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研所主任醫師教你孩子生病受傷怎麼辦 吳光馳 福建科學技術齣版社

兒研所主任醫師教你孩子生病受傷怎麼辦 吳光馳 福建科學技術齣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標籤:
  • 育兒
  • 兒童健康
  • 急救
  • 兒科
  • 傢庭醫學
  • 疾病預防
  • 受傷處理
  • 吳光馳
  • 福建科學技術齣版社
  • 親子教育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暗香盈袖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福建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33554323
商品編碼:30058766188
叢書名: 兒研所主任醫師教你 孩子生病受傷怎麼辦

具體描述

産品展示
基本信息
圖書名稱:  兒研所主任醫師教你孩子生病受傷怎麼辦 
作 者:  吳光馳  
定價:  45.00
ISBN號:  9787533554323
齣版社:  福建科學技術齣版社
開本:  16
裝幀:  平裝
齣版日期:  2018-1-1
印刷日期:  2018-1-1
編輯推薦

★兒研所專傢數十年接診經驗。

★孩子常見疾病與意外傢庭防護全攻略。

★目錄清晰,速查速用;方法詳細、直觀,指導貼心。

★彩色圖文印刷,頁麵美觀。

 
內容介紹

本書特邀兒科專傢,解決令媽媽們頭痛的孩子疾病與突發意外的應對。本書分為兩個部分,部分圍繞孩子常見疾病展開,對孩子常見疾病給齣瞭相應的識病、應對和養護方法。第二部分全麵梳理瞭孩子在日常養育、遊戲、活動、飲食、齣遊等各方麵的安全隱患,教給父母預防和應對孩子意外傷害的方法,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閱讀本書,可以讓媽媽們成為孩子的醫生,從容應對孩子麵臨的健康與安全問題。

 
作者介紹

吳光馳,首都兒科研究所兒童營養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中國疾病控製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專傢谘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小兒營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50年前,他開始從事兒童營養研究,對中國孩子營養結構緻病問題有著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50年來,他在臨床不斷摸索和驗證,對兒童營養問題深入研究,先後獲得北京科技進步奬,北京市衛生局科技成果奬,以及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科技進步奬等大奬。

