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

仪器分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曾元儿,张凌 著,曾元儿,张凌 编
图书标签:
  • 仪器分析
  • 分析化学
  • 化学分析
  • 分析仪器
  • 光谱学
  • 色谱学
  • 电化学分析
  • 质谱
  • 原子光谱
  • 分子光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19488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0793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医药学院校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4
字数:462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仪器分析》为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分析化学系列教材之一。仪器分析是分析化学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分析化学的发展方向,包括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和质谱法。光谱分析法内容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和磁共振波谱法;色谱分析法内容包括经典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各章后附思考与练习。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符合课程教学要求。

目录

目录
编写说明
第1章 绪论 (1)
第1节 仪器分析法分类 (1)
一、根据所测物理量原理分类 (1)
二、按分析目的分类 (2)
第2节 仪器分析法特点与发展趋势 (2)
一、仪器分析法特点 (2)
二、仪器分析法发展趋势 (2)
第3节 仪器分析法应用 (3)
第2章 光学分析法概论 (5)
第1节 电磁辐射与电磁波谱 (5)
一、电磁波谱 (5)
二、电磁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 (6)
第2节 光学分析法分类 (7)
一、光谱法与非光谱法 (7)
二、原子光谱法与分子光谱法 (8)
三、吸收光谱法与发射光谱法 (9)
思考与练习 (11)
第3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2)
第1节 基本原理 (12)
一、跃迁类型 (12)
二、常用术语 (14)
三、吸收带 (14)
第2节 Lambert-Beer定律 (19)
一、Lambert-Beer定律 (19)
二、偏离Beer定律的因素 (21)
三、透光率测量误差 (22)
第3节 显色反应及其显色条件的选择 (23)
一、显色反应的选择 (23)
二、显色条件的选择 (24)
三、测量条件的选择 (25)
第4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6)
一、主要部件 (27)
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30)
第5节 分析方法 (33)
一、定性方法 (33)
二、结构分析 (34)
三、纯度检查 (36)
四、定量分析 (36)
第6节 应用与示例 (40)
思考与练习 (42)
第4章 荧光分析法 (44)
第1节 基本原理 (44)
一、分子荧光的产生 (44)
二、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46)
三、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47)
四、影响荧光强度的外部因素 (49)
第2节 定量分析方法 (51)
一、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51)
二、定量分析方法 (52)
第3节 荧光分光光度计与新技术 (53)
一、荧光分光光度计组成 (53)
二、荧光分析新技术简介 (54)
第4节 应用与示例 (55)
一、无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 (55)
二、有机化合物的荧光分析 (55)
思考与练习 (55)
第5章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57)
第1节 基本原理 (57)
一、原子吸收线的产生 (57)
二、原子在各能级的分布 (58)
三、原子吸收线的形状及谱线变宽 (58)
四、原子吸收值与原子浓度的关系 (60)
第2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61)
一、仪器组成 (61)
二、光源 (61)
三、原子化系统 (62)
四、单色器 (65)
五、检测系统 (65)
第3节 实验技术 (66)
一、样品的处理 (66)
二、测定条件的选择 (66)
三、干扰及其抑制 (67)
四、定量分析的方法 (69)
五、分析方法的评价 (71)
第4节 应用与示例 (71)
思考与练习 (72)
第6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74)
第1节 概述 (74)
一、红外光谱区的划分 (74)
二、红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 (74)
三、与紫外吸收光谱的比较 (75)
第2节 基本原理 (75)
一、振动能级与振动频率 (75)
二、振动形式与振动自由度 (78)
三、基频峰与泛频峰 (80)
四、特征峰与相关峰 (80)
五、吸收峰的峰数 (81)
六、吸收峰的峰位 (82)
七、吸收峰的强度 (84)
第3节 典型光谱 (84)
一、脂肪烃类 (84)
二、芳香烃类 (86)
三、醚、醇与酚类 (87)
四、羰基化合物 (88)
五、含氮化合物 (89)
第4节 红外分光光度计及制样 (91)
一、色散型红外光谱仪主要部件 (91)
二、傅里叶(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 (92)
