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傅老师讲〈孟子〉

听傅老师讲〈孟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傅佩荣 著
图书标签:
  • 孟子
  • 儒家经典
  • 傅佩荣
  • 国学
  • 传统文化
  • 先秦
  • 思想
  • 哲学
  • 教育
  • 解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71306
版次:1
商品编码:1005498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经典私塾班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0-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3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而智慧代表人生经验的总结式体会,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学习经典时,入门阶段难免有其限制,也就是说,即使将经典内容熟读成诵,也未必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
  于是,入门阶段所学的经典往往只是《论语》与《孟子》的部分篇章,以致对儒家的认识也还不够完整,更谈不上道家或更复杂的《易经》了。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也将日益高深开阔,然后终究要求助于更多的传统经典。
  在这个“私塾班”里,我初步预计介绍的经典有五部,就是在大家熟知的《论语》《孟子》之外,加上《老子》《庄子》与《易经》。

作者简介

  傅佩荣,1950年生,祖籍上海。曾师从哲学大师方东美先生,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曾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哲学研究所所长,荷兰莱顿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曾获台湾地区中正文化奖、最高文艺奖奖项。
  傅教授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各方面多有成就。1990年以来,傅教授每年开展200多场哲学讲座,还多次应邀前往马来西亚、韩国、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华人社团作传统文化讲座。近年来,亦曾多次受邀在祖国大陆演讲。著作逾百部,中国大陆已出版的有《孟子的智慧》、《向庄子借智慧》、《哲学与人生》、《傅佩荣<论语>心得》、《儒家与现代人生》等。

内页插图

目录

做个说话高手
善于使用比喻
6 一暴十寒
8 良知良能
10 众楚人咻之
12 何待来年
14 缘木求鱼
16 杯水车薪
18 迁于乔木
20 五十步笑百步
22 见牛未见羊
24 鱼与熊掌
26 重作冯妇
28 大旱之望云霓
30 三年之艾

创造新的格言
34 事半功倍
36 绰绰有余
38 反求诸己
40 取友必端
42 与人为善
44 出尔反尔
46 自暴自弃
48 流连忘返
50 守望相助
52 有为者亦若是
54 不为与不能
56 心悦诚服
58 手舞足蹈
60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62 兼善天下

充实基本学识
66 爱好勇敢
68 爱好财物
70 爱好美色
72 未雨绸缪
74 忧心悄悄
76 殷鉴不远
78 播恶于众
80 心意最重要
82 赵孟之所贵
84 孟子谈诗
86 尽信书不如无书

展现核心思想
90 人性与善
92 心之四端
94 顺逆人性
96 水向下流
98 食色问题
100 求则得之
102 圣人与我
104 牛山之木
106 观其眸子
108 人禽之辨
110 效法尧舜

勇于择善固执
修养功夫示范
118 勇于对抗
120 勇于无惧
122 勇于自反
124 浩然之气
126 揠苗助长
128 善于知言
130 学习孔子
132 天降大任
134 节制欲望
136 为人处事
138 求其放心
140 关于羞耻
142 考察心思
144 左右逢源
146 真诚为上

坚持人生正途
150 不是好辩
152 追随三圣
154 援之以道
156 不见诸侯
158 民贵君轻
160 君臣相待
162 不畏权贵
164 有志之士
166 豪杰之士
168 肯定狂狷
170 批判乡愿
172 三种快乐

效法圣贤典型
176 圣之清者
178 圣之任者
180 圣之和者
182 圣之时者
184 孔子从政
186 大人风范
188 为政之道
190 舜之大孝
192 人饥己饥
194 士的尊严
196 孔门弟子
198 养志为要
200 真诚相待

辨析义理之乐
204 修养六境
206 善是什么
208 信是什么
210 美是什么
212 大的意义
214 圣的意义
216 神的意义
218 天的功能
220 命的限制
222 乐莫大焉