現在,他傾心於兒童營養與疾病科普工作,他的科普作品被眾多媽媽傳閱,並作為科學規劃孩子營養結構,為孩子打好健康人生基石的必修課程。

目錄

上 篇 孩子常見病防與治

章 孩子發熱,護理比治療更重要

● 孩子發熱期間怎麼護理…………………………………… 16

● 發熱不超過 38.5℃,物理降溫……………………… 18

● 測體溫,得用正確的方式………………………………… 20

● 高熱驚厥,警惕造成腦損傷……………………………… 22

● 輸液、吃藥?還是硬抗…………………………………… 24

● 退熱藥,不能隨便用……………………………………… 26

● 每一次發熱都有原因,有些疾病莫大意………………… 28

第二章 孩子咳嗽,先找原因彆忙止咳

● 急著止咳,會埋下隱患…………………………………… 32

● 找到原因,從源頭止住咳嗽……………………………… 33

● 咳嗽用藥,彆犯這 5 個錯誤……………………………… 37

● 這幾種情況必須就醫……………………………………… 38

● 孩子咳嗽老不好,要懷疑是不是過敏…………………… 39

● 哮喘莫當治,誘發因素要遠離……………………… 40

● “四看一聽”,孩子肺炎早發現………………………… 43

第三章 消化齣問題,要注意調整飲食

● 孩子嘔吐、腹瀉怎麼辦…………………………………… 48

● 腸道好不好,看“便便”就知道………………………… 51

● 鞦季拉肚子,多是輪狀病毒惹的禍……………………… 53

● 腹瀉不止,防脫水是要務………………………………… 57

● 孩子便便“見紅”彆緊張………………………………… 59

● 孩子腹瀉時應考慮到的因素……………………………… 62

● 過敏性腸炎,要從食物上找原因………………………… 64

● 孩子不愛吃飯,多半有積食……………………………… 66

● 規律飲食,還孩子一個健康的腸道……………………… 68

第四章 孩子過敏、齣疹子怎麼辦

● 過敏性鼻炎,預防纔是關鍵……………………………… 74

● 過敏性紫癜,重在調整飲食……………………………… 79

● 過敏性水腫,來去迅速,無需治療……………………… 81

● 花粉、蟎蟲過敏,隻需遠離過敏原……………………… 82

● 帶狀皰疹,小心並發結膜炎……………………………… 85

● 蕁麻疹,起得快退得快,是過敏引起…………………… 87

● 濕疹,該用激素時彆猶豫………………………………… 89

第五章 讓孩子安然度過傳染病高發期

● 風疹,跟風無關,是病毒所緻…………………………… 94

● 麻疹會“潛伏”,要小心並發癥………………………… 96

● 手足口病彆著急,多數可自愈…………………………… 99

● 流行性腮腺炎,嚴防並發癥…………………………… 101

● 水痘,可不是齣得越多越好…………………………… 103

● 猩紅熱,一次感染終生免疫…………………………… 105

● 傳染性結膜炎,控製傳染是關鍵……………………… 107

● 百日咳,打瞭疫苗也不能確保無虞…………………… 109

● 細菌性痢疾,防護得好就能避免……………………… 111

● 流行性乙腦,早發現治愈率高………………………… 113

第六章 其他常見疾病及癥狀應對方法

● 斜視、弱視,早矯正效果纔會好……………………… 116

● 麥粒腫,熱敷就能消退………………………………… 119

● 乳牙齲,恒牙生長也受影響…………………………… 120

● 口角炎,不全是上火…………………………………… 123

● 急性喉炎,不及時治療會危及生命…………………… 124

● 扁桃體炎,嗓子痛就要注意瞭………………………… 126

● 中耳炎,孩子總撓耳朵要重視………………………… 128

● 夜睡不寜,查查是否缺鈣……………………………… 130

● 蟯蟲病,選對藥物一次就解決………………………… 132

● 腸套疊,孩子無故大哭要留心………………………… 133

● 痱子,及時擦汗,避免抓撓…………………………… 135

● 尿床,多半是精神方麵的原因………………………… 136

第七章 正確吃藥,纔能發揮的療效

● 給孩子用藥,看仔細問清楚…………………………… 140

● 每個媽媽都應當掌握的喂藥方法……………………… 144

● 不同月齡,不同喂法…………………………………… 146

● 讓孩子乖乖吃藥不難…………………………………… 148

● 警惕!藥物混用有危險………………………………… 150

● 按時足量吃藥纔有效…………………………………… 152

● 幾種錯誤的喂藥方式要注意…………………………… 153

● 這些食物不能與藥物同食……………………………… 155

下篇 孩子意外傷害預防與急救

第八章 改變不安全的環境,防止意外傷害

● 杜絕意外傷害,先改變自己的行為與習慣…………… 160

● 教孩子認識生活中的危險物品………………………… 162

● 戶外場所更要小心……………………………………… 166

● 預防,改變不安全的環境………………………… 168

● 意外傷害無處不在……………………………………… 172

第九章 37 種常見意外傷害急救法

● 不可缺少的傢庭急救箱………………………………… 182

● 父母必須學會的包紮方法……………………………… 184

● 傢庭急救的步驟………………………………………… 186

● 常見意外傷害急救常識與技巧………………………… 188

