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2)
定价:56.00元
作者:中国期货业协会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日期:2012-07-01
ISBN:978750953734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558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中国期货业协会编写的2011年期货业发展报告,主要包括十个部分的内容:2011年中国期货业发展总报告、2011年全球期货与场内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2011年中国期货市场品种运行状况报告、2011年中国期货中介机构发展状况报告、2011年中国期货业自律组织发展状况报告、2011年中国期货业信息技术发展状况报告、2011年中国期货市场法制与监管工作情况报告、特别专题及附录等。
目录
部分 2011年中国期货业发展总报告
节 中国期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第二节 中国期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第三节 2011年中国期货业行业监管与行业自律状况
第二部分 2011年全球期货与场内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
节 全球期货与场内衍生品市场交易概况
第二节 2011年全球衍生品行业发展概况
第三节 全球期货与衍生品市场监管概况
第三部分 2011年中国期货市场品种运行状况报告
节 农产品类期货运行状况
第二节 金属类期货运行状况
第三节 能源、化工类期货运行状况
第四节 股指期货运行情况
第四部分 2011年中国期货中介机构发展状况报告
节 期货公司基本情况
第二节 期货公司财务状况
第三节 期货从业人员状况
第四节 期货公司所信息技术发展概况
第二节 保证金监控中心信息技术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国期货业协会信息技术概况
第四节 期货公司信息技术发展概况
附录
1.2011年中国期货市场大事记
2.中国上市期货品种一览(截至2011年12月)
3.2011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情况统计
4.2011年中国期货经营机构基本情况
5.2011年中国地方期货自律组织名录
6.2011年全球期货和期权市场交易所成交排名
7.2011年全球期货和期权合约成交量排名
8.2011年度美国注册期货佣金商客户权益排名(前五十名)
9.中英期货词汇对照表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读完这本《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2)》,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关于金融市场演进的深度对话。报告在宏观层面的铺陈,特别是对中国经济转型期期货市场所扮演角色的探讨,非常引人深思。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行业概览,而是通过大量的图表和数据分析,展现了2012年中国期货市场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如何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我特别欣赏报告中对于不同类型期货品种(如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的区分阐述,以及它们各自在风险管理和价格发现方面的独特贡献。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报告并没有回避市场中存在的不足和潜在风险,而是坦诚地指出了当时市场在监管、创新、投资者教育等方面面临的难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这种全面而客观的视角,使得报告的论述更具深度和说服力。它不仅仅是一份行业报告,更像是一本关于中国期货业成长史的生动教材,记录了行业的艰辛探索和不懈进步。对于我这样希望从更深层次理解金融市场运行逻辑的读者而言,这份报告提供了宝贵的洞见,让我能够更全面地审视金融工具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评分对于一个初次接触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史的读者来说,《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2012)》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起点。报告在梳理2012年市场整体格局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不仅列出了主要的市场参与者、交易品种,更重要的是,它试图解释这些要素是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推动市场向前发展的。我特别喜欢报告中对当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无论是从全球经济大环境的角度,还是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都给出了深入的解读。报告中的数据图表清晰明了,使得复杂的市场数据变得易于理解。它详细描述了当时中国期货市场在产品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此外,报告还对市场监管体系的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的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探讨,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一个成熟的金融市场运作至关重要。这份报告为我勾勒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在2012年那个特定时间点的“画像”,让我能够从一个宏观的、历史的维度来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逻辑。
评分这份2012年的中国期货业发展报告,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行业发展轨迹的窗口。报告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翔实的调研数据,勾勒出了那个时期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轮廓。我尤其对报告中关于市场规模扩张、交易活跃度变化以及参与主体构成的分析印象深刻。它不仅提供了量化的数据,还深入解读了数据背后的原因,例如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以及国内投资者参与度的提升等。报告中对于不同期货交易所和品种的市场份额、交易量、持仓量等关键指标的对比分析,帮助我直观地了解了不同市场板块的活力和潜力。同时,报告也关注了期货公司在业务创新、风险控制以及合规经营方面所做的努力和面临的挑战。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关于中国期货市场过去发展历程的系统性认知,尤其是在那个相对早期的阶段,行业的规范化和国际化进程的讨论,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这份报告对于我理解当前期货市场的诸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和参考依据。
评分这份报告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关于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的独特视角。2012年,作为中国经济转型和金融市场深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期货市场也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报告深入剖析了这一年市场在规模、结构、创新和风险管理等方面的表现。我尤其欣赏报告中对于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联动关系的探讨,它详细说明了期货市场如何通过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报告中也对当时期货市场面临的国际化挑战以及如何提升竞争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对于理解中国期货市场的长期发展战略非常有启发。此外,报告对不同期货交易所的特点、不同期货品种的市场表现以及期货公司业务模式的演进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它不仅仅是一份数据报告,更是一份关于行业发展战略、市场生态以及未来方向的深刻洞察。对于我这样希望全面理解中国金融市场体系的读者而言,这份报告提供了宝贵的历史信息和行业分析。
评分这份报告让我对中国期货市场的整体发展脉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其中对2012年市场环境的梳理,无论是从宏观经济背景的分析,还是具体到各主要期货品种的交易情况,都给出了详实的解读。报告不仅仅罗列数据,更重要的是深入剖析了数据背后的驱动因素,比如当时国内外经济形势对商品期货价格波动的影响,以及商品期货市场如何成为宏观经济风向标的生动例证。此外,报告还关注了制度层面的演进,包括监管政策的变化、创新业务的尝试,以及这些举措对市场效率和风险管理带来的实际影响。阅读过程中,我时常被报告中对未来趋势的判断所吸引,虽然是2012年的报告,但其中对信息技术在期货交易中的作用、对风险对冲工具的丰富化等前瞻性思考,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提供了一个历史的切面,让我们得以审视过去,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下和展望未来。对于任何想深入了解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份极具价值的资料,它帮助我建立了一个宏观的知识框架,填补了我对于这个特定时期市场运作细节的认知空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