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展示 |
| 基本信息 |
| 图书名称: | 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孩子生病受伤怎么办 |
| 作 者: | 吴光驰 |
| 定价: | 45.00 |
| ISBN号: | 9787533554323 |
| 出版社: |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
| 开本: | 16 |
| 装帧: | 平装 |
| 出版日期: | 2018-1-1 |
| 印刷日期: | 2018-1-1 |
| 编辑推荐 |
| ★儿研所专家数十年接诊经验。 ★孩子常见疾病与意外家庭防护全攻略。 ★目录清晰,速查速用;方法详细、直观,指导贴心。 ★彩色图文印刷,页面美观。 |
| 内容介绍 |
| 本书特邀儿科专家,解决令妈妈们头痛的孩子疾病与突发意外的应对。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围绕孩子常见疾病展开,对孩子常见疾病给出了相应的识病、应对和养护方法。第二部分全面梳理了孩子在日常养育、游戏、活动、饮食、出游等各方面的安全隐患,教给父母预防和应对孩子意外伤害的方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阅读本书,可以让妈妈们成为孩子的医生,从容应对孩子面临的健康与安全问题。 |
| 作者介绍 |
| 吴光驰,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童营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小儿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0年前,他开始从事儿童营养研究,对中国孩子营养结构致病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50年来,他在临床不断摸索和验证,对儿童营养问题深入研究,先后获得北京科技进步奖,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以及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科技进步奖等大奖。 现在,他倾心于儿童营养与疾病科普工作,他的科普作品被众多妈妈传阅,并作为科学规划孩子营养结构,为孩子打好健康人生基石的必修课程。 |
| 目录 |
| 上 篇 孩子常见病防与治 章 孩子发热,护理比治疗更重要 ● 孩子发热期间怎么护理…………………………………… 16 ● 发热不超过 38.5℃,物理降温……………………… 18 ● 测体温,得用正确的方式………………………………… 20 ● 高热惊厥,警惕造成脑损伤……………………………… 22 ● 输液、吃药?还是硬抗…………………………………… 24 ● 退热药,不能随便用……………………………………… 26 ● 每一次发热都有原因,有些疾病莫大意………………… 28 第二章 孩子咳嗽,先找原因别忙止咳 ● 急着止咳,会埋下隐患…………………………………… 32 ● 找到原因,从源头止住咳嗽……………………………… 33 ● 咳嗽用药,别犯这 5 个错误……………………………… 37 ● 这几种情况必须就医……………………………………… 38 ● 孩子咳嗽老不好,要怀疑是不是过敏…………………… 39 ● 哮喘莫当治,诱发因素要远离……………………… 40 ● “四看一听”,孩子肺炎早发现………………………… 43 第三章 消化出问题,要注意调整饮食 ● 孩子呕吐、腹泻怎么办…………………………………… 48 ● 肠道好不好,看“便便”就知道………………………… 51 ● 秋季拉肚子,多是轮状病毒惹的祸……………………… 53 ● 腹泻不止,防脱水是要务………………………………… 57 ● 孩子便便“见红”别紧张………………………………… 59 ● 孩子腹泻时应考虑到的因素……………………………… 62 ● 过敏性肠炎,要从食物上找原因………………………… 64 ● 孩子不爱吃饭,多半有积食……………………………… 66 ● 规律饮食,还孩子一个健康的肠道……………………… 68 第四章 孩子过敏、出疹子怎么办 ● 过敏性鼻炎,预防才是关键……………………………… 74 ● 过敏性紫癜,重在调整饮食……………………………… 79 ● 过敏性水肿,来去迅速,无需治疗……………………… 81 ● 花粉、螨虫过敏,只需远离过敏原……………………… 82 ● 带状疱疹,小心并发结膜炎……………………………… 85 ● 