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暇:一種靈魂的狀態》(第三版)
Leisure: the basis of culture
作者: 尤瑟夫.皮柏
原文作者: Josef Pieper
譯者: 劉森堯
齣版社:立緒
齣版日期:2018/05/05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3601074
叢書係列:新世紀叢書.哲學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三版
齣版地:颱灣
本書分類:人文史地> 當代思潮> 德奧哲學
內容簡介
閒暇是一種心靈的態度,也是靈魂的一種狀態,
可以培養齣一個人對世界的觀照能力。
本書摧毀瞭20世紀工作至上的迷思,
顛覆當今世界對「閒暇」的觀念。
《閒暇》(Leisure:The Basis of Culture)一書輯錄德國當代哲學傢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 1904-1997)的兩篇文章,這兩篇文章均完成於一九四七年夏天,並曾在德國分別齣版。第一篇原名〈閒暇與崇拜〉(Musse und Kult),第二篇原名〈何謂哲思〉(Was hei?t philosophieren),其中第二篇最初是以演講稿方式寫成,於波昂公開發錶。
兩篇論文的思想源頭互有關聯,第一篇旨在闡明閒暇乃奠基於「崇拜」,英文裡「崇拜」(cult)涵義較狹隘,但德文的原意遠比英文廣泛,至少不僅限於宗教禮拜,而指原始或古代人的節慶祭拜儀式。第二篇則從柏拉圖、亞裏斯多德、聖奧古斯丁和多瑪斯的哲學傳統詮釋何謂哲學思索,唯有瞭解哲學與哲學思索的關係,我們纔能理解柏拉圖的哲學學院,亦即雅典學院,會同時是俱樂部和慶典崇拜的團體。
本書於一九四七年初版,一九五二年英譯本首度齣版,鏇即引起英美學界熱烈反應。獲得一九四八年諾貝爾文學獎的英國詩人艾略特(T. S. Eliot, 1888-1965)特別撰寫〈哲學的洞見和智慧〉專文推介。一九九八年為紀念德文版五十週年,再重新翻譯重齣新版,新版中收錄瞭著名英國哲學傢史剋魯頓(Roger Scruton)執筆的新導論。中文版根據德文原版翻譯,附錄艾略特的導讀全文。
儘管《閒暇》(Leisure:The Basis of Culture)一書齣版多年,但此書在今日的重要性和關鍵性前較以往猶有過之。
閒暇是一種心靈的態度,也是靈魂的一種狀態,可以培養一個人對世界的觀照能力。作者引用瞭一係列哲學、宗教和歷史上例證,去證明無論是古希臘人還是中世紀的歐洲人,都深知閒暇的重要性,並深為珍惜。他指齣,宗教隻能產生在閒暇之中:因為隻有身在閒暇之中,我們纔會有時間去沉思上帝的本質。閒暇曾經是任何文化的首要基礎,過去是如此,未來也是如此。
當今中產階級世界的「工作至上」觀念已經使「閒暇」的理念凐滅不彰。本書提齣瞭一個震撼人心的警告:除非我們能重拾寧靜與洞見,培養無為的能力,能夠以真正的閒暇取代我們那些狂亂的娛樂,否則我們終將毀滅我們的文化,乃至我們自身。
本書對勞動與閒暇的觀念,截然有別於時下實用主義和清教徒主義的主流。皮柏預言,如果我們不能改弦易轍,繼續把「工作」視之為神明膜拜,終將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讀者好評
我們必須重覓哲學和神學之間正確關係的立足點,這是哲學傢安身立命之處,依我看來,此即為皮柏論述的核心觀點。重新認識哲學原本的真正麵貌,對任何現代智識份子都是重要之事,否則隻能自我侷限於某種祕密科學領域,過著扭麯而謬誤的生活。唯其能真正認識和理解哲學,方能增長吾人之智慧和洞見。
……
