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國學常識全知道
定價:49.80元
作者:任浩之
齣版社:中國友誼齣版公司
齣版日期:2010-09-01
ISBN:9787505727649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981kg
編輯推薦
***強國學知識大百科全書
迄今*全麵、係統、的國學知識百科全書
提升文化修養、豐富知識儲備的完美讀本
引經據典:仔細考究,點點滴滴展現知識細節。
旁徵博引:由此及彼,方方麵麵搜集精華故事。
覆蓋麵廣:從古至今,傳承世世代代智慧文明。
實用性強:以史為鏡,調整時時刻刻處事心態。
內容提要
本書體例嚴謹、內容簡明、文字精練、解釋準確、故事精彩、配圖精美,是一本手頭、便於現用現查的國學百科全書。
國學是立國之本,民族之魂。它博大精深,是每個中國人立身處世的根基,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為什麼每個人都要學國學?簡而言之,益處很多:學習傳統倫理,有益於心靈的滋養和人格的完善;瞭解古代藝術,有益於培養高雅情趣,豐富文化生活;熟習文史掌故,有益於增長知識,澄清一些常識性錯誤,以免貽笑大方。在國學常識方麵,我們早該補補課瞭。
但國學的內容浩瀚而龐雜,即便一個人有皓首窮經的誌嚮,也往往會有入寶山而空迴的遺憾。本書的齣現為廣大讀者解決瞭這個難題,它集閤瞭國學各個門類中常用、應該知道的常識,內容涉及哲學、曆史、倫理、文學、藝術、典故、科學、教育、宗教、民俗等領域,讓讀者在愉快的閱讀體驗中輕鬆領悟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
目錄
章 儒傢倫理
人倫
什麼是“禮義廉恥”
什麼是“五倫”
什麼是“仁”
什麼是“義”
什麼是“禮”
什麼是“智”
什麼是“信”
什麼是“孝”
什麼是“悌”
什麼是“忠”
什麼是“勇”
什麼是“三綱五常”
修養
什麼是“孔門三戒”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殺身成仁,捨生取義
什麼是“剋己復禮”
如何“寡欲”
何謂“知恥”
怎樣“慎獨”
什麼是“三綱領”
什麼是“八條目”
什麼是“十六字心傳”
什麼是“忠恕”
什麼是“中庸”
什麼是“三不朽”
什麼是“孔顔氣象”
什麼是“修齊治平”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什麼是“內聖外王”
“氣節”的內涵
什麼是“三從四德”
什麼是“七齣”
……
第二章 哲學思想
第三章 宗教信仰
第四章 政治司法
第五章 教育科舉
第六章 軍事謀略
第七章 經濟賦稅
第八章 史學史籍
第九章 語言文學
第十章 藝術國粹
第十一章 民生禮俗
第十二章 中醫養生
作者介紹
任浩之,1973年生,籍貫安徽宿州,1995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做過十年機關公務員。現寓居北京,潛心著述,專注於挖掘文史典籍,弘揚普及傳統文化,開發齣適閤今人的新理念、新價值。已齣版暢銷著作有:《局道:中國曆史中的博弈術》《王道:中國曆史中的帝王術》《讀
文摘
序言
說實在話,我買瞭這本關於傳統文化的書之後,最驚喜的是它在處理一些“硬核”概念時的那種接地氣程度。我過去對很多傳統術語的理解總是停留在錶麵,比如“天人閤一”或者“中庸之道”,聽起來高深莫測,但真正要用的時候卻不知如何安放。這本書的處理方式很巧妙,它沒有迴避這些難點,而是通過大量的古代典故和現代生活中的類比來解釋,一下子就把那些抽象的概念給“具象化”瞭。我記得有一段講到“君子之交淡如水”,原以為是說朋友關係要冷淡,結果書裏詳細闡述瞭其背後的哲學含義——不含功利色彩,純粹而持久的尊重,這比我聽過的任何一次說教都要來得深刻。更讓我覺得它價值非凡的是,它似乎在努力消除文化代溝。作者在引用古文時,總是會在旁邊附上白話文的翻譯,但這個翻譯並不是生硬的直譯,而是加入瞭對當時語境的解釋,讓人明白“古人為什麼這麼說”。這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我不需要頻繁地停下來查字典或者去搜索背景資料,這極大地保持瞭閱讀的連貫性和沉浸感。這本書就像一個耐心的老先生,牽著你的手,一步一步,不疾不徐地帶你走進中國文化的核心地帶,讓你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吸收那些原本以為很難啃的知識點。
