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道家与性文化
定价:26.00元
作者:胡宏霞 刘达临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5-01
ISBN:97875060806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性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所催生的,它是中国人的根蒂,是东方科学智慧之源,是全世界**的大力促进技术发展的宗教,也是全世界*珍爱生命和尊重女性的宗教。 道家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被弄得十分神秘、不太兴旺,而许多人认为道士是装神弄鬼,易经、八卦、占卜、风水都是迷信。本书作者从自身优厚的性文化知识出发,还原道家对性文化的科学态度,丰富了中华性文化知识,同时,也对世俗对道家的某些偏见进行了拨乱反正,如时下国人对中医的态度。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人刘达临继研究了《孔子与性文化》的关系后,从“道家与性文化”的关系,为中国性文化寻根究底。
书中从道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探索出去,说明了道家文化中所蕴涵的性文化,并运用大量的图、秘戏图,披露了古代性文化以及房中术的理论和技巧。同时,摘取了部分房中术古籍中的养生秘方,说明了道家性文化注重养生和健康的本质。另外,书中总结了古代房中术中的十二大成就,诸如对性的正确认识、方法、性健康、生理规律、心理规律、性前戏、体位、障碍改进方法、优生等。本书揭开了中国历*为神秘的一页,填补了中国养生养性理论的空白。
目录
前 言 道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章 道家性文化的形成
节 从黄帝到春秋战国
第二节 老庄之学成为道家文化的主旨
第三节 孔孟之道崇尚人性
第四节 出土重现的房中术古籍
第五节 “外转内销”的中国古籍
第二章 《易经》与八卦
节 《易经》与性文化
第二节 八卦中的性内容
第三节 阴阳互补
第四节 八卦和婚姻、妇女
第五节 对的预测
第三章 道家与妇女
节 女神崇拜
第二节 道家思想是“主阴”
第三节 妇女对发展道教大有贡献
第四节 女性的修道
第四章 中国古代房中术的发展
节 古代房中术与养生
第二节 房中术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道教的建立和房中术
第四节 中国古代房中术的十二个大成就
第五章 道教的异化
节 修炼变成了巫术
第二节 房中术变成淫乐手段
第三节 炼丹可致人命
第四节 “两个打击”
第六章 道教的改革和后的兴盛
节 张三丰其人
第二节 理论、丹药、武术及其他
第三节 道教圣地——崂山与茅山
第四节 道教的改革
第五节 道教新的尊神们
后 记 研究道家文化引发的思考
作者介绍
胡宏霞 医学博士,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馆长,美国人类性文化基金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医学统计与档案管理工作。1999年,开始与刘达临教授合作创建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并为此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她曾多次和刘达临教授在外举办有关展览,并两次共同获得国际大奖。论著有《儿童性早熟的社会成因及医学探讨》《抢救流落外的性文物》《中国人性功能障碍的文化影响》《女子的性压迫》《古代的性教育》《青春期性教育教材》《画说性》(儿童性健康教育读本)《性文化77夜谈》《爱琴海的爱情》《欢情与迷乱》和《梵天与》等。
刘达临,1932年6月2日生于上海,1949年9月入学燕京大学新闻系, 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参过军,获中尉军衔,1969年复员。1982年任上海大学《社会》杂志编辑,副主编。1988年任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性教育》杂志。著有《性社会学》《中国性文化史》《世界古代性文化》《世界当代性文化》等多部性文化书籍。作者在文化研究方面很有知名度,保证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胡宏霞 医学博士,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馆长,美国人类性文化基金会副主席。长期从事医学统计与档案管理工作。1999年,开始与刘达临教授合作创建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并为此付出大量心血和精力。她曾多次和刘达临教授在外举办有关展览,并两次共同获得国际大奖。论著有《儿童性早熟的社会成因及医学探讨》《抢救流落外的性文物》《中国人性功能障碍的文化影响》《女子的性压迫》《古代的性教育》《青春期性教育教材》《画说性》(儿童性健康教育读本)《性文化77夜谈》《爱琴海的爱情》《欢情与迷乱》和《梵天与》等。
刘达临,1932年6月2日生于上海,1949年9月入学燕京大学新闻系, 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系,参过军,获中尉军衔,1969年复员。1982年任上海大学《社会》杂志编辑,副主编。1988年任上海研究中心主任,创办《性教育》杂志。著有《性社会学》《中国性文化史》《世界古代性文化》《世界当代性文化》等多部性文化书籍。作者在文化研究方面很有知名度,保证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非常古朴典雅,初读时可能会觉得有些门槛,但一旦沉浸进去,那种韵味就如同陈年的老酒,越品越觉醇厚。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对于“自然之道”与个体生命律动的结合分析。他没有将道家思想束之高阁,而是巧妙地将其拉回到日常生活的层面,探讨如何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寻找到与天地同频共振的节奏感。书中对于“顺应自然”的阐释,让我对“无为”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它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一种更高明的积极入世。这种深刻的洞察力,需要深厚的学养和长期的体悟才能达到。文字中透露出的那种宁静而有力的气息,仿佛能穿透纸面,直抵人心,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慢呼吸,去感受周遭环境的细微变化。对于那些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现代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精神上的栖息地,一种回归本源的力量。
