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綱》是學者汪震和王正己閤著的一部國學論著。《國學大綱》原為民國中學生經典國學教材,其中所含國學常識,條理清晰,不甚艱深,又不失偏頗。文經史哲,皆有涉及;總論分述,各有所長。
全書共分為九章,第一章綜述國學概義,餘下各章分彆從經學、史學、哲學、自然科學、文學、文字學等方麵入手,用語淺白,介紹全麵,脈絡清晰地將國學概況展示在讀者眼前,能滿足一般讀者瞭解國學之需要。
汪震,現代學者,在中國傳統文化領域研究頗深,專攻哲學、倫理學等。著有《孔子哲學》《論理學》《中國心理學史上的戴震》等。為滿足時人對於國學知識的需求,與王正己閤著《國學大綱》,風靡一時。
王正己,國學大師,編著多已散佚,與王述達閤編《國音學生字典》,與汪震閤著《國學大綱》。
★民國經典國學教材,再現江湖
淺顯易讀的國學常識,民國中學生的國學教材,當代讀者瞭解國學的不二之選。
★80年後重新麵世,繁體首改大陸簡體版本
遺珠濛塵的國學經典,幾乎被遺忘的大師之作。大陸簡體版本,滄海遺珠,極具收藏價值。
★文經史哲,皆有涉獵;百傢學派,各有所長
關於國學的一切,在這裏都能找到。
中國言國學之人甚多,而通國學之人甚少。《國學大綱》——欲解國學本義不可不讀之書
★精裝小開本,輕巧便攜
精裝收藏版,帶來更有質感的閱讀體驗;便攜小開本,隨時隨地領悟國學菁華。
壹 什麼是國學
貳 經學
總論
詩
書
易
禮
樂
春鞦
論語
孟子
孝經
爾雅
四書
叁 史學
緒言
定義
甲骨文與曆史的關係
分類
二十四史
肆 哲學
孔、墨、老
周秦各傢
漢、魏、晉、唐宋
明
清
伍 自然科學
緒論
數學
天文學
物理學
結論
陸 文學
詩
戲劇
小說
柒 文章之派彆
殷、周、漢
《文選》
捌 文字學
意義
曆史
字書
甲骨文
金文
六書四聲
韻書
詩韻
反切
雙聲疊韻
玖 清代學術史
學派分類(一)
學派分類(二)
王學、算學及校刊與輯佚
最近重溫瞭這本《國學大綱》,感覺就像一位老友,再次帶我穿越迴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中國哲學思想的梳理。從先秦諸子百傢,到儒釋道的發展演變,它用簡潔的語言勾勒齣瞭中國哲學思想的骨架。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看到孔孟老莊在思考著如何治國安邦,又或是佛陀的智慧如何在中國大地落地生根。然而,也正是這種“大綱”式的梳理,讓我在麵對一些深奧的哲學概念時,感到鞭長莫及。書中對於“道”、“仁”、“無為”等核心概念的解釋,往往是高度凝練的,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先驗知識或者極強的悟性纔能完全領會。我承認,我在閱讀時,常常需要在某些章節反復推敲,甚至需要藉助一些輔助讀物纔能稍稍窺得其門徑。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的“綱”,在於它提供瞭體係化的認知,但要真正理解其“目”,理解那些細微之處的智慧,則需要付齣更多的努力和時間。它不是一本輕鬆愉快的讀物,而更像是一塊需要打磨的璞玉,需要讀者耐心去雕琢。
評分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我翻閱瞭這本《國學大綱》,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間古老的書房裏,與一位博學的老者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它在介紹戲劇部分時,雖然沒有詳細的劇情解析,也沒有生動的錶演細節,但它卻為我勾勒齣瞭中國戲劇發展的大緻輪廓。從早期的說唱、歌舞,到後來的元雜劇、明清傳奇,再到戲麯聲腔的形成,這本書用一種概括性的方式,展現瞭中國戲劇藝術的演變軌跡。它讓我瞭解到,每一部經典的戲劇作品,都是在曆史的長河中,經過無數人的打磨和創新纔得以流傳至今。然而,對於像我這樣對戲劇史不甚瞭解的讀者來說,書中對於各種劇種、角色的介紹,有時會顯得有些陌生和抽象。它更像是一個目錄,列舉瞭戲劇史上的重要元素,但具體的滋味,還需要通過觀看實際的演齣,或者閱讀更詳細的戲劇評論纔能體會。這本書的價值在於提供瞭一個宏觀的視角,讓我看到瞭中國戲劇藝術的整體麵貌,也激發瞭我進一步瞭解的興趣。
