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内容丰富、文笔通俗的艺术鉴赏读物。全书以一、第二编的中国书画史为楔子,介绍了中国书画理论、历代书画作品的分析与考证、作伪的方法、鉴别真伪的要点、鉴定的辅助手段、书画流传与鉴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书画鉴定方法与技巧为全书核心。在第五编“国画的
鉴定”和第六编“书法的鉴定”中,配有经作者精心选择的80余幅代表性字画,便于读者对照分析。本书阐述缕密,推理严谨,史料精要,引据可靠,科学性与趣味性并重,既可作为书画收藏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也可为有关人员提供收藏借鉴。本书使用的是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本。
作者简介
谢稚柳(1910~1997),江苏武进人。书画鉴定家。曾任国家文物局全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组长、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
周克文,上海市博物馆研究馆员,曾经跟随谢稚柳先生学习中国书画鉴定。
内页插图
目录
序/001
第一编 中国绘画渊源
一、原始时代、汉及汉以前/003
1.原始时代/003
2.战国时代及楚帛画/004
3.汉帛画、墓壁画/005
二、魏晋、南北朝/007
1.文人画家的出现,谢赫提出“六法”/007
2.山水画种的独立及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009
三、隋、唐时期/011
1.隋朝时南、北画风进一步交汇融合/011
2.承六朝余绪的初唐绘画/012
3.盛唐绘画的普及、发展直至极盛/013
4.以笔墨情趣为主的中唐山水画/019
5.花鸟画的创立/020
6.晚唐绘画和画院的出现/021
四、五代/023
1.西蜀、南唐画院的设立/023
2.五代十国各地丰富的画法/024
3.各呈特色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李成/028
五、宋代/032
1.范宽、郭熙/032
2.画院内外的画家/033
3.北宋晚期进入全盛的画院/034
4.北宋后期文人画的兴起/035
5.其他画家/037
6.南渡后画风的重大转变/038
7.金和辽的绘画/041
六、元代/043
1.赵孟頫与“师古”运动/043
2.文人画的兴盛/044
3.元四家/047
七、明代/051
1.以画院为中心的花鸟画,051
2.浙派山水画/053
3.明四家/054
4.董其昌及其“画中九友”/058
5.明代后期的人物画家丁云鹏、陈洪绶/059
6.明代后期又树一帜的水墨写意花鸟画/061
八、清代/063
1.清初六家/063
2.四高僧/066
3.龚贤为首的“金陵八家”/069
4.扬州八怪/070
5.清代画院及外籍画家/072
九、近现代/074
1.海派/074
2.传统派,076
3.岭南派,078
第二编 书法的发展及渊源
一、甲骨文、金文、石鼓文/083
二、秦统一文字由大篆改为小篆/085
三、汉代的隶书/087
四、从隶书到八分,由八分至正楷/089
五、由隶书变化出草书/091
六、由楷书和草书创出行书/092
七、书法普及的南北朝/094
1.羊欣、王僧虔/094
2.智永/095
八、鼎盛的唐代书法/096
1.初唐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096
2.盛唐的张旭、怀素、颜真卿/098
3.中唐的柳公权、裴休、杜牧/100
九、提倡帖学的宋代/102
1.《淳化阁帖》,102
2.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102
十、溯源晋、唐的元代书法/106
1.“二雄”赵孟颗、鲜于枢/106
2.富有个性的耶律楚材、杨维桢/107
十一、师学古人的明代书法/108
1.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108
2.富创意的宋克、张弼等/110
十二、清代帖学家与碑学家/112
1.帖学家傅山、王铎、刘墉/112
2.勇于个性创造的郑燮、金农/114
3.碑学家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114
第三编 中国绘画理论
一、魏、晋、南北朝/119
1.顾恺之的画论/119
2.谢赫的“六法”/120
3.宗炳、王微创山水画论/121
二、唐代/123
1.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123
2.从张怀罐的“神、妙、能”到朱景玄的“神、妙、能、逸”再至黄休复对四格格序的改变/126
……
第四编 书法理论
第五编 国画的鉴定
第六编 书法的鉴定
第七编 作伪的鉴定
第八编 鉴别真伪的方法及要点
第九编 鉴定的辅助手段
第十编 历代宫廷与民间的书画流传与鉴藏
参考书目
精彩书摘
《洛神赋》原名《感甄赋》,是曹植通过咏写宋玉所述洛川神女故事,追思自己所爱慕的甄姓女子的名篇。甄女后被曹植的哥哥曹丕娶为夫人,不久郁郁而死。晋明帝读了《感甄赋》后,将之改名为《洛神赋》。
