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服飾紋樣1000例
定價:98.00元
作者:徐麗,吳丹著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2-04-01
ISBN:9787122133007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24開
商品重量:0.422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由縴維紋樣基本結構、綢緞裝飾紋樣、刺綉服裝裝飾紋樣、服裝蕾絲紋樣設計、民族服飾紋樣、絲巾紋樣設計、手繪裝飾紋樣、被麵裝飾紋樣、地毯紋樣設計、服裝紋樣精品欣賞十章組成。
目錄
章 縴維紋樣基本結構
1.1 一正一反,對立統一
1.2 一個母體
1.3 母體重復又聯係
1.4 母體重疊
1.5 上下對稱
1.6 斜對稱
1.7 上下左右對稱
1.8 一左一右一上一下對立統一
1.9 大點與空間對比
1.10 並行垂直綫與斜綫對比
1.11 運動與節奏——浴日
1.12 運動與節奏——映月
1.13 運動與節奏——流星
1.14 三點二點連綴
1.15 二點二點連綴
1.16 三點一點直綫交叉成米字格
1.17 重復——左一右四
1.18 平衡運動與節奏八例
1.19 蓮花
1.20 寸稱圖案
1.21 連接圖案
1.22 基本構圖
第二章 綢緞裝飾紋樣
2.1 綢緞紋樣
2.2 雙飛紋樣
2.3 荷花紋樣
2.4 雙鳥圖紋樣
2.5 刻摺枝牡丹花紋
2.6 喜相逢
2.7 水波雙鴨紋
2.8 刻劃花雙鳥紋
2.9 雙鯉紋樣
2.10 花鳥紋樣
2.11 彩球紋樣
2.12 八寶吉祥紋樣
2.13 花卉
2.14 交叉紋理
2.15 律動
2.16 舞蝶
2.17 畫中飛鶴
2.18 美的享受
第三章 刺綉服裝裝飾紋樣
3.1 兒童服裝刺綉
3.2 苗族服裝刺綉
3.3 土族服裝刺綉
3.4 彝族服裝刺綉
3.5 壯族服裝刺綉
3.6 白族服裝刺綉
3.7 服裝刺綉紋樣欣賞
第四章 服裝蕾絲紋樣設計
4.1 裙內紋樣設計
4.2 袖口紋樣設計
4.3 領口紋樣設計
4.4 圖案設計
4.5 花邊紋樣
第五章 民族服飾紋樣
5.1 蠟染
5.2 紮染
5.3 靛藍染
5.4 百褶裙
第六章 絲巾紋樣設計
6.1 淡雅絲巾紋樣
6.2 花卉絲巾紋樣
6.3 趣味絲巾紋樣
6.4 格子絲巾紋樣
6.5 個性絲巾紋樣
6.6 卡通絲巾紋樣
6.7 傳統絲巾紋樣
第七章 手繪裝飾紋樣
7.1 手繪T恤裝飾紋樣
7.2 手繪褲子裝飾紋樣
7.3 手繪裙子裝飾紋樣
7.4 手繪鞋裝飾紋樣
7.5 手繪帽子裝飾紋樣
7.6 手繪包裝飾紋樣
第八章 被麵裝飾紋樣
8.1 花開富貴
8.2 春燕
8.3 芝山祝壽
8.4 金鯉
8.5 迴紋勾也花團
8.6 八寶草龍勾圖
8.7 鳳凰
8.8 鴛鴦
8.9 榴開白子
8.10 福祿壽
8.11 琴棋書畫
8.12 龍戲珠
8.13 飛鶴
8.14 蝶戀花
8.15 五榖豐登
8.16 五彩花
8.17 金魚
第九章 地毯紋樣設計
9.1 手工真絲地毯
9.2 單獨紋樣地毯
9.3 寸稱地毯紋樣
9.4 幾何圖案紋樣
9.5 美術圖案紋樣
9.6 腈綸地毯紋樣
9.7 創意地毯紋樣
9.8 歐式地毯圖案
第十章 服裝紋樣精品欣賞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說實話,我原本以為這又是一本“封麵好看,內頁平庸”的齣版物,畢竟這類設計素材集市麵上實在太多瞭,大多是些零散的、缺乏上下文聯係的碎片化信息。然而,當我真正翻開這本書後,我發現自己大錯特錯瞭。它的排版設計本身就體現瞭一種高級的審美標準,每一頁的留白、字體選擇,乃至配圖的尺寸控製,都透露齣一種對“觀看體驗”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它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原本抽象的、難以言喻的“風格”具象化。例如,對於一些地域性極強、資料本就稀缺的傳統紋樣,這本書居然能將其進行科學的分類和歸檔,使得原本看似雜亂無章的元素找到瞭它們在設計譜係中的準確位置。這種編纂的嚴謹性,絕非短期內倉促拼湊所能企及,背後必然是作者團隊長期的田野調查和學術積纍。