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唐诗四首:为女高音、打击乐与钢琴而作 |
| 丛书名: | 中国现代室内乐作品系列 |
| 作者/主编: | 杨立青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806920190 |
| 出版年份: | 2003年10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17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18元 |
| 实际重量: | 141 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期待
夏日
咏荧
送别
为女高音、打击乐与钢琴而作的《唐诗四首》,是杨立青在联邦德国留学时期根据唐诗的德译本写成的,曾多次公演于德国(汉诺威),奥地利(萨尔茨堡、拉根伏特),韩国(大邱)及上海等地的现代音乐节和艺术节。
期特(erwartung)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尽欲,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夏日(kuhler sommertag) 《夏日》白居易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 尽日坐等从出版信息来看,杨立青教授的作品向来以其严谨的结构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这部《全新唐诗四首》想必也是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但又融入了更为前卫的现代作曲技法。我设想,在演绎那些描绘边塞风光或宫廷幽怨的诗篇时,打击乐组可能承担了环境声效甚至是“戏剧冲突”的角色,也许会用到大量的非传统敲击法来营造出马蹄声、风声甚至兵戈交鸣的抽象效果。而钢琴则或许扮演着“叙事者”或“空间构建者”的角色,通过和声的色彩变化来引导听者的情绪。女高音的声音,则需要极高的技术与情感驾驭能力,既要清晰地传达诗词的韵律,又不能被两边的器乐伙伴所淹没。这要求演奏者之间必须有极其默契的配合,这不仅仅是音乐会曲目,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室内乐戏剧。
评分对于普通乐迷来说,可能会担心这类作品过于“学术化”或“晦涩难懂”。但反过来看,如果作曲家能够成功地捕捉到诗歌最核心的情感脉络——比如李白的豪迈、杜甫的沉郁、王维的禅意——那么即便是最前卫的配器法,也终将服务于情感的表达。我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做到这一点: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在情感上传达精准。它需要一个既能欣赏传统美学、又对当代音乐语言持开放态度的听众群体。能将四首不同的诗歌成功地整合在一个统一的音乐叙事框架下,并且通过人声、击打和键盘这三种截然不同的音色体系达成和谐,本身就是一种极高的创作成就。
评分购买和收藏这部乐谱,对我而言,更像是一种对当代中国音乐创作前沿的关注。出版信息中的ISBN号和出版社的背景,也暗示了这是一部具有一定严肃性和收藏价值的作品。我尤其好奇,在记谱法上是否会出现特殊的标记,用以指示打击乐器使用的特定材料、击打位置或者钢琴的延音踏板的复杂运用。这些细节往往能揭示作曲家对音色纹理的精妙控制。它不仅仅是供人演奏的工具,更是研究当代音乐语汇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对话的一手资料。这部作品无疑将为音乐院校的学生和专业演奏家提供一个极具价值的研究和表演范本。
评分我对于这种将古典文学与当代音乐语言相结合的尝试,总是抱持着极大的好奇心。毕竟,唐诗的魅力在于其凝练而又意蕴无穷,如何将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转化为具体的音符和节奏,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我推测,这部作品可能在音高上会采用一些非传统调性或微音程来表现诗歌中那种略带苍凉或迷离的氛围,而不是用传统的调性音乐来简单地“美化”诗歌。例如,描绘月夜的篇章,可能会使用大量的延音和空间感极强的泛音,让听众感觉置身于一个空旷而又清冷的音响空间之中。这种对听觉体验的深度挖掘,才是现代音乐赋予古老文本新生命的关键所在。
评分这套全新的唐诗改编作品,光是“女高音、打击乐与钢琴”这个组合就让人眼前一亮,充满了实验性和探索精神。它似乎并不满足于传统的声乐作品形式,而是试图在音色和质感上开辟新的领域。我猜想,作曲家在处理这些耳熟能详的唐诗时,必定下了大功夫去挖掘诗歌文本背后潜藏的节奏感和画面感,用打击乐的颗粒感和钢琴的广阔音域去描绘出诗句中那些难以言喻的意境。特别是女高音,这个音域本身就带着一种穿透力和古典的庄重感,如何让它与现代化的打击乐器进行对话,是整部作品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我非常期待听到它如何呈现出唐诗中那种“大开大合”的气势,以及“沉思内省”的细腻,希望这不是一次简单的配乐,而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跨界融合与再创造。出版方能将其付梓出版,想必也是对这部作品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