《洛神赋图》卷从曹植在洛水边见到洛神开始,画到洛神飘然离去。图中人物衣纹的描绘与《女史箴图》卷一样,但线条不如《女史箴图》流动自然,形象也不及《女史箴图》飘逸简纵。图中人大于山,河水呈静止状,显见当时对山水的描绘仍处于稚拙状态。但全卷各部构图相连,山丘起伏,林木掩映,人物亦随着赋中的意境及情节的发展重复出现,已经体现了中国绘画构图上时间和空间合一的主要特征。
流传至今的《洛神赋图》卷摹本共有五本。第一本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经鉴定为宋人摹本;第二本现存辽宁省博物馆,当系南宋人摹本;第三本现藏美国弗利尔美术馆,首尾缺损较多。以上三本均摹自同一稿本,布景树石,格法甚古。第四本世称《唐人洛神赋全图》,现亦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第五本见印于日本《支那名画宝鉴》。四、五两本均摹自另一稿本,但第五本的作者并未照摹样本,较多体现了唐宋人的风格。《晋史》中说:“恺之博学有才气。”他的性格率真而通脱,好矜夸,善谐谑,自有一种大智若愚的痴气,所以时人称其为“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唐人评顾恺之画说:“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乎,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主神气也。”看顾恺之所画《女史箴图》的摹本,尚能体会个中风韵:运笔紧劲,疾徐有致,衣袂飘动,佩带飞扬,人物神气生动,格调拙朴隽逸。这种对人物的描写已完全不同于汉代绘画中拙涩的夸张,线条灵动而联绵不断,给人以松弛放逸之感。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漆画,与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为同一风格的作品,年代上也相差不远。漆画共分五块,据汉代刘向所撰《列女传》,描绘娥皇、女英、周太姒、太任、太姜、春姜母女、班婕妤等“列女”事迹,旨在“成教化,助人伦”。此件可证顾恺之画的影响。
前言/序言
中国书画的发展,有其独特的渊源,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社会发展情态,以及艺术欣赏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由气的流动,衍生万物,当气凝聚,化成物体;物体之气散而物亡,又复归于宇宙流动之气。(据张载《正蒙·太和》:“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所以,中国书画家所崇尚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指导思想,与西方人所认为的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一个实体的观点有所不同。西方人在直接参与或体察实际的同时,在其有关部分与自然取得和谐,而中国人则在与“气”互为流动、互为衍生的感知中与宇宙、自然保持和谐。由此,作为指导艺术创作的理论包括中国书画理论,便有其独立深邃的特性。要认识和深入研究中国书画,了解中国书画理论对理解作品具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加之软毛制成的书画工具毛笔,具吸水性质的宣纸、绢以及墨的普遍使用,中国书画便由此形成其脉络,得以独立发展。中国历代书画家辈出,其创作形式、技巧,总结归纳凝练而成为程式,以适应中国书画创作的特殊要求。而每位书画家的性格在再现这种程式时又使其风格和技巧各不相同。学习书画鉴定,对于书画史,即一代代书画家及其作品都需有所了解,这是鉴定的基础。
中国书画鉴定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本书是一本内容丰富、文笔通俗的艺术鉴赏读物。全书以第一、第二编的中国书画史为楔子,介绍了中国书画理论、历代书画作品的分析与考证、作伪的方法、鉴别真伪的要点、鉴定的辅助手段、书画流传与鉴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书画鉴定方法与技巧为全书核心。在第五编“国画的
评分
☆☆☆☆☆
内容很基础,不怎么“专业”
评分
☆☆☆☆☆
活动购入价格相对划算,没开封的书都有很多褶子,换了一本还不错
评分
☆☆☆☆☆
鉴定”和第六编“书法的鉴定”中,配有经作者精心选择的80余幅代表性字画,便于读者对照分析。本书阐述缕密,推理严谨,史料精要,引据可靠,科学性与趣味性并重,既可作为书画收藏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也可为有关人员提供收藏借鉴。本书使用的是东方出版中心2007年版本。 本书是一本内容丰富、文笔通俗的艺术鉴赏读物。全书以第一、第二编的中国书画史为楔子,介绍了中国书画理论、历代书画作品的分析与考证、作伪的方法、鉴别真伪的要点、鉴定的辅助手段、书画流传与鉴藏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书画鉴定方法与技巧为全书核心。在第五编“国画的
评分
☆☆☆☆☆
活动时候入手价格还凑合
评分
☆☆☆☆☆
书的厚度足够,很轻,能够轻松阅读。
评分
☆☆☆☆☆
速度非常快,非常好的书!朋友很喜欢!
评分
☆☆☆☆☆
送货太慢了
评分
☆☆☆☆☆
等了好长时间才买到,大致泛读一遍,感觉非常受益,图文并茂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