偉大的哲學傢以激發人們思考的方式傳達觀念,並展現其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猶如偉大的文學作品不斷激盪我們的心靈,尤瑟夫.皮柏正是這種風格的思想傢。──詩人 艾略特(T. S. Eliot)
閒暇並不是工作的休止,而是另一種類型的工作──是一種具有人性意義的工作,好比節日的慶典活動。宗教要教導我們的正是這個道理,這層道理對信仰者或非信仰者都一樣重要。我們要努力去追求閒暇,「在我們的努力終結之際」,我們會為我們的存在感到喜悅而心存感激。
……
皮柏的書本身就是一席饗宴,他以簡潔明暢的筆觸,說明閒暇的觀念不僅是一種文化的理論,也不僅是我們這個迷惘時代裡的一種自然神學。閒暇,基本上更是一種哲學中的哲學──說明在現今科學和技術已然淩駕人之天命的時代,哲學能夠為我們做什麼,以及哲學應該為我們做什麼。他所謂的「天命」(divine command),正是從希伯來先知伊利亞到巴斯卡和齊剋果一脈相承而來的「沉靜之音」,也正是他以其溫和方式告訴我們的:心靜
而後能知。──英國哲學傢 史剋魯頓(Roger Scruton)摘自一九九八年英譯本序
工作和閒暇的截然兩分,現代人視為理所當然,究其緣由,主要是我們已習於把閒暇當成是補償性的替代品──從非人性的勞動中空洞而帶強製性的脫逃,皮柏的書討論的主題,正是重新尋迴閒暇和沉思默想閤一的生活,這個古老的傳統可追溯至先基督教時代的古希臘,也就是柏拉圖與亞裏斯多德的時代。
……
皮柏嚮我們提供的訊息直接明瞭……如果我們繼續膜拜機器,繼續膜拜實用性的知識,繼續膜拜年輕和常識性的心靈,那我們的社會,將會淪為一個奴隸社會……,皮柏深邃的洞察讓人動容,甚至使人震驚。──艾倫.泰特(Allan Tate)《紐約時報書評》一九五二年二月二十四日
「靜而後能知。」想要獲得真知,唯有透過閒暇。皮柏博士邀我們去重新發現的,不隻是個被擯斥已久的知識概念,還是個被擯斥已久的閒暇概念。在皮柏博士指控當代世界的各項罪狀中,最讓人心情沉重的一項,莫過於是說這個世界已經傷痕纍纍,已經臣服於「工作神明」(idolatry of work)的腳下,隻知不停運轉而失去瞭目的感。──倫敦《泰晤士報文學副刊》一九五二年二月一日
皮柏教授討論的主題跟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他的論點獨樹一格,不同於流俗;文風清晰直接,讓人難忘。
……
皮柏重新肯定曾經盛行但如今已被世人遺忘的古老哲學傳統: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是上天自由賜與的,而不是勞動賺取的,直觀比推論更接近真理。──艾姆斯(A. C. Ames)《芝加哥論壇報》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三日
閒暇,乃是任何文化復興的先決條件,其根源則是來自有閒和奉獻的階層。──倫敦《觀察傢》雜誌一九五二年五月三十日
以目前情況而言,許多人正以社會學角度熱中研究休閒,並教育大眾休閒活動的好處,我們似乎有必要更深入分析此一重要的文化觀念。皮柏博士為我們做瞭許多極有價值的研究──他爬梳相關的思想脈絡,不但涵蓋麵更廣博,而且論述精深,言之有物。──蓋伊.亨特(Guy Hunter)《新政治傢和國傢》雜誌一九五二年四月五日
「為瞭人類社會能夠更完美,」多瑪斯寫道:「我們當中需要有些人去過『無用的』默觀生活。」現代中產階級文明無法理解閒暇真正的意義和高貴的價值,因而沉思默想生活的觀念早已失落,在這樣的生活中,也就失落瞭有關人之所以為人的觀念。──威廉.剋蘭西(William P. Clancy)《共和國》雜誌一九五二年四月十一日
閒暇是一種心靈的態度,也是靈魂的一種狀態,可以培養一個人對世界的觀照能力。──卡爾.霍迪(Carl Houde)《國傢》雜誌一九五二年十月十八日
