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刘良华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7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1760819
版次:1
商品编码:1003878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大夏书系·教育讲演录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8-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2
字数:1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是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刘良华教授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讲授他的教育心得。
  全书的结构安排如下:
  导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什么样的老师受学生欢迎?这是导言要作的解释。
  导言之后,接下来将讨论两个大的部分。
  一个部分:一个好的老师,他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然后,还会讨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人格魅力”。
  第二个部分:将讨论如何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也就是讨论一个好的老师的专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内容简介

  讲述一个好的教师,他在学生的心中的影响,当然首先是看得见的专业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价格魅力,这是两个重要的部分。教师的人格,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如果我们教师自己是跪着教书,会一些后果:一,我们的学生可能跟你一起跪着:第二,可能学生坐着,你跪着,你在你的学生心目中可能是一个残疾人,精神不健全的人。有一些教师很骄傲说:“我们学校培养出了三个北京大学的学生,我们学校培养了两个清华大学的学生。”你以为那是你教出来的?那是他自己学出来的,倒是学校里有三个孩子后来进监狱了,那有可能是你教出来的。我觉得,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让这个班里面的每一个孩子都有活力。让学生能够奔腾,但是,他听课的时候能够暂时安静。

作者简介

  刘良华,男,1968年1月出生,湖北洪湖人。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博士、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方法”。近年来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研究,倡导“教育叙事研究”和“身体教育学”和“教育现象学”。
  出版专著:《校本行动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校本教学研究》(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有效教学论》(与高慎英合著,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教师成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教育研究方法:专题与案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等5部,发表文章50余篇。

内页插图

目录

导言:“最受学生欢迎的十种老师”
第一讲: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
吃透教材
补充教材
更新教材

第二讲:教师应具备哪些教学智慧?
传道
授业
解惑

第三讲:教师应具备哪些管理智慧?
民主管理
管理技巧
教师威信

第四讲:教师应具备哪些人格魅力?
主动精神
乐观心态

第五讲:怎样通过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学习
教师行动
生活情趣
教师发表
后记

