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信息
书名:三国志(古典函套线装)(全四卷)
定价:395.00元
作者:(晋)陈寿,陈君慧注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1-07-01
ISBN:978754635941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线装
开本:大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三国志》是我国史学家、西晋学者陈寿撰写的一部史学著作,后人把它列为“正史”,是“二十四史”中的第四种。《三国志》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60年的历史,共65卷,包括《魏书》30卷、《蜀书》15卷、《吴书》20卷,后人又称为《魏志》、《蜀志》、《吴志》。,因为,陈寿是从三国进入晋朝的,并且在晋朝担任官职,所以,他在著书时必须要为晋国的政治需要着想。晋朝是直接继承魏政权而统一全国的,陈寿在《三国志》一书中,就把魏摆在正统的地位,用本纪的名称来记述魏国君主的行事,而蜀、吴二国,一律称传。尽管如此,陈寿在蜀、吴二书中,仍然用本纪的方法,即编年体的方式,按年月日记载蜀、吴国君的政事。因此,在《三国志》中,魏、蜀、吴三国是并列为书的。应该说,陈寿撰写三个王朝并列的历史巨著,是冒很大风险且很有独特的眼光的。如果没有陈寿的《三国志》,我们对那时是三国鼎峙的认识就不会这么明确。因而,《三国志》的历史价值、文献价值、文学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目录
册
 卷一·魏书一 武帝纪
 卷二·魏书二 文帝纪
 卷三·魏书三 明帝纪
 卷四·魏书四 三少帝纪
 卷五·魏书五 后妃传
 卷六·魏书六 董二袁刘传
 卷七·魏书七 吕布张邈臧洪传
 卷八·魏书八 二公孙陶四张传
 卷九·魏书九 诸夏侯曹传
 卷十·魏书十 荀或荀攸贾诩传
 卷十一·魏书十一 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
 卷十二·魏书十二 崔毛徐何邢鲍司马传
第二册
 卷十三·魏书十三 钟繇华歆王朗传
 卷十四·魏书十四 程郭董刘蒋刘传
 卷十五·魏书十五 刘司马梁张温贾传
 卷十六·魏书十六 任苏杜郑仓传
 卷十七·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卷十八·魏书十八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
 卷十九·魏书十九 任城陈萧王传
 卷二十·魏书二十 武文世王公传
 卷二十一·魏书二十一 王卫二刘傅传
 卷二十二·魏书二十二 桓二陈徐卫卢传
 卷二十三·魏书二十三 和常杨杜赵裴传
 卷二十四·魏书二十四 韩崔高孙王传
 卷二十五·魏书二十五 辛毗杨阜高堂隆传
 卷二十六·魏书二十六 满田牵郭传
 卷二十七·魏书二十七 徐胡二王传
第三册
 卷二十八·魏书二十八 王毌丘诸葛邓钟传
 卷二十九,魏书二十九 方技传
 卷三十·魏书三十 乌丸鲜卑东夷传
 卷三十一·蜀书一 刘二牧传
 卷三十二·蜀书二 先主传
 卷三十三·蜀书三 后主传
 卷三十四·蜀书四 二主妃子传
 卷三十五,蜀书五 诸葛亮传
 卷三十六·蜀书六 关张马黄赵传
 卷三十七·蜀书七 庞统法正传
 卷三十八·蜀书八 许麋孙简伊秦传
 卷三十九·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
 卷四十·蜀书十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
 卷四十一·蜀书十一 霍王向张杨费传
 卷四十二·蜀书十二 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邰传
 卷四十三·蜀书十三 黄李吕马王张传
 卷四十四·蜀书十四 蒋琬费祎姜维传
 卷四十五·蜀书十五 邓张宗杨传
 卷四十六·吴书一 孙破虏讨逆传
 卷四十七·吴书二 吴主传
第四册
 卷四十八·吴书三 二嗣主传
 卷四十九·吴书四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
 卷五十·吴书五 妃嫔传
 卷五十一·吴书六 宗室传
 卷五十二·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
 卷五十三·吴书八 张严程阚薛传
 卷五十四·吴书九 周瑜鲁肃吕蒙传
 卷五十五·吴书十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
 卷五十六·吴书十一 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内容呈现的层次感来说,这套书的处理非常到位。它没有一味追求晦涩难懂的古奥,而是在保持原著精髓的基础上,通过现代化的注释和注解,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同时又确保了学术的严谨性。我特别留意了陈君慧先生的注脚部分,那些精辟的见解和对史料的细致考证,为我理解当时的政治气候和人物动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它成功地架起了古今理解之间的桥梁,让现代读者能够更深入、更立体地去感受历史的复杂性,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故事叙述。
评分我个人非常欣赏这套书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卷与卷之间的分隔处理,以及附带的一些导读性文字,都显得十分考究。它不仅仅是内容的简单堆砌,更像是一个经过精心策划的文化产品。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使得整套书的收藏价值大大提升。我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很多年里,它依然能保持这种高质量的品相,成为家中所珍藏的重要藏书之一。这不仅仅是一套史书,更像是一件可以代代相传的文化载体,体现了对经典的敬畏之心。
评分说实话,当我第一次打开这套书时,那种被历史洪流轻轻托举的感觉是难以言喻的。它散发出的那种沉稳和厚重感,与当今市场上许多速食文化的书籍形成了鲜明对比。这套书的气场非常强大,每一次翻开,都像是在与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进行无声的对话。它不只是讲述历史事件,更是在探讨权力、智慧与命运的永恒主题。对于追求精神滋养和深度思考的读者而言,这种阅读体验是无可替代的,它能让人在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处静心研读的港湾。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字体和排版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墨色浓淡适宜,纸张的质地也恰到好处,既有古籍的韵味,又不至于影响现代阅读的清晰度。我发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特别疲劳,这对于沉浸式阅读长篇巨著来说至关重要。那些繁复的注释和旁白,在保持整体版面美观的同时,做到了清晰的区分和标注,使得理解起来非常顺畅,没有那种被文字海洋淹没的压迫感。这套书的编校质量,真的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能够心无旁骛地投入到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
评分这部书的装帧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质感和古朴典雅的气息就扑面而来。线装的工艺处理得非常精妙,每一页的翻阅都带着一种仪式感,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手捧竹简的年代。尤其是封面和函套的设计,那种浓厚的文化底蕴不是随便印上几个字就能模仿出来的,它透露出一种匠心独运的审美,让人爱不释手,光是摆在书架上,就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不少书卷气。对于我这种对手感和视觉体验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样的精心制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让阅读不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更像是一次与古代文明的亲密接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