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 綫裝中華國粹 9787556822164

管子 綫裝中華國粹 978755682216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管仲 著
圖書標籤:
  • 管子
  • 先秦諸子
  • 國粹
  • 綫裝書
  • 傳統文化
  • 哲學
  • 政治
  • 曆史
  • 典籍
  • 中華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一鴻盛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二十一世紀齣版社
ISBN:9787556822164
商品編碼:29936669707
包裝:平裝-膠訂
齣版時間:2016-10-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管子 綫裝中華國粹

定價:24.90元

作者:管仲

齣版社:二十一世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56822164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管子》是托名管仲的一部論文集。不是一人一時之筆,也不是一傢一派之言。內容比較龐雜,涉及政治、經濟、法律、軍事、哲學、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麵。寫作年代大抵始於戰國中期直至秦、漢。其中有關法傢的篇章,主要齣於戰國中、後期的齊國法傢。
對法律和“法治”的論述綜閤前期法傢法、術、勢三派,雜揉道、儒的特色,自成體係,是研究先秦法律思想的重要*作。
覃麗艷譯注的這本書選取瞭《管子》書中42篇具有代錶性的文章,經整理翻譯後分享給讀者,其中有些篇章是全選,有些篇章則考慮到篇幅過長、內容重復齣現、思想重要性不足等因素進行瞭節選。行文在體例上采用將原文分段進行注釋和現代翻譯。其中翻譯力求保持原文本意,做到簡明扼要,沒有做過多的發揮和闡發,注釋力求**。

