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书名: | 中国民歌复调钢琴作品50首 |
| 丛书名: | 西南大学音乐学新视野丛书 |
| 作者/主编: | 生鸣, 冯丹 |
| 出版社: |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 ISBN号: | 9787562166603 |
| 出版年份: | 2014年4月 |
| 版次: | 第1 版 |
| 总页数: | 145页 |
| 开本: | 16 |
| 图书定价: | 26元 |
| 实际重量: | 240g |
| 新旧程度: | 正版全新 |
《中国民歌复调钢琴作品50首》中的作品在保留原曲风格特点的同时运用丰富的复调写作手法进行探索和尝试,同时作为教学丛书,作者把这50首作品按难易程度由浅入深编排便于读者根据自身需求选择。
小白菜
农夫打兔
苦麻菜儿苦茵茵
割草
小小木头修高楼
歪阿罗
牧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
刨洋芋
洱源西山调
古丽别塔
太阳出来喜洋洋
骑白马
劳动小唱
百灵鸟
数蛤蟆
迎新年唱新事
巴塘弦子
年轻的朋友
月儿弯弯照九州
绣金匾
采茶谣
走绛州
清江河
摘果子
河边情歌
茉莉花
孟姜女
开花调
脚夫调
坐堂歌
金色的太阳
嘎达梅林
草原上的鲜花
斑鸠调
阿里郎
小黄鹂鸟
鄂伦春小唱
绣荷包
采花调
城墙上跑马
十朵鲜花
送大哥
飞歌
小放牛
小河淌水
送我一支玫瑰花
凤阳花鼓
板车平路哨子
兰花花
《西南大学音乐学新视野丛书:中国民歌复调钢琴作品50首》是以人们所熟悉的中国各地的民歌为主旋律,运用单对位、复对位、模仿等常用复调手法编配而成的一本曲集。《西南大学音乐学新视野丛书:中国民歌复调钢琴作品50首》采取钢琴演奏的形式,除了可作为钢琴演奏曲目外,还因为学生在平时的复调写作练习中,都是以钢琴演奏的形式来写的。其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声乐重唱形式或者各种乐器的重奏形式来写作复调练习,那样音乐的效果可能会更丰富一些。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正版中国民歌复调钢琴作品50首》的时候,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的。期待的是能找到真正高质量的中国民族音乐钢琴改编作品,忐忑的是生怕遇到那些生硬拼凑、缺乏艺术性的“伪改编”。然而,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套作品的完成度非常高,简直可以称得上是钢琴文献中的瑰宝。我特别喜欢其中一些改编片段,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旋律加上伴奏,而是真正融入了复调的思维,将民歌的主题在不同的声部间进行巧妙的穿插、模仿和发展。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展了钢琴的表现空间,使得原本可能略显单调的民歌,在钢琴上呈现出丰富的对话感。对于那些对民族音乐有热情,又想挑战更高演奏技巧的钢琴学习者而言,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它要求演奏者不仅要有扎实的触键技巧,更要有对中国文化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将这些复调作品中的情感与张力完美地传达出来。这不仅仅是一本曲谱,更像是一堂关于中西方音乐语言融合的实践课。
评分这套钢琴曲集简直是音乐爱好者的福音!我最近刚入手,就被它的丰富性和深度深深吸引住了。首先,从曲目的选择上就能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涵盖了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中国民歌,每一首都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时代印记。改编的复调形式更是为这些经典旋律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让熟悉的旋律在钢琴上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冯丹老师的改编功力毋庸置疑,她巧妙地运用了钢琴的织体和和声语言,使得原本朴素的民歌变得层次分明,既保留了原作的韵味,又提升了艺术表现力。尤其是那些经过精心设计的对位和声,听起来既和谐又充满张力,让人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那片土地上,感受着原汁原味的民间歌谣。这本书的印刷质量也相当不错,乐谱清晰易读,排版也很专业,对于正在学习或者钻研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者来说,无疑是一本极具价值的参考资料。光是翻阅这些乐谱,就已经能感受到音乐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敬意与热忱。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的乐评人,我对这本收录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正版中国民歌复调钢琴作品50首》的出版物给予高度评价。它成功地搭建了一座沟通传统民歌艺术与现代钢琴演奏技法之间的桥梁。在这50首作品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作者(或编者)在尊重原始素材的基础上,所展现出的超凡的音乐想象力和扎实的复调写作功底。这些作品的难度分布也比较合理,既有适合中级演奏者入门欣赏的清新小品,也有需要精湛技巧和深刻音乐洞察力才能驾驭的宏大篇章。这种梯度设计,使得这本书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都得到了提升。特别是其中一些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民歌变奏,作者通过复杂的和声色彩和对位织体,成功地将那种地域特有的粗犷或细腻的情感,转化为钢琴上精确而又富有表现力的音符组合,这需要极高的音乐智慧。总而言之,这是一套不容忽视的中国钢琴作品集,它为我们重新认识和演绎中国民歌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极具学术价值和艺术张力的范式。
评分我发现这套书最妙的地方在于,它成功地将“教育性”与“艺术性”融为一体,而且平衡得恰到好处。作为一名长期在音乐学院进修的学生,我深知找到真正好的、能够系统提升演奏者对位和织体理解的本土教材是多么困难。这50首作品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们不仅仅是练习曲,更是对中国音乐审美的一次深刻探索。编者在处理每一个主题时,似乎都进行了深入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然后用德奥体系的复调技巧进行“翻译”。这种翻译不是简单的音符堆砌,而是深层次的结构重塑。例如,某些作品中对民族音调特有的“滑音”和“装饰音”的处理,被巧妙地转化成了钢琴上快速的琶音或装饰音型,既保留了原貌,又符合钢琴的发声习惯。每一次练习,都像是在和一位技艺精湛的钢琴家对话,学习他如何化繁为简,又如何在复杂中保持清晰的脉络。这本书的价值,远超其定价,它代表着中国当代钢琴改编艺术的一个新高度,值得每一位严肃对待钢琴音乐的人收藏和研究。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接地气”,但又带着一种“高雅”的质感。我平时练习古典曲目居多,很少接触到如此纯正的中国民歌改编。一开始我还担心,复调处理会不会让民歌失去原有的淳朴味道,变成那种“四不像”的音乐。但听完或试奏了几首后,我彻底放下了心。改编者似乎深谙“点到为止”的艺术,他们在加入复调的复杂结构时,始终紧紧抓住民歌旋律的“魂”。比如,某些段落处理得极为精致,像是几位歌者在互相应答,每一个声部都清晰可闻,但它们又共同烘托出一个统一的情感主题。而且,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触感也很好,拿在手里很有分量感,让人愿意花时间去细细品味。对于想要开拓视野、增加曲目库的钢琴老师们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送来了“及时雨”。它不仅能用来教导学生理解复调技巧,更能帮助他们从小建立起对本土优秀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亲近感。这是一次成功的跨界合作,既是音乐学的胜利,也是文化传承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