頭部碰撞傷 … ……………………… 188

手指或腳趾夾傷 … ………………… 189

指甲破裂與內齣血 … ……………… 189

眼睛進異物 … ……………………… 190

眼睛遭腐蝕性物質侵蝕 … ………… 190

眼睛遭刺傷或撞傷 … ……………… 191

流鼻血 ……………………………… 192

鼻腔進異物 … ……………………… 192

耳內進異物 … ……………………… 193

口唇與口腔創傷 … ………………… 193

口或喉嚨內有異物 … ……………… 194

牙齒斷裂 …………………………… 194

指節或四肢斷裂 … ………………… 195

膝、肘部擦傷 … …………………… 196

皮膚割傷 …………………………… 196

尖銳器物刺傷 … …………………… 197

手指戳傷 …………………………… 197

碎片嵌入皮膚 … …………………… 198

內齣血 ……………………………… 198

脫臼 ………………………………… 199

扭傷 ………………………………… 199

骨摺 ………………………………… 200

吞食毒物 …………………………… 200

誤吞異物 …………………………… 201

頸部或背部受傷 … ………………… 202

凍傷 ………………………………… 203

燒傷、燙傷 … ……………………… 203

觸電與電流灼傷 … ………………… 206

痙攣 ………………………………… 207

曬傷 ………………………………… 207

溺水 ………………………………… 209

中暑 ………………………………… 210

觸摸植物過敏 … …………………… 210

被人咬傷 …………………………… 211

被動物咬傷 … ……………………… 211

被昆蟲咬傷 … ……………………… 212

被毒蛇咬傷 … ……………………… 213

附錄

● 男童體重參照錶……………… 215

● 女童體重參照錶……………… 216

● 男童身高參照錶……………… 217

● 女童身高參照錶……………… 218

在綫試讀部分章節

發熱不超過 38.5℃,物理降溫

孩子一發熱,傢長就會非常緊張。孩子發熱多數是反復發作的,間隔一般會在幾個小時。然而,反復的發熱,即使是低熱,還是會讓父母終失去耐心,哪怕原本知道不必打針輸液,但終還是會寄希望於這種方式讓孩子盡快退熱。這可能就是大多數新手父母的真實寫照。

其實孩子發熱隻是錶象,它反映的是體內防禦係統與病毒正在進行對抗。對於低熱體溫,也就是體溫不超過 38.5℃的孩子,隻要進行適當的物理降溫就行瞭,扛過去,反而會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抵抗力,以後少生病。

此外,即使是高熱,在使用藥物降溫的同時,也要配閤物理降溫,效果更好。

物理降溫的方法

物理降溫的方法有以下幾種,父母可以根據情況選用。

多喝溫開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給孩子多喝水,補充體液,這是基本的降溫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和實用,適閤所有發熱的孩子。不過一定要是溫水,韆萬不要想當然地給孩子喝冷水,因為孩子發熱時經常伴隨有胃腸道癥狀和咳嗽,喝冷水會加重這些伴隨癥狀。

溫水擦拭

用毛巾蘸溫水擦拭全身,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也適閤所有發熱的孩子。水的溫度在 32 ~ 34℃

比較適宜,也就是你手摸時感到微微低於體溫。每次擦拭的時間可在 10 分鍾以上。重點擦拭皮膚有皺褶的地方,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

發熱時觸碰皮膚會有不適感,所以一開始擦拭時孩子可能會不配閤,這時可以先擦拭手心、足底,擦拭幾下,孩子就會感到舒服點,然後再擦拭其他部位,孩子就能積極配閤瞭。

溫水浴

很多爸媽們認為孩子發熱時不能洗澡,怕加重發熱,其實,恰恰相反,給

孩子洗個溫水澡,可以幫孩子降溫。溫水浴也適閤所有發熱的孩子。溫水浴的水溫應當比患兒體溫低 3~4℃,也就是與溫水擦拭的溫度相當,每次5~10分鍾。

低溫室法

將室溫調到約 24℃,可以使孩子的體溫緩慢下降。這個時候要少穿衣服,因為皮膚與外界空氣更多接觸,纔能降溫。這種方法適用於 1 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特彆是夏天,隻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

退熱貼

退熱貼是近幾年的新産品,很流行,其實退熱效果一般,並不像廣告上說的那樣有效。在孩子的額頭貼上一帖,孩子的頭部會舒服一點,其實更多的是起到一種心理安慰的作用,孩子貼在額頭上,就是嚮彆人錶明“我生病瞭”,大傢會更關注他,感到被關注,也會讓孩子好受些。

 

* 不要用酒精擦浴

酒精具有較強的揮發性,確實可以快速降溫,但是,嬰幼兒的皮膚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可通過皮膚吸收入血。而且酒精擦浴也會刺激皮膚,引起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所以切不可使用。

 

問:孩子發熱可以用冷敷嗎?

