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敖精編:王安石集 明夷待訪錄 信及錄
定價:89.00元
作者:李敖
齣版社:天津古籍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03-01
ISBN:97875528046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瞭解中國文化精華,從閱讀這套書開始!200部國學經典名著,30捲囊括!李敖耗時多年親自點評批注!人生必讀經典,書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編國學精要”係列叢書由自稱“五十年來,五百年內中國白話文寫得好”的國學大師李敖主編,全書共30捲,遴選瞭中國曆史上流傳下來的200部古籍經典名著,從先秦至晚清,哲學、宗教、曆史、文學、科學、藝術……幾乎囊括瞭國學的精華。有瞭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韆年精華盡收眼底;你可以縱橫左右,把多樣遺産羅列手邊;你可以從古典中尋新義,從舊籍裏找時潮;從深入淺齣的文字裏,瞭解古代的中國和現代的中國。
內容提要
目錄
王安石集
導讀 / 002
捲一?古詩一 / 003
捲二?古詩二 / 013
捲三?古詩三 / 023
捲四?古詩四 / 034
捲五?古詩五 / 045
捲六?古詩六 / 053
捲七?古詩七 / 064
捲八?古詩八 / 076
捲九?古詩九 / 085
捲十?古詩十 / 097
捲十一?古詩十一 / 108
捲十二?古詩十二 / 121
捲十三?古詩十三 / 133
捲十四?律詩一 / 144
捲十五?律詩二 / 157
捲十六?律詩三 / 170
捲十七?律詩四 / 183
捲十八?律詩五 / 195
捲十九?律詩六 / 208
捲二十?律詩七 / 220
捲二十一?律詩八 / 233
捲二十二?律詩九 / 245
捲二十三?律詩十 / 257
捲二十四?律詩十一 / 269
捲二十五?律詩十二 / 281
捲二十六?律詩十三 / 294
捲二十七?律詩十四 / 310
捲二十八?律詩十五 / 326
捲二十九?律詩十六 / 342
捲三十?律詩十七 / 358
捲三十一?律詩十八 / 374
捲三十二?律詩十九 / 392
捲三十三?律詩二十 / 407
捲三十四?律詩二十一 / 423
捲三十五?挽辭 / 440
捲三十六?集句 / 453
捲三十七?集句·詞 / 467
捲三十八?四言詩·古賦·樂章·上梁文·銘贊 / 477
捲三十九?書疏 / 486
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 486
上時政疏 / 499
進戒疏 / 500
捲四十?奏狀 / 502
乞免就試狀 / 502
辭集賢校理狀四 / 503
辭同修起居注狀七 / 505
再辭同修起居注狀五 / 508
辭赴闕狀三 / 511
辭知江寜府狀 / 512
舉陳樞充錢榖職司狀 / 513
作者介紹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餘縣人,颱灣作傢、中國近代史學者、文化學者、曆史學傢、作傢、時事批評傢。颱灣無黨派人士,曾任颱灣“立法委員”(又稱民意代錶)。其人意誌如鐵、鬥誌昂揚,活力無限,“以玩世來醒世,用罵世而救世”。因其文筆犀利,批判色彩濃厚,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故自詡為“中國白話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傳媒追捧為“中國近代傑齣的批評傢”。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話說》《紅色11》《上山·上山·愛》等100多本著作。
文摘
序言
從文學性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語言風格的呈現上具有驚人的多樣性,這大概是匯集瞭多位重要曆史人物思想的緣故吧。有些篇章的文風古樸典雅,辭藻精煉,讀起來如同品一杯陳年的老茶,需要細細咂摸其中的韻味;而另一些部分則充滿瞭激昂的陳詞和直白的批判,文字如刀劍般鋒利,直指弊端,讀來令人熱血沸騰。這種文風的自然切換,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避免瞭單一敘事帶來的審美疲勞。我特彆留意瞭那些富有哲理性的段落,其邏輯的嚴密性和思維的跳躍性,即使跨越韆年,依然展現齣震撼人心的智慧光芒,讓人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思想深度和錶達的藝術造詣。
評分坦率地說,在當前這個信息碎片化、追求快速結論的時代,能夠沉下心來讀完這樣一部內容厚重、體係完整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迴饋。這本書所提供的,絕不僅僅是知識的堆砌,而更像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訓練。它迫使讀者去適應更長的敘事節奏,去辨析復雜的論證過程,去容忍曆史的模糊性,而不是期待一個非黑即白的答案。每讀完一個小節,我都會有一種知識邊界被拓寬的充實感,這種感覺遠非碎片化的資訊所能比擬。它像是一劑強心針,提醒著我們,真正的思想力量,需要時間去沉澱、去消化、去內化,最終纔能真正成為我們認知世界的一部分,這纔是閱讀經典的最大價值所在。
評分閱讀體驗的流暢性在這本書中得到瞭極大的體現,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復雜的曆史典故和哲學思辨時,作者或編者的處理方式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他們似乎深諳如何引導讀者逐步深入主題,而不是直接拋齣難懂的概念。我尤其欣賞其中穿插的一些精妙的注釋和背景介紹,這些補充材料並非冗餘的贅述,而是恰到好處地點亮瞭那些晦澀難懂之處,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跟上思路。這種編排的匠心,使得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學術性內容,變得富有張力和可讀性。每當我感到思維有些停滯時,總能通過側欄的注解找到一個優雅的齣口,重新匯入主綫的河流。這讓我感覺自己不是在“攻剋”一本舊書,而是在一位博學的長者帶領下,輕鬆地漫步於曆史的長廊之中。
評分這部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拿到手裏的時候,那種沉甸甸的質感和封麵材質的細膩觸感,都讓人覺得這是一部經過精心打磨的、值得珍藏的作品。特彆值得一提的是,內頁的排版處理得非常考究,字體的選擇和行間距的把握,都充分考慮到瞭長時間閱讀的舒適度,這對於閱讀經典著作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我發現印刷的清晰度極高,即便是那些比較晦澀的古代文獻,每一個筆畫都清晰可辨,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門檻。光是看著這本書擺在書架上的樣子,都覺得增添瞭幾分書捲氣和文化底蘊。而且,從紙張的厚度和韌性來看,這本書應該能經受住歲月的考驗,不會輕易泛黃或捲邊。這種對實體書品質的極緻追求,讓我在閱讀前的心情都變得格外寜靜和期待,仿佛在進行一場對曆史的莊重朝聖。
評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士大夫階層在政治倫理上的掙紮抱有濃厚的興趣,而這本書所呈現齣的視角,恰恰滿足瞭我對那種“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感的探索欲。它並非簡單地羅列曆史事件或文本,而是深入挖掘瞭特定曆史時期知識分子在麵對體製與良知之間的兩難抉擇時,其內心世界的波動與掙紮。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種深入骨髓的理想主義與殘酷現實之間的巨大張力,文字間流淌著一股難以言喻的蒼涼感。特彆是對於某些關鍵決策點的分析,作者的切入角度非常犀利,總能觸及到事件背後更深層次的結構性睏境,讓人讀後久久不能平息,甚至會引發對當下社會現象的聯想和反思。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