精彩书摘

  众楚人咻之
  想要学会外文的人,应该仔细聆听孟子的建议。他说:“假定有一位楚国大夫想让他的儿子学习齐国话,那么是请齐国人来教?还是请楚国人来教?”答案很清楚,要请齐国老师。
  但是,“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来逼他说齐国话,也不可能做到”。我们学习英文就有类似的情况。反之,“如果带他到齐国都城的街坊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来逼他说楚国话,也不可能做到”。这是因为周围都是讲齐国话的人,他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因此,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不能忽略环境及应用的机会。不过,孟子所谓的“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其实是个比喻,浅显易懂,目的是要提醒宋国大臣戴不胜:“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让他住在大王宫中。

前言/序言

  “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而智慧代表人生经验的总结式体会,既完整又根本。因此,在学习经典时,入门阶段难免有其限制,也就是说,即使将经典内容熟读成诵,也未必明白其中的人生哲理。
  于是,入门阶段所学的经典往往只是《论语》与《孟子》的部分篇章,以致对儒家的认识也还不够完整,更谈不上道家或更复杂的《易经》了。但是,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我们所需要的人生智慧也将日益高深开阔,然后终究要求助于更多的传统经典。
  在这个“私塾班”里,我初步预计介绍的经典有五部,就是在大家熟知的《论语》《孟子》之外,加上《老子》《庄子》与《易经》。
悠悠万事,但求一“仁”——《孟子》思想的现代回响 在浩渺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思想的火炬,穿越时空的阻隔,依然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孟子》,这位被誉为“亚圣”的伟大思想家,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激扬的文采,为我们留下了璀璨的精神遗产。他所阐述的“仁”、“义”、“礼”、“智”等核心观念,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 本书并非对《孟子》原文的逐字逐句的解说,也不是枯燥乏味的学术考据。相反,它旨在以一种更为贴近当下生活、更具启发性的方式,引领读者走进孟子博大精深的哲学世界。我们将一同探寻“仁”的真谛,理解为何孟子会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我们将思考“义”的实践,审视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何为真正的担当与正道;我们将体会“礼”的规范,探究古老的智慧如何在人际交往和道德约束中发挥作用;我们将发掘“智”的维度,认识到智慧不仅在于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一、“仁”:人性的基石与社会的温情 “仁”是孟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也是贯穿其所有论述的红线。“仁”是什么?孟子回答得掷地有声:“仁者,爱人。”(《离娄下》)这并非简单的爱,而是建立在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对他人苦难的同情,以及对社会和谐的向往之上的深刻关怀。他用“赤子之心”来比喻人人与生俱来的善良本性,认为这种恻隐之心是“仁”的萌芽,是无需外求的道德起点。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功利、竞争、冷漠所裹挟,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似乎越来越深。孟子的“仁”思想,恰恰是对这种趋势的有力反拨。他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要丢弃那份最本真的同情心和善意。当我们看到不公,内心会产生不平;当我们看到弱者,心中会泛起怜悯;当我们面对亲友,会流露出关爱。这所有情感的流露,都是“仁”的表现。 本书将深入探讨孟子对“仁”的丰富阐释。我们将分析他如何从“四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出发,论证人性的向善。我们将探讨“仁”在个人修养中的体现,如何通过克己复礼,将仁爱之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思考“仁”如何在社会层面发挥作用。孟子强调“君仁,则政平,民和”,将“仁”视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当下,这意味着领导者应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福祉,而非仅仅追求经济增长或个人权力。同时也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具备推己及人的同理心,以“仁”的态度对待他人,构建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的社会。 二、“义”:行为的准则与道德的担当 如果说“仁”是内在的道德情感,那么“义”则是“仁”的外在行为准则。“义”意味着公正、正当、合乎道义。《孟子》中,“义”与“利”相对,孟子极力反对逐利而忘义的世风,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他强调,君子应以道义为先,即使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也要坚守道德底线。 