精彩书摘

  第一讲:教师应具备哪些课程智慧?
  在导言中,我讲的是“什么样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我提出了十种教师的形象,从这里面大体上可以看得出来,好教师的要素主要有两点:第一,专业智慧。第二,不只是有专业智慧,还要有人格魅力。一个好的老师,他在学生心中的影响,首先是看得见的专业智慧,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人格魅力。这是两个最重要的部分。我讲这个主题,是从“什么样的老师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这个地方出发。我希望老师们能够从这个地方介入对专业智慧的关注,对人格魅力的关注,最后,我会专门谈如何通过行动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我首先讲教师的第一种专业智慧,我称之为“课程智慧”。一个好的老师,他之所以受学生欢迎,是因为他有课程智慧。什么叫作课程智慧?这是说,这个老师上课的时候,他讲的知识比较丰富。这个丰富不是杂多、杂乱,而是这些丰富的知识让学生感觉到有足够的信息量,而不是贫乏、简单。做老师的必须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拿到教材之后,你如何处理教材?
  我提供三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吃透教材”;第二条建议是“补充教材”;第三条建议是“更新教材”。
  吃透教材
  一般的老师不敢改变教材。现在情况稍微好一点,教师变得勇敢一点点了。一般的老师是不敢自由处理教材的。为什么?因为要“考教材”。现在提出一种说法:“不是考教材,而是考标准。”可是实际上,大量的考试还是在考教材。做老师的人往往有一个信念:我教的这个内容就是要考的。教什么,考什么,我们一般都是这样想问题的。这使老师们不太敢去变动课本,去改变教材。一个好老师,必须越过这道坎儿。无论什么课本,拿到手里之后,必须改变。
  但是,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这使很多老师不得不考虑。海南的蒋老师曾跟我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我们都知道要改变教材,在农村,有一种老师也在改变教材,但是,他改得很危险。怎么危险呢?他根本不按照教材内容上课。为什么不按照教材内容上课呢?因为教材很多内容他也不懂。这不是败坏我们农村教师的形象。在没有深切领会教材的基本的结构和意义之前,就按照自己的方式随意地选择比较简单的内容让学生学习,这是危险的。”
  因此,改变教材有一个前提:应该知道什么样的改变是正当的、有意义的。如果是随意调整教材,给学生提供一些没有意义的、比较简单的内容去学习,这样的改变还不如不改变。由此我们得出一条最基本的结论: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不可以连自己现有的教材都没有弄明白,就想抛弃教材,另起炉灶。
  你知道教材是怎么产生的吗?教材是经过审议的,审议通过之后,再做教材。每一个出版社在做教材的时候,都要聚拢很多专家的智慧和优秀中小学老师的智慧。你如果认为这个教材很糟糕,这个可能性不是太大。所以,要先吃透教材,然后再超越教材,这是最基本的前提。
  补充教材
  怎么超越呢?比较保守的、温和的做法是:以“加法”的态度对待教材。我们可以适当增加,暂时不把教材的内容减掉。可以把教材学习的时间缩短,再补充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材料。这是一种“加法”的态度。
  我推荐的第一个“补充教材”的案例是窦桂梅老师的《游园不值》。老师们可以看看相关的录像,看窦桂梅老师上课的时候,她增加了什么;看窦桂梅老师如何用相关的资源对已有的教材构成一个补充。这节课我觉得前半段比较成功。我们看一看前半段(放录像)。你们可以看得到这里面有课程资源的补充。关于新课程,老师们听过很多相关的讲座,新课程的讲座中有一个主题,很多地方都在谈论,叫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新课程提出了一些新词语,有的老师甚至觉得新课程不过就是提出了一些新的词语。其实,每一个新词语的背后,都有它的期望和可能在实践中引起的新变化。每一个新词语的提出都是谨慎的。在新课程话语里面,有一个词语,我认为很重要,就是“课程资源”。我们以前叫“课本”,或者叫“教材”,觉得这就够了,觉得把课本教完,这就是教师的责任。但是现在不行。我们要把课本变薄或者变厚,把课本变成“我的”,带上我个人的智慧,补充相关的资源进去。
