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西文化範式發生的神話學研究
定價:78.00元
作者:林瑋生
齣版社:中山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30606061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本書是從比較神話學視角研究中西文化範式發生的一部哲性詩學式專著。◎本書為民族文化的自識、自省、自新提供瞭一組重要文化基因的參考數值。
內容提要
本書以“神話形態”與“文化範式”關聯為旨歸,將繁浩的中國神話(指漢族神話)與希臘神話簡約為四大形態:“神象形態”、“秩序形態”、“歸化形態”以及“字化形態”。通過對這“四態”的平行比較,描繪齣一幅兩族神話的各彆圖狀,在此基礎上“上下求溯”——嚮上“上溯”兩族神話形態差異的母因,嚮下“下溯”兩族“神話形態”與中西“文化範式”的演繹(根果)關係。
目錄
章 導論節 主要概念、相關學理、研究價值 主要概念第二節 百年研究綜觀:從神話學的誕生與東漸談起
第二章 神與人形神:中國/希臘神話的“神象形態”節 神象及其生成原理第二節 神象遞變與自我意識發展的關聯一、“微我”與“獸形神”二、“混我”與“神”三、“準我”與“人形神”第三節 中希“神象形態”差異的錶徵一、中國的神二、希臘的人形神第四節 中希“神象形態”差異的成因第五節 “神象形態”蘊含的文化範式因子一、神與主客閤一、人形神與主客二分二、中希神象覆滅模式與哲性思維/神性思維
第三章 “德行”與“命運”:中國/希臘神話的“秩序形態”節 神話世界的“秩序導力”第二節 “德行”:中國神話的秩序導力一、“德行”的兩個呈現:行動群與帝王共相二、“德行”導力的成因第三節 “命運”:希臘神話的秩序導力一、“命運”導力的錶徵二、次導力:“力”、“欲/美”三、“野蠻”與“文明”共存:“命運”督力下的奇特張力四、“命運”導力形成的母因第四節 “秩序形態”孕含的文化範式萌芽一、“德行”與禮樂二、“命運”與悲劇三、“德行”與“命運”中的樂感與悲劇文化因子
第四章 曆史化與哲學化:中國/希臘神話的“歸化形態”節 符號的繼承演化規則與神話的歸化現象第二節 中國神話的歸化:曆史化一、神話曆史化二法二、神話曆史化的曆史背景三、神話過早曆史化的深層原因第三節 希臘神話的歸化:哲學化一、希臘神話的哲學化二、希臘神話哲學化的成因第四節 中希“歸化形態”孕育的文化範式胚形一、中國神話曆史化與“實用理性”二、希臘神話哲學化與“思辨理性”
第五章 三言兩語與韆言萬語:中國/希臘神話“字化形態”節 漢字:原生的空間符號一、漢字的神聖性、天然性與“抗字母化”特性二、漢字的信息承載量第二節 漢字與口傳的“通約”:一場艱難的匹配之役一、漢字與口傳“通約”的張力二、中國神話“字化形態”的錶徵第三節 希臘文字:派生的時間符號第四節 希臘文字與口傳的同質性一、希臘文字與口傳的“通約”:樂譜對麯子的記錄二、希臘神話“字化形態”的錶徵第五節 中希神話字化形態差異的母因一、商業與海洋二、農耕與大陸第六節 “字化形態”潛藏的文化範式走嚮一、“象形”與“拼音”:戀象思維、間象思維二、文字崇拜與語音中心三、“觀/悟”與“對話”:抵達道、真理的各彆途徑
作者介紹
林瑋生(1966年—),廣東揭陽人,中山大學文學博士、暨南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外文中心研究員、中文學院教授(中英文雙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嚮: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主持並完成國傢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和廣東省社科規劃項目等6項。在《社會科學》《國外文學》《廈門大學學報》等核心刊物發錶論文近40篇,提齣“三論”原創觀點(“文藝形態論”、“藝術重演論”與“比較文學個體論”)。獲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奬,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韆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在美訪學期間被授德剋薩斯州“榮譽客賓”(Honor Guest)。
文摘
序言
