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零基础学古筝 |
| 丛书名: | 零基础学音乐丛书 |
| 作者/主编: | 王莉萍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66085 |
| 出版年份: | 2015年3月 |
| 版次: | 第1版 |
| 总页数: | 153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32元 |
| 实际重量: | 540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王莉萍,广西艺术学院古筝演奏副教授,民乐系副主任。2006年于武汉音乐学院古筝演奏与教学方向毕业,获硕士学位。
2005年获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金钟奖广西赛区提名奖;2012年获第三届“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指导教师奖;2012年10月获文化部科技司、区文化厅、教育厅举办的“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广西选拨赛“指导教师奖”。2014年10月获中国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大赛小型室内乐铜奖。
课 学习前准备
第二课 托、抹、抹托、小撮
第三课 勾、勾托、大撮
第四课 勾托抹托、托劈
第五课 连托、花指、连抹、连勾
第六课 刮奏
第七课 点音、颤音
第八课 上滑音、下滑音、上揉、下揉
第九课 双托、双劈、八度双托
第十课 按音“4”和“7”及其颤音
第十一课 “4”和“7”的上、下滑音
第十二课 按音、泛音
第十三课 打、分解和弦
第十四课 琶音
第十五课 “四点”提高练习
第十六课 点奏
第十七课 摇指
第十八课 扫摇
《零基础学古筝》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前准备,托、抹、抹托、小撮,勾、勾托、大撮,勾托抹托、托劈,连托、花指、连抹、连勾,刮奏,点音、颤音,上滑音、下滑音、上揉、下揉,双托、双劈、八度双托,按音“4”和“7”及其颤音,“4”和“7”的上、下滑音,按音、泛音,打、分解和弦,琶音,“四点”提高练习,点奏,摇指,扫摇。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色彩搭配得非常舒服,一点也不像那种枯燥的教学材料。封面设计得既古典又现代,很有品味,让人忍不住想打开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样的“宝藏”。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不错,摸上去很有质感,油墨的印刷清晰锐利,每一个音符和指法图都看得清清楚楚,即便是初学者对照着看也不会感到吃力。尤其是那些示范图,画得特别精细,每一个手指的触弦位置、用力方向都标注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们这些还在摸索阶段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作者在细节处理上看得出是下了大功夫的,比如有些难点乐曲,还特意配上了详细的文字解析,不是那种生硬的术语堆砌,而是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来解释,让人一下子就能理解其中的精髓所在。说真的,现在市面上很多教材为了追求数量,内容排得密密麻麻,看得人头大,但这本书完全不会,它懂得“留白”的艺术,让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光是翻阅这本书,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现代学习者需求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书的选曲风格非常多样化,这一点让我特别欣赏。它没有固守于传统教材中那种略显老旧或过于简单的民间小调,而是巧妙地将一些经典名曲的简化版,与一些现代改编的、更符合当代审美的作品穿插在一起。比如,初级阶段就能接触到一些旋律优美、富有画面感的曲子,这极大地激发了我对古筝艺术的向往。更棒的是,有些乐曲不仅提供了五线谱和简谱,竟然还标注了不同指甲的运用建议,这对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救命稻草,因为指甲的运用直接关系到音色的好坏。听着书里推荐的或者作者自己演奏的示范音频(假设有配套资源),你会发现,即便是最简单的练习曲,经过恰当的诠释也能发出动听的声音,这让学习不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向着“音乐表达”迈进。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弹奏技巧”和“音乐审美”两座大山,让学习者从一开始就接触到更广阔的音乐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容组织传递出一种非常现代且专业的态度,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背景。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教材的最后部分,它似乎还为学习者规划了下一步的学习路径,比如推荐了一些不同风格的古筝曲目赏析,或者如何选择合适的演奏用筝等实用信息。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循循善诱的老师,在陪伴你走过入门的最初阶段后,为你指明了后续提升的方向。这种前瞻性的设计,大大减少了自学者的迷茫感。我感觉这本书的编写者非常尊重学习者的时间和学习成本,每一个环节都力求高效和有效。拿到这本书,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份随随便便的资料,而是一份经过精心打磨、充满诚意的教学成果,它让人对“零基础”的古筝学习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觉得只要跟着它走,正确的道路就在脚下。
评分作为一个已经有几年练习经验的“老手”,我本以为这种“零基础”的教材对我来说可能有些多余,但我错了。我特意翻阅了中间进阶部分的章节,发现它对一些我一直模糊处理的细节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澄清。比如,关于“揉弦”的力度控制和时值变化,书里用非常细致的图示对比了不同揉弦方式在音色上产生的微妙差异,这比我过去听老师口述或自己瞎琢磨要直观得多。而且,它不仅教授“怎么弹”,更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弹”,很多乐理知识是以一种“嵌入式”的方式融入到曲目解析中的,而不是生硬地单独列出枯燥的乐理章节。这种将技术与理论有机结合的编排方式,使得知识的吸收变得自然而然。很多时候,我们学琴久了容易陷入技巧的泥潭,这本书就像一股清流,提醒我们回归到音乐的本质上去,思考每个音符背后的情感和意图,让人受益匪浅。
评分我接触过好几本古筝入门教材,坦白说,很多都是“万金油”式的,什么曲子都往里塞,结果就是每首曲子都浅尝辄止,学了等于没学。但这本书的编排逻辑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严谨,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曲目,而是构建了一个清晰的、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从最基础的持筝、调音讲起,每一个新的技巧点都会被放在一个专门的章节进行集中突破,然后紧接着就会出现专门练习这些技巧的乐曲片段,这种“理论—实践—巩固”的闭环设计,效率高得惊人。我发现自己学习新指法时,不再是东拼西凑地找资料了,只要跟着书的进度走,就能稳扎稳打地把基本功打牢。特别是关于扫弦和琶音的讲解部分,作者似乎非常理解初学者在这些技巧上容易出现的“打滑”和不均匀的问题,给出的练习方法非常具有针对性,不像有些书只是简单地说“多练”,而是给出了具体的“量化”练习步骤,让人心里踏实。这种科学的课程设计,极大地提升了我练习的积极性,因为它让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进步轨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