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米饭佳伴侣
定价:39.8元
作者:萨巴蒂娜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2-01
ISBN:9787518403431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帝王将相,贩夫走卒,难逃家常菜。
每道菜都有步骤图,懒得看字也学得会。
省心、省力、省钱、省时,就是不省米饭!
瞬间馋坏你的140 道菜,分分钟打动你的舌尖!
内容提要
精选一百四十余道中国人下饭的家常菜和爱吃的主食,按照吃法进行分类,辅以精美的图片,详细的步骤图和亲切的文字,好吃又好做,让你的餐桌玩出各种花样,从此不用费心想每天吃什么。
作者萨巴蒂娜长居北京上海两地,通晓当地风土人情,因此根据南北方口味的爱好,选取经典的家常菜,编纂此书。她以其多年研究美食的心得与经验,为读者讲解了每道菜的烹饪技法和营养知识,供读者方便、有效使用本书。
目录
作者介绍
萨巴蒂娜,国内好的美食作者之一。前IT精英,历任《贝太厨房》图书主编和《美食堂》执行主编。曾出版了50多本畅销美食丛书,美食小说《厨子的故事》和美食散文集《美味关系》。现在她成立了自己的美食工作室萨巴厨房,向人传播她的美食理念,分享她的美食生活。
文摘
客家传统名菜——梅菜扣肉
烹饪时间:90分钟
难易程度:中等
特色:
告诉自己不能吃太多,可是筷子还是忍不住夹过去想再来一片——更要命的是,肉和梅干菜都吃完了也不算完,剩下的汤汁太下饭了!
主料:
五花肉 350g
梅干菜 150g
辅料:
姜 10g
冰糖 20g
生抽 2茶匙
老抽 2茶匙
料酒 2茶匙
白糖 1/2茶匙
鸡粉 1/2茶匙
盐 适量
油 适量
做法:
1. 梅干菜放入清水中泡开;姜洗净切片放入沸水。将五花肉焯烫至变色后捞出,擦干表面水分。
2. 生抽、老抽、料酒、盐放入碗中调匀,均匀地抹在五花肉上,腌制至少1小时。
3. 锅中放油烧至四成热,放入冰糖小火慢慢熬化制成糖色。
4. 五花肉皮向下入锅煎至焦黄色,翻面将整块肉煎至焦黄,淋汤汁,晾凉切片,皮向下码入碗中。
5. 泡好的梅干菜挤去水分备用;锅中留油,将梅干菜炒散,调入白糖、生抽、鸡粉炒匀后盛出。
6. 将梅干菜在肉片中交替填放,剩余的梅干菜覆盖在上面,压实。上锅蒸60分钟以上。
7. 关火焖5分钟左右后将碗取出,将平盘盖在碗上。
8. 双手分别按住碗和盘,将碗倒扣过来,再将碗取下即可。
烹饪秘笈:
蒸好后好不要立刻开盖出锅,让它在里面再焖一会儿,让蒸汽再凝结一下,肉的味道会更厚实。
序
帝王将相,贩夫走卒,难逃家常菜
我是个吃货,可是我还是一个有些基本原则的吃货。
这一生吃过很多的大餐,却依然喜欢吃家常料理。
吃过河豚,吃过松露,吃过雪花和牛,吃过腿如婴儿手臂粗的螃蟹,吃过据说吃一次就少一次的鲟鱼子。
也试过两人桌的餐厅,有四五个服务生服侍,烛光摇曳,风情无限;试过一餐饭吃几千元,自己掏钱或者别人掏钱;试过坐在米其林餐厅,大厨亲自烹饪并且亲自端上菜肴品尝。
并非说那美食有啥不好,但是,却并没有多少幸福感,更多是满足了我的猎奇心。
我觉得,在遥远的可以随意在野外挑选食材的古代,古人历尽千难万险,将野猪捕捉,将野鸡驯化,将原本是野草的小麦和水稻变成农田的主要农作物,将大白菜、瓜果等蔬菜植入自己的菜园,那一定是经过了他们的甄选,也就是,猪肉鸡肉白菜等食材是好吃的,小麦和水稻做成主食是怎么也吃不厌的。
更有无数聪明的厨师,在这样精选的食材上经过千百年的演绎,增减辅料,精研火候,变化出无数道美味,所以变成了现在百姓餐桌上的家常菜,也成为了我永远无法割舍的心头好。
如此千锤百炼,怎么会不好吃?那滋味能自动寻觅到你肠胃和灵魂深处的需要,只要你真的尊重自己的身体。
时至今日,萨巴我,这一生出过不少的美食书,却依然选择继续出版家常菜,直到只剩下一颗牙齿。
……
序言
这本书的哲学意味浓厚得超出了我对一本烹饪书籍的预期。它不仅仅是教你做菜,更是在探讨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慢下来,去享受过程的美学。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常常将“吃饭”简化为“填饱肚子”的机械动作,但这本书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将烹饪提升到了一种仪式感的高度。它探讨了食物与记忆、食物与情感的连接,读起来不像是在看食谱,更像是在品味一篇篇关于饮食文化的散文。比如,其中关于“火候与耐心”的论述,让我深刻体会到,真正的美味是时间沉淀的结果,是无法用加速器来弥补的。这种精神层面的引导,让我开始更加关注餐桌的氛围和用餐的质量,而不是仅仅关注菜肴本身是否“完美达标”。它让我意识到,每一次下厨都是一次自我关照和对他人的爱的表达,这份感悟是无价的。
