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

现代汉语词典 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 著
图书标签:
  • 词典
  • 汉语
  • 现代汉语
  • 工具书
  • 语言学习
  • 商务印书馆
  • 参考书
  • 教学
  • 规范
  • 权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读者科技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ISBN:9787517604013
商品编码:29930600451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现代汉语词典

定价:105.00元

作者: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1760401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由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彩色插图本)(精)》一部规范型、学习型的现代汉语词典。收词侧重语文性,兼收部分常见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科技、经济、社会等百科词语,并收录使用较为普遍、具备相当稳定性的新词语,基本反映现代汉语词汇面貌。字形、词形、注音等严格按照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确定。释义准确,注重语境和功能解释。例证精当,充分体现词语意义和用法。设立“注意”等多种功能项,提示特殊用法,辨析易混和易错词语。设立“语汇”板块,附列逆序排列的语汇,提供大量词汇信息。

内容提要


由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 彩色插图本)(精)》是一部大型汉语词典。收录各类 语词6万余条。以现代汉语语词为主,注重收录现代 语文词语包括一些常用口语词,兼收部分文言、白话 、方言词语,并收录了一些近年来涌现的反映当代社 会现象和事物的新词语。释义和例证从不同角度和功 能尽量做到清晰、完备,以帮助读者对词语的意义和 用法加深理解、正确掌握。

目录


作者介绍



商务国际辞书编辑部现有编辑12人,均为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或博士,具有丰富的辞书编写、编辑经验。编写了小学生系列工具书、《中华字典》等辞书。编辑出版了《中华大字典》《新华大字典》《商务国际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大词典》《古代汉语字典》《古代汉语词典》《兰登书屋韦氏大学英语词典》《*高级英汉大词典》《*英汉百科图解大词典》《英汉多功能词典》等大型基础性语言文字类辞书,编辑出版了中国古典诗词曲赋鉴赏系列工具书(10种)、《*诗词书法诗意画鉴赏》《中国历代绘画鉴赏》以及《书法大字典》《行书大字典》等各类文学艺术类辞书,还编辑出版了一大批面向广大中小学生的各类学习型辞书。