荨麻疹,起得快退得快,是过敏引起…………………… 87 ● 湿疹,该用激素时别犹豫………………………………… 89 第五章 让孩子安然度过传染病高发期 ● 风疹,跟风无关,是病毒所致…………………………… 94 ● 麻疹会“潜伏”,要小心并发症………………………… 96 ● 手足口病别着急,多数可自愈…………………………… 99 ● 流行性腮腺炎,严防并发症…………………………… 101 ● 水痘,可不是出得越多越好…………………………… 103 ● 猩红热,一次感染终生免疫…………………………… 105 ● 传染性结膜炎,控制传染是关键……………………… 107 ● 百日咳,打了疫苗也不能确保无虞…………………… 109 ● 细菌性痢疾,防护得好就能避免……………………… 111 ● 流行性乙脑,早发现治愈率高………………………… 113 第六章 其他常见疾病及症状应对方法 ● 斜视、弱视,早矫正效果才会好……………………… 116 ● 麦粒肿,热敷就能消退………………………………… 119 ● 乳牙龋,恒牙生长也受影响…………………………… 120 ● 口角炎,不全是上火…………………………………… 123 ● 急性喉炎,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 124 ● 扁桃体炎,嗓子痛就要注意了………………………… 126 ● 中耳炎,孩子总挠耳朵要重视………………………… 128 ● 夜睡不宁,查查是否缺钙……………………………… 130 ● 蛲虫病,选对药物一次就解决………………………… 132 ● 肠套叠,孩子无故大哭要留心………………………… 133 ● 痱子,及时擦汗,避免抓挠…………………………… 135 ● 尿床,多半是精神方面的原因………………………… 136 第七章 正确吃药,才能发挥的疗效 ● 给孩子用药,看仔细问清楚…………………………… 140 ● 每个妈妈都应当掌握的喂药方法……………………… 144 ● 不同月龄,不同喂法…………………………………… 146 ● 让孩子乖乖吃药不难…………………………………… 148 ● 警惕!药物混用有危险………………………………… 150 ● 按时足量吃药才有效…………………………………… 152 ● 几种错误的喂药方式要注意…………………………… 153 ● 这些食物不能与药物同食……………………………… 155 下篇 孩子意外伤害预防与急救 第八章 改变不安全的环境,防止意外伤害 ● 杜绝意外伤害,先改变自己的行为与习惯…………… 160 ● 教孩子认识生活中的危险物品………………………… 162 ● 户外场所更要小心……………………………………… 166 ● 预防,改变不安全的环境………………………… 168 ● 意外伤害无处不在……………………………………… 172 第九章 37 种常见意外伤害急救法 ● 不可缺少的家庭急救箱………………………………… 182 ● 父母必须学会的包扎方法……………………………… 184 ● 家庭急救的步骤………………………………………… 186 ● 常见意外伤害急救常识与技巧………………………… 188 头部碰撞伤 … ……………………… 188 手指或脚趾夹伤 … ………………… 189 指甲破裂与内出血 … ……………… 189 眼睛进异物 … ……………………… 190 眼睛遭腐蚀性物质侵蚀 … ………… 190 眼睛遭刺伤或撞伤 … ……………… 191 流鼻血 ……………………………… 192 鼻腔进异物 … ……………………… 192 耳内进异物 … ……………………… 193 口唇与口腔创伤 … ………………… 193 口或喉咙内有异物 … ……………… 194 牙齿断裂 …………………………… 194 指节或四肢断裂 … ………………… 195 膝、肘部擦伤 … …………………… 196 皮肤割伤 …………………………… 196 尖锐器物刺伤 … …………………… 197 手指戳伤 …………………………… 197 碎片嵌入皮肤 … …………………… 198 内出血 ……………………………… 198 脱臼 ………………………………… 199 扭伤 ………………………………… 199 骨折 ………………………………… 200 吞食毒物 …………………………… 200 误吞异物 …………………………… 201 颈部或背部受伤 … ………………… 202 冻伤 ………………………………… 203 烧伤、烫伤 … ……………………… 203 触电与电流灼伤 … ………………… 206 痉挛 ………………………………… 207 晒伤 ………………………………… 207 溺水 ………………………………… 209 中暑 ………………………………… 210 触摸植物过敏 … …………………… 210 被人咬伤 …………………………… 211 被动物咬伤 … ……………………… 211 被昆虫咬伤 … ……………………… 212 被毒蛇咬伤 … ……………………… 213 附录 ● 男童体重参照表……………… 215 ● 女童体重参照表……………… 216 ● 男童身高参照表……………… 217 ● 女童身高参照表……………… 218 |
