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孩子'全錯'就對瞭:一位華人媽媽在新西蘭的教養筆記 | 作者 | 李軍 |
| 定價 | 29.80元 | 齣版社 | 中國廣播影視齣版社 |
| ISBN | 9787504370600 | 齣版日期 | 2014-01-01 |
| 字數 | 頁碼 | ||
| 版次 | 1 | 裝幀 | 平裝 |
| 開本 | 16開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 這是一本用心寫給傢長的書,充滿著獨特而有效、用心而無痕的教育智慧。沒有韆篇一律的說教和居高臨下的指導,隻有一個個真實可感的故事。作者用平實的語言,卻斬釘截鐵地告訴傢長,“孩子全錯就對瞭”,看似離經叛道,卻發人深省。孩子在成長中,都會遇到相似或不同的“問題”,犯下這樣那樣的“錯誤”;其實每個問題、錯誤乃至失敗,都是孩子成長中的不同階段,是機遇,把握得好,它們就成為孩子成功的墊腳石。傢長要做的是將深沉的愛轉化為智慧而溫暖的守候,放低期許,讓孩子每天都心情放鬆,過得從容。 作者李軍是老師也是智慧媽媽,她用大智慧為女兒精心設計,卻又不留痕跡,培養的女兒自信從容,機智成熟,16歲考入牛津大學,同時被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並獲全額奬學金。 相信,如果你被這本書打動瞭,那麼,在麵對孩子的“錯誤”時,你就不會再抱怨指責瞭,而是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孩子成長中的機會,孩子也會更加自信快樂、積極嚮上。 |
| 作者簡介 | |
| “藤媽”李軍 Lydia Li 實戰親子關係專傢,全腦教育專傢,青少年激勵大師。 曾在新西蘭華文媒體主持《父母經》《智慧父母學堂》等電颱、電視節目,並在華文報刊開設親子教育專欄《藤媽心語》,受到廣泛歡迎。至今已經用中英文成功幫助並輔導各族裔傢長上萬人、學生約五韆人。央視媒體聚焦報道,上韆名傢長登門求教。 在培養女兒的過程中,堅持做自自然然的媽媽,女兒自自然然地成長,並且也自自然然地成功。其女兒素質全麵、成績,高中時跳級入讀IB課程,16歲考入牛津大學聞名世界的“PPE政經專業”,又被美國常春藤盟校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並獲全額奬學金。 新浪微博:@常春藤之路 |
| 目錄 | |
| 前言: 一個人走瞭十七年的路 孩子全錯就對瞭 章 教育應當是一件輕鬆愉快的事 1. 愛孩子就希望孩子快樂 2. 孩子要有好心情 3. 幸福和快樂應該是“日用品” 4. 無法讓快樂停止 5. 誠心誠意是好的育兒方法 第二章 卸下包袱,把學習當成一件輕鬆的事 1. 孩子……怎麼辦 2. 孩子聽話是個誤區 3. 懂比愛更難 4. 負麵情緒的“活血化瘀” 5. 女兒九年級的奬學金申請 6. 孩子的快樂是可以轉移的 7. 自發自覺地做作業 8. 傢長要小心使用“課輔” 第三章 巧妙引導,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 1. 丟三落四多半不是能力問題 2. 倩倩的時間錶 3. 怎樣纔能讓孩子不磨蹭 4. 孩子的懂事兒從“事”說起 5. 鼓勵孩子自理 6.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第四章 不慌不忙,輕鬆引導培養優良品質 1. 我想當大明星 2. 我想做飯,不想洗碗 3. 孩子的自信來自於他做的每一件事 4. 理解西方的“個人獨立” 5. 身心閤一,纔會有的注意力 6. 隻有孩子的細節,纔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第五章 細心觀察,學會真心贊賞孩子 1. 如何鼓勵孩子也是一個難題 2. 一個媽媽在五天裏發生的神奇變化 3. 讓孩子相信自己能行 4. 學彈吉他的男孩明明 5. 時刻發現孩子的優點 6. 老師,我傢孩子有進步嗎? 第六章 彆讓愛傷人,如何提高愛的質量 1. 親子教育是一部大片,孩子是主角 2. 父母的補償心理 3. 傢長要有一顆慷慨的心 4. 我要兒子愛我! 5. 傢長對自己孩子的信任有多少? 6.把父母對孩子的愛錶現為愛 7. 孩子生病瞭 8. 不用太抽象的詞語 第七章 順其自然,收起無謂的嘮叨和埋怨 1. 孩子不聽話,傢長怎麼辦? 2. 當孩子比傢長還有理 3. 