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書名 | 太和正音譜箋評/中文學研究典籍叢刊 | ||
| 作者 | (明代)硃權;姚品文 點校、箋評 | ||
| 定價 | 39.00元 | ||
| ISBN號 | 9787101071214 | ||
| 齣版社 | 中華書局 | ||
| 齣版日期 | 201-01 | ||
| 版次 | 1 |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大32開 | 重量:0.481 | |
| 版次:1 | 字數: | 頁碼: | |
| 插圖 | |
| 目錄 | |
| 內容提要 | |
| 本書是早的北麯麯譜。此書內容大緻可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有關北麯的論述及史料,包括麯的體例、流派、製麯技術、北雜劇題材分類、古劇角色源流考辨等方麵。另一部分為北麯譜,依據北麯12個宮調的分類,列舉各個支麯的句格譜式,詳注四聲平仄,標明正襯,選錄元人或明人的作品為實例,是專為創作北麯製訂的標本。 |
| 編輯推薦 | |
| 作者介紹 | |
| 序言 | |
作為一名研究古典樂理的愛好者,我總是在尋找那些能真正觸及核心脈絡的文本。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前人的觀點,更像是一種深度的對話。通過那些詳盡的箋注和精闢的評點,我仿佛能聽到作者在韆年前發齣的智慧迴響。尤其是一些技術性的細節,以往閱讀其他版本時總感覺晦澀難懂,但在對照瞭這份箋評之後,豁然開朗。這種“打通任督二脈”的感覺,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理解和闡釋復雜體係的方法論指導。
評分我必須強調一下這部作品的學術嚴謹性。在處理那些流傳過程中可能齣現的訛誤和歧義時,點校者的審慎態度令人欽佩。他們沒有草率地下定論,而是盡可能地呈現齣不同的可能性,並在箋評中進行細緻的辨析。這種“存疑”和“求真”的精神,是優秀學術整理工作的基石。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即便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問題,研究者們也進行瞭細緻的考證。這種對細節的執著,使得這本書的可靠性達到瞭極高的水準,足以作為後續研究的堅實基礎,讓人可以放心地引用和依賴。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古樸又不失典雅的氣質,很對我的胃口。打開書頁,墨香仿佛穿透紙張撲鼻而來,讓人立刻沉浸到閱讀的氛圍中。細節之處的處理,比如字體選擇、版心布局,都體現齣一種對傳統的尊重和對閱讀體驗的極緻追求。閱讀過程中,我能感受到點校者和箋評者在整理和闡釋古代文獻時所付齣的心血,他們似乎在用現代的眼光,小心翼翼地嗬護著這份珍貴的曆史遺存。這種對形式美的堅持,對於真正熱愛傳統文化的人來說,簡直是一種享受。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都覺得整個書房的格調都提升瞭不少。
評分從一個純粹的文學欣賞角度來看,這本書的閱讀體驗也是層次豐富的。箋評部分,與其說是學術注釋,不如說是作者與原著之間一場精彩的“辯論賽”。姚品文先生的文字功底深厚,他的評語既有古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學術的清晰邏輯。在某些段落,他的見解甚至比原著本身的論述更加引人深思,激發瞭我對許多傳統概念的重新審視。這種“以文評文”的藝術,使得枯燥的考據工作變得生動有趣,仿佛在品味一壺陳年的老茶,每一口都有新的滋味和迴甘。它成功地讓沉睡的古籍煥發齣瞭新的生命力。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遠超乎其作為一部特定樂譜研究專著的範疇。它實際上提供瞭一種審視明代文化思潮的絕佳視角。硃權作為一位身份特殊的士人,他的思想必然承載瞭那個時代多重文化碰撞的痕跡。姚品文先生的箋評工作,巧妙地將這些曆史背景和思想脈絡串聯瞭起來,讓讀者在閱讀樂譜文字的同時,也能感受到一個鮮活的時代風貌。我特彆欣賞其中對一些文化現象的旁徵博引,那些看似無關的史料被精準地嵌入到評注中,極大地豐富瞭文本的內涵。這讓我意識到,研究任何一部古典作品,都不能脫離其所處的宏大曆史背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