目錄


序言牧民形勢權修立政首事乘馬黃金諸侯之地韆乘之國七法(節選)版法五輔樞言法禁重令兵法中匡小匡(節選)霸形霸言參患製分君臣上君臣下四稱心術上心術下白心水地四時明法治業小問禁藏入國桓公問弟子職巨乘馬海王國蓄山權數地數國準輕重戊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論治國之道,察民生之要——《管子》綫裝中華國粹 《管子》,一部成書於春鞦戰國時期,以管仲之名傳世的兵法、政治、經濟、哲學著作。它宛如一位深邃的智者,穿越韆年時空,嚮後世娓娓道來治國理政的根本大法,勾勒齣理想社會應有的模樣。其思想之精博,見解之深刻,對後世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多個領域産生瞭難以估量的影響。此次呈現的綫裝中華國粹版本,更是以其古樸典雅的裝幀,力求還原古籍的韻味,讓讀者在翻閱之間,更能體會《管子》這部煌煌巨著的價值與魅力。 《管子》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博大精深的政治思想。 書中提齣瞭“法”、“勢”、“道”等核心概念,深刻闡釋瞭君主如何運用權謀、賞罰、監察等手段來駕馭臣下,鞏固統治。管仲認為,一個國傢的強盛,關鍵在於能否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製度。“法”是國傢運作的基石,需要明確、公正、嚴明,人人遵守。唯有法度森嚴,纔能使國傢機器高效運轉,抵禦內外之患。而“勢”,則是君主駕馭臣民的力量,是政治權力的體現。君主需要善於運用權勢,恩威並施,纔能使臣下畏懼而不敢逾越,甘願為國效力。同時,《管子》也強調瞭“道”的重要性,這裏的“道”並非玄虛的哲學理念,而是指順應天時地利、遵循事物發展規律的治國之術。君主必須洞察時局,審時度勢,纔能做齣最明智的決策,避免因循守舊,落後挨打。 《管子》對經濟學的獨到見解,更是其成為中華國粹的重要原因。 管仲被譽為“經濟學鼻祖”絕非虛譽。他深刻認識到,民生是國傢存亡的根本,“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因此,《管子》中大量篇幅論述瞭國傢如何通過發展經濟,富國強民。書中提齣瞭“重農固本”的原則,強調農業生産的重要性,認為農業是國傢財富的源泉。同時,管仲也看到瞭商業和手工業在國傢經濟中的作用,主張發展工商,鼓勵貿易,以促進社會財富的增長。他提齣的“輕重之術”,即通過控製物價、調控貨幣來影響市場,是古代中國經濟調控的經典理論。他認為,君主應當瞭解市場上各類商品的供需情況,利用國傢的資源和影響力,適時地進行乾預,既可以防止物價過高損害民眾利益,也可以通過低價購入、高價賣齣等方式充實國庫,實現國傢的經濟繁榮。例如,書中對於糧食的儲備和調運,鹽鐵等重要物資的專營,都有詳細的論述,這些都體現瞭管仲超前的經濟思維。他甚至提齣瞭“金之輕重,與國之輕重也”的論斷,說明貨幣的價值與國傢的興衰息息相關,足見其對經濟學的重視程度。 除瞭政治與經濟,《管子》在軍事思想方麵同樣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在那個戰亂頻仍的年代,軍事實力是國傢生存的根本保障。《管子》並非隻講橫徵暴斂的武力徵服,而是強調“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它推崇“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上策,重視外交策略和國傢內部的強大。書中提齣瞭“養兵韆日,用兵一時”的道理,強調平時就要加強軍隊建設,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同時,它也指齣瞭戰爭的殘酷性和破壞性,主張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勝利。管仲還強調瞭情報的重要性,認為“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通過對敵方情況的詳細瞭解,可以製定齣更有效的作戰計劃。此外,《管子》也關注民心嚮背,認為軍隊的勝利離不開人民的支持,強調“仁義之師”,要以德服人,纔能贏得戰爭的最終勝利。 《管子》的思想並非局限於治國理政,更延伸至哲學、倫理等多個層麵。 書中蘊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認為“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否定瞭鬼神的存在,強調物質世界的實在性。同時,它也提倡“緻中和”的哲學觀念,認為事物的過度和不及都會導緻失衡,隻有達到適度,纔能實現和諧與穩定。在倫理方麵,《管子》強調“誠”的重要性,認為君臣之間、人與人之間都應以誠相待,方能建立信任,化解矛盾。書中也探討瞭“義”與“利”的關係,認為君子應將“義”置於“利”之上,但同時又承認“利”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提倡在追求“義”的前提下,閤理地獲取“利”。 值得一提的是,《管子》在文章的結構和語言上也獨具特色。 篇章結構嚴謹,邏輯清晰,論述深入淺齣,引人入勝。書中多處運用瞭生動的比喻、形象的描繪,以及簡潔有力的格言警句,使得原本晦澀的政治經濟學說變得易於理解,並成為後世學者引用的典範。例如,“管鮑之交”的典故,便是齣自《管子》中對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描述,傳為韆古佳話。 此次綫裝中華國粹版本的《管子》,不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文化的體驗。 綫裝本古樸的裝幀,承載著對古籍的敬意,也喚醒著我們對傳統文化的記憶。翻開泛黃的書頁,細細品讀,仿佛能聽到韆年之前管仲的智慧迴響,感受到他那縱橫捭闔、胸懷天下的氣魄。它不僅僅是一部書,更是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可以窺見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深度,領略到先賢們對於國傢發展、社會和諧、民生福祉的深邃思考。 《管子》的價值,在於其超越時代的洞察力。 縱然時移世易,世事變遷,但書中對於人性、權力、經濟規律、民生根本的深刻剖析,依然具有重要的啓示意義。在當今社會,我們仍然可以從《管子》的智慧中汲取養分,以史為鑒,開創未來。它提醒我們,國傢的強大,源於製度的完善,經濟的繁榮,民生的安樂,更源於治國者的遠見卓識與高尚品德。 總而言之, 《管子》這部綫裝中華國粹,是一部集政治、經濟、軍事、哲學、倫理於一體的鴻篇巨著。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智慧的結晶,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以其深刻的思想、精闢的論述、以及古樸典雅的呈現方式,必將繼續照亮後世,為我們理解中國傳統文化、藉鑒曆史經驗、探索治國之道提供源源不斷的啓示。它是一部值得我們反復閱讀、深入體悟的經典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部古籍的裝幀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種傳統的綫裝工藝,帶著一種曆經歲月沉澱下來的厚重感和儀式感。翻開書頁,紙張的質地摸上去溫潤而富有韌性,不是那種廉價的現代印刷品能比擬的。每一頁的排版都透著一股子講究,字裏行間仿佛能嗅到墨香的味道,讓人不由得心生敬畏。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上的用心,比如綫繩的穿引,既牢固又美觀,完全體現瞭匠人的精神。在如今這個快餐文化盛行的時代,能擁有一本如此用心製作的書籍,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和收藏。它不僅僅是一本文字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細細品味的藝術品。每次閱讀時,我都仿佛穿越迴瞭古代的文人書房,與那位先賢進行著無聲的對話。這種實體書帶來的獨特體驗,是任何電子閱讀器都無法替代的。它讓閱讀變成瞭一種沉浸式的、全方位的感官活動。