|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
| 发热不超过 38.5℃,物理降温 孩子一发热,家长就会非常紧张。孩子发热多数是反复发作的,间隔一般会在几个小时。然而,反复的发热,即使是低热,还是会让父母终失去耐心,哪怕原本知道不必打针输液,但终还是会寄希望于这种方式让孩子尽快退热。这可能就是大多数新手父母的真实写照。 其实孩子发热只是表象,它反映的是体内防御系统与病毒正在进行对抗。对于低热体温,也就是体温不超过 38.5℃的孩子,只要进行适当的物理降温就行了,扛过去,反而会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抵抗力,以后少生病。 此外,即使是高热,在使用药物降温的同时,也要配合物理降温,效果更好。 物理降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父母可以根据情况选用。 多喝温开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给孩子多喝水,补充体液,这是基本的降温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和实用,适合所有发热的孩子。不过一定要是温水,千万不要想当然地给孩子喝冷水,因为孩子发热时经常伴随有胃肠道症状和咳嗽,喝冷水会加重这些伴随症状。 温水擦拭 用毛巾蘸温水擦拭全身,是一种很好的降温方法,也适合所有发热的孩子。水的温度在 32 ~ 34℃ 比较适宜,也就是你手摸时感到微微低于体温。每次擦拭的时间可在 10 分钟以上。重点擦拭皮肤有皱褶的地方,如颈部、腋下、肘部、腹股沟处等。 发热时触碰皮肤会有不适感,所以一开始擦拭时孩子可能会不配合,这时可以先擦拭手心、足底,擦拭几下,孩子就会感到舒服点,然后再擦拭其他部位,孩子就能积极配合了。 温水浴 很多爸妈们认为孩子发热时不能洗澡,怕加重发热,其实,恰恰相反,给 孩子洗个温水澡,可以帮孩子降温。温水浴也适合所有发热的孩子。温水浴的水温应当比患儿体温低 3~4℃,也就是与温水擦拭的温度相当,每次5~10分钟。 低温室法 将室温调到约 24℃,可以使孩子的体温缓慢下降。这个时候要少穿衣服,因为皮肤与外界空气更多接触,才能降温。这种方法适用于 1 个月以下的小婴儿,特别是夏天,只要把婴儿的衣服敞开,放在阴凉的地方,他的体温就会慢慢下降。 退热贴 退热贴是近几年的新产品,很流行,其实退热效果一般,并不像广告上说的那样有效。在孩子的额头贴上一帖,孩子的头部会舒服一点,其实更多的是起到一种心理安慰的作用,孩子贴在额头上,就是向别人表明“我生病了”,大家会更关注他,感到被关注,也会让孩子好受些。
* 不要用酒精擦浴 酒精具有较强的挥发性,确实可以快速降温,但是,婴幼儿的皮肤很薄,酒精渗透性很强,可通过皮肤吸收入血。而且酒精擦浴也会刺激皮肤,引起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所以切不可使用。
问:孩子发热可以用冷敷吗? 答:传统上,人们发热往往会采用冷敷的方法,但是对于婴幼儿则不可用。因为冷敷可能会引起孩子皮肤的毛细血管收缩,阻碍散热,特别是伴随畏寒、寒战的孩子,冷敷会带来极大的危险。
了,输液、吃药?还是硬抗? 很多父母在孩子发热时总是很焦急,生怕孩子热坏了,恨不得马上带孩子去医院打针输液。打针输液虽然退热快,但如果不对症,一发热就输液,也可能给孩子带来伤害,有时也可能是致命的伤害。 有时候孩子的病情其实没那么严重,反而是父母的反应过度了。在面对孩子生病的情况时,一定要理性地判断要不要给孩子输液,而不要盲目追求退热快。 输液会带来不良反应 进行静脉输液时,药物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的,所以这种途径药效发挥得快,但如果有药物不良反应,也会来得更快、更严重。极端的情况是,有的孩子在打针的过程中就发生了严重反应,甚至来不及抢救。 同时,输液本身的操作也可能导致各种输液反应,比如滴速过快、液体温度过低或存在不溶性微粒,都可能造成血液循环系统的问题。输液还可能引发其他情况,如发生感染等。 这些情况不必输液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合理用药的原则是“能口服的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的绝不静脉注射”。所以对于那些能够自愈的,或者通过雾化、口服用药能够治愈的,一定不要选择输液治疗。 