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本书将历史个案并置比较,以阐明和提炼关于宏观社会变化的理论观点。大多数比较历史社会学研究以国家为个案,本书却讲教派作为个案,在作者看来,宗教改革引发了一场波及广泛的深刻规训过程,可以称之为规训革命。这场变革大大增强了近代早期国家的权力,其影响在信奉加尔文主义的若干欧洲地区最为深远和彻底。这一观点兼具福柯与韦伯的色彩,堪称对近代国家形构最富原创性和启发性的研究。
本书入选美国社会学会前会长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评选的2000—2012年十大社会学理论著作。
##没看懂????
评分##写得实在清晰易读,文章论证是在和不同理论进路对话,和自己对话,和读者对话中不断推进。选的两个例子,荷兰和普鲁士都非常精彩。作者得出修正结论:国家不仅仅是治理、管辖和军事组织。它们也是教育、矫正和意识形态组织。国家权力不仅仅是建立在强制手段之上,甚至不主要依靠强制。它还建立在对人心的笼络上。国家权力不(永远只)取决于国家结构、物质资源和组织自主性。国家权力(有时也)受到国家架构、人力资源和组织渗透的影响。国家创建并不(永远只)是被物质利益驱动的自上而下的过程。它(有时)也是受理念利益影响的自下而上的过程。读罢只觉得对于加尔文宗的“规训”缺乏进一步思想史的梳理,不够过瘾。
评分两年前读过译稿,非常精彩...全书算是bring the religion back in,用比较法筛掉不需要的选项,用逻辑来推论为何低地人民和高地人民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最后从这一点看state-building等一系列问题,虽然读完总觉得有哪里不对(逻辑证明如此干净漂亮,但,果真如此?),但非常有启发性,很多地方算是走钢丝般的脑洞大开,但最后还能圆回来,不愧是获巴林顿·摩尔奖的大作
评分##杰出的历史社会学研究著作。对韦伯和福柯对这一方向的论述进行了进一步的批判与发扬,指出了加尔文教派在社会规训方面的特殊地位,也强调了宗教在欧洲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独特影响。预计日后会是相关领域的必读之作。
评分##三年前粗读过英文版,此次终于通读一遍。Smoky老师的翻译,质量自不必多说。而与是书的核心观点(加尔文主义的规训革命促成了西欧近代国家建设)相比,更有广泛借鉴意义的,或是Gorski书中对于国家建构理论(Anderson/Tilly/Ertman)与国家理论(Foucault/Weber/Elias)极为清晰到位的梳理与批评。当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Gorski的讨论无疑还会引发我们思考——近代中国的革命与国家建构历程是否也伴随着一场类似的“规训革命”?事实上,王汎森先生此前所说的“私人领域政治化”便多少有此意味;而Gorski弟子Xiaohong Xu13年在ASR上发表的Belonging before Believing一文则可视作以此路径探究中国革命的一次更为系统性的尝试。
评分##脉络非常清晰的比较历史分析著作,小切口,强论证。找到了国家建构理论无法解释的两个个案引出问题,对话了韦伯和福柯,沿着加尔文宗→规训革命→欧洲早起国家崛起这个逻辑,论证了自下而上规训的荷兰和自上而下规训的普鲁士强盛的因素,各种概念的界定、组合和推演令人赞叹。宗教和欧洲史基础比较好的人读起来可能会更轻松一些。感谢jp的赠书!!
评分##没看懂????
评分##脉络非常清晰的比较历史分析著作,小切口,强论证。找到了国家建构理论无法解释的两个个案引出问题,对话了韦伯和福柯,沿着加尔文宗→规训革命→欧洲早起国家崛起这个逻辑,论证了自下而上规训的荷兰和自上而下规训的普鲁士强盛的因素,各种概念的界定、组合和推演令人赞叹。宗教和欧洲史基础比较好的人读起来可能会更轻松一些。感谢jp的赠书!!
评分##译文整洁,原作清晰晓畅。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战争中心论之间开辟国家兴起的宗教维度考察。以两种既有学说难以解释的荷兰与普鲁士入手提出论断,辅以大量历史资料爬梳,终章呈现出“规训”多层次意涵。长篇导言对理解历史社会学颇有帮助,也对理解批判实在论有所助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