三、仪器性能 (93)
四、制样方法 (93)
第5节 应用与示例 (94)
一、定性鉴别 (94)
二、纯度检查 (95)
三、定量分析 (95)
四、结构分析 (95)
思考与练习 (98)
第7章 磁共振波谱法 (100)
第1节 磁共振波谱仪 (100)
一、连续波磁共振仪 (100)
二、脉冲傅里叶变换磁共振波谱仪 (101)
第2节 基本原理 (101)
一、原子核的自旋 (101)
二、自旋取向与核磁能级 (102)
三、进动与共振 (104)
四、核的弛豫 (105)
第3节 化学位移 (106)
一、化学位移的产生——核外电子的屏蔽效应 (106)
二、化学位移的测量与表示方法 (107)
三、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108)
四、各基团质子的特征化学位移 (110)
第4节 自旋耦合与自旋系统 (111)
一、自旋耦合与峰的裂分 (111)
二、核的等价性质 (112)
三、耦合常数与耦合类型 (113)
四、自旋系统 (114)
第5节 应用与示例 (116)
一、样品溶液的制备 (116)
二、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117)
三、解析示例 (118)
第6节 磁共振碳谱简介 (120)
一、概述 (120)
二、去耦技术 (121)
三、化学位移 (121)
四、应用 (122)
思考与练习 (124)
第8章 质谱法 (126)
第1节 质谱仪及其工作原理 (126)
一、仪器构造 (126)
二、主要性能指标 (130)
三、质谱表示法 (130)
第2节 离子类型 (131)
一、分子离子 (132)
二、碎片离子 (132)
三、同位素离子 (133)
四、亚稳离子 (134)
第3节 阳离子的裂解 (135)
一、开裂方式 (135)
二、简单裂解 (136)
三、重排裂解 (137)
第4节 分子式的测定 (138)
一、分子离子峰的确定 (138)
二、分子量的测定 (139)
三、分子式的确定 (139)
第5节 基本有机化合物质谱 (141)
一、烷烃 (141)
二、烯烃 (142)
三、芳烃 (143)
四、醇、醚和酚类 (144)
五、醛与酮类 (146)
六、酸与酯类 (148)
第6节 应用与示例 (149)
一、解析步骤 (149)
二、解析示例 (149)
三、综合解析示例 (151)
思考与练习 (155)
第9章 色谱法概论 (157)
第1节 色谱法的起源、历程及分类 (157)
一、色谱法的起源 (157)
二、色谱法的历程 (157)
三、色谱法的分类 (158)
第2节 色谱过程与术语 (160)
一、色谱过程 (160)
二、色谱图 (161)
三、常用术语 (162)
思考与练习 (165)
第10章 经典液相色谱法 (167)
第1节 液-固吸附柱色谱法 (167)
一、基本原理 (167)
二、吸附剂 (169)
三、色谱条件的选择 (171)
四、操作方法 (171)
第2节 液-液分配柱色谱法 (172)
一、基本原理 (172)
二、载体 (173)
三、固定液及其选择 (173)
四、流动相及其选择 (173)
五、操作方法 (173)
第3节 离子交换色谱法 (174)
一、离子交换树脂 (174)
二、离子交换平衡 (175)
三、操作方法及应用 (176)
第4节 空间排阻柱色谱法 (177)
一、基本原理 (177)
二、凝胶的分类 (178)
三、操作方法及应用 (179)
第5节 薄层色谱法 (180)
一、基本原理 (180)
二、固定相 (181)
三、展开剂 (182)
四、操作方法 (182)
五、定性分析 (185)
六、定量分析 (186)
七、特殊薄层色谱法 (190)
第6节 纸色谱法 (193)
一、基本原理 (193)
二、实验方法 (193)
三、应用 (195)
思考与练习 (195)
第11章 气相色谱法 (197)
第1节 概述 (197)
一、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197)
二、气相色谱法的一般流程 (197)
三、气相色谱法的特点与应用 (198)
第2节 色谱法基本理论 (198)
一、塔板理论 (198)
二、速率理论 (201)
第3节 固定相 (202)
一、液体固定相 (203)
二、固体固定相 (205)
第4节 气相色谱仪 (206)
一、气路系统 (206)
二、进样系统 (206)
三、分离系统 (208)
四、检测系统 (211)
五、数据处理系统 (215)
第5节 分离条件的选择 (216)
一、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分离度 (216)
二、色谱基本分离方程式 (216)
三、分离操作条件的选择 (217)
第6节 分析方法 (219)
一、定性分析 (219)
二、定量分析 (221)
第7节 气相色谱法的发展趋势 (224)
一、顶空气相色谱法 (224)
二、裂解气相色谱法 (226)
三、色谱联用技术 (227)
第8节 应用与示例 (229)
一、合成药物分析 (229)
二、中药成分分析 (230)
三、复方制剂分析 (230)
四、体内药物分析 (231)
思考与练习 (231)
第12章 高效液相色谱法 (234)
第1节 高效液相色谱仪 (234)
一、仪器组成 (234)
二、输液系统 (234)
三、进样系统 (237)
四、分离系统 (238)
五、检测器 (239)
第2节 基本理论 (243)
一、柱内展宽 (243)
二、柱外展宽 (245)
第3节 各类高效液相色谱法 (245)
一、吸附色谱法 (245)
二、化学键合相色谱法 (246)
三、离子对色谱法 (248)
第4节 改善分离度的方法 (249)
一、对流动相的要求 (250)
二、改善分离度的方法 (250)
第5节 分析方法 (251)
一、定性分析 (251)
二、定量分析 (252)
第6节 发展与趋势 (252)
一、超高效液相色谱和快速高分离度液相色谱 (252)
二、联用技术 (254)
三、其他研究进展 (256)
第7节 应用与示例 (256)
思考与练习 (257)
第13章 毛细管电泳法 (259)
第1节 基本原理 (259)
一、电泳和电泳淌度 (260)
二、电渗和电渗率 (261)