  从窦桂梅老师的课中,可以看得出来,她对教材作了大量的“补充”。第一个补充是她的粉笔字。有人会说,把课本上的字转移到黑板上,这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不一样。现在很少有人重视写粉笔字了。我的粉笔字就写得很难看。所以我不敢写粉笔字,我做PPT讲稿。但是,粉笔字本身是有某种美学效果的,它会加深学生的印象。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看老师写字的过程,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我们总觉得传统的技术都是要改变的,现代教育技术如汹涌波涛,它会把传统的技术打败。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任何技术的进步,都将使人类付出代价。我们可以从窦老师的粉笔字里看到传统的价值。第二个补充是她的“手势”。窦老师让学生们一起朗读的时候,她的手势很讲究。我估计窦老师是练习过的。我以前做老师的时候,经常在镜子面前训练我的讲课姿势。有一些专业技能就是要训练。你看窦老师的这个姿势,有一种交响乐指挥者的感觉,她整个的身体语言很美好。她在课堂上一站,她的身体语言本身就构成了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它是对课本的补充。课本很简单,就这么几个黑色的文字符号。如何使这些文字符号生发出意义来,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学生一起去解读。现在窦老师在中国的中小学的很多地方已经成为一个模仿、示范的形象。这是有意义的。有什么意义呢?就是让一些老师有一个追赶的精神目标在那里。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他需要有一些人来模仿。模仿太重要了,只是不能止于模仿。每个人心中最好有一个追赶的精神同伴,但不必将之神化。
  从窦老师的这节课中,可以看到很多有意义的地方。第一是窦老师的粉笔字;第二是窦老师的身体语言;第三是窦老师寻找的其他资源,比如窦老师提供的一段音乐。朗读的时候,有配乐。你如何配乐?你到哪里找相关的音乐?窦老师有自己的寻找。为什么一定要有配乐?你当然可以不用配乐,但是,有了配乐之后,感觉就不太一样了。人的生活是离不开艺术的。我们以前较少承认艺术的价值,中国人重实用,太注重实用了。我们不相信我们还需要艺术。可是,在人的生活中,艺术是少不了的。在老舍的小说里面,就有太多这样的艺术化的生活。在乡村,有一种人是不可以少的,那就是民间艺人。如果乡村有一个男人游手好闲,女人一般都会瞧不起他。但是,心里面还是非常欣赏的。因为那样的人也是有好处的:他浪漫,他的生活充满了艺术化的效果。你可以想象,现在的家庭装修是不是已经进入到寻常百姓的家里了?这说明生活是离不开艺术的。艺术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等会儿我还会回过头来讨论这个问题。课程资源的开发究竟应该从哪些地方去寻找?在这段录像里也许可以获得一些启示。
  我提供的“补充教材”的第二个案例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老师的“反叛”。黄老师曾经被称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叛徒”。为什么这样说呢?黄老师是个特别的老师。我本人曾听过他的讲座。他说,我上课的时候有两种模式,你要听我的课吗?好,你进来了,听好了。你要听我的课,就要忍受我上课的方式。他的第一个模式叫作“放羊式”,你不是来听我上课吗?我一句话都不说。为什么呢?他说,我把我的学生带到一个草美水肥的地方,让我的学生像羊一样去寻找最好的水、草。这有什么不好?黄玉峰老师的语文课在中国的语文教育界是很有名气的,大家可以看看关于他的一些报道。这个案例的意义就是补充资源,改变教材。他改变教材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材料,他说,我的学生自己在看书,我不要去惊扰他们。他们自己在看书,老师根本不要说太多的话。这是他的第一种教学方式。他说,还有第二种教学模式,叫作“满堂灌”。你说“放羊”不怎么样,我再上一堂给你看看,叫“满堂灌”。他说,满堂灌有什么不好,别人灌进去的是“自来水”,我灌进去的是“牛奶”。我就一讲到底,怎么啦?我的学生喜欢听我讲。
  这一点我是承认的,学生主动学习并不意味着老师不能“讲课”。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的说法是:“老师们,你只要听我讲课,看着我,要是把我搞激动了,我会讲得天花乱坠,口吐莲花,语惊四座。”好的讲课表面上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实际上不是。他的眼神在跟学员相互交流,他知道学员在想什么,他知道学员是否希望转换一个话题,他看得出他们的满意或不满。有些老师表面上是在“对话”,实际上是在“独白”。我最害怕一种老师:浑身是激情,高声呼喊:“同学们,对不对?”那同学们当然会说:“对!”或者喊:“是不是?”学生当然会回答:“是!”我在广东一所中学听一个初中数学老师上课。那个时候是夏天,这位老师化了一点点妆,上课一激动,就流汗,妆就花了。