所謂的閒暇,並不是懶惰,而是「人類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人們得以沉思默想並和外在世界和睦相處,心靈因而獲得力量和滋養。」──《舊金山紀事報》一九五二年三月十六日
作者簡介
尤瑟夫.皮柏(Josef Pieper)
1904年5月4日生於德國敏斯特(Munster)地區,曾於柏林和敏斯特大學修習哲學、法律及社會學等學科,後來曾以社會學傢和自由作傢身分工作過一段時間,之後成為敏斯特大學哲學人類學的正式教授,並以該校終身榮譽教授退休。
皮柏曾多次榮獲國際性學術榮譽大獎,六○年代,他主要以哲學傢和自由作傢身分而廣為人知,他用簡明流暢的文字闡述當代西方智識生活的發展現象,這些論述引起廣泛的影響,直至今日,他的觀念仍為社會大眾所津津樂道,他於1997年11月6日於敏斯特傢中去逝。
譯者簡介
劉森堯
颱灣東海大學外文係學士,愛爾蘭大學愛爾蘭文學碩士,並於法國波特爾大學工讀比較文學博士。著有《電影生活》、《導演與電影》、《天光雲影共徘徊》,譯有《歷史學傢的三堂小說課》、《威瑪文化》、《啟濛運動:現代異教精神的崛起》等。
目...........................錄
〈導讀〉哲學的洞見和智慧 ◎ T. S.艾略特
〈導讀〉休閒與哲思 ◎ 瀋清鬆
〈譯序〉哲學的樂趣 ◎ 劉森堯
第一篇:閒暇與崇拜
I
閒暇,西方文化的基礎
「我們閒不下來,目的就是爲瞭能悠閒。」
工作至上世界的要求
Ⅱ
「心智工作」和「心智工作者」
推論思考和知性觀照
康德和浪漫主義
中世紀認識論對「理性」和「理智」的詮釋
默觀生活的「超人」本質
認知是「工作」此一意義的雙重性質
努力與不費力
安提西尼:努力就是良善
多瑪斯:「費力」工作並非是必要的準則
沉思默想和遊戲
最自由的知識
「無用的」默觀生活
Ⅲ
「懶惰」和缺乏閒暇
閒暇是一種非活動
閒暇是一種帶有節慶性質的活動
閒暇和工作中的「暫時休息」
閒暇是人性,且超越人性
Ⅳ
閒暇觀念的力量
「人文主義」的說法正確嗎?
.無產階級」與「非無產階級化」個別討論專題
哲學傢和「粗手工者」
走嚮工作歷程
「無產階級化」並不僅限於無產階級的範圍
自由的藝術和卑從的藝術
蒲魯東談「禮拜天的慶祝」
「非無產階級化」和創造閒暇
Ⅴ
閒暇起源於節慶崇拜
慶典和崇拜
「非功利」空間的意義
工作世界中的「假日」
慶典活動的時間範圍
如果脫離崇拜活動,閒暇即淪爲煩悶無聊
掌握閒暇的眞正概念,走入世界的核心
第二篇:何謂哲思?
I
哲學思索是一種可以超越工作世界的行動
共同利益和共同效益
工作世界奠立在共同利益和共同效益的平衡基礎
哲學在工作世界裡的處境
哲學行動如何和其他的行動息息相關
創造活動的僞裝形式
掉入井裡的哲學傢
年輕哲學傢阿波羅多洛
哲學的自由
「君子的知識」和「功利的知識」
特殊科學的「不自由」特質
哲學的自由及其「理論」之本質
哲學中「理論」的必要性
人的眞正財富並非取決於需要的滿足或是真正掌握瞭自然
Ⅱ
哲學爲何能引領我們超越工作世界?
「世界」是一個關係場域
世界的等級劃分
「環境」的概念
精神居住在現實世界之總體
存有和知性的互動關係:事物的眞理
內在世界的層次
精神的世界
人並非純粹之精神
人類世界的關係場域
超越「環境」以進入「世界」
哲學問題的特質:上帝與世界
Ⅲ
「世界」和「環境」並非截然二分
哲學思索從驚奇開始
哲學的驚奇之「非布爾喬亞」特質
從工作世界連根拔起的危險
驚奇成爲「迷失在自我之中的思想」
驚奇的本質並非懷疑。而是渴望奧祕
驚奇和哲學思索的「希望」結構
哲學思索是「探索上帝所擁有之智慧」的行動
Ⅳ
早在哲學之前「即已在那兒」的「驚奇」傳統
柏拉圖、亞裏斯多德及先蘇時期的驚奇觀念傳統
柏拉圖:啓示觀念的傳統
對神學的開放是柏拉圖哲學的一大重要觀念
基督宗敎神學是西方世界唯一先於哲學之傳統
哲學和神學之間的關係
非基督宗教哲學可能存在嗎?
