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四川山区旅游发展研究
定价:42.00元
作者:郭剑英
出版社:西南财大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1-01
ISBN:9787550422186
字数:140000
页码:1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四川山区旅游发展研究》的上篇将研究区域确定为川西山区,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甘孜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以下简称阿坝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通过对川西山区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旅游业与川西山区经济增长的具体关系;下篇以四川秦巴山区(广元市、巴中市和达州市三市)为研究区域,对其文化遗产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价和开发研究,目的是促进该区域文化遗产资源的合理保护和科学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目录
作者介绍
郭剑英,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教授,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旅游地理。从事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课程教学,主编《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中国遗产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教材,先后在《资源科学》《地域开发与研究》《商业研究》等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山地旅游发展:理论与实践》。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最近对西南地区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特别感兴趣,手里正好翻阅了好几本相关领域的著作,而这本似乎以其独特的视角吸引了我。我个人特别关注的是,研究者是如何处理“发展”与“保护”这对永恒的矛盾的。四川山区,那里蕴藏着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和尚未被完全触及的自然秘境,一旦启动大规模旅游开发,文化同质化和环境破坏的风险是极高的。我猜测作者在书中会花费大量篇幅去论述可持续性发展路径,比如推崇“慢旅游”理念,强调社区参与式发展的重要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具体的、基于田野调查的鲜活案例,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比如,某一个深山古村落,在引入外部投资后,是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群落结构的同时,通过发展精品民宿和定制化文化体验项目,实现了收入的显著提升,而不是简单地拆旧建新,把所有地方都变成千篇一律的商业街区。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量化评估文化资源价值的方法,那就更具开创性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看起来也比较严谨,页脚和图表的标注都很规范,这从侧面反映出作者在学术规范上的高度自觉,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信赖其论据的准确性。
评分我印象中,这类研究往往会陷入一个窠臼:数据陈旧或者案例选取过于集中在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熟景区。因此,我对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些新鲜的、鲜为人知的“潜力股”山区的深度剖析抱有极大的好奇。四川山区地域辽阔,从阿坝的雪山草甸到凉山彝族的深度腹地,每个区域的旅游资源禀赋和面临的社会问题都是截然不同的。我期待作者能跳出传统的行政区划限制,根据地貌特征、气候带和民族文化集群来划分研究单元,进行更具针对性的比较分析。比如,探讨高海拔地区旅游开发对当地牧民生活方式的冲击,以及如何通过季节性旅游产品(如冬季冰雪旅游与夏季避暑旅游的错峰开发)来平滑收入波动。另外,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这本书如果能结合智慧旅游的趋势,探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在山区客流预测、个性化服务推荐方面的应用潜力,并分析其在基础设施薄弱山区实施的难点,那就太棒了。这样的研究才真正跟得上时代的脉搏,而不是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规划理念中。从出版社的背景来看,也许对旅游经济的金融支持和投资回报模型会有更深入的探讨,这点非常吸引我这样关注实操层面的读者。
评分读学术著作,最怕的就是那种“为研究而研究”的空洞感,通篇充斥着拗口的术语,但对现实问题解决毫无裨益。我希望这本《四川山区旅游发展研究》能够保持清晰的逻辑主线,并时刻以提升当地居民的福祉为核心目标。山区旅游发展,归根结底,是民生问题。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评估现有旅游产业链条中利益分配的公平性的。例如,酒店、餐饮、交通等核心利润是否主要被外部大型企业所垄断,而当地的农户或手工艺人只能分享微薄的边缘利润?这本书是否提供了具体的、能够提高本地人参与度和话语权的机制设计建议?我关注的不仅是游客数量的增长,更是旅游收入的本地化留存率。此外,作者对当前“网红经济”下涌现出的,缺乏深度支撑的短期热点现象有何评价?是对其保持警惕,还是探寻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传播规律?这种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往往是区分优秀研究和一般研究的关键所在。这本书的题目中明确指出了“研究”,所以我相信它会提供一个扎实的数据基础,支撑起其所有的论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应该如何”的道德呼吁上。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和作者信息有点像我近期在图书馆里看到的一本关于区域经济学的学术专著,虽然我手头这本书的具体内容我还没有细读,但仅仅从书名《四川山区旅游发展研究》和作者“郭剑英”这个名字来看,就能感受到它沉甸甸的学术分量和对特定地理区域深入探索的决心。我猜想,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停留在对四川山区自然风光的简单罗列和赞美,而是会深入到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去剖析。比如,它可能会探讨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制约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或者分析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在旅游产品设计中如何被现代化地转化和呈现,同时又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对文化本真的破坏。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构建一套严谨的研究框架,可能包含了问卷调查、案例对比分析,甚至是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来预测旅游业对当地GDP的潜在拉动作用。特别是针对“山区”这个特定环境,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矛盾,这绝对是研究的难点和精彩之处。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帮助地方政府在保护好那些珍贵的山地生态系统的同时,真正让旅游业成为山区脱贫致富的有效引擎。这本书的出版方“西南财大出版社”也让人对它的专业性和数据可靠性抱有很高的期望,毕竟财经类院校的出版社在经济分析方面通常都有独到的视角和更强的量化分析能力。
评分最近几年,旅游业的韧性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对于四川山区这种地形复杂、人口密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其恢复和重建的过程必然有着其独特性。我猜想,这本书可能包含对风险管理和危机应对策略的专门论述。比如,如何建立一套快速反应的医疗和安全保障体系,以应对山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或突发疫情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影响。更进一步,作者或许会探讨如何通过发展多元化的旅游产品,降低对单一客源市场或单一季节的依赖,从而增强整个旅游生态系统的抗风险能力。例如,深入挖掘山区的康养旅游、研学旅游的潜力,这些业态往往对基础设施的即时依赖性较低,但对专业服务能力要求更高。这本书若能提供一份详尽的“山区旅游风险评估矩阵”及其应对预案框架,对于地方规划者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工具书。总而言之,这本书听起来像是为那些真正致力于四川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地方干部、规划师和旅游从业者量身打造的深度参考资料,它的专业性和实用价值应该非常突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