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尴尬图存:澳门业的建立、兴起与发展:1847-1911 | 作者 | 赵利峰 |
| 定价 | 38.00元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 ISBN | 9787218066806 | 出版日期 | 2010-12-01 |
| 字数 | 页码 |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22Kg |
| 内容简介 | |
| 本书以中葡原始档案文献史料为基础,论述了1847-1911年间澳门业发展历史。首先探讨澳门业的建立。认为澳葡实施的具有殖民色彩的专营承充制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次论述晚清时期澳门业的兴起与发展历程。通过量化分析白鸽票、番摊、闱姓以及澳门*等在澳门经济中的地位、在澳葡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揭示澳门业发展过程中的三个关键时期。后指出晚清时期澳门业的发展、兴衰与粤港两地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粤港澳业之间互动的考查,归结出澳门成为东方的“蒙特卡罗”的根本缘由,进而指出澳门之所以“尴尬图存”,是因为自身的“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 |
| 作者简介 | |
| 赵利峰,安徽蒙城人。暨南大学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暨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后。2003年,获东方葡萄牙协会与葡萄牙大使馆颁发的“葡萄牙奖”;2005年,博士论文《晚清粤澳闱姓问题研究》获澳门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研究领域为晚清史 |
| 目录 | |
| 序 绪言 章 战争后澳门的殖民化与澳门业的建立 节 澳门业建立的基本背景 一、战争前澳门地位的变迁 二、澳门次经济转型的终结 三、战争前澳门独特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澳门殖民化的标志:承充专营制度与澳门业的建立 一、增加澳门的财政税收,摆脱经济危机 二、如何治理“全新”的澳门问题——以华制华 三、承充专营制度——澳门业建立的根本原因 第三节 澳门业兴起与苦力贸易的关系——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问题 一、澳门业兴起与苦力贸易不存在因果关系 二、承充专营制度才是关键所在 第二章 澳门业的初期发展(1847-1875) 节 白鸽票——早承充专营的中式彩票 一、澳门仁慈堂彩票与先承充专营的中国白鸽票 二、早期白鸽票承充情形 三、1847-1875年澳门白鸽票承饷数据及其分析 第二节 番摊——澳门承充专营中的主体 一、澳门番摊的承饷专营——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澳门番摊早期承充专营情况 三、1847-1875年澳门番摊承饷数据及其分析 第三节 承充赌商获益丰的——闱姓 一、闱姓在澳门承充缴饷缘起 二、闱姓在澳门的初期发展 三、澳门早期闱姓专营情形及承充华商的分析 第四节 澳门承充专营制度及其他 一、澳门承充专营制度的实施有一个过程 二、澳门承充专营制度的拍卖竞投 三、近代澳门历史上的第二次经济转型完成 第三章 澳门业的兴起(1875-1885) 节 内地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第二节 闱姓与澳门业的黄金十年 一、粤抚张兆栋禁闱姓——澳门闱姓的发展契机 二、粤督张树声时期再禁闱姓——加速澳门闱姓的发展 三、黄金十年的:危局下的澳门第六届闱姓招投 第三节 澳门其他的稳定发展 一、白鸽票 二、番摊 第四章 粤港澳三地业的竞争、合作与冲突(1885-1911) 节 简短的回顾:初粤省的觊觎以及香港的仿效 一、香港 二、广东 第二节 竞争:粤省弛禁闱姓以塞漏卮 一、粤省弛禁闱姓以塞漏卮 二、承充澳门闱姓的祥安公司破产 三、澳门闱姓承充专营的新调整 四、澳门闱姓的困境 第三节 合则双美,斗则两伤:粤港澳赌商的合作 一、斗则两伤 二、谋求合作 三、粤澳闱姓承充的新一轮整合 四、签铺票取代闱姓 第四节 1885-1911年间的白鸽票、番摊和澳门彩票 一、白鸽票 二、番摊 三、澳门彩票 第五节 末世危局:“赌国”与赌城的交锋 一、“赌国”与赌城的交涉与冲突 二、民间的扰攘 结论 关于晚清时期澳门业的几点认识 节 影响晚清时期澳门业兴衰的因素分析 一、粤港两地的弛与禁 二、广东内地的动荡 三、澳门自身的调适 第二节 澳门业对晚清粤东社会的影响 一、赌饷济国用——“赌国” 二、赌风易天下——革命 第三节 尴尬图存与制度惰性:业与澳门 一、先天不足与尴尬图存 二、后天失调与制度惰性 征引文献 索引 后记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看到“1847-1911”这个时间跨度,我立刻联想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1847年,距离鸦片战争胜利不久,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而葡萄牙在澳门的地位也可能在此前后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张。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声打响,大清王朝走向灭亡,整个中国都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在这种剧烈的时代动荡背景下,澳门的“业”究竟是如何在“尴尬”中建立、兴起并发展的?作者赵利峰的研究,我想必定会深入剖析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的统治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如何与当时的中国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我猜测,书中或许会详细描写当时澳门的经济结构,除了传统的对外贸易,可能还有一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具有“尴尬”性质的行业,例如赌博业的早期发展,或者一些依赖于特殊地缘优势的商业模式。作者对“兴起与发展”的强调,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想了解,是什么样的机遇,让澳门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能够抓住机遇,实现经济上的发展,从而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图存”下来。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一个特定历史时期,一个特定地理区域,一个特定经济现象的深度解读,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启示意义。