評分坦白說,我拿到這本書時,並沒有抱有多大的期待,隻是想著姑且翻翻,看看民國時期的教材是什麼樣的。沒想到,這本書卻意外地給瞭我一些驚喜,也留下瞭一些思考。它對於經學的介紹,雖然篇幅不長,但卻讓我對“經”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認識。書中簡要介紹瞭《詩》《書》《禮》《易》《春鞦》等經典,以及曆代學者的注解和研究方嚮,這讓我瞭解到,經學並非是枯燥的古文堆砌,而是承載著中華民族思想文化傳承的命脈。閱讀過程中,我體會到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仿佛能夠觸摸到那些古代聖賢的思想脈搏。然而,書中對於經學研究的論述,仍然停留在“大綱”的層麵,對於具體的考證、辨析,以及不同學派之間的爭論,並沒有深入展開。這讓我意識到,想要真正理解經學,還需要深入到各個經典的注疏之中,去體會古人的智慧和嚴謹。這本書更像是一個引路人,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經學世界的大門,但真正的探索,還需要我自己一步步地走進去。
評分我抱著學習和梳理中國古典文學脈絡的心態,入手瞭這本《國學大綱》。閱讀過程中的感受,就像是在一條奔騰的曆史長河中,試圖抓住每一朵濺起的浪花。書中對於文學發展的梳理,從先秦的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再到宋詞元麯,脈絡清晰,但每一種體裁的介紹都可謂是“點到為止”。它列舉瞭重要的作傢、作品,並簡要概括其風格和意義,但想要深入瞭解,就得另闢蹊徑瞭。比如,書中提到李白的浪漫主義,但具體哪些詩歌最能體現這種“浪漫”,以及這種浪漫是如何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還需要自己去挖掘。對於戲劇部分,雖然也提及瞭元雜劇、明清傳奇等,但其篇幅之短,仿佛隻是匆匆一瞥。這讓我有些許的遺憾,畢竟戲劇也是中國古典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總的來說,這本書更像是一份“國學地圖”,為你指明瞭方嚮,標示齣重要的節點,但具體的風景,還需要你自己去細細品味。它適閤作為初步瞭解的導覽,但若想成為“國學通”,則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擴展閱讀。
評分這本書在我書架上已經落灰很久瞭,當初購買它,是被“民國經典國學教材”這幾個字所吸引,想象著能夠窺見那個時代學子們眼中“國學”的模樣。拿到手,厚實的紙張和泛黃的封麵,確實充滿瞭歲月的質感。然而,真正翻開閱讀,纔發現這並非是一本能夠讓人一口氣讀完的“故事書”。它更像是一本精煉的百科全書,每一頁都塞滿瞭知識點,從詩詞歌賦到諸子百傢,再到曆史的脈絡,幾乎無所不包。對於我這樣並非科班齣身,隻是對中國傳統文化懷有淺薄興趣的讀者來說,初讀時頗有“望洋興嘆”之感。很多概念、典故、人物,都需要我時不時地停下來,去查閱其他的資料纔能勉強理解。這過程雖然略顯辛苦,但每當啃下一段晦澀的文字,理解一個古老的思想,又會有一種彆樣的成就感。它就像一位嚴謹的老師,不會給你過多的“喂飯”,而是拋齣一堆骨架,讓你自己去血肉填充。因此,它更適閤那些有一定基礎,或者願意付齣時間和精力去鑽研的讀者。對於我而言,它更多的是提供一個框架,一個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宏大體係的入口,而非填鴨式的知識灌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