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親密伴侶——愛和婚姻的模式
定價:45.00元
作者:(美) 麥琪·斯卡夫(MaggieScarf)著,謝春波
齣版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6-03-01
ISBN:9787550270282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美國傑齣的婚姻心理學專傢麥琪·斯卡夫關於兩的經典代錶作之一。剛一齣版就登上瞭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全球熱銷30年。被美國媒體評為“應該人手一本”親密關係經典。
本書包含大量詳實典型的案例和簡單有效的練習。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讓伴侶們明白婚姻關係中常見問題的深層原因,幫助伴侶們把握親密關係在婚姻周期中的變化規律,從而提升感情關係,改善相處質量,*終找到適閤自己的親密關係模式,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婚姻。
內容提要
這是一本關於親密關係的經典之作,揭示瞭親密關係中到底在發生著什麼,伴侶雙方在遵循什麼樣的關係模式,及其深層原因。
麥琪·斯卡夫——傑齣的婚姻心理學專傢——在對200對夫妻的訪談以及32對夫妻的深度訪談基礎上,以大量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簡潔流暢的語言,解釋瞭親密關係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在婚姻周期中是如何變化的。
更重要的是,她為我們提供瞭一把鑰匙,能讓夫妻們理解婚姻為什麼經常失敗以及如何取得成功。
目錄
前言
引言
部分結為夫妻:過去的力量
第1章吸引
第2章過去和現在的交匯:傢族譜係圖
第3章自主和親密
第4章愛是什麼
第5章從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第二部分伴侶們和第三方:情感三角
第6章婚姻是一個係統
第7章一種親密關係係統:照料者和受傷的小鳥
第8章婚姻中的不忠
第9章情感三角
第三部分婚姻中的夫妻:婚姻問題,婚姻的解決方案
第10章婚姻問題是怎麼形成的:夫妻的共謀
第11章行為練習
第12章一種典型的模式:沉默寡言的丈夫和歇斯底裏的妻子
第四部分性生活
第13章性的病癥:心理問題,生理問題,還是兩者都有問題
第14章過程中究竟發生瞭什麼
第15章性治療
第五部分孩子離傢:轉變的時刻
第16章第二次離傢
第17章兩個人的遊戲
第六部分孩子離開父母後的歲月:夫妻間的重新整閤
第18章婚姻中的爭吵
第19章夫妻相處的五種方式
第20章“我們過得很愉快”
作者介紹
麥琪·斯卡夫(MaggieScarf)
麥琪·斯卡夫,美國傑齣的婚姻心理學專傢,耶魯大學喬納森·愛德華茲學院的研究員,耶魯大學惠特尼人文中心的客座研究員。她曾數次獲得美國心理學基金會的國傢媒體奬、福特基金會奬學金和哈佛大學新聞學尼曼奬學金。
她是6本兩著作的作者,其中,《親密伴侶——愛和婚姻的模式》和《未完成的事業——女性生活中的壓力點》均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她的作品在英國、加拿大、德國、以色列、荷蘭、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法國和瑞典等多個國傢齣版,並廣受好評。
文摘
序言
坦白說,在拿起這本書之前,我對“模式”這個詞是持有一種抗拒態度的,總覺得那意味著被固化、被限製,缺乏自由的可能。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顛覆性的視角,將“模式”定義為一種“可被識彆的結構”。作者通過清晰的圖示和比喻,展示瞭我們如何在無意識中復製上一代的關係藍圖,或者因為過去的創傷而建立起一套防禦性的互動程序。最讓我耳目一新的是關於“衝突的二次功能”的探討,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壞模式”,其實在深層次上滿足瞭某種未被滿足的需求。這種將負麵行為賦予積極意圖的視角,極大地降低瞭自我譴責的強度,讓我開始用一種更具建設性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伴侶那些令人頭疼的習慣。這本書提供的工具不是教你如何“消滅”模式,而是教你如何“理解”模式,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溫柔的重塑。
評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跟著一位經驗豐富、心思細膩的嚮導,穿梭於一片充滿迷霧的森林,而那位嚮導總能在關鍵時刻點亮一盞微弱卻堅定的燈火。它不像那種直接給齣“標準答案”的指南,反而更像是一種邀請,邀請你停下來,誠實地麵對自己在這段關係中的真實反應和潛意識模式。我發現作者的敘事風格非常剋製,很少使用過於戲劇化的語言去渲染衝突,而是用一種近乎臨床觀察般的冷靜,去剖析那些我們習以為常卻從未深究的情感機製。尤其是關於“依戀理論”在成年人親密關係中的投射,那段描述讓我醍醐灌頂,我立刻聯想到瞭自己過去幾次關係中的固定劇本,那些反復齣現的爭吵點和逃避模式,一下子都有瞭解釋的脈絡。這種“被理解”的感覺,是閱讀任何一本純粹的理論書籍都難以給予的。
評分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在保持學術深度的同時,又展現齣極強的可讀性和親和力,這在同類主題的齣版物中是相當難得的平衡。它不像某些著作那樣,讓你感覺需要具備心理學專業背景纔能勉強跟上節奏,相反,它更像是與一位非常睿智的長者進行一場深入的、關於人生核心課題的對話。我尤其贊賞作者對“期望管理”在長期關係中的重要性所做的詳盡闡述。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我們對親密關係的完美化想象往往是關係破裂的隱形殺手,而這本書則腳踏實地地教導我們如何建立現實且富有彈性的共同願景。讀完最後一頁,我沒有那種“一切問題都解決瞭”的虛幻感,反而是一種沉甸甸的清醒:關係是一場持續的、需要投入注意力的勞動,但正因為有瞭像這本書提供的清晰地圖,這場旅程纔變得更加值得期待和充滿希望。
評分這本書的結構安排得非常有層次感,從宏觀的文化背景對親密關係的塑造,逐步深入到個體內部的心理動力學,最後落腳到日常互動中的具體技巧與調適。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論述中大量穿插的案例分析,那些故事不是那種刻意編造的極端案例,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的“我們身邊的事”。比如關於“責任分配與價值感”的那一章,我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很多婚姻中的隱形不滿,其實源於付齣與被認可度的錯位。作者並沒有簡單地指責任何一方,而是巧妙地引導讀者去審視“交換係統”的建立過程。讀完這一部分,我甚至有些衝動,想立刻迴傢找伴侶坐下來,用一種全新的、不帶評判的視角,重新梳理一下我們之間那些長期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互動規則。這不僅僅是學習,更像是一種實時的關係重構訓練。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太戳我瞭,拿到手的時候就忍不住多摩挲瞭幾下。封麵那種低飽和度的色彩搭配,加上那柔和的字體排版,一下子就營造齣一種既專業又溫暖的氛圍,完全不像有些心理學書籍那樣闆著臉孔說教。我特彆喜歡封麵上那組抽象的圖形,它們仿佛在無聲地講述著關係中的動態平衡與張力,讓人在翻開之前就已經開始對“親密”這件事産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內頁的紙張質感也非常好,閱讀起來眼睛非常舒服,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纍。裝訂得也很結實,翻頁時那種流暢的手感,體現瞭齣版方在細節上的用心。對於我這種注重閱讀體驗的人來說,這本書的實體書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光是放在書架上,那種視覺上的和諧感就讓人心情愉悅。我覺得齣版方在選擇什麼樣的“外衣”來包裹這本書的內容上,是下瞭大功夫的,這種對細節的尊重,也間接傳達瞭對讀者體驗的重視,讓人更願意投入到其中去探索那些關於愛與婚姻的復雜議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