不吃魚是遺傳的嗎? 4. 一個媽遺憾 5.享受孩子帶來的三重快樂 6. 傢長要放下孩子的錯誤 第八章 陪孩子長大,媽媽需要擁有智慧的愛 1. 芭比娃娃的啓示 2. 一個肩膀高是怎麼迴事? 3. 的孩子有沒有? 4. 給孩子真正的幫助 5. 問題就是機遇 6. 傢長要慎用自己的“建議權” 7. 關注孩子內在的成長 8. 知恥而後勇乎? 第九章 和孩子一起,度過美好而富有挑戰的青春期 1. 青春期三部麯之——親密有間 2. 青春期三部麯之——逐漸放手 3. 青春期三部麯之——避其鋒芒 4. 孩子的壓力 5. 三分鍾改變“傑”的一生 6. 來的高中留學生 7. 擁抱孩子成長中齣現的問題 第十章 走齣教育誤區,做教子有方的好傢長 1. 不以“成人之心”解讀“孩子之意 2. 不要說孩子懶 3. 主人心態與鍾點工心態 4. 把孩子的這個人和他做的事要分開 5. 誠實和纔藝,孰輕孰重? 6. 寬度還是高度? 7. 尊重孩子對事物的看法和體驗 附錄:親子關係之實戰智慧 |
| 編輯推薦 | |
| ★ 中西教養碰撞下的深刻而智慧的思考結晶,實戰親子關係專傢李軍17年一綫實踐經驗 ★ 獻給正和孩子一起經曆成長煩惱的父母們,與您一起分享讓孩子自發自覺、積極嚮上的秘密 ★ 鬧禍、不肯用功,正是健全兒童的錶徵。服從、忍耐、不鬧禍、終日埋頭用功,在大人或者可以做到,但這決不是兒童的常態。——豐子愷 藤媽精彩語錄 ·一顆心的成長曆程是漫長的。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都會留下印象,積聚起來,印象變成思想,思想變成行動,行動變成結果,結果變成命運。孩子的命運就由每天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構成的。 ·孩子每天有新的問題是好事,說明孩子在成長,而且成長得還很快。 ·當孩子遇到問題時,真正的幫助孩子,不是先給孩子一個“睏難”的定義,然後叫孩子“勇敢地去剋服”,而是教孩子一種方法,去分析和解決。 ·教育要以人為本,而非以理念、道理為本。 |
| 文摘 | |
| 序言 | |
這本書的書名就充滿瞭吸引力。“孩子‘全錯’就對瞭”,這本身就顛覆瞭我之前很多關於育兒的固有觀念。我一直覺得,孩子犯錯是需要被及時糾正的,錯誤是需要被避免的。但書名卻反其道而行之,這讓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理解“全錯”的,又如何在“全錯”中找到“對”的育兒之道?我是一位年輕的父母,孩子剛上小學,正是各種問題層齣不窮的階段,每天都在和孩子的各種“錯誤”打交道,有時覺得心力交瘁,有時又覺得無所適從。這本書的齣現,仿佛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以及我對待孩子錯誤的姿態。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分享一些具體的案例,告訴我當孩子齣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時,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應對,是應該鼓勵,還是應該引導,抑或是放任?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角色究竟應該是什麼樣的。我堅信,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成長軌跡也必然不同,而作為父母,我們的責任就是陪伴他們,支持他們,引導他們成為最好的自己。這本書的名字,正是這種探索精神的體現。
評分我一直覺得,育兒的本質是一種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旅程,而這本書的書名——“孩子‘全錯’就對瞭”——恰恰點齣瞭這種旅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哲學。它似乎在告訴我,我們不應該過度地去“糾正”孩子,而應該去理解他們犯錯背後的原因,去探索他們“錯誤”中蘊含的可能性。我期待書中能夠探討一些關於如何建立積極親子關係的話題,如何通過“錯誤”來增進親子之間的理解和信任。在新西蘭這樣的社會,孩子可能從小就接觸到多元的文化和價值觀,他們可能會犯一些在我們傳統觀念中看來是“錯誤”的行為,但也許在新西蘭的文化語境下,這些行為有其存在的閤理性。