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淮南子 国学/古籍 书籍 |
| 作者: | 冯慧娟 主 |
| 定价: | 19.8 |
| 出版社: | 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6-02-01 |
| ISBN: | 9787546974620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内容简介 | |
《淮南子》著录内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内篇论道,外篇杂说。今存内二十一篇。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等家,一般列《淮南子》为杂家。实际上,该书是以道家思想为指导,吸收诸子百家学说,融会贯通而成,是战国至汉初黄老之学理论体系的代表作。《淮南子》在阐明哲理时,旁涉奇物异类、鬼神灵怪,保存了一部分神话材料,像“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古代神话,主要靠本书得以流传。 |
| 目录 | |
| 原道训 倣真训 天文训 地形训 时则训 兵略训 人间训 |
| 编辑 | |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丹书漫启,剪烛夜读、古老的文化犹如一杯香茗,穿过时间的阻隔散发出无尽的幽香,那些动人心怀的文字如一阵微风,掠过亘古的光阴拂面而来:诗之旷达放逸.抒怀明志;词之幽怨雅丽,感怀述心;文之微言大义.镂心刻骨 千年华彩.数载风流。前秦时代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那些宗师先贤的睿智和风骨各具风采.“儒”有仁爱之德.“道”有和谐之法, ‘法’有治世之能.“史’有察今之用 纵观五千年浩瀚历史,国学是中华文化之魂,是滋养精神生命的甘泉它以强大的活力和恒久的魅力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演绎了一代又一代文明盛世! |
不得不承认,现代的阅读工具和注解体系,极大地降低了我们接触这些古代经典的门槛。《淮南子》的内容博杂,涉及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兵法权术等多个领域,如果没有良好的注释作为引导,很容易在某个生僻的词汇或典故上卡住,从而产生挫败感。幸运的是,我找到的版本在校注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使得那些晦涩难懂之处得以疏通。我发现,这本书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它的“融汇贯通”。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而是像一个巨大的吸收器,将战国末期及汉初流传下来的各种学说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再创作。这种兼容并蓄的态度,体现了早期帝国对思想整合的迫切需求。阅读它,就像是参与了一场古代思想的“大辩论”,可以看到不同学派的观点是如何被取舍、融合,最终形成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圆融而富有生命力的思想框架。对我而言,它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对历史进程中思想演变脉络的深度体验和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文本结构,对于习惯了清晰逻辑链的现代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它更像是一种散文化的论述集合,话题的跳跃性很大,可能前一刻还在讨论星象历法,下一秒就开始探讨君主的德行与治理之道。这种编排方式,初看之下会让人感到有些散乱,缺乏传统意义上的“主线”。但细细咂摸,却又发现了一种内在的韵律和体系。它似乎是刻意模仿自然本身的运行规律——不拘泥于线性发展,而是遵循一种螺旋上升的、相互关联的模式。我个人更偏爱其中的“俶真训”等篇章,那种对原始状态的向往,对矫饰人性的反思,读来令人心神为之一振。它像是一剂清凉散,驱散了长期被世俗规范熏染的沉闷。虽然我无法完全代入到古代的政治语境中去实践书中的治国方略,但那种追求“无为而治”的内在精神内核,对我个人生活中的取舍和应对复杂局面时的心态调整,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参照。它不是一本用来“读完”的书,而是一本需要“浸泡”其中的典籍。
评分说实话,我对这类古籍的接受度一直比较审慎,总觉得太多晦涩的注释和脱节的语境会变成阅读的巨大障碍。《淮南子》也不例外,一开始确实有些吃力,尤其是一些关于术数、方技的篇章,感觉像是阅读一份古代的百科全书的索引,零散而跳跃。但是,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它的价值恰恰在于这种“包罗万象”。它不像某些专精的典籍那样目标明确,反而像是一个知识的集市,汇集了当时所有流派的精粹。这种驳杂性,恰恰反映了汉初思想界尚未完全定型的开放性。我尝试跳出“必须完全理解每一个字”的执念,转而关注其整体的“气韵”和“取向”。例如,书中对“人情”的洞察,即便放在今天来看,也丝毫不显过时,对于理解人性的复杂和权谋的运用,有着独特的启发性。与其说它是一部标准化的哲学著作,不如说它是一部充满奇思妙想的“思想实验集”,充满了对理想社会和完善人格的反复推敲与描摹,值得反复品味那些似懂非懂的片段,因为真正的灵光往往就藏在那些模糊的缝隙之中。
评分我对《淮南子》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它在文学性上的高超造诣。很多段落的叙事和描摹,简直就是一篇篇独立的小说或寓言,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和极强的画面感。特别是书中引用的那些神话传说和历史轶事,被作者们巧妙地融入到哲学论证之中,使得原本枯燥的说理瞬间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例如,那些关于上古神祇的描绘,或者对天地初开景象的想象,其气势之宏大,笔力之雄健,完全不输给后世任何顶尖的文学作品。这让我意识到,在先秦时代,思想的传播是高度依赖叙事和艺术感染力的。阅读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想象那个画面,感受那种氛围,这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它打破了我对古籍“刻板”、“教条”的固有认知,证明了学术与美学是可以完美结合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纯粹的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件融合了哲学、历史、文学和自然科学的“思想艺术品”。
评分这部《淮南子》读起来,感觉像是走进了一座古老的迷宫,每一步都充满了哲思的陷阱与智慧的宝藏。初翻阅时,那些繁复的词藻和上古的典故确实让人有些望而生畏,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去适应它的呼吸节奏。但一旦沉下心来,尤其是在对“道”的阐述部分,那种宏大而又精微的宇宙观便徐徐展开,仿佛有人在你面前缓缓铺陈出一张描绘天地洪荒与人事变迁的巨幅画卷。我尤其欣赏它将黄老之术与儒家思想进行了精妙的融合,既有治国安邦的实用主义色彩,又不失个体精神的超脱与逍遥。书中对自然现象的观察细致入微,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甚至能从中窥见一些朴素的唯物主义萌芽,比如对“气”的理解,对阴阳五行的论述,无不体现出先秦思想家们试图用有限的认知去框定无限宇宙的雄心。阅读的过程,与其说是吸收知识,不如说是一种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它不断地挑战你既有的认知边界,迫使你去思考“人”在天地间的真正位置。那种沉甸甸的、穿越时空的厚重感,是现代快餐式阅读体验中难以寻觅的珍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