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国诗歌史著集成(第十三册)
定价:100.00元
作者:陈引驰 周兴陆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ISBN:97873100496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册包括《楚辞新论》《楚辞概论》《楚辞作于汉》三册。《楚辞新论》共六章,《绪论》由南北不同与楚地特点入手,介绍相关楚辞的时空背景,其后五章,分别讨论“屈原历史的研究”、“楚辞的篇目”、“离骚经新释”、“屈原的思想及其影响”、“楚辞评论家之评论”,以现代学术的眼光,梳理了作者的生平、文献的篇章、文本的诠释、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批评和接受诸问题,规模上颇为完备。《楚辞概论》由六篇组成,《绪论》讨论“楚辞之名称”、“楚辞与南北文学”、“楚辞与楚国”以及“楚辞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在时空背景和文学史上为《楚辞》定位;第二篇专论《九歌》,从民俗学角度切入,尤为精彩;第三篇论屈原,重点在屈原之作品,注重结合当时南北社会思潮之不同来探讨屈原作品的特异之处;第四篇论宋玉,第五篇论“楚辞的余响”,正是对作为“有机体”的《楚辞》的全面把握;第六篇论“楚辞的注家”,可以看作是对《楚辞》研究史的初步探索。《楚辞作于汉》除《自序》之外,分六部分,是六篇连贯之论文,通过对“楚辞”概念的辨析、相关传说的质疑和比对、屈原其人的质疑以及《九歌》等作品时代的推断构成“楚辞作于汉代”的整体考论,在否定《离骚》、《九歌》等作品作于先秦、屈原确实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时代,最好的方式就是去阅读那个时代的人们是如何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这套集成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那些在战火硝烟中写下的诗句,那些在旧制瓦解时发出的呐喊,都通过这些文字鲜活地呈现在眼前。它不仅仅是历史文献的堆砌,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漫游。每当我合上书卷,总会有一种深沉的感慨,仿佛能听到遥远钟声的回响。它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文化传承的艰辛与不易,以及文学在民族危难之际所能爆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种无法用简单的“好”或“不好”来概括的体验,它是一种滋养心灵的历程。
评分初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知识的密度非常高,需要放慢节奏,逐字逐句地咀嚼。它里面的论述和分析,往往不是那种浅尝辄止的表面解读,而是深入到文本肌理之中,探讨语言风格的流变、意象的选择与时代精神的契合点。有几处关于新旧体诗歌交替时期的论述,观点新颖,逻辑严密,让我对一些困惑已久的问题豁然开朗。我尤其喜欢其中穿插的一些学者之间的辩论摘要,这种思想的交锋,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活力最好的证明。可以说,这不是一本可以“速读”的书,它要求读者带着敬畏之心,去与其深邃的内涵进行一场耐心的对话。
评分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研究者来说,阅读这类大型文献集最大的挑战往往在于如何有效地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的索引系统做得非常精细,无论是按作者、按年代还是按主题,都能迅速定位所需信息。我尝试着进行了一次跨章节的检索,发现编排者在每一册的书后都附带了非常详尽的对照表和注释,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这套书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而编纂者贴心地准备了一把把精密的钥匙,让即便是初涉此领域的读者,也能快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宝藏”。这种实用性与学术性的完美结合,是我认为它价值非凡的关键所在。
评分我最近在整理我的私人书房,希望能系统性地梳理一下近现代诗歌的演变脉络。在筛选资料的过程中,我被这本书的广度和深度深深吸引。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作品,更像是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叙事框架,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背景与诗人们的内心挣扎、思想碰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能感受到编纂者在梳理这些庞杂资料时所付出的巨大心力,他们似乎在努力还原一个立体的、鲜活的民国诗坛群像。我特别欣赏它对那些边缘化诗人群体的关注,没有将视野仅仅局限于主流的几位大家,而是力求呈现一个多元、复杂的文化景观。这种全面的视野,对于希望进行深入研究的学者来说,无疑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参考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量简直是令人惊喜的,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封面设计古朴典雅,那种淡淡的墨香仿佛能穿透纸页,带人回到那个遥远的年代。我特意翻阅了几页,印刷清晰,排版考究,看得出出版方在细节上是下足了功夫的。作为一名对民国文学怀有深厚感情的读者,我尤其看重这种实体书的质感,它不仅仅是文字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书页的切口平整光滑,装订牢固,即便是经常翻阅也不会轻易散架。这种用心的制作,使得阅读本身成为一种享受,让人愿意沉浸其中,慢慢品味文字的韵味。那种老派的印刷风格,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是现代数码印刷难以比拟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