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小吃:尾巴的60道小吃日志
定价:28.00元
作者:尾巴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10-01
ISBN:9787503229480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对中式小吃的喜欢就在这样一次次的尝试中慢慢累加,等到发现时,已在口中、心里占据了沉甸甸的分量。想起小时候看武侠小说,怎么也想不明白那鬼灵精怪的黄容怎会用简简单单的两道樱桃汤、烩牛肉就讨得平生贪吃的洪七公的欢心。等到年岁渐长亲自下厨后才明白,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其中的风各变化无穷、掌握生动有趣,远超过世上任何的菜系,做中式小吃就这样成了我沉迷的事情。那中找到*的心情,如同在满桌眼花缭乱的菜色中寻得适合的口味——满足极了!尝试每一道中式小吃,从传统中变化出新鲜。这不仅仅是一种对食物的喜爱,更是远离故土后,回头惊觉心中对家乡无可代替的依赖与感情。
目录
卷首语
广东小吃
1.龟苓膏
2.抹茶酥
3.银耳瓜盅
4.双皮奶
5.芒果班戟
6.杏仁龙眼茶
7.莲子绿豆沙
8.枣泥酥
9.莲蓉包
10.炒河粉
11.皮蛋瘦肉粥
四川小吃
1.川北凉粉
2.灯影牛肉
3.龙抄手
4.担担面
5.赖汤圆
6.八宝黑米粥
7.酸辣粉
8.鸡丝凉面
9.发糕
10.玻璃烧卖
11.钟水饺
12.锅盔
上海小吃
1.生煎包
2.蟹壳黄
3.一见钟情
4.桂花糯米藉
5.排骨年糕
6.素火腿
7.粢饮糕
8.素包
9.牛柳两面黄
10.蜜汁豆干
北京小吃
1.士多啤犁麻团
2.山药糕
3.驴打滚
4.莲子糕
5.锅贴
6.艾窝窝
7.豌豆黄
8.姜汁排叉
9.窝窝头
10.米粥
港式小吃
1.老婆饼
2.碗仔糕
3.叉烧包
4.黄金糕
5.菠萝包
6.腊场卷
7.马蹄糕
8.铜锣烧
9.水晶奶黄包
10.马拉糕
其他地言风味小吃
1.咸水双色
2.绿豆碰
3.香芋头糕
4.黄桥烧糕
5.荷叶糯米鸡
6.当归蛋
7.三鲜豆皮
小吃基本技巧
1.铰子
2.馒头、包子发酵面团
3.皮冻
4.酥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从整体的结构布局来看,这本书似乎在追求一种平衡感,即在“记录”与“沉思”之间找到一个优雅的支点。它不像传统的美食书籍那样强调数量或者难度,反而更侧重于探索每一种小吃背后的文化根源和情感联结。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组织这些“日志”的,它们之间是按照时间顺序,还是某种主题性的关联?这种组织方式,无疑给读者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让人愿意反复品读,去挖掘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内在逻辑。这种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反而更贴近生活本身的碎片化和跳跃性,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更像是一份私人档案,而非一本面向公众的教材,因此,每一次重读,都可能带来新的解读和发现,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个人化且富有魅力的,它没有采用那种学院派的严谨或美食评论家的高高在上,反而更像是一位老友在深夜里,端着一杯热茶,与你娓娓道来他的发现与感悟。用词上,那种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智慧,常常让人会心一笑。例如,对于某些特定食材的描述,作者总能找到一个既形象又充满情感的表达方式,使得原本平淡无奇的元素立刻鲜活了起来。这种文字的魔力在于,它成功地跨越了纸张的阻隔,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独特的心灵频率。我甚至觉得,如果将这本书的声音化,它一定是一种带着微微沙哑却无比真诚的声线,讲述着那些关于“味道”和“记忆”的私人史诗。这种真诚是难以伪装的,也是这本书最核心的吸引力之一。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一种对“慢生活”哲学的推崇上。它鼓励读者放慢脚步,去关注那些容易被现代快节奏生活所忽略的细节。作者对原材料的尊重,对制作过程的耐心描述,无不体现出一种对“本真”的执着追求。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的感官似乎被重新校准了,对周围环境中的气味、光影乃至细微的声音都变得更加敏感。这种由内而外的触动,是许多华丽的文字堆砌也无法达到的效果。它不仅是在记录食物,更是在记录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提醒我们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要忘记对美好和简单的坚持。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吃食的记录,不如说是一份关于如何更好地“存在”的温柔备忘录。
评分初次翻阅这本书的时候,我立刻被其叙事的节奏感所吸引。它不是那种枯燥地介绍食材和烹饪步骤的说明书,而更像是一篇篇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散文诗。作者似乎懂得如何将日常的烟火气融入到精致的笔触之中,每一次的起承转合都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悬念和回味。我能想象,在每一个清晨或黄昏,作者是如何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心情去对待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吃”。这种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叹服,文字中流淌出的是一种对生活深深的热爱和敬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闭上眼睛,试图去还原文字中描绘的那个场景——可能是街角氤氲的热气,也可能是某个家庭厨房里忙碌的身影。这种强烈的代入感,使得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人感觉自己也在同步经历着作者记录下的那些时光片段。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就感觉到一种别样的用心。封面那种略带粗粝感的纸质,摸上去很有质感,配合上那不算张扬但又十分耐人寻味的色彩搭配,成功地在众多书籍中脱颖而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字体选择上的考量,那种带着点复古气息的衬线体,在每一个标题和内文段落中都显得沉稳而优雅,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食物背后的故事,而不是简单地罗列食谱。内页的排版也极其讲究,留白的处理恰到好处,使得阅读体验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妙的是,每道“小吃”的旁边似乎都配有一张精心挑选的插图,虽然我无法得知这些插图具体描绘的是什么,但那种风格的统一性,让整本书看起来像是一件精心策划的艺术品,而非仅仅是一本功能性的指南。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它所承载的内容本身,它提供了一种对阅读和生活美学的全新感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