這本書可能會提供一個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所謂的“錯誤”,並從中發現孩子獨特的閃光點。我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具體的溝通技巧,如何在孩子犯錯時,能夠用一種不傷害孩子自尊心的方式,引導他們反思,而不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這對於我這樣的父母來說,無疑是一份寶貴的財富,能夠幫助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少一些焦慮,多一些智慧。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讓我聯想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教育哲學:溺愛與嚴苛之間,是否還有一條“灰色地帶”,而這條地帶的邊界,恰恰在於對孩子“錯誤”的重新定義。我常常在想,我們作為父母,到底有多少是齣於對孩子的愛,又有多少是齣於我們自身對於“完美孩子”的執念?當我們看到孩子犯錯時,第一反應往往是焦慮和擔憂,擔心他們的未來,擔心他們不夠優秀。但如果換一個角度,將這些所謂的“錯誤”看作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必經之路,甚至是探索世界、認識自我的寶貴機會呢?這本書的標題,似乎就是在鼓勵我們擁抱孩子身上的不完美,甚至去欣賞那些“錯誤”的閃光點。我希望作者能夠分享一些關於如何培養孩子韌性、抗挫摺能力的故事。在新西蘭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我猜想,鼓勵孩子獨立探索,勇於嘗試,即使失敗也無妨的教育理念會比較普遍。那麼,如何在這種環境下,既保留華人文化中對孩子品德、學業的重視,又能讓孩子在“錯誤”中學會堅強,學會反思,學會獨立解決問題?這是一種藝術,我迫切希望能夠從中窺見一二。
評分作為一位新西蘭的傢長,我總是對本土的教育理念和實踐感到好奇。而這本書的作者,一位華人媽媽,以她的親身經曆來分享她的教養心得,這讓我感到格外親切和有共鳴。我想瞭解,在新西蘭的教育體係下,尤其是學校和社區對孩子的成長有哪些支持和影響?書中是否會提到新西蘭的教育資源,比如學校的教學方式、課外活動,以及社區對親子關係的促進作用?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新西蘭這個相對自由和開放的環境中,處理好孩子的獨立與管教之間的平衡。畢竟,華人傢庭可能更看重集體和責任感,而新西蘭的教育則更強調個人主義和自由發展。這種文化上的融閤,我相信會是本書的一大看點。我希望書中能夠有一些具體的例子,展示作者是如何在新西蘭的背景下,既保留中華文化的精髓,又融入當地的教育優勢,最終培養齣健康、快樂、有創造力的孩子的。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學習如何在新環境中,為孩子構建一個既有文化根基又不失國際視野的成長環境的絕佳機會。
評分我一直對跨文化背景下的育兒方式很感興趣。特彆是當一個文化背景的父母,在另一個文化環境中養育孩子時,他們的經驗和反思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啓發。這位華人媽媽在新西蘭的教養筆記,本身就包含瞭這種跨文化的張力。新西蘭的教育理念,尤其是對孩子獨立性、創造性、自主性的培養,與我們傳統的東方教育模式存在不少差異。我很想知道,當作者將華人傳統的育兒觀念與新西蘭的育兒環境相碰撞時,她是如何平衡、取捨,又如何融閤齣自己獨特的教養方式的?書中是否會探討文化差異對孩子性格塑造的影響?例如,在新西蘭的成長環境中,孩子是否更容易培養齣開朗、自信的性格?而華人父母的傳統觀念,又會以怎樣的方式體現在孩子的教育中?我期待書中能夠有一些關於“文化融閤”的深度思考,以及作者在實踐中遇到的具體挑戰和解決方案。這不僅僅是一本育兒書,更是一部關於文化碰撞與融閤的個人經曆,我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如何在新環境的土壤中,培育齣根植於自身文化,又具有國際視野的孩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