答:傳統上,人們發熱往往會采用冷敷的方法,但是對於嬰幼兒則不可用。因為冷敷可能會引起孩子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特彆是伴隨畏寒、寒戰的孩子,冷敷會帶來極大的危險。

 

瞭,輸液、吃藥?還是硬抗?

很多父母在孩子發熱時總是很焦急,生怕孩子熱壞瞭,恨不得馬上帶孩子去醫院打針輸液。打針輸液雖然退熱快,但如果不對癥,一發熱就輸液,也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有時也可能是緻命的傷害。

有時候孩子的病情其實沒那麼嚴重,反而是父母的反應過度瞭。在麵對孩子生病的情況時,一定要理性地判斷要不要給孩子輸液,而不要盲目追求退熱快。

輸液會帶來不良反應

進行靜脈輸液時,藥物是直接進入血液循環的,所以這種途徑藥效發揮得快,但如果有藥物不良反應,也會來得更快、更嚴重。極端的情況是,有的孩子在打針的過程中就發生瞭嚴重反應,甚至來不及搶救。

同時,輸液本身的操作也可能導緻各種輸液反應,比如滴速過快、液體溫度過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都可能造成血液循環係統的問題。輸液還可能引發其他情況,如發生感染等。

這些情況不必輸液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閤理用藥的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內注射,能肌內注射的絕不靜脈注射”。所以對於那些能夠自愈的,或者通過霧化、口服用藥能夠治愈的,一定不要選擇輸液治療。

1.病毒性、細菌性:一般不需要輸液,按時吃藥、多喝水、多休息,隨時監測體溫。

2.上呼吸道感染:病程 3 天以內,體溫 38℃以下,孩子精神狀態好。

3.腹瀉:輕度脫水但可以口服補液的孩子。

4.毛細支氣管炎:輕度喘息者。

5.手足口病或皰疹咽峽炎:孩子無發熱、精神狀態好。

需要輸液的情況

1. 嚴重的細菌感染:如化膿性扁桃體炎、中耳炎、肺炎、腦膜炎、猩紅熱、闌尾炎等。

2. 脫水比較嚴重:比如孩子腸胃不舒服,腹瀉和嘔吐都很嚴重,又吃不進去東西,為瞭避免脫水嚴重,這時候需要輸液。

3. 哮喘發作:孩子的哮喘發作情況比較緊急,如果不及時用藥,有窒息的危險,此時可能需要立即嚮身體內注射一些平喘的藥物。

4. 較緊急的疾病:如喉炎,喉炎的發病比較急,需要盡快嚮身體內輸送一些或者激素類的藥物,以避免情況惡化。

5. 較嚴重的皮膚過敏:比較嚴重的皮膚過敏,會讓人覺得全身奇癢,非常難受,這時候需要輸液幫孩子立即緩解癥狀。

6. 需要搶救的緊急狀況:如昏迷或者傷情比較嚴重已經吃不瞭藥,在入院時就會紮上輸液的針頭,這是注射藥物或者營養的通道。

如果自己不確定,要聽從醫生的意見

在非緊急病情的情況下,給孩子輸液的風險很可能大於疾病本身的風險。特彆是在感染較輕或者根本沒有細菌感染時,還盲目選擇輸液治療,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很大的。本來使用就應當非常謹慎,通過輸液這種方法輸送就應更加慎重瞭。

即使是細菌感染,當醫生徵詢是吃藥還是輸液時,就說明這次的細菌感染可以選擇口服藥或者輸液兩種方式,那麼你就可以先選擇吃藥。如果醫生沒有問,父母不妨嚮醫生詢問一下,是否可以選擇口服藥,如果醫生堅持要求輸液,那麼還是聽醫生的。

還要謹記一點,就是不要指導醫生開藥。

 

退熱藥,不能隨便用

發熱瞭要退熱,退熱當然要吃退熱藥,這個邏輯看似正確,但要知道,引起發熱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是發熱,體溫過高,吃點退熱藥沒問題,但若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發熱,吃退熱藥不僅不能緩解癥狀,反而會掩蓋病情。

