的人不一無是處
6看人要長處、短處兼顧
7對於自己的子女不可一味溺愛
七、治國章:傢事,國事,事事相通
《大學》認為,一個人隻有先把自己的傢治好,纔有資格和能力去治理國傢。很多治傢的理念,比如: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兄弟和睦、鄰裏融洽等,同樣適用於治國。傢事、國事,可以說事事相通。隻要把這些理念靈活地運用到實踐當中,那麼治大國完全可以“若烹小鮮”。
1治理不好傢族就治理不好邦國
2君子不齣傢門也可治國
3孝順父母的人具備侍奉國君的品德
4尊敬兄長就如尊敬領導
5對孩子慈愛的人足以承擔造福百姓的重擔
6像保護孩子一樣去保護人民
7一國之命運係於一傢和一人
8一個人、一句話可以影響整個國傢
9以“仁”治國,民而從之
10自己做到瞭再要求彆人去做
11兄弟和睦,可教化國民
八、平天下章:以人為本,仁德厚民
《大學》說:“國治而後天下平。”也就是說,天下太平是以治理好國傢為基礎的。在這一章中,為瞭達到“平天下”的目的,《大學》把治國之道進一步具體化瞭。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一言以蔽之,八個字:以人為本,仁德厚民。平天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隻要對當事者時時把“人”和“德”這兩樣放在心裏,對自己嚴格要求,並且懂得運用閤適、有效的方法。
1敬老恤孤,垂範以德
2不要把自己厭惡的行為強加給彆人
3愛民所愛,憎民所憎
4小心謹慎,避免偏差
5得道得國,失道失國
6有德之人什麼都會有的
7美德是根,財富是梢
8輕德重財,本末顛倒
9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10違背天理搜颳而來的財富終將會失去
11唯有“天命”難於把握
12做人做事,以善為寶
13流亡在外,以親為寶
14品德高尚,可堪以重用
15把奸佞小人驅逐到“四夷”
16能愛人、能惡人
17遇賢纔要及時重用
18遇奸邪小人要及時清退
19切不可做違背人性的事
20得之於忠信,失之於驕泰
21生財有大道
22以財發身,還是以身發財?
23上好仁,下必好義
24未有好義,其事不終
25財富放在國庫裏並非就是君王的
26治理國傢不要以利為利
27任用小人於國不利
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遲雙明,筆名東籬子,男,1968年生,河北省邯鄲市人。1992年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係,曾在邯鄲鋼鐵公司任子弟中學教師、《邯鋼報》編輯等,現任北京鴻圖巨基公司總編。主要作品有:《首席執行官》、《諸葛亮日記》、《邊讀邊悟<菜根譚>》、《聽李叔同講禪機得瀟灑人生》、《讀史有學問全集》等。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給我的衝擊,在於它以一種近乎“復原”的方式,將我帶入瞭一種古樸而又充滿智慧的生活哲學之中。我常常在想,如果年輕時就能接觸到這樣係統而深刻的解讀,人生的航嚮或許會更加明確。書中對“內省”和“實踐”的強調,尤其觸動瞭我。它清晰地闡述瞭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重要性,告誡我們知識的價值在於應用。每一次閱讀,都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讓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內心的不足和成長的方嚮。它不是那種讀完就扔在一邊的書,而是會成為我書架上一個恒久的存在,時不時地會拿齣來翻閱,從中汲取新的力量和感悟,每一次重讀,都會有不同的體會。
評分我原本以為這種“全鑒典藏版”的書籍,多半是故紙堆裏翻齣來的陳詞濫調,充斥著枯燥的注釋和引經據 Фонбет式的說教。沒想到,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預期。它的結構組織得極為精巧,章節之間的過渡自然流暢,仿佛是在進行一場精心策劃的知識之旅。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並沒有把重點放在對曆史事件的簡單復述上,而是深入挖掘瞭字裏行間蘊含的人文精神和社會哲思。那些對於人倫、修身、治國等方麵的論述,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讀到一些精彩段落時,我甚至會停下來,反復咀嚼文字的韻味,感受那種跨越時空的共鳴。那種精神上的充實感,遠超齣瞭閱讀一般的曆史或哲學書籍所能給予的滿足。這是一部值得反復翻閱、常讀常新的佳作。
評分對於我這種半路齣傢的“僞學者”來說,閱讀古籍常常伴隨著巨大的挫敗感——太多生僻字、太晦澀的語境。但這本書的翻譯和注釋,簡直就是一座橋梁,輕鬆地連接瞭古代與現代的理解鴻溝。它的注解詳略得當,既照顧到瞭初學者的需求,又沒有稀釋原文的精髓。我特彆喜歡它在解釋某些核心概念時所引用的現代案例,這種對比和映射,極大地幫助我抓住瞭古人觀點的核心要義。書中的排版也十分考究,字體大小適中,留白恰到好處,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讓人感到疲勞。整體來說,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內容呈現,都體現瞭一種對讀者的尊重和對經典的敬畏,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感到非常舒適和愉悅。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種對傳統文化充滿好奇,卻又苦於缺乏係統引導的人量身打造的寶典。剛翻開的時候,就被它那種厚重而又親切的氛圍所吸引。封麵設計雖然樸實,卻透著一股沉靜的力量,讓人一看就知道這不是那種浮光掠影的讀物。作者們對原文的解讀,簡直是抽絲剝繭,把那些看似古奧難懂的詞句,用現代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娓娓道來。特彆是那些生動的例子,仿佛把我一下子拉迴瞭那個時代,讓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態度。讀完後,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都變得更加開闊瞭,看待問題的角度也多瞭幾分深度。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智者,在我迷茫時指引方嚮,在我睏頓時給予慰藉。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是任何快餐式讀物都無法比擬的。
評分老實說,一開始我對這個“典藏版”的價值持保留態度,心想是不是隻是為瞭提高售價而做的噱頭。然而,當我沉浸其中後,纔明白這份“典藏”絕非浪得虛名。它所展現齣的那種深邃的文化內涵和嚴謹的學術態度,是普通普及讀物難以企及的。它不是在“解釋”古人說瞭什麼,更像是在“重建”古人的思想世界。尤其是在討論一些關於社會秩序和個人修養的議題時,那種穿透曆史迷霧的洞察力,讓人不得不拍案叫絕。閱讀它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專注力,但每一次投入的時間,都會得到豐厚的迴報。它教會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探索真理的求學態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