文摘










序言



《寰宇风云:二十世纪全球冲突与秩序重塑》 作者: [虚构作者姓名,例如:陈景行,王思远] 出版社: [虚构出版社名称,例如:宏图文化出版社] --- 内容简介: 《寰宇风云:二十世纪全球冲突与秩序重塑》是一部宏大叙事与精微分析相结合的史诗级著作,它以二十世纪为经线,以全球化冲突与制度变迁为纬线,全面梳理了从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弥漫到冷战格局的僵持对峙,再到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复杂多极世界形成的全过程。本书旨在超越传统的国家中心史观,深入探讨技术进步、意识形态较量、经济结构转型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兴起对全球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的颠覆性影响。 全书共分为六卷,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现代世界复杂性的全面框架。 第一卷:旧秩序的崩塌与“总体战”的阴影(1900-1919) 本卷聚焦于帝国主义的黄昏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我们首先考察了欧洲大陆上错综复杂的同盟体系、军备竞赛的白热化,以及民族主义的膨胀如何将世界推向深渊。重点分析了“萨拉热窝事件”的深层根源,并细致描绘了壕沟战的残酷现实和技术对战争形态的彻底改变——从毒气到坦克的应用。 此外,本卷深入探讨了战争对全球地缘政治的重塑: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的瓦解,新独立民族国家的艰难诞生。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及其内在的结构性矛盾——战胜国对战败国的苛刻惩罚、民族自决原则的虚伪性——为后续的动荡埋下了伏笔。我们还讨论了俄国“十月革命”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深刻影响及其早期对西方世界的震动。 第二卷:间战期的幻象与危机的蔓延(1920-1939) 第二卷聚焦于两次大战之间的“不稳定和平”。在这一阶段,国际联盟的脆弱性被暴露无遗。本书详细分析了经济大萧条的全球性传染效应,探讨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遭受的信任危机,以及各国为自保而采取的保护主义和集团化倾向。 重点章节分析了极端意识形态的崛起:从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和德国的得势,到军国主义在日本的扩张。本书不仅描述了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政治手腕,更剖析了支撑其政权的大众心理基础和社会结构性因素。对西班牙内战的分析,则被视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预演”,揭示了意识形态冲突的残酷性和国际干预的复杂性。本卷的结尾,集中于绥靖政策的失败及其不可避免的后果。 第三卷:毁灭与再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1939-1945) 本卷是全书最紧张的部分,记录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冲突。我们不再仅仅关注主要的欧洲战场,而是将视角扩展至太平洋战场的复杂博弈、北非沙漠的攻防以及东南亚沦陷的惨烈。本书对“总体战”概念进行了深入的社会学和技术分析,包括后方工业动员、平民伤亡的激增,以及对敌方民众的系统性压迫。 对“大屠杀”(Holocaust)的考察,采取了历史人类学的视角,探讨了官僚主义的效率如何被异化为灭绝的工具。同时,本卷也详尽记录了同盟国在技术研发(如曼哈顿计划)和战略决策上的关键转折点,最终导向了战争的结束,以及原子弹的投下对人类文明的永恒警示。 第四卷:冷战的铁幕与全球两极的对抗(1946-1979) 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迅速滑入了美苏两大阵营的长期对峙。本卷详细分析了冷战的意识形态根源、核威慑理论的形成,以及“铁幕”如何切割欧洲乃至全球。本书着重探讨了冷战的“代理人战争”模式,包括朝鲜战争的僵局、越南战争的长期泥潭,以及美苏在拉丁美洲、中东和非洲的隐秘较量。 此外,本卷对两个阵营内部的社会文化变迁进行了细致梳理:西方世界的“麦卡锡主义”阴影、消费主义的兴起,与东方阵营的集体化建设、意识形态灌输之间的张力。冷战高潮——古巴导弹危机——的重现,旨在强调危机管理在避免人类自我毁灭中的关键作用。本卷的后半部分,也对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及其在第三世界寻求独立自主道路的努力给予了应有的关注。 第五卷:缓和、终结与新秩序的酝酿(1980-1991) 本书认为,冷战的结束并非一夜之间,而是由内部结构性矛盾、经济衰退以及领导层决策失误共同导致的长期过程。本卷细致剖析了苏联经济的停滞不前、阿富汗战争的泥潭,以及美国里根政府的“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财政造成的巨大压力。 关键的转折点在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公开化”政策,及其在东欧的连锁反应。我们对“布拉格之春”到“柏林墙倒塌”的历程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和平的革命如何成为可能。本书强调,冷战的结束标志着二战后建立的雅尔塔体系的彻底瓦解,留下了权力真空和意识形态上的巨大迷思。 第六卷:后冷战时代的挑战与全球化的复杂性(1991-2000) 最后一卷审视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苏联解体带来的“单极时刻”并未带来预期的持久和平。本卷探讨了新的冲突形态:源于族群和宗教的局部战争(如巴尔干半岛的解体),以及全球化浪潮带来的机遇与风险。 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的爆炸性发展如何重塑了经济联系和权力结构,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同时,本书也关注了国际金融危机(如亚洲金融风暴)对全球治理体系的冲击。本卷的结论部分,对新世纪的到来及其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环境挑战和权力转移的趋势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为理解我们今日所处的复杂世界奠定了历史基础。 --- 《寰宇风云》的独特价值: 本书摒弃了简单的善恶二元论叙事,力求展现历史的复杂性、人物动机的模糊性,以及结构力量与个体选择的相互作用。通过整合国际关系理论、社会学、经济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本著作不仅是面向专业历史学家的严谨参考书,也是所有希望深刻理解二十世纪如何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普通读者的必备指南。其丰富的原始资料引用和严谨的论证结构,使其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二十世纪全球史著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简洁大气,深蓝色的底色配上烫金的字体,透着一股沉稳可靠的气息。初拿到手时,那种厚实的手感就让人觉得它分量十足,一看就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成果。我主要关注的是它在收录新词和网络热词方面的表现。近些年汉语发展迅猛,很多新出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层出不穷,如果一部权威词典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步伐,那它的实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特意查阅了几个近两年才兴起的流行语,惊喜地发现它们都被收录进去了,而且释义精准到位,不仅解释了字面意思,还清晰地阐述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这对于理解当下的语言现象非常有帮助。比如,对于一些略带贬义或调侃意味的词语,它没有简单地给出中性解释,而是用非常审慎的措辞,准确把握了其情感色彩的微妙变化,这一点体现了编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语言活力的深刻洞察力。相较于我之前用过的那本老旧词典,这本书在收录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让我感觉手里捧着的不再是一本僵硬的工具书,而是一部活生生的、与时代脉搏同步的语言宝典,极大地增强了我对日常阅读和写作的信心。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整体质感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因为作为一名需要经常携带和翻阅的读者,实用性与耐用性同等重要。这本书的纸张质量出乎意料地好,不是那种薄得一翻就容易撕裂的纸张,而是略带韧性和微哑光处理的印刷用纸,这让我在用荧光笔做标记时,墨水也不会洇到背面去,这对于需要精细标记重点知识点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细节设计。装订方面也看得出是下了功夫的,即使是反复翻开到某一页,书脊也没有出现松动或异响,这保证了它能陪伴我度过漫长的学习周期。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它在检索效率上的优化做得非常出色。以往查词,往往需要在部首、拼音、笔画之间反复切换,耗费不少时间。这本书的索引系统设计得非常直观且高效,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确定读音或不熟悉部首的词语,通过快速定位首字或相关音节,总能迅速锁定目标词条,极大地缩短了查阅时间,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流畅和高效,真正体现了“工具”的价值。

