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杰出国际政治记者带来反全球化一线的报道,用特写镜头对准全球化遭遇挫折与反抗之处,近距离观察我们这个时代的焦虑与愤怒
优秀的非虚构写作:美国宾州的煤矿工人、日本的少子村庄,涌入希腊的叙利亚难民……作者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带你深入现场,用敏锐的洞察展现全球化的光明与阴影
重量级推荐:《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力荐!学者刘瑜、施展重磅推荐!
过去几十年中,全球化改善了人类处境,但也播下了反抗的种子。随着纽约世贸中心双子塔的坍塌,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反抗宣告开始。
以色列记者纳达夫•埃亚尔将带领读者游走于反全球化运动的前线,向读者展示这场运动的有形轮廓和黑暗角落。书中记录了纳达夫•埃亚尔过去十多年里走访的地方和目睹的真实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美国工人、失业的希腊人、叙利亚难民以及各国企业家——走在一条羊肠小道上,左手是希望,右手是恐惧。
这些不同国家不同族群的故事如拼图般演示出全球化的前世今生,讲述了一种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意识是如何出现的,以及全球化如何改变了人们的道德情感,也清晰地揭示出全球化面临的危机。
世界正处于一个激变时刻,能不能找到新的、有想象力的变革之道,将决定人类社会能否通往更公正、更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_-《逆流年代》搜集了多個特定群體在全球化背景下對本土問題的處理方案。通過觀察這些案例,作者探討了全球化意識的成因,分析其改變人們的道德、情感以及思考的方式。一方面,作者出於新聞工作者的習慣儘量客觀描述每個事件。另一方面,則毫不客氣地揭露不同國家、組織和媒體的陰謀和伎倆。比如全球化帶來的消費主義和工業化生產對生態系統的破壞,對本土文明不可逆的摧毀和本地社群的剝削(bj環境污染、斯里蘭卡最後的大象之地)。比如他批評“媒體用模凌兩可的語言傳播恐怖主義行為的殘暴魅力”,加速極端主義和原教主義的全球化。同時指出了東亞國家父權制狹隘的思維:在犧牲女性的前提下維持現存的權力結構(eg:計畫sy、開放n胎、《使女的故事》中行走的zg)。雖然很多議題都有看過,但作者對素材的整理分析還是很有價值的。
评分##四星的书。额外一星给作者的职业道德。虽然内容很简单。从作者的行文来看,这是个很优秀的记者。不要总是输出你自己的观点,输出事实,让别人形成自己的观点。每一条数据都有来源,每一句话都是经得起推敲的。你不一定要喜欢或者赞同这个题材,但作为以非虚构为生的人,你一定要有这种扎实的工作态度。 非常值得搞非虚构的人一看。
评分##3.5,坦白地说非常失望,采访了很多,见过了很多人和事,但蜻蜓点水——无论是对自由主义的检讨还是对全球性“右”的认知,没有任何新东西。
评分##在过去,只有一小部分特权阶层了解世界,知道世界是什么,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如今,互联网和社交软件让每个人都能获取远胜过往的信息,但信任危机也由此而生,真正能掌握信息的依然是少数人。
评分##全球化及其反对者。
评分##作者还是“相对客观”的。但是好像也没什么解决的办法。
评分##这本书的好处之一是作者国际政治记者的身份和他长期在一线的亲历和报道,所写内容的真实、直接和及时,之二是他写到了当下世界面临的几乎所有重大社会问题和困境,包括恐袭、环境、疫情、原教旨、民族主义、新纳粹、中产阶级陷阱、无政府主义、老龄化、种族歧视、难民危机等等、却写得并不泛泛或单薄,提出的问题其实特别发人思考。读完你会发现,似乎所有问题都能和全球化扯上关系,都是全球化的外部不经济,仿佛一枚硬币的两面,但实际上全球化并不是掷硬币,不是非字即画的结果,如果是,那也是掷出去的那个过程,是浩浩汤汤的潮流。作者遍访世界各地反全球化运动一线人士后写下的这些故事,也不是要阻止这一潮流,而是解释问题,警示危机,启蒙思想,寻求改变:这是一个塑造更公正、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的机会。
评分##所谓逆流,在本书值得是逆全球化潮流。作为一本当代非虚构作品,作者描写了在各个层面上有悖于全球化价值观的故事,不论作者的立场如何,这些故事都将是记录和理解当前时代各种二战前保守价值的重要参考。
评分##不是我以为的那种采访一堆人讲一堆故事就完了的书,整本书有思考有历史叙事,穿插着一些实例,是我喜欢的类型。(哦,不知道实体书情况如何,链接的豆瓣阅读和得到电子书,第一章一整节巴勒斯坦和巴基斯坦完全不分,乱七八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