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書名: | 零基礎學古箏 |
| 叢書名: | 零基礎學音樂叢書 |
| 作者/主編: | 王莉萍 |
| 齣版社: | 西南師範大學齣版社 |
| ISBN號: | 9787562166085 |
| 齣版年份: | 2015年3月 |
| 版次: | 第1版 |
| 總頁數: | 153頁 |
| 開本: | 16 |
| 圖書定價: | 32元 |
| 實際重量: | 540g |
| 新舊程度: | 正版全新 |
王莉萍,廣西藝術學院古箏演奏副教授,民樂係副主任。2006年於武漢音樂學院古箏演奏與教學方嚮畢業,獲碩士學位。
2005年獲中國音樂傢協會舉辦的第二屆中國金鍾奬廣西賽區提名奬;2012年獲第三屆“金蘆笙”中國民族器樂大賽指導教師奬;2012年10月獲文化部科技司、區文化廳、教育廳舉辦的“紅銅鼓”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廣西選撥賽“指導教師奬”。2014年10月獲中國第五屆全國青少年民族樂器演奏大賽小型室內樂銅奬。
課 學習前準備
第二課 托、抹、抹托、小撮
第三課 勾、勾托、大撮
第四課 勾托抹托、托劈
第五課 連托、花指、連抹、連勾
第六課 颳奏
第七課 點音、顫音
第八課 上滑音、下滑音、上揉、下揉
第九課 雙托、雙劈、八度雙托
第十課 按音“4”和“7”及其顫音
第十一課 “4”和“7”的上、下滑音
第十二課 按音、泛音
第十三課 打、分解和弦
第十四課 琶音
第十五課 “四點”提高練習
第十六課 點奏
第十七課 搖指
第十八課 掃搖
《零基礎學古箏》主要內容包括:學習前準備,托、抹、抹托、小撮,勾、勾托、大撮,勾托抹托、托劈,連托、花指、連抹、連勾,颳奏,點音、顫音,上滑音、下滑音、上揉、下揉,雙托、雙劈、八度雙托,按音“4”和“7”及其顫音,“4”和“7”的上、下滑音,按音、泛音,打、分解和弦,琶音,“四點”提高練習,點奏,搖指,掃搖。
這本書的排版和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得非常舒服,一點也不像那種枯燥的教學材料。封麵設計得既古典又現代,很有品味,讓人忍不住想打開看看裏麵到底藏著什麼樣的“寶藏”。內頁的紙張質量也相當不錯,摸上去很有質感,油墨的印刷清晰銳利,每一個音符和指法圖都看得清清楚楚,即便是初學者對照著看也不會感到吃力。尤其是那些示範圖,畫得特彆精細,每一個手指的觸弦位置、用力方嚮都標注得一清二楚,這對於我們這些還在摸索階段的人來說,簡直是福音。作者在細節處理上看得齣是下瞭大功夫的,比如有些難點樂麯,還特意配上瞭詳細的文字解析,不是那種生硬的術語堆砌,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來解釋,讓人一下子就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說真的,現在市麵上很多教材為瞭追求數量,內容排得密密麻麻,看得人頭大,但這本書完全不會,它懂得“留白”的藝術,讓學習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光是翻閱這本書,就能感受到齣版方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現代學習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評分這本書的選麯風格非常多樣化,這一點讓我特彆欣賞。它沒有固守於傳統教材中那種略顯老舊或過於簡單的民間小調,而是巧妙地將一些經典名麯的簡化版,與一些現代改編的、更符閤當代審美的作品穿插在一起。比如,初級階段就能接觸到一些鏇律優美、富有畫麵感的麯子,這極大地激發瞭我對古箏藝術的嚮往。更棒的是,有些樂麯不僅提供瞭五綫譜和簡譜,竟然還標注瞭不同指甲的運用建議,這對初學者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因為指甲的運用直接關係到音色的好壞。聽著書裏推薦的或者作者自己演奏的示範音頻(假設有配套資源),你會發現,即便是最簡單的練習麯,經過恰當的詮釋也能發齣動聽的聲音,這讓學習不再是機械的模仿,而是嚮著“音樂錶達”邁進。它成功地架起瞭一座橋梁,連接瞭“彈奏技巧”和“音樂審美”兩座大山,讓學習者從一開始就接觸到更廣闊的音樂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內容組織傳遞齣一種非常現代且專業的態度,體現瞭作者深厚的學術背景。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在教材的最後部分,它似乎還為學習者規劃瞭下一步的學習路徑,比如推薦瞭一些不同風格的古箏麯目賞析,或者如何選擇閤適的演奏用箏等實用信息。這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循循善誘的老師,在陪伴你走過入門的最初階段後,為你指明瞭後續提升的方嚮。這種前瞻性的設計,大大減少瞭自學者的迷茫感。我感覺這本書的編寫者非常尊重學習者的時間和學習成本,每一個環節都力求高效和有效。拿到這本書,你不會覺得這是一份隨隨便便的資料,而是一份經過精心打磨、充滿誠意的教學成果,它讓人對“零基礎”的古箏學習充滿瞭信心和期待,覺得隻要跟著它走,正確的道路就在腳下。
評分我接觸過好幾本古箏入門教材,坦白說,很多都是“萬金油”式的,什麼麯子都往裏塞,結果就是每首麯子都淺嘗輒止,學瞭等於沒學。但這本書的編排邏輯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嚴謹,它不是簡單地羅列麯目,而是構建瞭一個清晰的、循序漸進的知識體係。從最基礎的持箏、調音講起,每一個新的技巧點都會被放在一個專門的章節進行集中突破,然後緊接著就會齣現專門練習這些技巧的樂麯片段,這種“理論—實踐—鞏固”的閉環設計,效率高得驚人。我發現自己學習新指法時,不再是東拼西湊地找資料瞭,隻要跟著書的進度走,就能穩紮穩打地把基本功打牢。特彆是關於掃弦和琶音的講解部分,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學者在這些技巧上容易齣現的“打滑”和不均勻的問題,給齣的練習方法非常具有針對性,不像有些書隻是簡單地說“多練”,而是給齣瞭具體的“量化”練習步驟,讓人心裏踏實。這種科學的課程設計,極大地提升瞭我練習的積極性,因為它讓我清晰地看到瞭自己的進步軌跡。
評分作為一個已經有幾年練習經驗的“老手”,我本以為這種“零基礎”的教材對我來說可能有些多餘,但我錯瞭。我特意翻閱瞭中間進階部分的章節,發現它對一些我一直模糊處理的細節進行瞭深入的挖掘和澄清。比如,關於“揉弦”的力度控製和時值變化,書裏用非常細緻的圖示對比瞭不同揉弦方式在音色上産生的微妙差異,這比我過去聽老師口述或自己瞎琢磨要直觀得多。而且,它不僅教授“怎麼彈”,更強調“為什麼要這樣彈”,很多樂理知識是以一種“嵌入式”的方式融入到麯目解析中的,而不是生硬地單獨列齣枯燥的樂理章節。這種將技術與理論有機結閤的編排方式,使得知識的吸收變得自然而然。很多時候,我們學琴久瞭容易陷入技巧的泥潭,這本書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們迴歸到音樂的本質上去,思考每個音符背後的情感和意圖,讓人受益匪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