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作者对1847年到1911年这个时间段的精准界定,这为我的阅读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历史坐标。1847年,澳门的殖民地位可能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期,而1911年,则意味着辛亥革命的到来,中国历史即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前后夹击的时代背景下,澳门的“业”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是顺应潮流,还是在时代的洪流中艰难求生?赵利峰的研究,似乎着力于揭示这种“尴尬图存”的内在逻辑。我猜想,书中可能会详细论述当时澳门的政治格局,例如葡萄牙总督府的运作,以及与清朝地方政府的互动。同时,经济方面的内容也必不可少,我想象着书中会描绘出各种行业的兴衰,比如海上贸易的繁荣景象,或者一些新兴的、可能带有灰色地带的行业是如何萌芽和发展的。作者对于“兴起与发展”的描述,更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期待。我想了解,是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促使澳门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身的独特发展。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对一个地理区域历史的记录,更是对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模式的深度探索。
评分“ZT”的标识,以及“尴尬图存”这样的标题,第一眼就吸引了我,它似乎预示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历史叙事。1847年至1911年,这是一个充满帝国主义扩张、民族觉醒以及社会转型的时代。在这段时期,澳门作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其“业”的建立、兴起与发展,必定与当时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国自身的衰落与变革,以及殖民地社会的特殊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赵利峰将“尴尬图存”作为核心概念,这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遐想。我设想,书中可能会深入探讨澳门在葡萄牙殖民统治下的政治地位,以及它如何在夹缝中生存。更重要的是,我想了解“业”的具体内涵,它可能包含了哪些行业?这些行业又是如何在这种“尴尬”的处境下,找到了发展的空间,甚至走向了繁荣?我会期待书中对当时的经济活动进行细致的描绘,例如贸易的商品、商人的群体、以及可能存在的金融活动。同时,我也希望作者能够揭示出,这种“尴尬”是如何促使澳门形成其独特的社会文化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又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得以传承和演变的。这本书,无疑将为我们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去理解殖民地社会的运作机制,以及在变局中生存和发展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仿佛书脊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我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澳门历史一直充满好奇,那个时期,葡萄牙殖民者在此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并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我尤其对“业”这个词感到 intrigued,它暗示了一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可能与当时的贸易、赌博、或者其他一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才得以兴盛的行业有关。赵利峰这位作者的名字,虽然我之前并不熟悉,但“广东人民出版社”这几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权威性和地域特色,让人对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增添了几分信心。97这个数字,或许是定价,也可能与书籍的出版年份或其他信息有关,总之,这本书的包装和基本信息,已经成功地勾起了我的阅读欲望。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那个时代,澳门是如何一步步从一个不起眼的港口,发展成为一个在远东地区具有独特地位的商业和文化交汇点的。那种“尴尬图存”的说法,更是引人深思,想必在那个充满变数和挑战的环境中,澳门的建立和发展定然充满了曲折和不易,而正是这些“尴尬”,才成就了其后来的独特风貌,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评分“ZT”这个前缀,以及“尴尬图存”这个词语组合,本身就充满了故事性,给我一种预感,这本书的内容绝非寻常的史学著作,而更像是一部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展现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深刻洞察。1847年至1911年,这恰好是全球化进程加速,殖民主义势力在亚洲扩张,同时中国自身也面临内忧外患的时期。在这样的宏大叙事下,赵利峰如何勾勒出澳门“业”的建立、兴起与发展,这其中的“尴尬”二字,让我联想到在不同势力夹缝中求生存的无奈,以及在保守与开放、传统与现代之间摇摆的复杂处境。我期待书中能够呈现出那个时期澳门社会的生动图景,不仅仅是官方的政策和经济数据,更希望能够看到普通民众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生存智慧,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尴尬”中寻找出路。例如,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具体的商业案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或者一些在当时极具争议性的社会现象?“广东人民出版社”的出品,通常有着严谨的学术态度,但“尴尬图存”的表述,又似乎带有一丝人文关怀和批判性思考,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品质充满了信心,也充满了好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