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神的礼物(马铃薯的文化史与美味料理)

诸神的礼物(马铃薯的文化史与美味料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薛文瑜... 编
图书标签:
  • 马铃薯
  • 土豆
  • 食物文化史
  • 烹饪
  • 美食
  • 历史
  • 植物学
  • 农作物
  • 饮食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睿图书
出版社: 浙江大学
ISBN:9787308177122
商品编码:30143994156
出版时间:2018-05-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 商品名称:诸神的礼物(马铃薯的文化史与美味料理)
  • 作者:(奥)英格丽·哈斯林格|译者:薛文瑜
  • 定价:40
  • 出版社:浙江大学
  • ISBN号:9787308177122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出版时间:2018-05-01
  • 印刷时间:2018-05-01
  • 版次:1
  • 印次:1
  • 开本:
  • 页数:207

目录

前言
也是引言
土苹果从何处来?
进军欧洲
从诸侯的餐桌到平民美食
在欧洲突围
欧洲料理中的土苹果
土苹果的种类及**马铃薯中心
土苹果可有明天?
土苹果字典
参考文献


远古之味:麦子的文明之旅 一本书,带你穿越七千年,见证小麦如何塑造人类历史的脉络。 人类文明的进程,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选择种植和食用的作物所决定的。如果说大米是东方王朝的基石,那么小麦,无疑是西方乃至全球性文明的灵魂与血脉。本书并非一部简单的食物史,它是一部关于韧性、适应性与文化交融的史诗,聚焦于这种看似平凡的谷物——小麦,如何从安纳托利亚高原的野草,一跃成为支撑起从苏美尔城邦到现代工业社会的人类文明的“黄金种子”。 第一部分:诞生与迁徙——从野生到驯化(约公元前9000年 - 公元前3000年)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追溯小麦最早的足迹。 1. 肥沃新月地的奇迹: 详细考察在土耳其东南部和叙利亚北部的“新月沃地”,一群早期的狩猎采集者如何偶然发现了野生一粒二粒小麦(Wild Einkorn and Emmer)的价值。我们将深入探讨农业革命的初期阶段,基因突变如何让野生植株的种子不再轻易脱落,从而使其能够被收集和播种。这不是一个线性的进步,而是一系列艰难的、与环境的反复博弈。 2. 跨越地理的种子: 随着气候的变迁和人口的增长,小麦的种植技术如何通过贸易路线和部落迁徙,缓慢而坚定地向西传播至地中海沿岸,以及向东进入美索不达米亚的冲积平原。书中将细致描绘古埃及人如何将尼罗河的泛滥周期与小麦的生长规律结合,创造出最早的灌溉农业系统,并由此催生出复杂的社会结构和祭司阶层。 3. 早期加工的艺术: 在面包和面食的诞生之前,人类是如何处理小麦的?本章将重现最早的石磨和烤制技术,分析那些最早期的“硬面包”(Hardtack)在古代军队远征和海上贸易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通过考古学证据,还原苏美尔泥板上记载的关于小麦配给的记录,揭示其作为早期社会工资和税收基础的地位。 第二部分:帝国与宗教——小麦的权力化(约公元前3000年 - 公元500年) 当小麦的产量稳定下来,它便不再仅仅是生存的保证,而是权力、财富和信仰的象征。 1. 罗马的口粮与面包的政治: 罗马帝国的扩张,与其说依靠刀剑,不如说依靠稳定的粮食供应。本章重点剖析“面包与马戏”(Panem et Circenses)政策的经济基础——埃及和北非的小麦进口体系。我们将深入研究罗马的磨坊技术(如水力磨坊的早期应用),以及罗马人对“普通面包”(Panis Plebeius)和贵族精细白面粉之间阶级差异的执着。 2. 谷物与神祇的契约: 探讨小麦在古希腊(如得墨忒耳崇拜)、古罗马(刻瑞斯)以及早期犹太教文化中的宗教象征意义。种子需要死亡才能发芽,这与许多古老文明中关于重生、牺牲与复活的叙事完美契合。我们将分析古代祭祀仪式中,如何将烘焙出的面团塑造成神圣的供品。 3. 挑战与灾难: 即使是最强大的帝国也无法完全摆脱饥荒的阴影。本章将检视历史上的几次大规模小麦歉收,分析其如何引发社会动荡、边境入侵(如哥特人入侵)以及帝国的衰落。 第三部分:中世纪的耕作与变革(约公元500年 - 公元1500年) 中世纪的欧洲,生活似乎陷入停滞,但小麦的种植技术却在悄然发生革命。 1. 开放田地与三圃制革命: 详细阐释欧洲中世纪早期普遍采用的“三圃制”(Three-field system)如何极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从而支撑了人口的复苏和中世纪盛期的兴起。这是一种集体的、基于社区的农业管理模式,其社会结构影响远超农田本身。 2. 磨坊主的权力游戏: 在封建制度下,磨坊往往是领主的财产。本书将揭示中世纪磨坊主的垄断地位,以及农民为使用磨坊而付出的代价——高额的“磨租”。这是一种微观层面的经济压迫,塑造了中世纪乡村的经济等级。 3. 黑麦的崛起与“暗色面包”: 在气候更寒冷、土壤更贫瘠的北欧地区,耐寒性更强、更容易种植的黑麦逐渐取代了部分小麦。我们将探讨这一转变如何影响了这些地区的饮食文化,以及为什么“黑面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视为贫穷或乡村的代名词。 第四部分:全球化与工业化(约公元1500年 - 1900年) 新航路的开辟,将小麦的版图扩展到了美洲,引发了全球粮食体系的重塑。 1. 新大陆的馈赠与代价: 哥伦布大交换将耐旱的硬质小麦带到了美洲,并与当地的玉米、土豆等作物形成竞争与互补。本章将分析欧洲移民如何在北美大平原建立起以小麦为核心的农业殖民地,以及这如何间接导致了当地原住民生活方式的剧变。 2. 工业革命的驱动力: 蒸汽动力和标准化生产如何革新了磨粉业?我们将聚焦于19世纪美国中西部“小麦带”的兴起,以及连续碾磨技术(Roller Milling)的发明,它使得生产出超乎想象的、纯净且稳定的白色面粉成为可能,彻底改变了消费者的口味偏好。 3. 市场与投机: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的建立,标志着小麦正式成为一种高度金融化的商品。本书将探讨期货市场的诞生,以及它如何使得农民的命运不再仅仅取决于天气,而是国际金融博弈的结果。 结语:未来与传承 我们将在本书的结尾,简要探讨现代农业的挑战——从单一种植对土壤的消耗,到高产品种的基因多样性问题。小麦的故事,是关于人类如何驯服自然,又如何被自己驯服的食物所驯服的故事。 通过这一系列跨越地理和时间的探索,读者将深刻理解,餐桌上的每一片面包、每一根面条,都承载着数千年的智慧、无数人的汗水,以及一个文明赖以生存的古老秘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全球化”进程的微观诠释。马铃薯,这个最初可能被视为异域奇珍的植物,是如何一步步渗透到世界各地饮食习惯的核心的?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剖析了传播中的阻力、误解和最终的接纳过程。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早期欧洲农民面对这种“奇怪的根茎”时的犹豫,以及后来将其视为生命线的急切。书中对于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如何适应不同地区的耕作需求,以及其营养价值如何支撑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分析得入木三分。它让我对那些“舶来品”有了更深层次的尊重,明白了每一个被我们习以为常的食物背后,都承载着漫长而曲折的迁徙史和文化融合史。