评分对于我这种“半成品依赖症”患者来说,这本书简直是解药。我过去严重依赖预制菜和半成品,因为总觉得从零开始太费时费力,而且结果难以预测。然而,这本书的魅力就在于它将原本复杂耗时的工序,拆解成了若干个可以在不同时间段完成的“微小任务”。比如,提前制作好高汤或基础香料油,这些工作可以在周末完成,然后在工作日晚上就能迅速组装出一道美味佳肴。它提供了一套系统性的“厨房时间管理”方案,而不是仅仅提供菜谱。它教会我如何像厨师一样规划我的备料流程,如何利用好每一分钟的等待时间(比如发酵或炖煮的间隙),而不是焦躁地盯着锅看。这种结构化的学习方式,让我第一次感觉自己真正掌控了厨房的主导权,不再是被食谱牵着鼻子走,而是游刃有余地安排着食材的进场和退场。
评分说实话,我买过不少烹饪书,很多都是“图样图森破”,照片拍得好看,但实际操作起来简直是一团糟,要么就是步骤跳跃,要么就是份量估算完全不靠谱。但这本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它的实操性强到让你想立刻冲进厨房证明自己。作者非常人性化地考虑到了不同家庭的厨房设备差异,对于需要特殊工具的步骤,它会提供替代方案,比如没有吊钟式搅拌机时,手工打发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而且,它的份量设计非常贴合现代小家庭的需求,不像有些食谱动辄就是为八人份设计,让人感到压力山大。我尤其喜欢它在失败案例分析上的坦诚。它没有粉饰太平,而是列举了“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说明你可能哪里做错了”,并给出了清晰的修正指导。这种“过来人”的经验传授,比任何完美的成品图都来得实在和温暖,让人在犯错时能迅速找到方向,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烹饪自信心。
评分这本让我魂牵梦绕的烹饪书,简直是厨房新手的救星!我通常对进阶的烹饪技巧感到手足无措,但这本书的排版设计和步骤分解简直是艺术品。它不是那种只罗列食材和简单步骤的冷冰冰的指南,而是真正带着你走进厨房,手把手地教你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它对不同面粉的吸水性差异解释得极其透彻,让你明白揉面时加水的微妙之处;又比如,在介绍基础酱汁时,它会配上详细的图解,告诉你乳化成功的关键点在哪里,而不是含糊其辞地一句“搅拌均匀”。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讲解温度控制上的细致入微,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比如烤箱预热的精确时间、食材回温的重要性,都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阅读它的过程,就像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大厨在你身边耳提面命,你会发现烹饪不再是玄学,而是一门可以被精确掌握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即便是那些我重复做过无数次的家常菜,通过书中提供的新视角和新技巧,成品风味都有了质的飞跃,那种满足感,无法用言语形容。
评分我是一个对食材本味有着近乎偏执追求的人,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简约即是极致”的理解。它不像那些堆砌了大量复杂香料和罕见食材的食谱那样让人望而却步,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如何最大化地激发和凸显食材本身最纯粹的味道上。书中对于基础食材的处理,如清洗、切割、乃至存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独到的见解。举例来说,处理菌菇类时,它强调了用干布而非水洗的必要性,并解释了这如何影响最终的口感和风味层次。在处理海鲜时,那种对“时令”和“产地”的尊重,几乎让我闻到了书页中散发出的海洋气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打磨,使得即便是最简单的食材组合,也能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复杂度与和谐感。读完之后,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厨房里的盐和油,发现以前的用法都太过粗放,现在我能更敏感地捕捉到细微的风味变化,每一次烹饪都像是一场与食材的对话,充满了尊重与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