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邦奇(R. Keith Schoppa),美国马里兰罗耀拉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专长研究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著有《中国精英与政治变迁:20世纪早期的浙江》《九个世纪的悲歌:湘湖地区社会变迁研究》《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苦海求生:抗战时期的中国难民》等,其中《血路》获1997年度列文森奖。
这部荣获1995年度列文森图书奖的优秀史学著作,以1916-1928年间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描述浙江政治精英沈定一(玄庐)在三个不同场域(上海、杭州、衙前)的含义不同的活动,剖析他由此形成的复杂个人身份和社会网络,揭示了千百_万人民在其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抉择对历史形成的巨大作用。本书主人公在种种激荡中的传奇经历和遇刺遭际,还有助于探究国民革命失败及此后的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
总的来说,本书展示社会网络和空间对于20世纪革命的塑造,也就是从社会网络和空间来理解革命,从而展现20世纪革命过程的复杂多歧。在本书写作的时候(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革命研究还停留在非黑即白的两极化状态,这种定式又与从结果出发的倒放电影式的思维方式有关。从今日...
评分 评分 评分##对中国革命史的再解读。精英分子的个人抉择形成网络,并在不同空间中定义了个体身份,从而引发革命。视角固然新颖,不过对偶然因素过于强调,似难自圆其说。或许,“军人政治”才是对民国政治的最好概括 译著(即本书周武彪译本,此处使用2018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版)第二章(p36)叙及段祺瑞任命杨善德为浙江督军部分的脚注②称:“辛亥革命前,杨在建立浙江新军中起过作用,而此前不久,他刚被任命为上海镇守使”。给人一种杨在上海任职尚在民国以前的印象。 查《民国职官年表》(p...
评分##萧邦齐(R. Keith Schoppa) 对沈定一的研究主要也是围绕几个明显具有政治意 义的场所展开讨论。他认为,历史研究“应当对空间予以更多的关注”,作为大都市的上海、省会的 杭州和乡村的萧山衙前,沈定一在这三个活动场所其“整个身份序列的结构和含义是随着区域背景 的差别而变化的。
评分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