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著作全集:前批判时期著作1(1747-1756)

康德著作全集:前批判时期著作1(1747-1756)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秋零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0410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074048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3-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康德的著作素以语言晦涩著称,这不仅源自康德本人哲学思想的艰深,同时也源自康德时代德语与现代德语的差距。更何况,康德生活在东普鲁士的哥尼斯贝格城,相对来说是文化上的一个“穷乡僻壤”。康德的德语,无论是在语法还是在句法上,都明显带有普鲁士方言的痕迹。《康德著作全集(第1卷):前批判时期著作(1747-1756)》内容讲述了论物体的力、对莱布尼茨学派活力学说的研究、什么把活力的一种新测算表现成为大自然真正的尺度、地球绕轴自转问题研究、地球是否已经衰老等。

目录

中译本序 哲学的开普勒改革
1747年 活力的真正测算
献词
前言
第一章 论物体的力
第二章 对莱布尼茨学派活力学说的研究
第三章 什么把活力的一种新测算表现成为大自然真正的尺度

1754年
地球绕轴自转问题研究
地球是否已经衰老

1755年
一般自然史与天体理论
献词
前言
全书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 恒星中一般性系统状态的综述 兼论这样的恒星系的众多

第二部分 论大自然的初始状态、天体的形成、天体运动的原因以及它们的系统关系,既特别就行星而 言,也涉及整个造化
第一章 论行星系的起源及其运动的原因
第二章 论行星的不同密度以及它们质量的关系
第三章 论行星转道的偏心率和彗星的起源
第四章 论卫星的起源和行星的绕轴运动
第五章 论土星球,并根据土星环的情况计算土星每日的自转
第六章 论黄道光
第七章 在无限时间和空间的整个范围内论造化
第八章 关于世界结构布局的力学学说的正确性、尤其是关于当前力学学说的可靠性的一般证明

第三部分 以大自然的类比为基础在不同行星居民之间进行比较的尝试
论火
设计的理由
第一章 固态物体与流质物体的本性
第二章 论火的物质及其变易、热与冷
形而上学认识各首要原则的新说明
设计的理由
第一章 论矛盾律
第二章 论规定的、普遍充足的理由律
第三章 描述形而上学认识的两个从规定理由律得出的、富含结论的原则

1756年
地震的原因
地震中诸多值得注意的事件
地震的继续考察
物理单子论
前言
物理单子论
第一章 物理单子的存在与几何学的一致性
第二章 物理单子最普遍的属性,它们在不同的单子中各不相同,有助于理解物体的本性
风的理论
中德人名对照表
后记

精彩书摘

  由于在一个事物的特性中所出现的一切,都必须能够从自身包含着该事物的完备根据的东西推导出来,所以,广延的特性、从而还有广延的三维度,也将建立在实体就与之联结的事物而言所拥有的力的特性之上。一个实体与另一个实体联合发挥作用所凭借的力,不能被设想为没有某个在它起作用的方式中表现出来的规律。由于实体相互起作用所遵循的规律的方式也必然规定着许多实体结合与复合的方式,所以,度量一大批实体(即一个空间)所遵循的规律或者广延的维度,就产生于各实体凭借自己本质性的力追求结合所遵循的规律。
  三维度之所以产生,似乎是由于各实体在实存的世界中如 此相互作用,以致作用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据此我认为:各实体在我们作为一个部分的实存世界中具有这样的本质性的力,以致它们在相互的结合中按照距离的双倍反比从自身扩展其作用;其次,由此形成的整体凭借这一规律而具有三重维度的特性;再次,这一规律是随意的,上帝也可能选择另一个规律,例如三倍的反比;最后,从另一个规律也可以引申出具有另一些特性和度量的广延。关于所有这些可能的空间类型的科学,显然是有限的知性所能够从事的最高级的几何学。我们在自己这儿发现不可能想象一个多于三维度的空间,这种不可能性之所以产生,在我看来乃是由于我们的灵魂同样按照距离的双倍反比规律接受从外部来的印象,由于灵魂的本性自身注定不仅仅如此承受,而且也以这种方式向自身之外起作用。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存在即是合理”是黑格尔讲的?抱歉我在上面没有表达清楚。我想说的是“中国或者东方的(也即我们说的西方的对面)如果存在,如果我们认可‘存在即是合理‘的说法,即是稍显霸道,那么东方的东西自有其自己的价值体系,不需要用其它的体系来证明自己”。不知这样是否稍微说清楚了写。因此我

评分

  

评分

  这两句话透出一种古怪的母子关系,母亲仰仗儿子生活,并感谢他的照料;儿子在赡养母亲之外却不想与她有任何情感交流。托宾没有交代疏离关系的来由,也没有为两位主角在结尾解开困境。他只敏感地截取了生活的某个片段,就像在都柏林寒冷而空旷的街道偶遇一对不快乐的母子争吵。陌生人转身离开,我们对他们生活的窥探结束,只为他们的关系感到莫名和好奇——这世界上的母子关系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亲密的、疏离的、相爱的或怨恨的,绝对不只有伟大、光荣、正确这一种邢台的。并且,在足够长的时间中,任何关系都是流动的,变化的。没有任何关系是一成不变的伟大。

评分

  托宾笔下的母子仍有相爱的,但他们的关系不能以母爱伟大为终点。他没有逃避过任何一次深入挖掘母子关系的可能。在开篇故事《借口》中,儿子是位盗名画的小偷,刚得手一幅伦勃朗的油画,价值连城。他妈妈是位酗酒妇人,在酒吧喝上两杯后随意与人聊天,被便衣套话,透露儿子偷画之事。小说中,儿子始终没有透露对母亲的态度,只寻思着如何把画卖掉,最后他察觉盗窃已暴露,打算将油画烧毁。他和母亲唯一的会面发生在烧画前,他送生活费给母亲,只留下一句话:你不要聊起我。而收下钱的母亲则黯然道谢,并说:“你用你的方式把我照顾得很好。”

评分

康德的著述和讲课使他称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哲学家,他的影响开始走出科尼斯堡,很多学生慕名而来成为他的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与哥德和席勒一起成为魏玛古典派顶梁柱的赫尔德。尽管如此,康德很长的时间里没有得到教授职位,期间他拒绝了科尼斯堡提供给他的诗学艺术教授聘书。他还拒绝了来自埃尔朗根大学和耶拿大学的教授聘书,他只愿意在科尼斯堡大学担任哲学教授,因为他不愿意离开家乡,而且身体状况也不允许他迁居他乡。康德在给友人的信中说:“我胸腔狭窄,心脏和肺的活动余地很小,天生就有疑病症倾向,小时候甚至十分厌世。”

评分

  在尼采的理解中,这是因为,人类,“无论是最伟大的还是最渺小的,我看到他们都赤身裸体——他们都还太人性了。”尼采认为,歌德是最接近他超人理想的人物。“他追求的是整体性;他反对理性、感性、情感和意志的分裂,他使自己契合整体性,他创造了他自己。”(《偶像的黄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