發熱首先要弄清病因

如果孩子隻是發熱,其他方麵均很健康,不一定需要治療。雖然退熱藥可以使孩子感到舒適,但不會改變感染的過程。事實上,發熱是感染引起的炎癥反應的一個主要部分,可以幫助患兒抵抗感染。

如果已經明確瞭發熱原因,孩子體溫高於 38.5℃,並有醫生指導明確的用法用量,父母纔可直接去藥店購買非處方退熱藥,如對乙酰氨基酚滴劑、布洛芬混懸劑等。

醫生會更傾嚮於使用對乙酰氨基酚,因為布洛芬會減少胃內素的保護作用,而且如果是長期使用,會導緻胃炎。

一般孩子發熱時口服給藥是常用的方法。如果孩子怕吃藥、怕打針,又急需退熱,那麼選擇退熱栓塞肛也是很不錯的。

對那些懼怕吃藥、又有高熱驚厥病史的孩子,或已經高熱擔心驚厥再發生的孩子,還是應該盡快到醫院診治。

不同年齡段,用藥不一樣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對於同樣的發熱癥狀,不同的孩子,醫生開的藥也是不同的。因為不同年齡段的孩子生理、心理特徵不一樣,所以退熱藥的劑型和給藥途徑也會不一樣。

新生兒及嬰兒

這一階段的孩子靜脈給藥是吸收快、療效可靠的方法之一;醫生有時也會根據所患疾病性質等選擇透皮給藥、直腸給藥。

嬰幼兒

多選用顆粒劑、口服液、滴劑、糖漿劑等口服,不推薦片劑、膠囊劑等,盡量避免使用肌內注射的方式。

3 歲以上兒童

較大的孩子一般選擇口服藥,可選擇顆粒劑、口服液、片劑、膠囊劑等,必要時可以選擇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

但要注意的是,無論什麼年齡段、什麼劑型,都要嚴格遵循使用說明服用藥物,超劑量和超頻率服用會帶來難以估量的危害。

小貼士

退熱藥隻是退熱,並不能治療疾病,用退熱藥期間,如齣現以下癥狀,提示病情嚴重,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1. 用藥期間齣現食欲減退、易激惹、嗜睡以及哭鬧特徵發生改變(如持續時間、特徵等)等。

2. 用藥一段時間病情仍無法減輕。

……

..............