這本書的裝幀質量相當不錯,紙張的質感很好,拿在手裏沉甸甸的,給人一種“有料”的感覺。我迫不及待地翻到瞭目錄,看到那些細緻的章節劃分,以及每一個小標題都充滿瞭引人入勝的探討方嚮。我尤其對其中關於“神話原型”和“文化圖騰”的章節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一直認為,人類的潛意識中存在著一些共通的心理原型,這些原型在不同的文化中以不同的形式顯現,而神話正是這些原型最直接、最生動的錶達。作者似乎也認同這一點,並且在書中深入地探討瞭這些原型在中西文化神話中的對應與差異。我猜想,他一定花費瞭大量的時間去比較和分析,從那些古老的故事中提煉齣共通的模式,然後再審視它們如何在各自的文化土壤中開枝散葉,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文化範式。這種跨文化的比較研究,總能給我帶來豁然開朗的感覺,讓我對人類共同的情感和思維方式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也很舒服,字號大小適中,排版疏朗,閱讀起來不會感到壓抑。作者在論述中,似乎非常注重不同文化在“象徵意義”上的解讀和演變。我猜想,書中一定花費瞭相當篇幅來分析某些核心的神話意象,比如“創世神話”中的“水”與“火”,或者“英雄史詩”中的“試煉”與“迴歸”,是如何在中西文化中被賦予不同的內涵,並最終影響瞭各自的文化範式。我一直覺得,人類對於世界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是通過這些象徵符號來構建的,而神話正是這些符號最古老、也最強大的載體。作者能夠敏銳地捕捉到這些細微的差異,並從中提煉齣文化範式生成的關鍵,這本身就是一種瞭不起的成就。這本書讓我感受到,理解一個文化的“神話”,就如同理解它的“ DNA”,能夠揭示其最本質的特徵和最深層的驅動力。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的齣版信息,中山大學齣版社,這本身就代錶著一定的學術水準。翻閱內頁,作者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生動,既有學術著作應有的深度,又不至於讓人望而卻步。我被書中對“神話敘事結構”的分析所吸引,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故事,而是從更深層次去剖析這些故事的內在邏輯和建構方式。我感覺作者對於如何構建一個符閤特定文化語境的“神話範式”有著深刻的理解。他似乎在探索,為什麼某些神話故事會在特定的文化中流傳並産生深遠的影響,而另一些則不然。這種探究“範式發生”的過程,讓我覺得不僅僅是在研究古代的傳說,更是在試圖理解塑造我們當下思維方式和文化觀念的那些隱秘的根源。我甚至覺得,通過理解神話的發生機製,我們或許能更好地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評分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滿58包郵 中西文化範式發生的神話學研究》,作者是林瑋生,齣版社是中山大學,圖書編號是9787306060617。 初拿到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即深入閱讀,而是先被它略顯樸實的書名吸引瞭。 “滿58包郵”,這本身就帶著一股接地氣的生活氣息,與傳統學術著作的莊重感有些許反差,仿佛在暗示著知識的普及和易得。我當時想著,或許這本書並不像某些“高高在上”的學術論文那樣,充斥著晦澀難懂的術語和繁瑣的論證。而是會以一種更加親切、更容易被大眾所理解的方式,來探討“中西文化範式發生的神話學研究”這樣一個宏大而又古老的主題。這種期待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好奇,尤其是“神話學研究”這個部分,總覺得神話故事裏蘊藏著人類最原始的智慧和最深層的心理,而將它與中西文化的“範式發生”聯係起來,更是讓我覺得作者一定有著非常獨到的視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我甚至想象著,也許書中會引用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神話故事,然後抽絲剝繭,揭示它們背後隱藏的文化密碼。那種感覺就像是在尋寶,一層一層地剝開曆史的麵紗,去發現那些不為人知的文化基因。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雖然沒有特彆華麗的圖案,但那種簡潔的風格卻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書名中的“中西文化範式發生”,一開始讓我覺得有些概念化,或許會是枯燥的理論堆砌。但是,當我翻開書頁,看到作者流暢且富有邏輯性的文字時,我心中的疑慮便消散瞭。他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夠將抽象的概念變得鮮活,將復雜的理論闡釋得清晰透徹。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論證過程中,不拘泥於單一的理論框架,而是能夠融匯貫通,將不同學派的觀點巧妙地結閤起來,形成自己獨特的分析體係。這種開放的學術態度,以及對不同文化傳統的尊重,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神話學的研究,更是一次關於文化理解和對話的探索。我感覺作者仿佛是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在中西文化的叢林中穿梭,指引我辨識那些重要的地標,理解它們各自的形成邏輯和演變軌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