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学概论实训教程(高职美容配教)

医学美学概论实训教程(高职美容配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诗哈 等 著
图书标签:
  • 医学美学
  • 美容配饰
  • 高职教育
  • 实训教程
  • 美学概论
  • 美容技术
  • 医学美容
  • 职业教育
  • 教材
  • 技能培训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夜语笙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30677
商品编码:30195129761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10-07-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医学美学概论实训教程(高职美容配教)

定价:15.00元

作者:王诗哈 等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7-01

ISBN:978711713067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医学美学方面的本实训教材。
本书着重关注医学美学理论运用的技能、方法、途径等方面的训练,设计了形式美法则的运用;人体整体美、人体头面各部位的美;躯干及四肢美的测量、分析与评价;多种艺术形式在审美中的运用等实训项目;同时兼顾了医疗美容学生美学素养的养成,设计了医学职业审美活动的实训项目,以使学生在职业能力和自身素养上得到训练和提高。
本书以突出技能训练为原则,按照教材编写的规范化要求编写而成。本书与主教材配合,适用于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医学美容专业的学生,也可作为医学院校各专业人文素质课程的教材使用。

目录


实训项目一 形式美法则运用
实训项目二 医学审美治疗理论运用
实训项目三 医学职业审美活动
实训项目四 人体整体美学测量、分析与评价
实训项目五 人体头面部美学测量、分析与评价
实训项目六 颈、躯干与四肢的美学测量、分析与评价
实训项目七 诗歌审美疗法的运用
实训项目八 书法审美疗法的运用
主要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临床实践中的皮肤管理与修复技术:面向现代医疗美容的综合指南 (本书并非《医学美学概论实训教程(高职美容配教)》) 本书简介 本书是一部面向临床医护人员、高级美容师以及医学美容专业学生的综合性实践指南,聚焦于皮肤科学在现代医疗美容领域中的应用与深化。全书摒弃了基础理论的冗余阐述,直接切入临床最前沿、操作性最强的核心技术与问题解决方案,旨在成为一本可操作性极强的“临床工具书”。 本书的撰写基于对当前医疗美容实践中常见瓶颈和高难度病例的深刻理解,强调从病理生理学基础出发,指导精准的术前评估、安全的操作流程以及高效的术后管理。内容结构围绕“诊断—干预—修复—长期维护”的临床闭环进行设计,力求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 第一部分:皮肤结构与病理的临床再解读(Clinical Reinterpretation of Skin Structure and Pathology) 本部分不再重复描述基础的组织学结构,而是着重于探讨皮肤结构在不同应激状态下(如光损伤、炎症、衰老)的动态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如何影响美容干预的疗效和安全性。 1.1 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的量化评估与修复策略: 重点介绍如何使用TEWL(经皮水分丢失)、皮肤电阻抗等客观指标,对受损皮肤屏障进行精准分级。详述在激光术前、化学换肤中,如何通过优化脂质成分和神经酰胺补充方案,实现屏障的快速、稳定修复。强调“修复优先于美化”的临床原则。 1.2 炎症与免疫在美学治疗中的双重角色: 深入剖析慢性低度炎症(Inflammaging)在加速皮肤衰老中的机制。详细论述不同治疗手段(如射频、强脉冲光)对皮肤内源性细胞因子(如IL-6, TNF-α)的诱导差异。提供一套针对炎症后色素沉着(PIH)和红斑(Rosacea)的免疫调节性外用制剂的临床选择路径。 1.3 疤痕组织的生物力学与分子重塑: 本书将疤痕视为一种异常的伤口愈合过程。详细解析I型和III型胶原蛋白的比例失衡机制。书中包含了深度剖析皮下组织粘连的触诊技巧,以及针对陈旧性增生性疤痕和萎缩性疤痕的联合疗法(包括微针、皮下剥离术与特定外用制剂的协同作用)。 --- 第二部分:高精度光学与能量设备的临床操作精要(Precision Energy Device Protocols) 本部分是全书的实践核心,聚焦于当前主流医美设备的安全参数设定、适应症选择的“边界管理”,以及复杂并发症的即刻处理。 