评分从装帧设计到内页排版,这本书都透着一股沉静的品质感。纸张的触感非常舒服,油墨的颜色也恰到好处,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本身就是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内容上,作者显然是倾注了大量心血,不仅引用了大量一手资料进行旁证,其自身的见解也极富原创性。我个人对书中关于“内在炼金术”的描述尤为着迷,作者以现代心理学的视角去重新诠释了古代道家的修炼法门,这种跨学科的整合,使得原本偏向神秘主义的论述,增添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层层递进,从宏观的宇宙观到微观的个体实践,都有详尽的论述。它不强迫你接受任何观点,而是提供证据和逻辑链条,引导你自己去思辨和构建理解。这是一本需要反复阅读、时常翻阅的书,每一次重读,都会因为自身阅历的增加,而获得新的领悟。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我一直以为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在道家思想的深处,还隐藏着如此丰富和深刻的关于“生命能量”与“身心合一”的论述。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又不失力量,他不仅仅是在陈述理论,更像是在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入的自我探索之旅。书中对“精气神”的阐述,让我对人体的内在运作有了全新的认知。尤其是关于“性命双修”的那几个章节,讲得极其透彻,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这方面的一些刻板印象。他用一种非常严谨且充满哲思的方式,将道家的修炼与个体的生命体验紧密联系起来,让人读起来既有知识的满足感,又有心灵上的震撼。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古籍时的那种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学术的严谨性,又让晦涩难懂的古代文本变得生动易懂。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道家的,它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活得更完整、更健康、更具生命力的指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都发生了一些微妙的、积极的变化。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学术深度是相当可观的,它不是那种走马观花式的入门读物。作者在梳理道家发展脉络时,展现了惊人的知识广度和严密的逻辑结构。尤其是在对比不同流派思想的差异时,分析得鞭辟入里,令人信服。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魏晋玄学对后世思想影响的章节,作者的论述逻辑清晰,论据扎实,将复杂的思想交锋描绘得如同历史画卷般生动。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坚实的理论框架,让读者能够系统地理解道家思想的内在关联性,而不是零散地接收一些碎片化的概念。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整个中国哲学史的理解都上了一个台阶。对于希望深入研究中国古代思想的爱好者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它的严谨性保证了信息的可靠性,其深刻性则保证了阅读体验的持久价值。
评分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触,是它那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作者仿佛是坐在我旁边,用一种非常平易近人,却又充满智慧的口吻,向我娓娓道来那些古老的智慧。虽然主题宏大,但叙述方式却非常接地气,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我特别喜欢作者在解释一些核心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那些比喻新颖又贴切,一下子就把原本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了。比如他用来解释“虚静”的那段描述,我读完之后,立刻关上书本,尝试在自己的生活情境中去体会那种“空而妙有”的状态,效果出奇地好。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佳,时而激昂,时而平缓,如同音乐的起承转合,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期待和享受。它不仅充实了我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生命和世界的全新视角——一种更加包容、更加和谐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