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知味系列 清粥草头咂咂鱼 手绘、美食、饮食、文化、吃货
定价:36.80元
作者:谈正衡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06-01
ISBN:9787547041765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精装设计,仿布精品制作。★图文并茂,精彩手绘,阅读与收藏均可。
内容提要
这本书几乎把江南的美食一网打尽,家常的时令蔬、乡间的野味、酒店的招牌菜、街坊的小吃应有尽有。或详或略由古及今地和我们聊每种味道是如何烹饪,以及相关的传说典故和诗歌。仿佛美食的话题是一张通行长江水系的船票,自青弋江至长江,从秦淮河到苏杭,从新安江到徽州,顺便把江南的文化一并打捞和串联起来,使之日渐丰盈不再是抽象。
目录
作者介绍
出生于长江边,讨生活于长江边,行过船,捕过鱼,下过放,业过医,教过书,当过古镇上文化班头,做过县委机关干部,随性散漫而无党无派,行年五十有五,做记者、编辑二十春秋,幸得诗歌、小说、散文随笔皆有专集施施然问世,亦曾多获新闻奖项,现为某“江”字号晚报专副刊业务总监。本是江南饕餮客,浮生为吃不为诗,缘于江南,耽于口腹,说点油盐酱醋的家事,写点口舌上的风花雪月和烟云往事,只为心情,而非谋食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让人爱不释手,从封面那淡雅的水墨晕染,到内页的精致手绘插图,每翻一页都像在进行一场视觉与心灵的飨宴。色彩的运用极其考究,既有食物本身的诱人光泽,又不失中国传统审美的含蓄内敛。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排版上下的功夫,文字与画作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让原本可能略显厚重的饮食文化知识,变得轻盈而富有呼吸感。触摸着纸张细腻的纹理,仿佛能感受到创作者对每一笔线条、每一个色彩块的倾注与热爱。它不仅仅是一本记录食物的书,更像是一件艺术品,即便只是摆在书架上,也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格调。初拿到手时,我甚至有些舍不得翻动,生怕破坏了这初见时的完美状态,但事实证明,内里的内容更是配得上这份精美的外衣。这种内外兼修的质感,在当今快餐式的出版物中实属难得,让人不禁感叹,有些美好的事物,是需要时间慢慢品味的,就像那些需要耐心熬制的传统美食一样。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于“吃货精神”的诠释是如此的到位和立体。它不满足于简单罗列“好吃”二字,而是深入挖掘了那种近乎偏执的探索欲和对极致风味的执着追求。作者对不同烹饪手法的细微差异,那种仅凭舌尖上毫厘之差就能辨识出的精妙,描述得鞭辟入里。读着那些关于火候、湿度、甚至是食材采摘时辰的论述,我仿佛也成了一名严谨的“美食侦探”。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让那些看似寻常的家常菜肴,瞬间镀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芒。它教会了我如何“慢下来”去品尝,去真正体会食物在口中爆裂、融合、消散的全过程。这不再是填饱肚子的行为,而是一场高度集中的感官活动,一种对当下生活最真挚的热爱和尊重。
评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同样不容忽视。它巧妙地将地域特色、季节更迭、社会变迁与饮食习惯紧密地编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卷。例如,书中对某个特定节庆食品的变迁描述,折射出了当地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深层次的洞察力,让我对传统习俗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作者的文字功底极佳,无论是描述民俗场景的生动鲜活,还是引用古籍时的严谨考证,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丝毫没有学者腔的傲慢,反而充满了对民间智慧的由衷敬佩。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仅“吃”到了东西,更“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历史切片,那些隐藏在菜肴深处的仪式感和集体记忆,被作者细心地挖掘并呈现在我们面前。
评分坦白说,在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很多传统食材的认知都停留在表层的“味道”上。然而,作者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为这些平凡的食材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故事。那些关于草木、水土、阳光雨露的描述,让我对“风土人情”这个词有了全新的感受。特别是那些手绘部分,它们不是简单的配图,而是与文字相互依存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视觉语言补充了文字无法完全传达的质感与氛围。例如,描绘一道看似简单的清粥,却能让人感受到清晨第一缕阳光穿过窗棂洒在米粒上的那种宁静与温度。这本书成功地将“吃”的体验从味蕾扩展到了五感之外的“心感”,它引导我们去欣赏食物背后的时间和努力,去尊重那些自然界的馈赠,是一种由内而外滋养心灵的阅读体验,读完后,连空气似乎都带着一丝甜润。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独特,它没有采取那种流水账式的烹饪记录,反而更像是一系列散落在时光里的碎片集合。作者像一个老道的说书人,总能在不经意间将我们带入特定的历史场景或乡土风情之中。那些关于食材源头的考据,那些对古籍中只言片语的细致解读,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的学术味,反而充满了寻根问祖的浪漫与求知欲。我常常在阅读某个章节时,会不自觉地停下来,闭上眼睛,努力想象作者笔下那个特定季节的田野景象,或是某个古老家庭厨房里的烟火气。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享用的每一口食物,背后都承载着无数代人的智慧与汗水。它成功地将“吃”这件事,从单纯的生理需求,提升到了对文化脉络的追溯和对生命哲学的体悟,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与过去的深情对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