2.1 激光与光电设备的安全边界设定(The Safety Margin): 针对皮秒、纳秒激光在去除纹身和色素病变中的参数优化。详细对比不同波长(如532nm、755nm、1064nm)在不同肤色(Fitzpatrick I-VI型)上的能量窗口(J/cm²)和脉宽(ns/ps)的阈值管理。强调植入物存在下的能量衰减与热扩散风险评估。 2.2 射频与超声聚焦技术的深度控制与组织靶向: 详细解析容积式(Volumetric)加热与表层紧致(Skin Tightening)的技术差异。书中提供了实时超声成像指导下的脂肪层靶向技巧,以确保聚焦能量精准作用于SMAS层或脂肪间隔,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束。配有大量典型病例的术前超声图像对比分析。 2.3 脉冲染料激光(PDL)在血管性病变中的“软着陆”技术: 针对面部毛细血管扩张和红斑的治疗,详细介绍了PDL的“亚阈值(Sub-threshold)”脉冲策略,旨在减少紫癜形成,同时实现渐进式血管闭合。书中包含针对颧部和鼻部复杂血管网络的特殊冷却与覆盖技术。 --- 第三部分:微创注射与填充的解剖学制导(Anatomy-Guided Injectable Techniques) 本部分高度重视注射的解剖风险规避,将注射操作视为“有层次、有方向的组织重建”,而非简单的填充。 3.1 面部高危区域的风险地图与神经阻滞策略: 提供高分辨率的三维解剖图谱,详细标注了鼻唇沟、太阳穴、额部等区域的深层动脉(如眶上动脉、滑车上动脉)走行。系统介绍针对特定注射点的局部神经阻滞技术,以增强患者舒适度并利于精准操作。 3.2 填充剂在不同组织层次的流变学选择: 根据真皮层、皮下脂肪层、骨膜上等不同组织层次的支撑需求、牵张力和生物力学负荷,指导选择不同交联度、G’值(硬度)的透明质酸或生物刺激剂。重点探讨了“层间移位”现象的预防措施。 3.3 栓塞事件的快速识别与溶解路径图: 本书将栓塞处理视为院前急救流程。提供详尽的血管栓塞的早期临床信号(Pain/Pallor/Perfusion 3P原则),并建立明确的透明质酸酶使用剂量、注射部位与时机的急救流程图,力求在黄金30分钟内启动有效干预。 --- 第四部分:复杂问题与并发症的临床管理(Management of Complications and Challenging Cases) 本部分是本书实用价值最高的章节,所有内容均基于“何时干预、如何干预、何时转诊”的决策树。 4.1 难治性炎症与肉芽肿的鉴别诊断与长期管理: 详细区分由填充剂引发的延迟性炎症反应(DTI)与免疫介导的肉芽肿。介绍了皮质类固醇的局部冲击疗法、系统性免疫抑制剂(如MTX, 泰索帝)的应用指征,以及肉芽肿的精准手术切除与剥离技术。 4.2 激光术后难治性色素沉着(PIH/PIE)的联合疗法: 针对术后激活的炎症性色素沉着和持续性红斑,提供“抗炎 + 激光低能调控 + 酪氨酸酶抑制剂梯度递增”的阶梯式治疗方案。着重于周期性评估与干预间隔的优化。 4.3 术后皮肤松弛与形态矫正的非手术重建: 探讨在不进行手术的前提下,如何通过聚焦射频、埋线技术与高分子填充剂的联合应用,对中下面部进行多层次的提升与支撑。书中包含了“线性支撑点”与“容量恢复点”的定位原理。 --- 附录:临床决策支持与质量控制 美学风险评估量表(ARA Scale): 一套用于量化患者治疗期望与实际风险匹配度的工具。 设备维护与校准的临床检查清单: 确保能量输出稳定性的日常质控标准。 常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与不良反应速查表: 针对术中急救药物和术后抗炎、抗感染药物。 总结: 本书旨在弥合医学理论与高强度临床实践之间的鸿沟,为从业者提供一套基于科学证据、侧重安全操作与高效修复的现代医疗美容解决方案。它不是入门教材,而是对现有技能体系的深度强化与风险管理手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对“概论”这个词有点担心,怕内容不够深入,毕竟现在高职教育越来越强调实用性,但又不能牺牲基础的扎实程度。这本书完全打消了我的疑虑。它在基础理论的广度上做得非常到位,涵盖了从基础的人体美学标准到前沿的医疗美容技术基础知识,但又不至于让人望而却步。我特别欣赏它在章节划分上体现出的那种紧凑感,每一块内容都是承上启下的。比如,在介绍完不同光电设备的原理后,紧接着就配上了如何根据不同肤质选择光疗参数的案例分析。这种知识点与应用场景的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我发现自己以前在学校里囫囵吞枣的一些概念,通过这本书的阐述,突然变得逻辑清晰起来。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耐心细致的导师,在你困惑时适时地给出最恰当的指导。对于我们未来需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客户和复杂多变的美容市场来说,这种全面且实用的知识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压舱石”。

