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名称: | 钢琴名作演奏探索作品4 |
| 作者: | (美)南希·巴克斯(Nancy Bachus) 著;杨耀坤 译 著作 |
| 市场价: | 30元 |
| ISBN号: | 9787552310023 |
| 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随书附赠:CD光盘1张 | ||
| 装帧:平装 | 开本:8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09-01 | 版次:1 | 页数:44 |
| 印刷时间:2016-09-01 | 印次:1 | 字数: |
| 目录 | |
| 时间轴线 巴洛克时期{1600-1750) 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 浪漫主义时期(1790-1910) 近现代时期(1880至今) 吉卜赛影响 吉卜赛舞曲(古典)(海领) 匈牙利民间歌曲 童谣(近现代)(巴托克) 法国歌曲 小曲调(近现代)(雷恩-巴顿) 贝拉·巴托克的音乐之旅 树下乘凉(近现代)(巴托莧) 弗拉基米尔·雷比科夫 小丑(近现代)(雷比科夫) 弗朗茨·舒伯特 埃科塞斯舞曲,Op.18;D.145(浪漫)(舒伯特) 加沃特舞曲 加沃特曲调(巴洛克)(格劳普纳) 回旋曲式 回旋曲中的加沃特舞曲(巴洛克)(丹德赫) 俄罗斯民族乐派 俄罗斯舞曲(浪漫)(格林卡) 二段体 德国舞曲,W0042,No.4(古典)(贝多芬) 带再现的二部曲式 布列舞曲(巴洛克)(克里格尔) 穆其奥·克莱门蒂 奏鸣曲 奏鸣曲式——快板 乐章:奏鸣曲式——快板 小奏鸣曲,Op.36,No.1(古典)(克莱门蒂) 快板 第二乐章:三段体 行板 第三乐章:回旋曲式 活泼地 J.S.巴赫:安娜.玛格达勒娜.巴赫的笔记本 G大调小步舞曲(巴洛克)(伯姆) 吉格舞曲 英国组曲中的吉格舞曲(巴洛克)(泰勒曼) 标题音乐 胆小的心,Op.47,No.5(浪漫)(富克斯) 亚历山大.齐尔品 古老的故事(近现代)(齐尔品) 夜曲 夜曲,Op.39,No.20(浪漫)(莱因霍尔德) 弗朗索瓦.约瑟夫。戈塞克 铃鼓舞曲(古典)(戈塞克)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bB大调快板,K.3(古典)(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尤特) 圆舞曲 圆舞曲,Op.101,No.11(浪漫)(古利特) 斯蒂芬·海勒 雪崩,Op.45,No.2(浪漫)(海勒) |
| 内容简介 | |
| 《钢琴名作演奏探索》套装版引自美国阿尔弗莱德公司,共分为六个级别,每级别分别包括“技巧”和“作品”分册。本套图书既是钢琴演奏技巧的讲解,又是钢琴经典作品的分析。浅显易懂,图文并茂。通过本套图书的学习,不仅可以获得演奏技巧的提高,更可以对“钢琴艺术”有更深的了解。 |
| 作者简介 | |
| 南希·巴克斯,毕业于伊斯曼音乐学校,是首批纽约城和白宫”合奏音乐会“的演奏家之一。 |
对于那些对“名作演奏”抱有终极追求的音乐爱好者,这本书提供了一种近乎“大师班”的视角。南希·巴克斯的分析往往能直击核心,她不会过多纠缠于那些人尽皆知的历史背景,而是聚焦于演奏实践中最为棘手的难题。比如,对于某些特定和弦的色彩把握,书中提供了一种结合了听觉反馈和触觉感受的综合训练法,它要求演奏者在按下琴键之前,就必须在脑海中预先“听见”那个和弦的色彩,并将这个意图清晰地传递到指尖。这种对演奏过程的心理预设和身体协调的训练,极大地提升了我的专注力和演奏的连贯性。它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地解剖了经典作品中那些看似微小却决定成败的演奏细节。这本书不是用来快速提升分数或炫技的,而是用来沉淀心性、建立成熟演奏体系的基石。它让我认识到,真正的钢琴艺术,是技巧与心性、理性与直觉的完美融合。
评分这本书的“探索”二字名副其实,它极大地拓宽了我对钢琴演奏“奏法”的认知边界。以往我总以为奏法就是指法和触键方式的组合,但这本书将奏法提升到了一个哲学层面。它探讨了如何用身体的律动去呼应音乐的内在节奏,强调了乐句的呼吸感和起伏性,这与传统的机械训练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弹性”和“重量”的区分论述,这让我明白,即便是最强音,也应该是源自于深层的、有控制的重量,而非僵硬的敲击。书中的图示和分解步骤非常细致,尤其是针对那些需要大幅度手型转换的段落,作者提供的“预备动作”建议,有效地避免了我在练习中常出现的紧张和僵硬。说实话,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的技术瓶颈正在松动,不再是被动地服从于乐谱,而是主动地与乐器进行对话,去挖掘每一个音符背后蕴含的动态潜力。
