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世說新語全譯(上 下)
定價:65.00元
作者:柳士鎮注
齣版社:貴州人民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8-09-01
ISBN:9787221082053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8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世說新語》是南朝宋臨川王劉義慶編撰的一部誌人筆記小說集。書中輯錄瞭東漢至東晉300多年間社會上各種軼聞趣事,分為德行、言語、文學等36門(類)。
本書以明代袁褧嘉趣堂本為依據,參以日本尊經閣影宋本、王先謙思賢講捨校訂本、唐寫本《世說新書》殘捲,對原文作瞭必要的校訂。為方便讀者閱讀,又將原文中的繁體字、異體字改為簡體字、通行字。注釋主要交代一些背景材料,對人名、地名、職官名以及特殊疑難詞語或譯文較難錶達含義的詞語作瞭解釋,具有簡明、準確、通俗等特色,是一本構思悠長、雅俗共賞的文學讀本。
目錄
前言
德行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我翻閱瞭其中幾頁,發現譯者在處理那些膾炙人口的軼事和人物評價時,展現瞭極高的文字駕馭能力。他們的翻譯並非簡單的字麵直譯,而是深入理解瞭魏晉士人那種特有的“風度”與“清談”的精髓,力求在現代漢語中復現齣古人言談舉止間那種微妙的韻味。比如對於那些充滿機鋒的對話,譯者沒有讓它們變得晦澀難懂,而是用一種既保持瞭原文的雅緻,又符閤當代人閱讀習慣的語言進行轉述,讀起來朗朗上口,絲毫沒有翻譯腔的生硬感。這種平衡的藝術把握得非常到位,既保留瞭原著的曆史厚重感,又兼顧瞭當代讀者的接受度,使得原本可能因為語言隔閡而産生距離感的文本,變得親切而鮮活起來。我尤其關注瞭對一些專有名詞和典故的注釋,注釋詳實且點到為止,絕不拖泥帶水,非常精準地幫助讀者理解瞭語境。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初拿到手時,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雅緻的留白,瞬間就將人帶入瞭一種古典的氛圍中。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燙金的字體在不同光綫下會摺射齣微妙的光澤,讓人忍不住想要反復摩挲。內頁的紙張選擇也很有考究,雖然是全譯本,但紙張的厚度和韌性都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耐得住反復翻閱。裝幀的工藝似乎也經過瞭精心的打磨,上下兩冊的側邊切口平整光滑,體現瞭齣版方對這部經典作品應有的尊重。它不僅僅是一套書,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藝術品,放在書架上都顯得熠熠生輝。這樣的外在包裝,無疑為接下來的閱讀體驗定下瞭一個非常高的基調,讓人對內部的文字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裏麵的譯文和注釋也能像它的外錶一樣精美、考究。
評分這套書的排版布局堪稱教科書級彆的範本。頁邊距的留白恰到好處,眼睛在長篇纍牘的文字中進行跳轉時,絲毫不會感到疲勞。字體選擇上,似乎是采用瞭宋體或與其高度相似的字體,筆畫清晰、疏密得當,對於長時間閱讀來說,極大地降低瞭視覺疲勞度。更值得稱贊的是,譯文與注釋的區分處理得非常巧妙,通常是譯文主體采用較大的字號,而注釋和校勘的文字則略微縮小,並通過不同的字體粗細或顔色(如果適用的話,此處是基於黑白文本的想象)進行瞭有效分離,使得讀者可以清晰地追蹤主要文本和輔助信息,閱讀流暢度極高。這對於需要頻繁對照注釋的讀者來說,簡直是一種福音,真正做到瞭“知其意而無礙其目”。
評分從內容組織和整體閱讀體驗上來說,這套書展現齣瞭一種對經典應有的敬畏與現代齣版的實用性完美結閤的姿態。它沒有因為追求“全”而顯得臃腫,也沒有因為追求“新”而丟失瞭古典的韻味。每一則“語”和“事”的排列,都似乎經過瞭精心的考量,確保瞭閱讀的連貫性和主題的自然過渡。閱讀它,就像是與一位博學多識、談吐風趣的魏晉名士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深度對話,你能真切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獨特的精神麵貌和他們對生命、藝術、政治的獨特見解。它提供瞭一個極佳的窗口,讓你得以窺見那個“貴族式”的悲劇美學是如何形成的,令人在會心一笑之餘,更添一分對曆史興衰的感慨。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曆史愛好者,我更看重的是這類匯編性著作的“版本考據”和“引注係統”。這套書的編輯團隊顯然在這方麵下瞭大功夫,我注意到它似乎整閤瞭多種流傳版本中的精髓,並且在關鍵性的爭議點上給齣瞭清晰的說明。在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好奇某一句話究竟齣自哪個版本,或者某個典故的原始齣處,而這套書的腳注或尾注往往能提供令人滿意的綫索,這極大地提升瞭閱讀的學術價值和深度。它不僅僅是讓你讀故事,更是在引導你思考這個故事是如何流傳至今,以及曆代學者是如何看待它的。這種嚴謹的態度,讓原本就充滿趣味性的竹林七賢的故事,增添瞭一層堅實的史學底蘊,讓人感到踏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