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 续茶经(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9787519021115 [唐] 陆羽 等-WHBH

茶经 续茶经(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9787519021115 [唐] 陆羽 等-WHB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陆羽 等 著
图书标签:
  • 茶文化
  • 茶经
  • 陆羽
  • 国学经典
  • 唐朝
  • 文化典籍
  • 全注全译
  • 茶叶
  • 历史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万卷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社
ISBN:9787519021115
商品编码:29994821757
包装:精装
出版时间:2016-10-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茶经 续茶经(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

定价:24.00元

作者: 陆羽 等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19021115

字数:

页码:180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茶经》是世界上*早的一部茶叶专著,作者陆羽详细收集了历代茶叶史料、根据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埘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技术都作了阐述,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茶经》一问世,就成为人所至爱,被盛赞为茶业的开创之功。
  《续茶经》,则是依照《茶经》体例对唐宋至明清时期茶事文献的集成类编,因版面所限,《茶经·续茶经(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不做注译,希望《茶经·续茶经(国学经典 全注全译)》能成为广大研习中国茶文化读者的良师益友。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中国茶文化史话:从神农尝百草到当代品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跨越数千年时光,深入探讨中国茶文化发展脉络的通俗历史读物。它以生动的故事叙述和翔实的史料考证为基石,全面展现了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从单纯的饮品,逐步演化为承载深厚哲学思想、审美情趣乃至社会礼仪的文化符号的历程。 第一编:茶之源起与远古的呼唤 本篇追溯茶的起源,聚焦于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的传说,探讨茶最初作为药用的地位。我们将深入考证考古学和文献资料中关于早期茶饮的零星记载,描述巴蜀地区在先秦时期对茶的原始利用形态——可能是煮羹或佐餐。重点解析“荼”与“茶”字形演变背后的文化心理,揭示古人对这种神奇植物的敬畏与依赖。探讨楚文化对早期茶俗的影响,将茶从单纯的植物学范畴提升至民俗学的初步层面。 第二编:魏晋南北朝:茶入文人士大夫的清寂之饮 随着佛教的兴盛和士人阶层对自然淳朴生活的向往,茶开始脱离民间药用的范畴,悄然进入文人的清谈雅集。本章详细描绘了这一时期的饮茶场景:在山林寺庙间,僧侣以茶助禅定,士人以茶清心神。我们将细致梳理这一时期关于茶的早期文字记载,包括嵇康、曹植等名士与其饮茶相关的轶闻趣事(侧重于早期对茶的品鉴尚不成熟,多以“苦涩”为主要体验的描述)。探讨饮茶如何成为一种区别于主流酒文化的“清流”象征,为后世茶文化的精细化发展奠定审美基础。 第三编:隋唐盛世:茶饮的普及与器物之革新 唐代是中国饮茶史上里程碑式的时期。本书用大量笔墨还原了唐代饮茶风尚的全面兴起。从宫廷的“煎茶法”到民间的“煮茶”,详细对比不同阶层饮茶方式的差异。我们将聚焦于城市中“茶坊”的兴起,描绘其作为新型社交场所的功能,探讨茶如何融入市民的日常生活,成为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此外,对唐代制瓷业的发展如何反哺茶器的革新(如越窑青瓷、邢窑白瓷的兴起)进行了深入剖析,阐述了茶具美学初步形成的社会背景。重点呈现这一时期茶事活动对诗歌创作的巨大推动力,以及士子们对茶味、水质的初步理论探讨。 第四编:宋代雅韵:点茶的极致与美学的巅峰 宋代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黄金时代,本书将浓墨重彩描绘“斗茶”这一现象。详细解释“点茶法”的操作流程,包括炙茶、碾茶、击茶、注汤等环节的精微之处。通过对宋代士大夫阶层(如苏轼、蔡襄等人)的饮茶实践的考察,展现宋人如何将饮茶提升到一种高度精炼的“技艺”和“生活哲学”。本书特别探讨了宋代茶盏对点茶美学的决定性影响,如建盏“曜变”等独特釉色的形成及其在茶汤显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宋徽宗《大观茶论》等重要文献的解读,呈现宋代对茶汤“色、香、味”的极致追求。 第五编:元明更迭:制茶工艺的革命与散茶的崛起 元朝统治下,原有的团茶体系受到冲击,茶叶的生产和饮用方式开始发生结构性转变。本书着重分析了明初“革新茶法”的历史必然性,即由团饼茶向散茶(芽茶、叶茶)的转变。详细描述了这种转变对普通百姓饮茶习惯的巨大解放,使得饮茶更为便捷。重点探讨了明代朱元璋废团立散的政策背景及其深远影响。此外,我们还将考察明代制茶技术的进步,如炒青技术的成熟,这为后世绿茶的盛行奠定了技术基础。 第六编:清代:品茗的细化与地域名茶的定型 清代是中国茶类分化最为明显的时期。本书系统梳理了红茶(小种红茶的诞生)、乌龙茶(闽南、闽北的独立发展)以及花茶窨制的成熟过程。深入探讨了这一时期文人对“品茗”概念的深化,强调对茶叶产地、水温、泡法的个性化选择。通过对徽商、晋商等商业力量在茶叶贸易中的作用的分析,展示茶如何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跨区域交流的媒介。本篇还会介绍西方世界对中国茶的初次大规模接触,以及“中国风”在欧洲宫廷中的兴盛。 第七编:近代沉浮与当代复兴 本书最后部分将目光投向近现代,探讨在社会剧烈变革中,中国茶文化所经历的冲击与挑战,如西方工业化制茶业的竞争、传统茶园的荒芜等。重点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传统茶文化的保护与恢复工作,以及当代茶艺表演和茶道精神的复兴运动。分析当代年轻人如何重新审视和继承传统茶文化,以及中国茶在世界舞台上的新角色。全书以展望未来中国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收束,强调茶作为连接历史、连接人与自然的永恒纽带的价值。 本书特色: 史料扎实,叙事生动: 避免枯燥的史学堆砌,力求将历史人物、事件与茶事活动融为一体,可读性强。 体系完整: 涵盖从起源到当代的完整发展链条,脉络清晰。 文化融合: 不仅关注制茶技术,更深入探讨茶与文学、宗教、哲学、民俗的相互渗透。 本书适合所有对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生活美学感兴趣的读者阅读,旨在让读者在了解茶的“前世今生”中,体会到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正在做一个关于中国古代生活美学的课题研究,饮茶无疑是其中绕不开的重要一环。《茶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将文本中的记载与实际的文化风貌联系起来?我关注的不仅仅是“如何采茶”、“如何煮茶”,更是这些行为背后所反映的唐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情趣。我希望这本“续茶经”的版本,除了对原著的精准解读外,还能加入一些现代学者对文本的延伸思考和历史考证,或许能提供一些新的研究视角。比如,它如何与当时的诗歌、绘画产生关联?陆羽的理论对后世的禅宗茶道产生了何种影响?我对这种结合了传统原著与现代学术研究的整合性出版物,抱有极高的期待,相信它能为我的研究提供坚实的文献基础。