评分这本《律动乐器 钢琴名作演奏探索4》简直是我近年来在钢琴学习路上遇到的惊喜!我一直对那些经典作品的背后故事和演奏技巧心存好奇,总觉得光靠模仿别人的演奏光盘是远远不够的,缺乏一种深入骨髓的理解。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曲目和指法,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历史时期作曲家们创作时的心境以及他们对乐器特性的理解。比如,在分析巴赫的作品时,作者巧妙地结合了当时键盘乐器的构造特点,解释了为什么某些音型在现代钢琴上需要采用不同的触键方式才能达到原有的音色效果。读完关于赋格曲处理的部分,我立刻尝试将那些理论应用到练习中,发现原本感觉僵硬、不连贯的声部线条,一下子变得清晰而富有逻辑性,仿佛我不是在“弹”音符,而是在“雕刻”声音的纹理。这种由内而外的理解转变,远比死记硬背某个“秘诀”有效得多。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不同地域音乐风格的比较分析,比如意大利清唱剧风格与德奥奏鸣曲风格在钢琴表现上的差异,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让我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审美标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绝对能让那些渴望从“会弹”到“会演”的进阶学习者受益匪浅。
评分我不得不说,杨耀坤老师的翻译质量真是令人称道,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翻译腔”,读起来行云流水,非常符合我们国内钢琴学习者的语境和习惯。尤其是书中涉及到一些德语或法语术语时,译者总能找到最精准、最贴切的中文表达,既保留了原著的专业性,又确保了阅读的流畅性。我之前尝试读过一些原版教材的片段,很多关于“力度记号”和“触键质感”的描述,直译过来会显得晦涩难懂,但在这本书里,无论是对“揉弦”的精妙比喻,还是对“重量传递”的细致阐述,都清晰明了,仿佛作者本人就坐在旁边指导一样。这对于我这种更偏向理论学习、需要精确理解术语的自学者来说,简直是救星。它使得那些原本高高在上的演奏理论变得触手可及,让我能够带着明确的目标去进行每日的练习,而不是盲目地重复动作。这本书的结构编排也体现了译者的用心,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使得整个阅读体验层层递进,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
评分作为一名长期备考上海音乐学院考级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真正连接“教材曲目”与“专业演奏标准”之间的桥梁。市面上很多教材要么过于侧重技巧的堆砌,要么流于空泛的理论说教,唯独这本《律动乐器》做到了平衡。它对音色控制的探讨尤其深入,里面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在保持连奏的同时,依然能让旋律声部清晰地“浮现”出来,这正是考级评委非常看重的细节。书中提供的几种不同“力度范围”下的音色对比练习,非常具有实操性。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坐姿和手臂的放松度,仅仅是微小的调整,演奏同一段练习曲时,我立刻感受到了声音的颗粒感和立体感有了显著增强。这不再是简单的“弹大声”或“弹小声”,而是对声音色彩的精确调配。它教会我的不是“怎么弹快”,而是“怎么让快而有层次”。对于追求细节和艺术表现力的考生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指导无疑是极具针对性和前瞻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