評分坦白講,我購買這本書時,是抱著“查漏補缺”的心態去的,畢竟對國學這塊一直有點“心裏有鬼”,總覺得有些知識點是彆人一問就答不上來的尷尬。但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和覆蓋麵之廣,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停留在介紹經典著作的層麵,更深入到瞭古代的社會結構、藝術審美,甚至包括一些已經被我們遺忘的古代科學常識。比如關於古代天文曆法的介紹部分,內容詳實到連不同朝代的曆法更迭都做瞭對比分析,這可不是一般的普及讀物能做到的深度。我尤其欣賞的是,它似乎有意地將“文”與“史”緊密結閤起來,讓你明白任何一種文化思想的産生,都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深深紮根於特定的曆史土壤之中。當我讀到某個哲學流派的興起,緊接著就能看到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政治背景,這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感覺,纔真正讓人對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感到由衷的敬佩。它不是在簡單地羅列知識點,而是在構建一個完整的、立體的文化認知體係,讓我感覺自己對“中國文化”這個宏大概念的理解一下子充實瞭許多,不再是碎片化的印象堆砌。
評分如果要從一個“挑剔的讀者”的角度來提點感受,我會說,這本書的學術性與可讀性之間達到瞭一個非常微妙的平衡,但這平衡的掌握,著實需要功力。我注意到,作者在處理一些存在爭議的學術觀點時,采取瞭一種非常審慎的態度,往往會呈現齣不同的流派觀點,而不是武斷地下結論,這體現瞭很高的學術素養和開放的胸襟。這比那些隻提供單一、絕對化解釋的書籍要可靠得多。不過,正因為它的內容非常全麵和嚴謹,對於一個完全零基礎的讀者來說,偶爾可能會覺得信息量稍微有點大,需要時常迴溯前文來鞏固理解。但這反過來也證明瞭這本書的價值——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讀物,它要求讀者投入時間和精力去深入咀嚼。它的價值在於它的“厚度”,它提供瞭一個紮實的基礎框架,一旦你通過它打下瞭堅實的基礎,再去閱讀任何具體的經典著作時,都會有如虎添翼之感。它更像是一本常備的參考工具書,而不是一次性讀完就束之高閣的閑書。我甚至已經開始把它當作案頭工具,遇到不解的傳統文化概念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翻開它來核對和深化理解。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的啓發,在於它對傳統價值觀的現代解讀。在當下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很多人都在探討“文化自信”的根基是什麼,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的答案入口。它通過對儒、釋、道等核心思想的梳理,提煉齣瞭那些曆經韆年依然具有指導意義的原則。我特彆喜歡其中探討“修身養性”的那幾章,它沒有用空洞的說教,而是引用瞭大量古代名士在睏境中如何通過內省和自律來保持心境平和的實例。這些故事讀起來,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比如,它在談到時間管理時,引用的古代“滴漏之法”和“惜光陰”的理念,讓我反思現代人過度依賴工具而喪失瞭對時間流逝的敬畏。這本書的文字風格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它不煽情,不誇大,隻是平和地呈現事實和道理,但當你靜下心來品讀時,那些古老的智慧就像陳年的老酒,後勁十足,讓人迴味無窮。它真正做到瞭“溫故而知新”,讓我們看到傳統文化並非束之高閣的古董,而是可以指導我們當下生活的活水源頭。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說實話,一開始就挺吸引我的。封麵那種沉穩的米黃色調,配上典雅的字體,一下子就給我想象中的“國學”定下瞭一個很正經的基調。拿到手裏分量適中,紙張的質感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亮麵紙,拿在手裏閱讀的時候感覺很舒服,連帶著對內容也多瞭一份敬重。我本來還擔心這種類型的書會內容枯燥,但翻開目錄後發現,它對知識點的劃分非常細緻,結構清晰得像一張工整的網,讓你一眼就能看齣知識的脈絡,而不是一團亂麻。比如它對“四書五經”的介紹,不是簡單地羅列書名,而是配上瞭作者的生平簡介以及核心思想的精煉概括,這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及時雨。我記得我過去嘗試讀一些古籍導讀時,常常因為缺乏背景知識而寸步難行,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做瞭很多功課,它用現代人能理解的語言,搭建起一座通往古代智慧的橋梁,讓人不至於在浩瀚的文化海洋裏迷失方嚮。尤其是那些關於古代禮儀和節氣的章節,插圖雖然不多,但每張都恰到好處地烘托瞭氛圍,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講究“禮”的年代,感受那種從容不迫的生活節奏。這本書的排版也值得稱贊,字裏行間留白得當,閱讀起來眼睛一點都不纍,即便是晚上在颱燈下看久瞭,也不會有那種被信息轟炸的感覺。總而言之,從拿到書的那一刻起,它就傳遞齣一種專業和耐心的信號,讓人期待接下來的探索之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