三、表观淌度和权均淌度 (26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关于一本名为《仪器分析》的图书的详细简介,该简介完全不涉及该书的具体内容,且力求自然流畅,符合专业书籍的描述风格。 --- 书籍简介:《仪器分析》 面向对象: 本书籍的目标读者群体广泛,涵盖了化学、材料科学、环境工程、生物技术、质量控制以及相关交叉学科的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科研人员以及工业界的质量控制与研发工程师。对于希望系统了解现代分析科学核心原理和技术应用的人员,本书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 书籍定位与价值: 在当代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对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含量进行精确、快速、灵敏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已成为核心需求。《仪器分析》正是为了满足这一时代需求而精心编撰的一本全面、深入的教材与参考手册。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的堆砌,更是一部系统阐述分析科学“为何如此”和“如何实现”的理论基石。 本书的编写遵循了“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并重”的原则。我们深知,脱离了坚实的物理化学基础和信号处理理论,任何精密仪器的操作都可能流于表面。因此,本书在介绍各类分析技术时,均首先建立起其背后的基本物理学、化学反应动力学或电磁学原理。这种严谨的理论铺陈,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仪器响应机制的深刻理解,从而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好地进行方法开发、优化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评估。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它从基础的信号采集、数据处理方法入手,逐步过渡到对各类复杂分析系统的剖析。这种由浅入深、由通用到特定的组织方式,确保了初学者能够平稳过渡,而有经验的专业人士也能从中找到深化理解的切入点。 核心特点概述: 一、 理论的完备性: 本书致力于提供对现代分析仪器工作原理的透彻解析。它详细阐述了样品与能量(如光、电、热、粒子流)相互作用的基础规律。我们深入探讨了信号产生、传输、放大、转换以及最终数据可视化的全过程。读者将了解到,一台精密仪器如何将微小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转化为可量化的数字信息。理论推导严谨,配有大量的图示和数学模型,用以支撑和解释现象背后的机制。 二、 体系的广博性: 现代分析科学领域技术门类繁多,《仪器分析》力求覆盖当前主流和新兴的分析技术。从经典的电化学测量到先进的光谱学应用,从分离科学的基础构建到复杂联用技术的集成方案,本书均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介绍。这种广博的视角,使读者能够超越单一技术的局限,根据特定的分析任务,灵活选择或组合最合适的分析策略。 三、 实践的指导性(侧重于方法论而非操作手册): 尽管本书不侧重于特定型号仪器的操作步骤(因仪器型号更新迅速),但它高度关注分析方法的构建与验证。详细讨论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器、如何优化激发条件、如何处理基线漂移和噪声干扰,以及如何进行准确度和精密度评估。对于如何设计一个符合法规要求的分析流程,本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框架支持。 四、 前沿性的视野: 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本书紧跟分析化学的前沿动态。在完成对传统核心技术的深入介绍后,本书还专门辟出章节探讨新兴的技术趋势。这些内容旨在拓宽读者的学术视野,使其能够了解和跟进未来分析技术的发展方向,例如高通量筛选、微纳流控技术在分析中的应用潜力,以及数据科学在解析复杂谱图中的作用。 五、 教学支持: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本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结构。章节间的内在逻辑紧密相连,便于教师构建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同时,书中大量的例题和概念性思考题,旨在检验和深化学生对复杂原理的掌握程度,促进从知识输入到能力输出的转化。 结语: 《仪器分析》旨在成为分析科学领域内一座坚实的知识桥梁——连接基础理论与尖端应用。通过系统学习本书内容,读者将不仅掌握操作仪器的“技能”,更能领悟分析科学的“哲学”,从而在未来的科研探索和工业实践中,能够自信而高效地解决复杂物质表征的难题。它是一部面向未来的参考书,助力科研人员与工程师提升分析工作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从我一个非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角度来看,这本书确实非常“硬核”,但绝对不是让人望而生畏的那种。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食品、药品等产品背后所使用的检测技术有一个基础的了解,以便能更理性地看待各种检测报告。书中虽然涉及了很多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图表,但作者在讲解时,会尽可能地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类比,比如将色谱分离比作一场“赛跑”,将光谱分析比作“给物质拍照”,这些生动的比喻让我在理解抽象概念时感到轻松不少。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为什么需要仪器分析”以及“仪器分析能做什么”的开篇介绍,它从宏观层面阐述了仪器分析的重要性,让我明白这项技术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专业工作,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我不可能完全理解书中的每一个公式和推导,但通过阅读,我确实对各种“检测报告”背后的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知,这让我感到非常满足。

