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学经典丛书:唐宋名家文集 苏辙集
定价:20.00元
售价:12.4元,便宜7.6元,折扣62
作者:何新所 注译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53483319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苏辙,字子由,号颖滨遗老,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苏辙知识渊博,勤奋好学,著述丰硕。其文受父兄影响颇深,他的散文内容丰富,“汪洋澹泊,深醇温粹”。议论文议古论今,议论纵横指归于时事,不为空言。他的记叙文写得纡徐曲折,绕有情致。更突出的是他发展了韩愈“气盛言宜”的观点,提出了独到的“文气说”,强调生验对创作的重要性。其散文以其独特的风貌卓然自成一家。世称“苏文定公”。
本书收录了苏辙的数十篇散文,以供广大读者借鉴欣赏。
目录
陈州为张安道论时事书
再论分别邪正札子
上枢密韩太尉书
上两制诸公书
上刘长安书
上昭文富丞相书
答黄庭坚书
贺文太师致仕启
六国论
三国论
隋论
唐论
管仲
唐太宗
史官助赏罚论
君术策五
臣事策上一
臣事策上四
民政策上二
古今家诫叙
元祐会计录叙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巢谷传
王氏清虚堂记
南康直节堂记
武昌九曲亭记
遗老斋记
东轩记
待月轩记
洛阳李氏园池诗记
黄州快哉亭记
齐州闵子祠堂记
上高县学记
杭州龙井院讷斋记
管幼安画赞(并引)
御风辞题郑州列子祠
黄楼赋(并叙)
祭欧阳少师文
书白乐天集后二首(其一)
参考书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近期在研读的这本关于唐宋散文大家的作品,其选篇的独到之处让我印象深刻。它并非仅仅罗列那些脍炙人口、中学课本必考的名篇,而是深入挖掘了一些相对冷门却极具思想张力的篇章。举个例子,其中收录的几篇关于治国方针的论述,语言风格之犀利、逻辑推演之严密,即便是放在今天来看,也颇有现实意义。作者对时局的洞察力,那种“兼济天下”的胸襟,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深感古代士大夫的精神力量。对比市面上那些只注重辞藻华丽的选本,这个版本的选材明显更偏向于考察作者的政治抱负与人生哲学,这使得阅读体验一下子拔高了层次,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欣赏,而是一场与历史巨人的灵魂对话。这种对深度内容的挖掘,是对真正热爱经典的读者的一种馈赠,让人在感叹古人学识渊博的同时,也反思自身的局限。
评分这套丛书的注释部分做得非常到位,可以说是“良心之作”。以往读一些古籍时,常常因为生僻字词、典故出处不明而阅读体验大打折扣,不得不频繁地停下来查阅工具书,严重打断了思维的连贯性。然而,在这套书中,几乎每一个关键的晦涩之处,都有清晰且精准的注释,而且注释的风格非常克制,它只在必要时提供解释,绝不会喧宾夺主地在旁边长篇大论地进行现代解读,这极好地保持了原著的纯粹性。这种适度的引导,既帮助我们理解了文本的本义,又避免了过度阐释带来的思维固化。这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和技术层面的支持,无疑是区别于普通平装书的一个重要标志。可以说,它为那些希望深入钻研文本细节的读者,铺平了一条坦荡的道路。
评分这套“国学经典丛书”的整体装帧设计确实很有品味,封面采用的仿古宣纸质感,配上烫金的书名和篇章标题,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露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我特别喜欢他们字体选择的考究,无论是宋体的典雅还是楷书的端庄,都让人在阅读之前就对即将接触到的内容心生敬意。这种对细节的打磨,体现了出版方对经典文献应有的尊重,而不是那种粗制滥造的普及读物。光是翻阅目录,就能感受到编者在遴选篇目上的匠心,他们似乎是努力在平衡文学价值与思想深度,力求为现代读者提供一个相对完整而又易于入门的传统文化入口。对于初涉国学领域的读者来说,这套丛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起点,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扇通往古代文人心灵世界的雅致之门。看到这些熟悉的经典被重新整理出版,我感到非常欣慰,这对于传承和弘扬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步。
评分从装帧细节来看,这个系列的纸张选择很有讲究,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抗反光处理,即使在灯光下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有明显的疲劳感。书脊的设计也十分巧妙,平摊在书桌上时,可以保持一个相对平整的状态,这对于需要反复翻阅、做笔记的读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我是一个习惯在阅读时用荧光笔标记重点和用铅笔写下感想的人,这套书的纸张厚度和纤维结构,完美地适配了这两种书写工具,既不洇墨,又易于书写。这种对阅读工具属性的理解,让我感觉出版商不仅仅是销售书籍,更是在提供一种沉浸式的、友好的阅读媒介。这种对实用性的关注,往往是在那些追求“快餐式”阅读的出版物中看不到的。
评分这套“国学经典丛书”所散发出的整体气韵,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不动声色地构建了一种文人独享的氛围。它没有炫目的封面设计来吸引眼球,也没有浮夸的宣传语来标榜其“必读”地位,一切都显得那么内敛而自信。当你把它放在书架上时,它自然而然地与身边的其他经典书籍融为一体,散发着沉静的力量。我个人更偏爱这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出版哲学,它更注重内容的质量和阅读体验的持久性,而不是一时的市场轰动效应。对于我们这些真正热爱传统文化,追求精神滋养的读者而言,我们寻找的正是这样一种可以常伴左右、时常重温、每次翻开都能获得新感悟的“老友”。它代表了一种对慢阅读、深思考的坚持与推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