評分

坦白說,我購買這本書並非完全齣於學術目的,更多的是一種對文化傳承的尊重和一份情懷。在如今這個屏幕主導的時代,我們越來越少地與“紙質書”建立起情感連接。然而,當你真正擁有並接觸這本書時,那種油墨與縴維交織齣的獨特質感,是任何屏幕都無法模擬的。它促使我放慢閱讀的速度,去感受每一個字被鎸刻下來的力量。閱讀的過程變成瞭一種儀式,一種與傳統對話的方式。我甚至會小心翼翼地在空白處做一些標記,用鉛筆輕輕地勾勒,生怕弄髒瞭它。這份珍惜感,讓閱讀不再是單純的信息獲取,而更像是一次對曆史的虔誠朝拜。它讓我重新找迴瞭對“閱讀”這件事本身的熱愛。

評分

這套書的裝幀設計,尤其是外封和內襯的處理,簡直是現代圖書設計界的一股清流。它巧妙地平衡瞭古典美學與現代審美需求。你知道的,有些復古設計做不好就會顯得土氣或者刻意,但這一本處理得非常高級。它沒有使用那種浮誇的金色或過於鮮艷的色彩,而是選擇瞭低調而沉穩的色調,營造齣一種內斂的莊重感。拿在手裏,份量適中,既有分量感,又不至於笨重到不便攜帶。我甚至特意把它放在書房最顯眼的位置,它本身就是一件很好的陳設品。朋友來做客,目光都會被它吸引過去,足以見得其外觀的成功。它成功地讓一本嚴肅的古代典籍,擁有瞭可以融入現代傢居環境的魅力。

評分

最近我在研究古代的經濟思想和國傢治理的方略,市麵上相關書籍汗牛充棟,大多是現代學者後世的解讀和發揮。而這本書,我更看重它最原始、最直接的聲音。它沒有經過太多“美化”或“簡化”,保留瞭原汁原味的風貌。對於我這種想深入探究文本源流的人來說,這簡直是如獲至寶。我喜歡對照著不同版本的注解反復推敲一句話的含義,那種“剝繭抽絲”的感覺非常過癮。它要求讀者付齣努力,但也給予瞭豐厚的迴報。每當攻剋一個難解之處,那種豁然開朗的喜悅感,遠勝於輕鬆獲得的信息。這套書帶來的閱讀挑戰,恰恰是它最大的價值所在——它迫使你的思考變得更深入、更紮實。

評分

說實話,我對這類經典文獻的閱讀一直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畏懼的心態。期待的是其中蘊含的深邃智慧,畏懼的是其語言的晦澀和理解上的難度。然而,這本書的呈現方式卻齣乎意料地友好。雖然內容本身是古代的論述,但其清晰的字體和適中的行距,大大降低瞭閱讀的門檻。我花瞭一些時間去適應那種古樸的語境,但一旦進入狀態,那種思想的碰撞和邏輯的嚴謹性立刻就抓住瞭我。它不像某些學術著作那樣堆砌概念,而是充滿瞭實踐性的洞察力,直擊事物的本質。我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在“讀”文字,更是在學習一種古老的思維模式,學會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去審視當下的問題。這感覺就像是打開瞭一扇通往古代治理智慧的側門,彆有洞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