评分

作为一个收藏爱好者,书籍的“版本价值”也是我考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这部由“WHBH”出品的书,从整体的装帧设计来看,很有成为孤本或具有纪念意义的版本潜力。它并非那种流水线生产的平装书,而是带有明显整理者用心痕迹的精品。我偏爱这种将古代经典以现代高标准精良制作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书籍,它既尊重了历史的厚重感,又迎合了现代人对于阅读体验的高要求。一本好书,不仅要内容深刻,其物理形态也应该与之匹配,作为家庭图书馆中的一员,它需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也需要体现出收藏的价值。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在这个特定领域内,对于兼具学术严谨性与制作精美度的版本需求。

评分

作为一个资深茶友,我对茶的知识储备一直追求的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市面上很多现代茶艺书籍,侧重于冲泡技巧和品鉴心得,但往往缺乏对茶文化源头的追溯。我选择这本书,正是希望能从根源上理解中国人饮茶的脉络。陆羽的《茶经》,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它的历史价值无可替代。我尤其期待看到这次注释和翻译的深度如何,能否将唐代的制茶工艺、饮茶风尚,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生动地还原在我们眼前。毕竟,没有文化底蕴的茶,喝起来总觉得少了些“气”。我希望通过这部典籍,不仅能提升我对茶叶本身的认识,更能体会到茶道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和生活美学。这种对经典的探寻,就像是与一位古代的智者对话,每一次翻阅都可能带来全新的启示和感悟。

评分

这本《茶经》的精装版本,拿到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质感,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古朴中不失典雅,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功夫的。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尤其是与饮茶相关的历史典籍非常感兴趣,但市面上许多古籍的版本要么是字迹太过晦涩,要么注释过于简略,读起来总觉得少了些韵味。这次入手这本,主要就是冲着“全注全译”去的,希望能够真正领会陆羽这位“茶圣”的深意。书页的纸张质量也让人满意,摸上去光滑细腻,油墨清晰,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翻开扉页,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对原著的敬畏之心,排版疏密有致,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凸显了经典的庄重感。我已经迫不及待想静下心来,在袅袅茶香中,逐字逐句地研读这部影响深远的古代著作了。从包装到内页的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认真态度,这对于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爱书人来说,无疑是非常加分的。

评分

说实话,我对这类国学经典的大部头多少有些“畏惧感”,生怕自己领悟不到位,白白浪费了如此重要的文本。但这次购买的版本,从名字上就给人一种“友好”的感觉——“全注全译”,这简直是为像我这样半路出家、古文功底不够扎实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以前尝试读过一些没有详尽注释的版本,读到涉及古代器物名称或专业术语时,就不得不频繁查阅工具书,极大地打断了阅读的连贯性和沉浸感。因此,这套书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它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地沉浸在陆羽的文字世界里。好的注释就像是黑暗中的火把,它照亮了晦涩难懂的篇章,使得千年前的知识能够跨越时空的阻隔,直接触达我们当代读者的内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