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陇中文化研究(第二辑)
定价:78.00元
作者:连振波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56436049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无
内容提要
《陇中文化研究(第二辑)》从理论前沿(文化学相关理论)、史前文化研究、陇中文学研究、艺术研究、民俗文化研究、学术视野产业文化研究等方面对陇中文化有史以来的产生、发展、传承、演进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梳理,是对陇中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对陇中文化的发掘整理有积极的学术支撑作用。
《陇中文化研究(第二辑)》是研究“陇中文化”的专门术研究类读物,涉及政治、文学、文化、历史、社会、民俗各个方面。《陇中文化研究(第二辑)》集中展示陇中文化的研究成果,对促进陇中文化的研究具有突出作用。
目录
文学综合研究
宋金元时期的陇中文学综述
唐代陇中传奇作家李朝威及其作品述评
许珌生平与文学述论
许铁堂心系明室散议
吴镇若干生平事迹丛考
吴镇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清末民初陇中诗文创作述略
80年代后期陇中小说创作述略
特色文化研究
“窜三苗于三危”新辨
诗书传家——清代定西文化家族及其著述
性灵说影响下的清中期诗学思潮转向——以吴镇诗学观为中心
师古创新——刘小农书法、篆刻的个性意识
游子心征夫泪——《采薇》赏析
花间词大家——陇中词人牛峤的情语
“仁”“礼”之境——先秦儒家的治道指向及理论困境
牛树梅研究
巴蜀名臣关西汉儒——牛树梅雪樵生平综述
牛树梅《《省斋全集》(同治本)诗歌文本错讹考辨
忠臣孝子一等人读书耕田两件事——清代通渭乡儒牛作麟先生简评
陇中民俗研究
陇中小戏《张连卖布》蕴含民俗事象摭要
论身体仪式性表演与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甘肃临洮县“师公跳神”仪式为例
县域文化研究
甘肃通渭话中的古词语例释
秦嘉、徐淑生平著作考
通渭书画产业化发展研究
清代通渭四大书院及其教育影响
陇中当代文学研究
论王守义小说中的“敬畏生命”思想
民国时期陇中文学生态论略
从生态主义视角解读夏羊的《“水土保持”诗抄》
国家非遗研究
关于“岷县青苗会”几个问题的思考
试论“花儿”的称谓、起源与发展
民俗文化空间保护的可持续性策略初探——以甘肃岷县锁龙乡月露滩青苗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例
浅析“岷县青苗会”的文化功能
作者介绍
无
文摘
无
序言
无
我是一位对地方戏曲和民间艺术情有独钟的读者,所以当看到《陇中文化研究(第二辑)》的出版信息时,我的目光立刻就被吸引了。我猜测,这本书或许会对陇中地区丰富多彩的戏曲剧种,例如秦腔、碗碗腔等,进行细致的考察和阐述。我特别期待能够读到关于这些戏曲的起源、发展演变、表演程式、音乐特色以及其所承载的社会文化内涵等内容。不仅仅是戏曲,我还希望作者能够关注陇中地区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比如剪纸、泥塑、刺绣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往往最能反映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和审美情趣。我希望书中能够图文并茂地展现这些艺术作品的精美,并深入挖掘它们背后的故事和象征意义。这不仅仅是对艺术形式的介绍,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的传承与解读。我相信,通过对这些民间艺术的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陇中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和淳朴的情感。
评分作为一名对当地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有着强烈好奇心的读者,《陇中文化研究(第二辑)》在我眼中,简直是一部等待被揭开神秘面纱的宝藏。我十分期待作者能够搜集、整理并解读那些流传在陇中的古老传说、神话故事、民间谚语,甚至是某些地方的祭祀仪式和节庆习俗。这些口头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一个民族最古老的记忆和最深层的文化基因。我希望能从中了解到陇中地区特有的神祇崇拜,那些关于山川河流、日月星辰的起源神话,以及那些世代相传的英雄传说和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古人世界观、价值观的体现,是理解他们如何认识世界、如何面对生活的窗口。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分析这些传说背后的历史渊源、文化象征和社会功能,从而揭示陇中地区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文化心理。读这样的书,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遥远的年代,与那些古老的故事一同呼吸。
评分说实话,这本《陇中文化研究(第二辑)》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严谨而又不失温度的研究气息。作者连振波先生的笔触,仿佛化身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又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学家,细致入微地剖析着陇中文化的脉络。我尤其被书中对某一具体遗址的深入挖掘所吸引,那种抽丝剥茧般的论述方式,让我看到了历史真实的轮廓。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史料,而是将零散的碎片巧妙地拼接起来,构建出一个鲜活的过去。其中一些对于古代生产工具、生活习俗的考证,简直让我惊叹不已,原来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如此久远的年代。这本书就像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而连振波先生就是那位耐心的向导,引领我在历史的长河中漫步。阅读的过程,我仿佛能听到远古的鼓角之声,闻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到先民们的喜怒哀乐。这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刚刚收到这本《陇中文化研究(第二辑)》,还来不及细细品读,但从书的装帧和初步翻阅的感受来看,就已经充满了期待。我对西北地区的历史文化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陇中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和独特地域风情的土地,更是吸引着我不断去探索。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陇中文化的绝佳窗口。我猜想,这第二辑想必是在第一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或许会触及一些我之前不甚了解的领域,例如当地的民俗风情、宗教信仰,抑或是某些被历史长河淹没的古老传说。书中的插图和史料图片,我也希望能有所收获,视觉化的呈现往往比枯燥的文字更能打动人心,也更容易将读者带入那个遥远的时代。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我更看重的是作者能否将深奥的学术研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即使是初次接触陇中文化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期待在接下来的阅读中,能够被书中丰富的知识和生动的故事所吸引,仿佛置身于陇中那片神奇的土地,亲身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魅力。
评分对于《陇中文化研究(第二辑)》这部作品,我有着一种更为宏观的期待。我深信,地方文化的深入研究,对于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整体文化基因至关重要。陇中,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其孕育出的独特文化,必定蕴含着非同寻常的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展现出陇中文化在中华文明版图中的独特位置和贡献,它与其他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及它如何影响和塑造了周边地区的文化面貌。特别是书中对一些被忽视或边缘化的文化现象的关注,更是令我感到欣喜。也许,这里面隐藏着许多关于民族迁徙、文化变迁的密码,是解开某些历史谜团的关键。读这本书,我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希望能够通过对陇中这片土地的深入了解,从而对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更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它就像一个放大镜,让我们得以近距离观察那些构成中华文明肌理的细微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