在信息爆炸、利益多元的现代社会,“义”的边界有时显得模糊不清。什么才是真正的“义”?它如何在复杂的利益冲突中得到体现?本书将引导读者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将剖析孟子关于“见利思义”的论述,理解为何他在讨论政治时,总是强调“民之所利,义也”。我们将探讨“义”在个人选择中的意义,比如在面对职业选择、人际关系时,如何权衡利弊,做出符合道义的决定。 孟子对“义”的强调,也体现在他对“大义”的追求上。他认为,君子应有“浩然之气”,这种“气”是“集义所生”,是道德力量的源泉。这种“大义”体现在为了正义事业,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在现代社会,我们或许不必面对古代那样生死攸关的抉择,但“大义”的精神依然重要。它体现在我们维护公平正义的努力中,体现在我们为弱势群体发声的行动中,体现在我们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中。本书将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义”的现代价值,激发读者内心的道德勇气和担当精神。 三、“礼”:秩序的基石与人生的规范 “礼”,在古代社会,不仅是外在的仪式,更是维系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将“礼”视为“仁”的外在表现形式,认为“仁者,人也;礼者,义之大者也”(《离骚》)。“礼”的意义在于确立身份、区分等级、调节情感、避免冲突,从而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我们生活在一个强调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的时代,“礼”的观念似乎有所淡化。然而,过度放纵的自由可能导致混乱,而缺乏规范的人际交往则容易引发摩擦。“礼”的价值,在今天依然不容忽视。它体现在我们对他人的尊重,体现在我们遵守社会规则的自觉,体现在我们文明有礼的言行举止中。 本书将带领读者重新审视“礼”的意义。我们将探讨孟子对“礼”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繁文缛节,更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恰当处理。我们将分析“礼”如何在家庭、职场、公共场合发挥作用,如何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我们还将思考,在现代语境下,如何理解和践行“礼”,如何在尊重个性的同时,保持社会的秩序与和谐。这并非要求我们回归古代的繁琐礼仪,而是要理解“礼”背后所蕴含的尊重、谦逊、克制等普适性价值观,并将其融入现代生活。 四、“智”:洞察人性的智慧与明辨是非的能力 “智”,在孟子思想中,不仅仅是知识的渊博,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事物的明辨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他强调“智者,不惑”(《子罕》),意味着真正的智慧能够帮助人辨别真伪,抵制诱惑,做出明智的判断。 在信息爆炸、观点纷杂的现代社会,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智”。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如何去伪存真?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如何去粗取精?面对各种诱惑,我们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孟子关于“智”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书将深入探讨孟子对“智”的理解。我们将分析他如何通过“孟子见梁惠王”等经典篇章,展示其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能力。我们将学习他如何运用比喻、类比等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复杂的道理。我们将探讨“智”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学习、思考、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成为一个“不惑”之人。同时,我们也将思考“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个拥有智慧的社会,才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在古老智慧中,寻觅现代力量 《孟子》的思想,犹如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实践智慧。本书并非是冰冷的研究报告,而是希望成为一本温暖的向导,带领您在悠悠万事中,寻觅那份对“仁”的坚守,对“义”的担当,对“礼”的尊重,对“智”的追求。 无论您是初次接触《孟子》的读者,还是对儒家思想已有一定了解的求知者,本书都将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视角,以及富有启发性的解读,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孟子的思想,并从中汲取力量,应用于您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之中。 让我们一起,在古老智慧的光芒下,思考人生的价值,体悟道德的力量,构建更美好的自己,也为一个更加和谐、充满温情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这趟思想之旅,将是充满发现与启迪的旅程,而孟子,这位穿越千年的智者,将永远是您最忠实的向导。