嗬護成長,科學育兒:居傢常備的兒童健康指南 每一位為人父母者,都懷揣著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殷切希望。然而,成長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小小的身體偶爾也會遭遇病痛的侵襲,或是突如其來的意外傷害。麵對這些挑戰,新手父母難免會感到手足無措,焦慮不安。此時,一本權威、實用、易懂的育兒健康指南,就如同指路明燈,能夠幫助我們冷靜應對,科學施策,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 本書並非要為您羅列市麵上已有的特定書籍,而是旨在勾勒齣一本真正有價值的兒童健康指南應有的核心內容與編撰理念。一本優秀的兒童健康指南,應當集權威性、實用性、全麵性、易讀性於一體,成為傢庭育兒的堅實後盾。 權威性:知識的基石,信任的源泉 一本真正值得信賴的兒童健康指南,其首要要素便是內容的權威性。這意味著,編撰者必須是具備深厚醫學背景、豐富臨床經驗的專業人士,尤其是在兒科領域擁有資深地位的醫生。他們不僅要掌握紮實的醫學理論知識,更要對兒童生理、心理發育特點有著深刻的理解,能夠精準地診斷和處理各種兒童常見疾病和意外情況。 例如,在疾病章節,指南應詳細闡述各類兒童常見疾病的病因、典型癥狀、並發癥以及最佳的傢庭護理方法。這其中,包括但不僅限於: 呼吸係統疾病: 如感冒、流涕、咳嗽、肺炎、哮喘等。詳細講解不同類型感冒的區分,如何判斷是否需要就醫,咳嗽的居傢緩解方法,以及肺炎的早期識彆與緊急處理。 消化係統疾病: 如腹瀉、嘔吐、便秘、胃腸炎、食欲不振等。教授傢長如何識彆不同原因引起的腹瀉,判斷脫水跡象,以及在傢中如何調理寶寶的腸胃。 發熱: 這是兒童最常見的癥狀之一。指南應詳細說明不同年齡段兒童體溫的正常範圍,如何正確測量體溫,不同溫度下的處理原則,何時需要使用退熱藥物,以及如何安全用藥。 皮膚疾病: 如濕疹、痱子、尿布疹、蚊蟲叮咬、過敏反應等。提供針對不同類型皮膚問題的居傢護理建議,以及辨彆哪些情況需要皮膚科醫生介入。 傳染性疾病: 如手足口病、水痘、麻疹、腮腺炎等。強調預防措施,詳細介紹疾病的傳播途徑、典型癥狀、隔離方法以及就醫指徵。 在意外傷害章節,指南則應涵蓋兒童可能遇到的各種突發狀況,並提供清晰、有步驟的急救指導: 跌倒與撞傷: 教導如何評估傷情,區分普通跌倒與需要就醫的嚴重撞擊,以及處理局部淤青、腫脹的方法。 燒燙傷: 詳細講解不同程度燒燙傷的居傢處理,如冷敷、覆蓋無菌紗布,以及何時需要尋求專業醫療救助。 異物卡喉: 提供針對不同年齡段兒童的急救方法,如海姆立剋急救法,並強調保持冷靜和迅速撥打急救電話的重要性。 誤食: 指導傢長如何判斷誤食的風險,以及在不同情況下(如誤服清潔劑、藥物等)的應急處理措施。 溺水、觸電: 強調預防的重要性,並簡述基礎的急救步驟。 每一項建議都應基於最新的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並以易於理解的語言錶達,避免使用過於專業的術語,讓普通傢長也能輕鬆掌握。 實用性: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育兒信心 理論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一本優秀的兒童健康指南更應將重點放在“如何做”上。它必須是解決實際育兒問題的有力工具,能夠幫助傢長在麵對孩子生病受傷時,做齣最恰當的判斷和行動。 這就意味著指南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麵做到極緻的實用: “怎麼辦”式的解答: 針對各種具體情況,直接給齣清晰的行動建議。例如,“孩子發燒38.5℃,精神尚可,該如何處理?”“寶寶不小心磕到頭,齣現小腫包,需要注意什麼?”“孩子腹瀉帶血絲,我該立即去醫院嗎?”等等。問題導嚮的設計,能夠讓傢長在焦急時刻快速找到所需的答案。 分步指導與圖文並茂: 對於一些操作性強的急救步驟,例如海姆立剋急救法,或者如何為寶寶包紮傷口,指南應提供詳細的、一步一步的圖示或視頻講解(如果齣版形式允許),確保傢長能夠準確無誤地執行。直觀的演示,遠勝於枯燥的文字描述。 “何時就醫”的明確指徵: 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指南不能鼓勵傢長過度依賴自我診斷和治療,而是要明確告知傢長,在哪些情況下,孩子的情況已經超齣瞭傢庭護理的範疇,必須立即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這包括但不限於:高燒不退、呼吸睏難、精神萎靡、劇烈嘔吐、持續腹瀉、抽搐、意識不清、明顯外傷齣血不止等。明確的就醫指徵,能夠有效避免延誤病情,也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常見誤區的澄清: 在育兒過程中,許多傢長會受到各種信息來源的影響,形成一些關於兒童健康的不正確觀念。例如,關於“捂汗退燒”、“用偏方治療”、“盲目忌口”等。一本好的指南,應主動識彆並澄清這些常見的育兒誤區,用科學的知識取而代之。 藥物使用的指導: 涉及兒童用藥,傢長往往非常謹慎。指南應提供關於兒童常用藥物的正確使用方法、劑量參考(強調需遵醫囑)、副作用以及注意事項。重點在於強調“安全用藥”,並明確告知哪些藥物不適閤兒童,以及如何識彆假藥劣藥。 全麵性:覆蓋成長過程,應對各種挑戰 兒童的成長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過程,從新生兒到青少年,他們會麵臨各種不同的健康問題。一本優秀的兒童健康指南,其覆蓋麵應盡可能廣泛,能夠滿足不同成長階段傢長的需求。 從新生兒到青少年: 指南應區分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生理特點和常見健康問題。例如,新生兒的黃疸、臍部護理;嬰幼兒的喂養問題、睡眠習慣;學齡前兒童的運動損傷、情緒管理;學齡期兒童的近視、齲齒、心理健康等。 常見疾病與非常規情況: 除瞭上述提到的常見疾病,指南也應觸及一些相對少見但可能發生的健康問題,讓傢長有所準備。同時,也要包含一些特殊情況的處理,如過敏體質兒童的照護、慢性病兒童的日常管理等。 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健康指南的價值不僅在於“治”,更在於“防”。指南應花大力氣闡述如何通過科學的喂養、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良好的衛生習慣等,來增強孩子的免疫力,預防疾病的發生。疫苗接種、定期體檢等預防性措施也應被充分強調。 心理健康與行為發展: 孩子的健康不僅是身體的,也包括心理的。指南應關注兒童的情緒發展、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如何應對兒童的焦慮、恐懼、叛逆等心理問題,提供科學的引導方法。 傢庭環境與安全: 孩子的健康與傢庭環境息息相關。指南應提供關於如何營造健康安全的傢庭環境的建議,如食品安全、傢居安全、玩具安全、室內空氣質量等。 易讀性:通俗易懂,操作便捷 再權威、再全麵的內容,如果語言晦澀難懂,排版混亂,也無法真正發揮其作用。易讀性是衡量一本健康指南是否能被廣泛接受和使用的重要指標。 清晰的結構與目錄: 良好的結構設計,配閤詳細清晰的目錄,能夠讓讀者在需要時快速找到相關章節。建議采用按癥狀、按疾病、按年齡段、按處理方式等多種維度進行組織。 生動易懂的語言: 使用傢長能夠理解的日常語言,避免生僻的醫學術語。必要時,可以輔以簡單的解釋。 科學的排版與設計: 閤理的段落劃分、重點突齣(如使用粗體、列錶),以及恰當的插圖、圖錶,都能大大提升閱讀的舒適度和信息獲取的效率。 小貼士與總結: 在關鍵章節或主題的結尾,可以設置“小貼士”或“要點總結”,幫助讀者鞏固記憶,快速掌握核心信息。 總而言之,一本真正優秀的兒童健康指南,是一位值得信賴的育兒夥伴,它以專業、嚴謹的態度,提供科學、實用的指導,幫助傢長自信、從容地麵對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健康挑戰。它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傢庭育兒信心的構建者,旨在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用戶評價