我觉得非常尴尬。这位老师很激动,她喊:“同学们,如果我们改变一个条件,是不是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学生说:“是!”整堂课就是“对不对”、“对”、“是不是”、“是”,就这样一问一答。你知道什么叫对话吗?这样的对话实际上只是独自。一个善于讲课的老师,他可能在不断地讲,但实际上他是在对话——与学生进行心和心的交流。我相信,老师是可以“一讲到底”的,这没有问题。但是,你不能总是“一讲到底”,不倾听学生的声音,那就不好。黄玉峰老师的追求,就是让他的学生自己往前走。他不断地引导他的学生自己去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在他看来,那么薄的一本语文课本,很快就能把它搞定,不需要在那里有太多的纠缠。他的学生可以在复旦大学的图书馆借书看。他的学生对复旦大学附中周围的书店都了如指掌。书店里面有什么信息,他们都知道。他的学生办了一个刊物,叫“读书与做人”。北京大学钱理群先生给他们写序,到现场去跟学生交往,他们的刊物做得很有影响。这样的语文课就变得比较丰富了。后来《中国青年报》发表有关黄玉峰老师的一篇报道,标题就叫作“语文教学的‘叛徒”’。“叛徒”两个字是打引号的,说得比较突然,但是这个“叛徒”打引号之后基本上还可以表达一个意思,就是他是在“改变”,他有“反叛”、“批判”的思维。黄老师的课为什么让人感觉到讲得好呢?因为他有个性。一个真正的有个性的教师是不会容忍没有个性的教材的。他不会容忍,他一定要把教材变得有他自己个人的精神痕迹。黄老师有一个做法——他每年都会带学生去旅游。他把它叫作“文化旅游”,尤其是去浙东一带。他把课堂带到外面,借用余秋雨的说法,叫作“文化苦旅”。现在一般的老师不敢这样做,不敢带学生出去,以前我听北京的一位老师的报告,她讲怎么带学生出去游玩,很令人感动。可惜,现在老师们不敢带学生出去,怕出事故。
  有人担心那样会耽误学生的高考,但是,黄老师的学生的高考成绩是出色的。为什么?很简单,第一,视野开阔,阅读量大。第二,通过写作带动进一步的阅读。语文有什么技巧呢?不过就是读得多,然后通过写作进一步带动阅读,就越读越多,越写越多,语文成绩就比较好了。语文课是要“听”的,但是,还有比“听”语文课更重要的,就是“读”课外书。我武断地说一句话,其实不是我个人在说,在座的有语文老师,也会同意:哪一个学生的作文写得好,不是因为他在课外读了大量的书?高中时,我的语文老师在上面讲语文课,我们自己在下面看课外书。对我影响最大的第一本书是《再寄小读者》。都高中生了,还看这种书。但是,我就觉得这本书写得好。对我影响比较大的第二本书是贾平凹的《月迹》。这是对我影响最大的两本散文。然后,我越看越多,再也不用畏惧写作文没话说了。贾平凹是怎么写文章的?这不是一个杯子吗?你说怎么写?你读多了就可以知道,它可以说很多很多。我看到一个杯子是白的,杯子上面有一个盖子,这个盖子是可以活动的。你说这不是废话吗?写的这些话都没有意义。可是,你开始说出来,说多了,就慢慢有意义了。我们要让学生学会不断地说,他慢慢就学会说话了。这就是我们做老师的使命,除了有课堂教学,一定还要有大量的相关资源,要有补充,要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我推荐的第三个“补充教材”的案例是武汉的何文浩老师。我们有些老师可能看过相关的报道。最初人们不太相信这个报道,因为报道得太离谱了。后来我问过湖北的几个朋友,他们说有这个事。
  这个何文浩老师是有绝招的。我一直在收集教师的绝招,我觉得“绝招”很重要。一个好的老师就应该有自己的绝招。这位何老师是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的一个物理老师。有关何文浩的绝招(传奇)有三:第一,课外不留作业;第二,所教的学生全部考上大学,而且都是重点大学;第三,用人有术,顽石一块的学生经他调理能成一块玉。一个好的老师除了会上课,还要善于跟学生交往。顽石一块的学生经他调理后也能成一块玉。1996年他班上三分之一的学生考上北大和清华,学生们习惯称特级教师何文浩为“何特”。你知道什么叫“特务”吗?就是有特殊任务的人,简称“特务”。他叫“何特”,就是有特殊任务、特殊魅力和特殊使命的人。

前言/序言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值得一读,观点独到

评分

还没有看,不知道内容如何

评分

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真正看不错

评分

观点新颖,很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认真阅读,呵呵

评分

同事推荐的,内容很好,很值得一看

评分

观点新颖,很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

还没有看,不知道内容如何

评分

书还不错 看过之后很有收获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