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零基础学扬琴 |
| 丛书名: | |
| 作者/主编: | 刘娜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88384 |
| 出版年份: | 2017年9月 |
| 版次: | 第 1版 |
| 总页数: | 156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9元 |
| 实际重量: | 458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刘娜,硕士,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现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扬琴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扬琴委员会理事,辽宁省扬琴委员会副秘书长。曾先后师从河北省艺术职业学院麻丽威副教授、天津音乐学院谢玉虹教授、天津音乐学院郑宝恒教授、音乐学院黄河教授等研习扬琴演奏与教学。
曾荣获第七届河北省音乐“金钟奖”扬琴独奏比赛金奖、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届“金芦笙”民族器乐大赛弹拨组银奖等奖项,发表《音乐创造过程中的音乐思维》等多篇文论。
章 入门知识
节 扬琴发展概述
第二节 扬琴各部位名称
第三节 扬琴音位图与弦号图
第四节 扬琴调音、上弦与保养
第五节 扬琴演奏方法
第二章 技法练习
节 基本技法练习
第二节 常用调音阶、音位基础练习
第三节 综合练习
第三章 乐曲演练
喜讯
欢乐歌
春江花月夜
弹词三六
瑶族舞曲
红河的春天
美丽的非洲
梦幻
春天
将军令
忆事曲
天山诗画
凤凰于飞
黄土情
《零基础学扬琴》主要为扬琴初学者而编,同时也可供已经熟练掌握扬琴演奏技法的学习者参阅。全书共三章,章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扬琴的基本知识和演奏方法,力求将晦涩的理论知识以简单明了的图文展示出来;第二章和第三章所编、所选练习曲和乐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习训练过程科学化、化。与乐谱同步的演奏提示文字部分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使初学者更加直观地掌握技术要领,解决技术难点,快速入门,快速提高。
我得说,作者在课程进度的设计上展现了极高的教学智慧,完全不像某些教材那样“贪多嚼不烂”或者“爬坡太陡峭”。从第一个音符开始,每一个新知识点的引入都非常自然流畅,仿佛是涓涓细流汇入江海。我记得我以前学别的乐器时,经常会在某一课上卡住很久,感觉自己像是在原地踏步,极大地打击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翻阅这本扬琴教材时,我几乎没有遇到那种令人沮丧的“瓶颈期”。它总是能在你快要觉得吃力的时候,适时地推出一个稍作变化的复习曲目,用一种“温和的挑战”来巩固已学内容,然后再引入下一个略微提升的难度。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让学习的心理曲线保持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特别是对于像我这样工作繁忙的成年学习者来说,时间碎片化是常态,但这本教材的每一课时设计都非常紧凑,短时间内就能完成一个小阶段的学习目标,让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成就感。这不仅仅是一本乐谱集,更像是一个耐心的私人教师,时刻关注着学习者的节奏,不疾不徐,稳健前行。
评分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程度,让人不得不为之侧目。我关注到教材中对于扬琴不同部位的维护和保养也给予了篇幅介绍,这一点在很多纯粹的演奏技巧教材中是很少见的。比如,它详细说明了如何根据不同气候环境调整琴弦的松紧度,如何清洁竹片以保持最佳的共鸣效果,甚至连搬运乐器时应注意的重心分布都有提及。这些看似“题外话”的内容,恰恰是保证乐器长期处于最佳状态的关键。对于一个刚投入大量金钱购入新琴的初学者而言,如何“伺候”好这件精密乐器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这本书将乐器知识与演奏技巧无缝结合,提供了一种全方位的学习体验。此外,书中对一些特殊演奏法的历史渊源也有简短的介绍,比如“轮竹”这一核心技术的起源和流派演变,这让学习者在掌握技巧的同时,也对扬琴这门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感,不再仅仅是机械地敲击琴弦,而是参与到一种有历史积淀的文化传承之中。
评分不得不提的是,这本书在辅助资源的整合方面做得非常到位。在这个数字时代,仅仅依靠纸质教材已经不够了。它清晰地标注了配套音频或视频的获取方式,并且音频的质量极高,无论是慢速示范还是完整演奏,都清晰可辨,极大地帮助了听觉学习者校准自己的节奏和音准。我试着跟着书中的示范音频练习,发现即便是对于那些需要精确节奏控制的段落,听觉上的参照物也能让我更快地找到感觉,避免了自己凭感觉练习时可能出现的节奏混乱。更棒的是,示范者在处理某些难点时,其力度变化和情感表达是教科书级别的,这为初学者树立了一个极高的标杆。很多自学教材最大的痛点在于缺乏一个可靠的“听觉模板”,导致学生不知道自己的演奏听起来到底对不对味。而这本教材通过高质量的音频支持,有效地弥补了自学者在听觉反馈上的巨大缺失,让学习过程的每一步都有据可循,使得最终的演奏效果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比起市面上那些充斥着大量不实用或过于高深的练习曲的教材,这本的选择性非常务实和精准。它似乎完全理解零基础学习者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即快速建立正确的演奏习惯,并能马上接触到一些听起来悦耳、能激发学习热情的曲目。它没有一上来就强迫我们去攻克那些听起来怪异、技巧性过强但旋律性不足的练习曲。相反,大部分初始练习曲都采用了优美、熟悉的民歌或小调旋律改编,这极大地满足了初学者的“即时满足感”。比如,当你学会了基础的左右手配合和简单的二度音程交替后,你马上就能弹奏出一首完整的、像模像样的乐曲片段,而不是一串意义不明的音符组合。这种对“音乐性”的优先考量,使得学习过程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且,教材所选取的范例曲目,其难度递进与这些曲目的音乐复杂度是完美匹配的,保证了学习的每一步都是在“可实现目标”的驱动下前进的。
评分这本教材的排版和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拿到手就能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无论是五线谱的清晰度,还是符号的标注,都做得极为考究。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多复杂的乐理概念往往是望而却步的拦路虎,但这本书巧妙地将这些抽象的知识点融入到实际的练习曲目中,让学习过程不再枯燥。比如,它在介绍连奏技巧时,会配上一段专门的练习,同时在旁边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解析了手指与琴弦接触的角度和力度变化,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门槛。我特别欣赏它对传统曲目的现代化改编,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韵味,又通过更符合现代人审美的指法设计,让练习起来事半工倍。我曾尝试过其他几本声称是“零基础”的教材,但它们往往在基础节奏型和音阶练习上过于敷衍,导致我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去购买额外的辅助资料。而这本则完全没有这种后顾之忧,从最基本的持弓姿势到复杂的轮竹技法,每一步都经过了深思熟虑的精心编排,让人感到每付出一点努力,都能看到实实在在的进步,这种扎实的教学反馈是衡量一本教材价值的黄金标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