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桑桐,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他的作品有钢琴曲:《在那遥远的地方》(1947)、《内蒙古民歌董题小曲七首》(1953);《序曲三首》、《春风竹笛》、《随想曲》等。小提琴与钢琴曲《夜景》(1947),足中国首自由无调性作品。声乐独唱曲:《林花酣了春红》(1943)、《天下黄河十八湾》、民歌改编曲Ⅸ嘎达梅林》等。大提琴与钢琴曲:《幻想曲》,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1992),《日本组曲》等。论著有:《和声学专题六讲》,《和声的理论与应用》(上册1982、下册1988)。《和声学教程》(2001)、《桑桐和声论文集》(2002)。专著有《半音化的历史演进》(2004),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化艺术科学成果奖(2006)。其他新作的音乐文论,均收录于《分析探讨纪念随感——桑桐音乐史集》中。上海音乐学院在纪念建校60周年时,为其颁发“金钟奖”。美国传记学会授予其“教育事业杰出贡献奖状”。中国音乐家协会向其颁发第三届“金钟奖”的“终身荣誉勋章”(2003)。其传略收入新版《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
1 樱花
2 远岛船歌
3 鼓舞
4 变奏曲
这份乐谱的定价虽然略高于市场上一些普通版本,但考虑到其完整的出版体系和严格的审校流程,我认为它的价值是完全匹配的。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工具的质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和心情。一把好的小提琴能让你爱上演奏,一套好的乐谱则能让你爱上学习。我非常赞赏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在这种专业领域持续投入的决心。对于任何一位希望深入研究或专业演奏大提琴和钢琴二重奏曲目的音乐人来说,拥有这样一份权威、准确且美观的乐谱,是进行高质量排练和学术研究的必要前提。这已经超越了“购买乐谱”的行为,更像是一笔对自身音乐素养的长期投资,其带来的专业性和可靠性是无法用简单的价格来衡量的。
评分这部乐谱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非常考究,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出版社对细节的重视。封面设计简洁又不失古典韵味,字体排版也很舒服,即便是长期练习也不会觉得视觉疲劳。我特别欣赏这种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出版工艺完美结合的用心。翻开内页,谱子的清晰度绝对是专业级的,即便是像我这种视力不太好的人,也能轻松分辨出每一个细微的指法标记和力度记号,这对于演奏者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时候,购买的乐谱因为印刷模糊,不得不自己重新抄写或标注,但这份乐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拿到手就可以直接投入到学习和排练中,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而且,装订方式也相当牢固,可以平摊在谱架上,不会轻易合拢,这在演奏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总的来说,从触感、视觉到实用性,这份出版物在硬件层面已经做到了顶尖水平,体现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一贯的高标准。
评分我这次购买主要是为了丰富我教学曲目库的储备。作为一名常年与学生打交道的教师,我深知一套好的教材或练习曲集对学生学习进度的影响。这份乐谱的出版信息显示了其学术背景,这让我对其中包含的音乐材料充满了信心。在初步翻阅时,我注意到其对和声进行的处理,似乎更加贴合现代演奏习惯,同时又保留了原始的民间音乐风貌,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且高难度的平衡。对于初学者来说,清晰的指法提示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演奏习惯;而对于进阶学生,则需要更深层次的音乐诠释空间。我相信这份乐谱在不同层次的学生身上都能找到适合他们的切入点。它不仅仅是一堆音符的集合,更像是一座连接传统与现代的音乐桥梁,非常值得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去深入挖掘和使用。
评分说实话,我对日本民歌的了解并不算深入,这次纯粹是出于对“桑桐”这位演奏家或编配者名字的好奇心驱动而购买的。然而,光是这份乐谱的整体氛围感就非常引人入胜。它散发出一种宁静而又充满生命力的气息。我尝试着在脑海中想象大提琴的低吟与钢琴的晶莹触键交织在一起的场景,那种画面感非常强烈。好的乐谱,即使在不演奏的瞬间,也能通过其视觉结构与设计语言与听众进行沟通。这份乐谱似乎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它让人感到一种对音乐本体的尊重。我非常期待在有空闲时,能找一位钢琴伙伴,一起揭开这四首曲目的神秘面纱,看看它们究竟是如何用西洋乐器来演绎东方的细腻情感的,这种文化融合的尝试本身就充满了实验性和吸引力。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典音乐有着深厚热爱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致力于寻找那些既有艺术价值又兼具演奏可行性的曲目。这次收到这本乐谱后,我立刻被它所呈现出的音乐世界深深吸引住了。虽然我尚未深入研究具体的曲目内容,但光是看到排版和标注的严谨程度,我就能预感到这套曲目绝非等闲之辈。从我过往的经验来看,优秀的版本往往能在不干扰原作精神的前提下,提供清晰、合理的演奏提示。这份乐谱的编排方式,从大提琴声部的呼吸点控制到钢琴伴奏声部的和声层次处理,似乎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打磨。我期待着尝试其中的某个选段,感受那种跨越地域和文化的音乐对话。这种精心编辑的版本,对于提升演奏者的音乐理解力和技巧深度,无疑具有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远非那些粗制滥造的影印版所能比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