1.病毒性、细菌性:一般不需要输液,按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随时监测体温。 2.上呼吸道感染:病程 3 天以内,体温 38℃以下,孩子精神状态好。 3.腹泻:轻度脱水但可以口服补液的孩子。 4.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5.手足口病或疱疹咽峡炎:孩子无发热、精神状态好。 需要输液的情况 1. 严重的细菌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中耳炎、肺炎、脑膜炎、猩红热、阑尾炎等。 2. 脱水比较严重:比如孩子肠胃不舒服,腹泻和呕吐都很严重,又吃不进去东西,为了避免脱水严重,这时候需要输液。 3. 哮喘发作:孩子的哮喘发作情况比较紧急,如果不及时用药,有窒息的危险,此时可能需要立即向身体内注射一些平喘的药物。 4. 较紧急的疾病:如喉炎,喉炎的发病比较急,需要尽快向身体内输送一些或者激素类的药物,以避免情况恶化。 5. 较严重的皮肤过敏:比较严重的皮肤过敏,会让人觉得全身奇痒,非常难受,这时候需要输液帮孩子立即缓解症状。 6. 需要抢救的紧急状况:如昏迷或者伤情比较严重已经吃不了药,在入院时就会扎上输液的针头,这是注射药物或者营养的通道。 如果自己不确定,要听从医生的意见 在非紧急病情的情况下,给孩子输液的风险很可能大于疾病本身的风险。特别是在感染较轻或者根本没有细菌感染时,还盲目选择输液治疗,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很大的。本来使用就应当非常谨慎,通过输液这种方法输送就应更加慎重了。 即使是细菌感染,当医生征询是吃药还是输液时,就说明这次的细菌感染可以选择口服药或者输液两种方式,那么你就可以先选择吃药。如果医生没有问,父母不妨向医生询问一下,是否可以选择口服药,如果医生坚持要求输液,那么还是听医生的。 还要谨记一点,就是不要指导医生开药。
退热药,不能随便用 发热了要退热,退热当然要吃退热药,这个逻辑看似正确,但要知道,引起发热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是发热,体温过高,吃点退热药没问题,但若是其他疾病引起的发热,吃退热药不仅不能缓解症状,反而会掩盖病情。 发热首先要弄清病因 如果孩子只是发热,其他方面均很健康,不一定需要治疗。虽然退热药可以使孩子感到舒适,但不会改变感染的过程。事实上,发热是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的一个主要部分,可以帮助患儿抵抗感染。 如果已经明确了发热原因,孩子体温高于 38.5℃,并有医生指导明确的用法用量,父母才可直接去药店购买非处方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布洛芬混悬剂等。 医生会更倾向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因为布洛芬会减少胃内素的保护作用,而且如果是长期使用,会导致胃炎。 一般孩子发热时口服给药是常用的方法。如果孩子怕吃药、怕打针,又急需退热,那么选择退热栓塞肛也是很不错的。 对那些惧怕吃药、又有高热惊厥病史的孩子,或已经高热担心惊厥再发生的孩子,还是应该尽快到医院诊治。 不同年龄段,用药不一样 细心的父母会发现,对于同样的发热症状,不同的孩子,医生开的药也是不同的。因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生理、心理特征不一样,所以退热药的剂型和给药途径也会不一样。 新生儿及婴儿 这一阶段的孩子静脉给药是吸收快、疗效可靠的方法之一;医生有时也会根据所患疾病性质等选择透皮给药、直肠给药。 婴幼儿 多选用颗粒剂、口服液、滴剂、糖浆剂等口服,不推荐片剂、胶囊剂等,尽量避免使用肌内注射的方式。 3 岁以上儿童 较大的孩子一般选择口服药,可选择颗粒剂、口服液、片剂、胶囊剂等,必要时可以选择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 但要注意的是,无论什么年龄段、什么剂型,都要严格遵循使用说明服用药物,超剂量和超频率服用会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 小贴士 退热药只是退热,并不能治疗疾病,用退热药期间,如出现以下症状,提示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1. 用药期间出现食欲减退、易激惹、嗜睡以及哭闹特征发生改变(如持续时间、特征等)等。 2. 用药一段时间病情仍无法减轻。 …… |
..............