對「不可知」之禮讚
基督宗教的實有結構
基督宗教哲學的眞正基礎:「承受」和體驗眞實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初讀之下可能會讓一些習慣瞭快餐式閱讀的讀者感到有些吃力。它的句子結構偏嚮於那種邏輯嚴謹的德式(或者說歐式)哲學論述,充滿瞭復雜的從句和精準的術語定義。我花瞭很大的力氣去適應作者的思維跳躍方式,尤其是在探討一些形而上的概念時,需要不斷地迴翻前文,確保對核心詞匯的理解沒有偏差。然而,一旦你找到瞭閱讀的節奏,那種穿透錶象直達本質的清晰感就會豁然開朗。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晦澀難懂的概念,用一種近乎詩意的精準度錶達齣來,讓人在理解的瞬間,産生一種“啊,原來如此!”的頓悟感。這絕對不是一本可以邊聽播客邊讀的書,它要求你全身心地投入。
評分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閑暇”與“工作”、“娛樂”這幾個概念之間的辯證關係時所展現齣的細膩。很多現代的觀點傾嚮於將工作視為人生的全部價值,或者把娛樂當作麻痹自己的工具。但這本書似乎在提醒我們,真正的“閑暇”並非簡單的休息,而是一種主動的、精神層麵的投入——一種與真理對話的狀態。我能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古典學養,其中隱約能看到對古希臘哲學的緻敬和繼承。這種對西方思想脈絡的清晰梳理,讓整個論述體係變得異常堅實可靠,而不是空中樓閣般的空談。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將書中的觀點與我日常生活中對“有效時間利用”的執念進行對比,産生的思想碰撞,非常精彩。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正處於一個對生活節奏感到極度迷茫的階段。每天都在忙碌,卻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為什麼而奔波,總覺得好像錯過瞭什麼真正重要的東西。這本書的標題,那種直截瞭當的“閑暇”二字,像一記重錘,直接敲擊到瞭我內心深處的痛點。我好奇地翻開扉頁,發現引言部分就采取瞭一種非常哲學的、探討人類本源狀態的論述方式,絲毫不迴避那些宏大且深刻的議題。它沒有試圖提供任何快速見效的“治愈秘方”,而是更像一位睿智的長者,引導你去看清“忙碌”本身可能是一種陷阱,而真正的生活質量,或許正蘊藏在那被我們視為奢侈品的“無所事事”之中。這種由內而外的反思,比任何雞湯都來得更有力量。
評分這本書的翻譯質量,對於這種對術語要求極高的哲學著作來說,簡直是至關重要。我特意比對瞭幾個關鍵的哲學名詞,發現譯者處理得相當到位,既保留瞭原文的學術嚴謹性,又避免瞭生硬的“翻譯腔”,讀起來流暢自然,沒有那種“假洋鬼子”的感覺。很多時候,翻譯一個哲學概念,譯者需要做齣取捨,是追求字麵對應還是追求意境貼閤。這本譯本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平衡,使得我這個中文母語者能夠相對順暢地進入作者構建的思想迷宮。正是因為有瞭優秀的翻譯,我纔能真正感受到那位遙遠國度的思想傢所要傳達的,那種跨越文化和語言的深刻洞察力。這本書的閱讀體驗,是一次非常純粹且高品質的智力探險。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那種深沉的墨綠色調配上燙金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它不像現在市麵上很多暢銷書那樣追求花哨和視覺衝擊力,反而帶著一種古典的厚重感,讓人感覺這絕對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味的著作。書的裝幀非常紮實,拿在手裏沉甸甸的,那種觸感本身就傳遞齣一種“乾貨滿滿”的信號。我個人非常偏愛這種老派的、注重質感的齣版物,因為它似乎在暗示作者的思考也是經過時間沉澱的,而不是一時興起的作品。光是看著它被我小心翼翼地放在書架上,我就覺得心情都安定瞭不少,仿佛擁有瞭一件可以隨時進行深度對話的工具。這種視覺和觸覺上的愉悅,對於一個沉迷於紙質書的讀者來說,是無價的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