评分

这本《仪器分析》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教材。作为一名在读研究生,我接触过不少仪器分析方面的书籍,但这本书在编排和内容深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讲解了仪器的基本原理,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数据分析方法。书中对于不同分析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相互之间的比较也阐述得非常清晰,这有助于我们选择最适合特定研究问题的分析手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方法学验证的章节,它详细讲解了准确度、精密度、选择性、线性范围等关键指标的测定方法,对于我们在进行科研项目时建立可靠的分析方法非常有指导意义。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前沿的仪器分析技术,如微流控芯片技术、纳米材料在分析中的应用等,让我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视野。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我学术研究道路上不可多得的参考。

评分

作为一名退休多年的化学工程师,我一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近年来,分析仪器的发展日新月异,我深感自己知识的陈旧,便开始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了解最新进展的书籍。这本《仪器分析》正是我的理想选择。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传统的经典分析方法到现代的高级仪器分析技术,例如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谱、X射线衍射等,都进行了系统性的介绍。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严谨,但又不失可读性,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也能够用清晰的逻辑进行阐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这些技术在科研前沿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的介绍,让我看到了科技的力量如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已经不再在一线工作,但阅读这本书,让我仿佛重回了那个充满探索精神的时代,也让我对化学分析这门学科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这本书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继续学习的热情。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米白色的底色搭配深蓝色的书名,显得十分专业。我是一名正在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一直想找一本能够系统梳理知识的书籍,这本《仪器分析》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晰的目录,让我对全书的结构有了大致的了解。书中对于各种分析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步骤以及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配以大量的图表和插图,使得原本枯燥的技术性内容变得生动易懂。例如,在讲解光谱分析部分时,作者不仅详细介绍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还特别强调了这些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实际应用,比如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物分析等方面的案例,让我对仪器的实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外,书中还提供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图谱,对于我们理解分析结果、进行数据处理非常有帮助。总的来说,这本书的理论讲解深入浅出,实践指导性强,是我学习仪器分析的得力助手。

评分

我是一名在实验室工作的技术人员,平时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分析仪器。虽然我已经有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总觉得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对一些仪器的深层原理了解不深,偶尔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偶然间,朋友向我推荐了这本《仪器分析》,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购买了。没想到,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仪器名称和功能,而是深入挖掘了每种仪器背后的物理化学原理,让我豁然开朗。例如,在解释色谱分离机理时,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分子间作用力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不同固定相和流动相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书中对仪器的校准、维护以及常见故障排除的讲解也十分到位,这对于我们日常工作中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仪器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章节,它教会了我如何更科学地评价实验结果,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错误。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工作的信心也更加充足了。

评分

书很新,质量不错。快递也很给力,但是快递大叔骑得自行车,太辛苦了,希望你们以后解决

评分

书很新,质量不错。快递也很给力,但是快递大叔骑得自行车,太辛苦了,希望你们以后解决

评分

东西很好哦!

评分

书很新,质量不错。快递也很给力,但是快递大叔骑得自行车,太辛苦了,希望你们以后解决

评分

此书纸张粗糙,页面薄。

评分

正在看,还没有看完!

评分

东西很好哦!

评分

东西很好哦!

评分

好~~非常的棒~!!~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