评分

这本关于马铃薯的文化史与美味料理的书,实在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植物学或历史教科书,结果却读到了一个关于小小土豆如何改变世界的宏大叙事。作者以极其生动的笔触,将马铃薯从南美安第斯山脉的贫瘠土地,一步步带入欧洲贵族的餐桌,再到全球餐桌上的主角,这个过程中的政治博弈、社会变革和人民生活的故事,被讲述得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比如某个时期某个国家如何因为马铃薯的引入而避免了饥荒,以及马铃薯如何被刻板印象地视为“贱民食物”,但最终又成为救世主的转变。阅读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博学的导游,穿梭于历史的长廊,每一次翻页都能发现新的惊奇。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谈论一种食物,更是在探讨人类文明的韧性和适应性,以及一个看似平凡的物种所蕴含的巨大能量。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学术功底非常扎实,但呈现方式却极其亲民。作者显然进行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各种引证和细节描述都非常到位,让你深信不疑。然而,最难能可贵的是,所有的学术内容都被巧妙地融入了日常的、充满烟火气的美食描述之中。比如,书中关于马铃薯在不同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口感差异的分析,读起来就像是在品鉴顶级葡萄酒的复杂层次。它满足了我对知识的渴求,同时也唤醒了我对烹饪艺术的好奇心。读完之后,我对于如何选择、处理和烹饪马铃薯都有了更专业的见解,简直是一本集历史研究、文化考察和美食指南于一体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可以说是非常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它的行文风格非常老练,没有那种生硬的学术腔调,而是像一个经验丰富的说书人,娓娓道来。从安第斯山脉的古老传说到近代欧洲的饥荒与复兴,故事线索清晰,但又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我尤其喜欢作者在阐述历史事件时,总是能找到一个切入点,那就是马铃薯本身。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宏大的历史叙事变得具体可感,不再是抽象的年份和人名,而是与人们的餐盘紧密相连的真实故事。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所享用的一切食物背后,都隐藏着复杂的人类活动和文化传承,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尊重。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对“吃”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对马铃薯的理解仅限于薯条、土豆泥和炖菜,但这本书简直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味觉和文化维度。作者不仅梳理了马铃薯在世界各地演变出的各种烹饪方式,从秘鲁的酸辣土豆到爱尔兰的浓汤,每一种描述都充满了诱人的画面感,让人恨不得立刻去厨房尝试。更让我震撼的是,书中对马铃薯背后社会阶层和经济结构的分析。它不再仅仅是一个农作物,而是一个经济支点,一个政治工具。比如,它如何成为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廉价而可靠的能量来源,甚至影响了人口增长率。这种将文化、历史与美食编织在一起的叙事方式,使得阅读体验异常丰富,让我不仅满足了口腹之欲的想象,更提升了对日常饮食背后复杂系统的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