评分

作为一名对语言细节有着高度敏感度的使用者,我最看重的是词典在处理模糊地带和边缘情况时的处理态度。很多时候,一个词的用法是开放性的,甚至是存在争议的。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成熟和中立,它倾向于提供最主流、最被广泛接受的解释作为主要释义,同时,对于那些存在争议或仅在特定小圈子内使用的变体用法,它会用小字或脚注的形式进行标注,并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避免了将非主流用法“正典化”。这种严谨而又留有余地的态度,让人感觉它是在客观记录语言的现状,而不是武断地规定语言的未来走向。此外,它对于成语和固定词组的收录也极为细致,不仅给出解释,还穿插了相关的典故出处或名人名言作为佐证,极大地丰富了词语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这本工具书给予我的感觉是:它可靠、全面,而且充满对语言的敬畏之心,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踏实和信赖,是值得信赖的语言参阅标准。

评分

这次购买的体验简直是一次惊喜的“寻宝之旅”。我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的,毕竟现在市面上的工具书太多,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简单修订。然而,翻开这本书的内页,那种清晰的排版和友好的阅读体验立刻抓住了我。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处理得当,即使是长时间查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最让我欣赏的是它在解释复杂概念时的那种层层递进的逻辑性。很多词语本身就具有多重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理解起来会产生偏差。这本书在提供主要释义之后,往往会紧跟着几个非常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例句。这些例句的选取相当考究,它们涵盖了文学、科技、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使得读者能够立刻领悟到该词在实际运用中的精准位置和语体风格,避免了生硬地记忆孤立的词条。我尤其欣赏它在同义词辨析上的处理,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通过对比分析,深入剖析了细微的语义差异和感情色彩的侧重,对于希望提升书面表达精确度的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让我对汉语的精妙之处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评分

这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展现出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编纂哲学,它似乎在努力平衡“权威性”与“可及性”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目标。它并没有因为追求学术的严谨性而将语言变得晦涩难懂,反而通过一些巧妙的编排方式,让复杂的语言学概念变得平易近人。例如,在解释一些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的演变和继承关系时,它会用清晰的图表或对比框来展示其词义的流变轨迹,这种可视化呈现极大地帮助了记忆和理解。我发现它对一些具有文化特殊性的词汇处理得尤为谨慎和到位,比如涉及到特定地域文化或历史事件的词汇,它会提供简短但必要的文化背景注释,确保读者不会因为缺乏背景知识而产生误解。这表明编纂团队不仅是语言学家,更是深刻理解当代读者学习需求的教育者。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编排思路,使得原本枯燥的词汇学习过程,变成了一种探索和发现语言之美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我深入研究汉语结构的兴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