评分

这本《医学美学概论实训教程(高职美容配教)》简直是为我们这种想在美容行业大展拳脚的职场新人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觉得,光有动手能力还不够,对美的理解和科学依据同样重要。这本书的内容编排非常贴合实际操作,不像有些理论书读起来枯燥乏味。它把复杂的医学和美学原理,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实训项目串联起来,让你在动手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比如,讲解皮肤生理结构的那一部分,作者没有用那种让人头大的学术术语堆砌,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不同层次的皮肤需求。而且,书中的配图和步骤图清晰得让人感动,即便是初次接触复杂的面部护理,也能对照着图示,找到那种“原来如此”的感觉。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建立了一种“从科学到美学”的逻辑框架,让你在为客户设计美丽方案时,不再是凭感觉,而是有理有据,既安全又高效。它让我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工种”操作者,开始向一个具备专业素养的“美学顾问”转变。

评分

说实话,我更关注的是这本书的“配教”属性,也就是它如何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这本书的设计感非常强,明显考虑到了高职院校实训课的时间紧张和资源有限。它提供的实训项目设计得非常精巧,既保证了知识点覆盖的全面性,又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操作。更棒的是,很多实训环节都加入了“自我评估”和“小组互评”的环节描述,这对于培养我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客观评估标准是非常有帮助的。以前老师演示一遍,我们自己做就容易跑偏,但这本书里详细描述了“预期效果”和“常见错误分析”,让我们心里有数,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到位。我感觉这本书的作者团队非常了解一线的教学痛点。它就像一本“标准操作流程手册”(SOP),让你在没有老师全程指导的情况下,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这种从理论到规范的过渡设计,是很多传统教材所欠缺的。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一提,它非常注重视觉引导,这对我们这种需要大量观察和对比的专业来说是加分项。色彩运用得非常克制和专业,关键信息点和警告提示都用不同的颜色模块突出显示,有效避免了阅读疲劳。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些关键操作前设置的“安全警示区”,通常用斜线框起来,提示的细节非常到位,比如“消毒步骤不可省略的环节”或者“避免触碰禁区的深度”。这些都是书本知识之外,老师在实际操作中才会强调的“潜规则”。这本书成功地把这些经验教训“固化”在了书页上,使得即便是自学,也能最大程度地规避风险。可以说,这本书不光教会了我如何“做美”,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安全地做美”,这对于任何一个未来的美容从业者而言,都是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评分

作为一名对审美有较高要求但又缺乏医学背景的初学者,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在于它的“去神秘化”。以前总觉得医学美容是高不可攀的“黑科技”,充满了各种复杂的仪器和晦涩的专业术语。然而,这本教程用一种非常亲民的方式,把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一层层剥开,让你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怎么做”。例如,在讲解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的修复方案时,它会用生活化的语言解释脂质双分子层的重要性,而不是直接扔给你一个复杂的化学公式。这种注重原理的教学,极大地提升了我的职业自信心——因为我知道,我不再是盲目跟风,而是真正理解了我在为客户提供的服务背后的科学支撑。这种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自信,远比单纯的模仿操作更有力量,也更值得信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