说实话,我一直觉得自己在育儿方面,尤其是孩子的健康护理上,还存在很多盲点。每次看到孩子因为生病而哭闹,或者因为不小心受伤而疼痛,我心里都非常难受,但也常常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尤其是网络上信息太多,真真假假的,有时候反而让自己更加焦虑。这本书,从书名到作者,都给我一种非常专业的印象。“儿研所主任医师教你”,这个定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这种渴望专业指导的家长的心理。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解答我心中关于孩子健康的一些困惑。比如,孩子为什么总是容易感冒?感冒了到底要不要吃药?发烧到多少度才需要去医院?孩子摔倒了,怎么判断有没有骨折?这些都是我日常会遇到的问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出明确、科学的答案。我更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操性强的建议,教会我如何在家中给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物理降温,如何处理一些常见的皮肤损伤,甚至是一些基础的溺水、触电等意外伤害的应对方法。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一个“手忙脚乱”的家长,变成一个“心中有数”的家长。
评分我家孩子大概两岁左右,正是调皮捣蛋,也特别容易生病的年纪。我一直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掌握一些基础的健康护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小病小痛,如果处理得当,不仅能让孩子少受罪,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恐慌。我之前也买过一些育儿书籍,但总感觉内容不够深入,或者太泛泛而谈。这本书的作者是“儿研所主任医师”,这个头衔给我一种很强的专业信任感。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地从“主任医师”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他在临床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我期待它能详细讲解孩子在不同生长阶段可能面临的健康问题,并且提供科学、安全、有效的处理建议。不仅仅是生病,孩子偶尔也会磕磕绊绊,出现一些小意外,比如摔伤、烫伤、误食异物等等,这些情况都可能让家长心急如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介绍如何处理这些常见的意外情况,包括一些基础的急救措施,以及如何判断什么时候需要立即就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育儿路上的“随身医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提供及时、可靠的帮助。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我近期的“救命稻草”!作为新手爸妈,每次孩子一有点小状况,我都能吓得够呛,手足无措。孩子发烧了,我盯着体温计上的数字,脑子里闪过无数个“会不会是重病”的念头;孩子摔跤擦破皮了,我一边心疼,一边又怕处理不好留下疤痕。这种焦虑真的太折磨人了。我之前也零星地看过一些育儿科普文章,但总觉得不成体系,有些信息还互相矛盾,让人无从适从。而且,很多时候,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我很难判断哪些是真正可靠的。尤其是在孩子半夜突发状况的时候,根本没法冷静地去搜索和辨别。而这本书,光是封面就给我一种权威感,吴光驰主任医师这个名字,本身就是一种信任的背书。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实用、有条理的应对方案,让我知道在各种常见的小病小伤面前,到底该怎么做,什么时候需要去医院,什么时候可以居家观察,以及具体的家庭护理方法。我希望它能教会我一些基础的判断能力,让我不再仅仅依靠“经验”或者“感觉”,而是有科学的依据来守护孩子的健康。
评分最近一直在找一本能够真正帮我解决育儿难题的书,尤其是关于孩子生病和受伤方面。我以前真的太容易慌张了,稍微一点点咳嗽、流鼻涕,就担心是不是肺炎;稍微摔一下,就怕骨折。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感觉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该怎么办。上网查,信息太多了,有时候反而更迷茫。而这本书,光是“主任医师教你”这几个字,就让我觉得非常有分量。我一直相信专业人士的指导,尤其是在孩子的健康问题上,更是不能马虎。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定心丸”,在我焦头烂额的时候,给我清晰的指引。我期待它能讲解一些孩子最常见的疾病,比如感冒、发烧、腹泻、呕吐,还有一些常见的意外伤害,比如跌倒、烫伤、磕碰等,并且给出详细的处理步骤和注意事项。我更希望它能教我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识,让我能在紧急情况下,不至于束手无策。而且,我希望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能够通俗易懂,不会有太多专业术语,让我这个非医学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和运用。
评分作为一名全职妈妈,我每天都在与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以及各种“突发状况”打交道。其中,孩子生病和受伤可以说是让我最头疼的事情。有时候看着孩子因为生病而难受,心里真是万分焦灼,恨不得自己能替他承受。但是,很多时候,我发现自己对孩子的病情判断不足,有时候小题大做,跑医院折腾半天;有时候又因为经验不足,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我了解到作者是“吴光驰主任医师”,这个名字本身就代表着权威和专业。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套系统性的、科学的育儿健康指南,尤其是在孩子常见病和意外伤害的处理方面。我希望能学到如何辨别疾病的早期信号,如何在家中进行初步的护理,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我希望这本书能教会我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准确地测量体温,如何给孩子喂药,如何处理常见的擦伤、淤青等。我渴望这本书能让我变得更加从容和自信,在面对孩子健康问题时,能够更加冷静和有效地应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