我感覺自己手中握著的不再僅僅是圖案,而是一把解鎖文化密碼的鑰匙,每一組圖案背後都藏著一個關於工藝、社會結構和信仰體係的微型故事,這對於提升我個人對設計背後“意義”的理解,幫助太大瞭。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可以用“沉浸式”來形容,完全顛覆瞭我對傳統參考書的刻闆印象。我通常會在深夜時分,泡上一杯熱茶,關掉電子設備,純粹地沉浸在這些視覺材料中。它沒有冗長的理論說教,卻通過精選的實例,以一種近乎對話的方式與讀者交流。每一次翻頁,都像是在進行一次跨越時空的文化漫遊。我尤其欣賞它在某些復雜結構解析上的處理方式——它不是簡單地展示最終成品,而是巧妙地通過剖析性的插圖,將那些看似密不透通風的編織、刺綉或雕刻紋樣,拆解還原成最基礎的幾何單元和邏輯關係。這種“拆解還原”的過程,對我們這些需要從零開始構建復雜圖案的實踐者來說,是無價的學習範本。它教會我的不是“復製什麼”,而是“如何思考構建”一個有效的視覺體係。這本書的深度,在於它教會你如何像一個工匠大師那樣去觀察和理解結構,而非僅僅做一名圖案的收集者。
評分坦白說,我是一個非常注重“可用性”的設計師,如果一本參考書不能在實際工作流中提供快速、可靠的幫助,那麼它的藝術價值再高也有限。而這部作品,恰恰完美地平衡瞭學術深度與實戰應用之間的矛盾。它的索引係統設計得極為人性化,幾乎可以讓你在最短的時間內,根據關鍵詞、工藝類型甚至是色彩傾嚮,精準定位到你需要的參考組。這種高效的檢索能力,極大地縮短瞭我從“尋找靈感”到“開始繪製草圖”之間的過渡時間,這對我們這種需要緊跟項目進度的職業人士來說,簡直是救命稻草。此外,它對於不同媒介間的紋樣適應性也做瞭細緻的標注,比如某個圖案在絲綢上的錶現和在陶瓷上的拓印效果有何區彆,這種細節的考量,避免瞭我們在後續製作環節中因材質差異而導緻的失真。可以說,這本書已經將“知識點”轉化成瞭“效率工具”,讓我的工作流程都順暢瞭許多。
評分讀完前三分之一,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建立瞭一種極高的“參照係標準”。在以往,我可能會被一些網絡上流傳的、未經考證的“僞紋樣”所誤導,或者在麵對一個模糊的設計需求時,因為缺乏權威的對比樣本而感到力不從心。這部作品的齣現,就像是在這個領域樹立瞭一座清晰的燈塔。它所收錄的每一個圖案,都經過瞭審慎的選擇和考證,保證瞭其來源的可靠性與曆史的真實性。這種對“準確性”的執著,使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圖集,更像是一個行業內默認的、值得信賴的“視覺詞典”。它強迫你提升自己的鑒賞力和判斷力,當你麵對一個新項目時,你不再滿足於隨意的拼湊,而是會本能地去思考:“這個紋樣的結構是否足夠穩固?它的曆史淵源是否與本次設計的主題相契閤?”這種內化的標準提升,纔是它帶給我最持久的價值。
評分這部新近入手的設計參考書,實在讓我眼前一亮,雖然我還沒完全翻完,但光是初窺門徑就足以讓人對接下來的探索充滿期待。它不像市麵上那些堆砌圖片、缺乏係統性的圖冊,而是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導師,耐心引導著你進入一個全新的視覺領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匠心獨運,那種清晰的脈絡感,讓你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想要追溯的風格源頭,而不是在浩瀚的圖庫中迷失方嚮。比如,當你對某個特定曆史時期的紡織品裝飾風格産生興趣時,這本書能夠迅速提供一個結構化的框架,讓你明白它與相鄰時期的演變關係,以及背後蘊含的文化語境。這種深度挖掘的趨勢,而非淺嘗輒止的羅列,對於真正想在設計領域深耕的人來說,無疑是極具價值的投資。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關於“視覺語言演變史”的濃縮教材,激發瞭我在現有項目構思中引入更多層次感和曆史厚度的靈感火花。我期待著接下來的細讀,相信它能成為我未來創作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案頭寶典,指引我超越錶麵的模仿,達到更高階的創造境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