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战争事典026
定价:49.80元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16812273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支军事组织尚处在中世纪末期水平的旧军队,如何击败一支装备相对先进但人数不多的西方雇佣军?
农民PK十字军,平民PK皇帝,结果如何?且看胡斯战争的来龙去脉。
看似驯服的党项人自立一国,北宋早期西北战略是如何失败的?
内容提要
17世纪中叶至17世纪后半叶,世界历史波澜壮阔。在遥远的东方,两个东北亚的陆上,正围绕着黑龙江流域肥沃的土地和丰饶的物产,在林海雪原和白山黑水间进行着旷日持久的较量和拉锯。这就是《龙与熊的较量——17世纪黑龙江畔的中俄战争》一文所要讲述的。
在600年前的捷克,曾经爆发过一场大型农民战争——胡斯战争。这场从1419年持续到1434年的战争,是欧洲社会结构转型的一个决定件,也敲响了十字军运动的丧钟。战争中,火器的使用、战术的革新让欧洲的军事艺术开始发生巨变。而战争结束后,欧洲王权被进一步削弱,宗教改革的脚步逐渐临近整个西欧,欧洲开始从中世纪走向近代社会。若想了解这其中的具体历程与事件,还请一览《五败十字军骑士的车堡——胡斯战争与15世纪捷克宗教改革简史》。
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兴庆府正式称帝。这是党项人在西北长达数百年盘踞经营的结果,也标志着北宋王朝自太宗以来西北战略的失败。《白高初兴傲宋辽——党项人的西夏立国记》一文将抛开所谓宋廷“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及“怯懦惧战”等简单批判性言论,从党项民族的发展历史入手,探究北宋早期西北战略失败的*正原因,从而透视党项人崛起的真实历程。
目录
作者介绍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深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历史、中外战争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致力于通过严谨的考证、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独到的视角为读者理清历史的脉络。目前已经出版军事历史类图书四十余本,其中包括《战争事典》《战场决胜者》《透过镜头看历史》《信史》四款MOOK系列丛书,以及《中国古代实战兵器图鉴》《倭寇战争全史》《明帝国边防史》《拿破仑战记》《秘密战三千年》《帝国强军:欧洲八大古战精锐》《帝国强军:中国八大古战精锐》等专题性图书。
原廓:现任指文烽火工作室和自媒体公众号“冷兵器研究所”主编,*深记者,电视纪录片策划及撰稿,音速及北朝论坛古战版块*深版主,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研究及相关图书的策划编审出版工作,努力打造专业军事图书和自媒体平台,致力于专业的古代与近代军备评测,普及中外军事历史知识,讲述不为人所知的战争故事。
何俊宏:90后历史爱好者。闲暇之余除爱好射箭格斗外,专好阅读古代军事史、中国边疆史以及游牧民族史的相关书籍,主要学习研究方向为中国东北及西北边疆史地。遍观中外著作,颇有所得。
李楠:热爱历史、军事、文化,历史作者,书评人,特别对欧美历史感兴趣。已出版著作《火神咆哮:世界火器兵》。
乐小鱼:历史爱好者,主攻宋代政治、军事史。由于专业的原因长期接触经济学,常以“理性人”角度,从涉及历史的诸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并进行综合性分析。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颇具匠心,不同于传统编年史的线性叙事,作者采用了多重视角和时间跳跃的手法,使得原本可能枯燥的历史进程变得充满悬念和张力。每一章的结尾都像一个精心设置的钩子,让你不得不立刻翻到下一页去寻求解答。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派系观点时的平衡感,他没有简单地贴上“好”与“坏”的标签,而是努力去探究每个人物行为背后的逻辑和时代局限性。这种复杂性和多面性,让那些历史人物不再是刻板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个体。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思考作者抛出的那些关于权力、道德和生存的选择题。这种强迫读者进行深度反思的阅读体验,远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来得有价值。这本书成功地将学术的严谨性与文学的感染力结合在了一起。
评分从整体布局来看,这本书展现了一种罕见的宏观视野和微观洞察力的完美统一。它不仅讲述了“发生了什么”,更着重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它对后世产生了何种深远影响”。作者似乎有一种能力,可以将无数分散的事件碎片整合进一个清晰的哲学框架之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思想流变和文化冲突的阐述,这部分内容往往是其他同类书籍所忽视的“软性”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挖掘,读者能更全面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动因。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它记录了过去,更在于它为我们审视现在和预判未来提供了一套富有洞察力的工具。合上书本时,留下的不是故事的结束感,而是一种对世界运行规律更深刻的理解和敬畏。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品读,每次都会有新发现的佳作。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引人注目,色彩搭配大胆而富有冲击力,立刻就能抓住眼球。初读之下,我立刻被那种宏大的叙事感所吸引。作者显然对历史的脉络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巧妙地将复杂的时代背景和人物命运编织在一起。尤其是对某些关键转折点的刻画,细腻入微,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历史洪流的无情与个人的挣扎。文字功底极其扎实,用词精准而富有张力,时而如刀锋般凌厉,时而又如涓涓细流般深入人心。尽管涉及的主题宏大,但作者始终保持着一种冷静而客观的叙述态度,这使得整个阅读体验既有情感上的共鸣,又不失理性的思考空间。读完第一部分,我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后续的发展,这种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故事的好奇心,是好书最直接的证明。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握近乎偏执。每一个场景的描绘,无论是战场上的硝烟弥漫,还是宫廷中的暗流涌动,都处理得极其到位。他仿佛拥有一个高倍显微镜,能够洞察到那些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微小元素。例如,书中对某一特定时期社会风貌的还原,从衣食住行到民间俚语,都进行了详尽的考据,让人感觉这不是在阅读历史,而是在与历史的先辈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种对真实性的追求,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当然,这种详尽有时候也带来了一定的阅读挑战,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专注力去消化信息。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便会发现其中蕴含的巨大信息量和作者深厚的学识底蕴。对于那些追求深度和广度的历史爱好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座宝库。
评分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阅读门槛稍高,它要求读者对相关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基础认知。对于初次接触这个领域的读者来说,开篇可能会感到有些晦涩难懂,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特定历史名词需要频繁查阅。但这绝不是缺点,恰恰说明了作者的严谨和对读者的信任——他相信他的读者是愿意为深度付出努力的。我个人在阅读过程中,受益于这种挑战,它激发了我去主动学习和联想。而且,一旦跨过那最初的几道坎,后面的阅读体验就如同进入了一片豁然开朗的平原,信息流开始顺畅地汇集成河。作者的文字处理上有一种冷峻的美感,不煽情,但力量十足,像冰冷的钢铁直指核心问题。对于那些渴望“硬核”知识,不满足于通俗历史读物的资深读者来说,这绝对是值得珍藏的作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