用户评价

评分

拿到这本书,尚未细读,但书名“听傅老师讲〈孟子〉”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真正走进古人思想,而非停留在表面解读的读物。那些晦涩难懂的古文,即使配上注释,也常常让人望而却步,难以体会其精髓。而“听傅老师讲”这样的表述,立刻勾勒出一种生动、互动的画面感。我能想象傅老师在课堂上,用他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那些看似遥远的哲学概念,化作一个个触手可及的故事和道理。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传承和启迪。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孟子“浩然之气”的养成,体会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更能领悟他“先义后利”的人生追求。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价值观多元甚至有些混乱的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能够稳定心神、提供精神支撑的智慧。《孟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在这一点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猜想,傅老师会以一种充满智慧和幽默的方式,带领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孟子思想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适应性和普适性。这本书,或许能为我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迷茫和困惑,提供一些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让我学会如何在纷繁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坚定。

评分

拿到《听傅老师讲〈孟子〉》这本书,我便被它所传达的那种亲切感和权威性所吸引。我曾接触过一些关于古代哲学的解读,有些过于学术化,让我觉得距离遥远;有些则过于通俗化,又担心丢失了原著的精髓。而“傅老师讲”这样的表述,恰好点燃了我对于一位循循善诱、学识渊博的导师的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不再只是“听”到孟子的思想,而是能够真正“理解”和“体会”到。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傅老师会如何解读孟子那句掷地有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又有着怎样深刻的警示意义?我猜想,他会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为我们剖析那些隐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方向和价值。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我理解孟子“天爵”与“人爵”的区别,明白真正的价值在于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而非外在的功名利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打开一扇窗,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孟子》这部经典所蕴含的无穷智慧,并将其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指引我前进的灯塔,让我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评分

说实话,我对《孟子》原著的阅读体验一直不算顺畅,那些文言文的跳跃性和断代感,常常让我力不从心,读了前几页就难以继续。这次看到《听傅老师讲〈孟子〉》这本书,我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我希望能有一位优秀的导览者,能够带领我跨越语言的障碍,真正领略孟子思想的魅力。我期待傅老师能够用一种现代人能够接受的方式,去解读孟子关于“仁”、“义”、“礼”、“智”等核心概念。特别是“性善论”,这是孟子思想的基石,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并结合当下社会现象,引导读者进行思考。我尤其好奇,傅老师会如何处理孟子书中那些略显激进的政治主张,例如“民贵君轻”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是否有其借鉴意义?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证明孟子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如何通过“仁政”来化解社会矛盾,如何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担当的公民?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摆脱对《孟子》的刻板印象,发现其思想中蕴含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从而真正受益于这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我总是渴望能够深入理解那些经典著作中蕴含的智慧。然而,古籍的阅读并非易事,语言的隔阂、历史背景的差异,都可能成为我们接近先贤思想的阻碍。《听傅老师讲〈孟子〉》这个书名,立刻引起了我极大的关注。我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孟子》的解读,更像是一次与智者的对话,一次在傅老师引导下的思想之旅。我猜想,傅老师的讲解会如同他授课风格一样,深入浅出,引人入胜。他会如何将孟子关于“仁义”的宏大理论,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实践的道理?他会如何阐释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批判性思维,并鼓励我们独立思考?我尤其期待傅老师能够解析孟子“四端说”,比如“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如何帮助我们理解人性的基础,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培育和发扬这种善良的品质?这本书,或许能为我解答许多困惑,比如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道德底线,如何在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我希望能从中汲取力量,理解并践行孟子所倡导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博大胸怀,让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和充实。

评分

初次接触《论语》,是在中学时代,懵懂中读过一些片段,觉得古奥难懂,断断续续,未能深入。直到近几年,才真正开始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孟子的“性善论”以及其“仁政”思想,总觉得其中蕴含着解决当下社会某些困境的智慧。《听傅老师讲〈孟子〉》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这本书,但仅仅从这个名字,我便能想象出傅老师那循循善诱、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我曾听过一些关于古代经典解读的课程,有些老师过于侧重学术考据,让人望而却步;有些则过于浅显,流于泛泛而谈,不够深入。我期待这本书能做到恰到好处,既能保留孟子思想的原汁原味,又能用现代人的语言和视角去解读,让那些看似遥远的古代思想,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猜想,傅老师会在讲解中穿插很多历史典故和生动的事例,让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哲学,以及他“仁者无敌”的宏大理想。我尤其好奇,在当今这样一个物质至上、竞争激烈的社会,孟子的“仁”和“义”还能扮演怎样的角色?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指引我们在复杂的现实中,找到内心的安宁和行为的准则?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跟随傅老师的指引,走进孟子的世界,感受那份深邃的智慧。

评分

不错,通俗易懂,喜欢这个系列

评分

写的蛮好的。愿意推荐给其他人。

评分

不错,通俗易懂,喜欢这个系列

评分

评分

傅老师的这套国学丛书全都入手了。通俗易懂,非常好!推荐阅读和收藏!

评分

写的蛮好的。愿意推荐给其他人。

评分

感觉好极了感觉好极了

评分

非常满意非常满意非常满意

评分

不错,通俗易懂,喜欢这个系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