評分

我傢孩子大概兩歲左右,正是調皮搗蛋,也特彆容易生病的年紀。我一直覺得,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掌握一些基礎的健康護理知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小病小痛,如果處理得當,不僅能讓孩子少受罪,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恐慌。我之前也買過一些育兒書籍,但總感覺內容不夠深入,或者太泛泛而談。這本書的作者是“兒研所主任醫師”,這個頭銜給我一種很強的專業信任感。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真正地從“主任醫師”的角度齣發,分享一些他在臨床實踐中積纍的寶貴經驗。我期待它能詳細講解孩子在不同生長階段可能麵臨的健康問題,並且提供科學、安全、有效的處理建議。不僅僅是生病,孩子偶爾也會磕磕絆絆,齣現一些小意外,比如摔傷、燙傷、誤食異物等等,這些情況都可能讓傢長心急如焚。我希望這本書能夠詳細介紹如何處理這些常見的意外情況,包括一些基礎的急救措施,以及如何判斷什麼時候需要立即就醫。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育兒路上的“隨身醫生”,在遇到問題時,能夠提供及時、可靠的幫助。

評分

說實話,我一直覺得自己在育兒方麵,尤其是孩子的健康護理上,還存在很多盲點。每次看到孩子因為生病而哭鬧,或者因為不小心受傷而疼痛,我心裏都非常難受,但也常常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尤其是網絡上信息太多,真真假假的,有時候反而讓自己更加焦慮。這本書,從書名到作者,都給我一種非常專業的印象。“兒研所主任醫師教你”,這個定位一下子就抓住瞭我這種渴望專業指導的傢長的心理。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解答我心中關於孩子健康的一些睏惑。比如,孩子為什麼總是容易感冒?感冒瞭到底要不要吃藥?發燒到多少度纔需要去醫院?孩子摔倒瞭,怎麼判斷有沒有骨摺?這些都是我日常會遇到的問題,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給齣明確、科學的答案。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實操性強的建議,教會我如何在傢中給孩子進行一些簡單的物理降溫,如何處理一些常見的皮膚損傷,甚至是一些基礎的溺水、觸電等意外傷害的應對方法。我希望這本書能讓我從一個“手忙腳亂”的傢長,變成一個“心中有數”的傢長。

評分

最近一直在找一本能夠真正幫我解決育兒難題的書,尤其是關於孩子生病和受傷方麵。我以前真的太容易慌張瞭,稍微一點點咳嗽、流鼻涕,就擔心是不是肺炎;稍微摔一下,就怕骨摺。每次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感覺腦子裏一片空白,不知道該怎麼辦。上網查,信息太多瞭,有時候反而更迷茫。而這本書,光是“主任醫師教你”這幾個字,就讓我覺得非常有分量。我一直相信專業人士的指導,尤其是在孩子的健康問題上,更是不能馬虎。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定心丸”,在我焦頭爛額的時候,給我清晰的指引。我期待它能講解一些孩子最常見的疾病,比如感冒、發燒、腹瀉、嘔吐,還有一些常見的意外傷害,比如跌倒、燙傷、磕碰等,並且給齣詳細的處理步驟和注意事項。我更希望它能教我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識,讓我能在緊急情況下,不至於束手無策。而且,我希望這本書的語言風格能夠通俗易懂,不會有太多專業術語,讓我這個非醫學專業人士也能輕鬆理解和運用。

評分

作為一名全職媽媽,我每天都在與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以及各種“突發狀況”打交道。其中,孩子生病和受傷可以說是讓我最頭疼的事情。有時候看著孩子因為生病而難受,心裏真是萬分焦灼,恨不得自己能替他承受。但是,很多時候,我發現自己對孩子的病情判斷不足,有時候小題大做,跑醫院摺騰半天;有時候又因為經驗不足,錯過瞭最佳的治療時機。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像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我瞭解到作者是“吳光馳主任醫師”,這個名字本身就代錶著權威和專業。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係統性的、科學的育兒健康指南,尤其是在孩子常見病和意外傷害的處理方麵。我希望能學到如何辨彆疾病的早期信號,如何在傢中進行初步的護理,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必須尋求專業醫療幫助。我希望這本書能教會我一些實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準確地測量體溫,如何給孩子喂藥,如何處理常見的擦傷、淤青等。我渴望這本書能讓我變得更加從容和自信,在麵對孩子健康問題時,能夠更加冷靜和有效地應對。

評分

這本書真的是我近期的“救命稻草”!作為新手爸媽,每次孩子一有點小狀況,我都能嚇得夠嗆,手足無措。孩子發燒瞭,我盯著體溫計上的數字,腦子裏閃過無數個“會不會是重病”的念頭;孩子摔跤擦破皮瞭,我一邊心疼,一邊又怕處理不好留下疤痕。這種焦慮真的太摺磨人瞭。我之前也零星地看過一些育兒科普文章,但總覺得不成體係,有些信息還互相矛盾,讓人無從適從。而且,很多時候,網上信息良莠不齊,我很難判斷哪些是真正可靠的。尤其是在孩子半夜突發狀況的時候,根本沒法冷靜地去搜索和辨彆。而這本書,光是封麵就給我一種權威感,吳光馳主任醫師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種信任的背書。我特彆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實用、有條理的應對方案,讓我知道在各種常見的小病小傷麵前,到底該怎麼做,什麼時候需要去醫院,什麼時候可以居傢觀察,以及具體的傢庭護理方法。我希望它能教會我一些基礎的判斷能力,讓我不再僅僅依靠“經驗”或者“感覺”,而是有科學的依據來守護孩子的健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