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經濟學的精華,體現於經濟麯綫之間的幾何關係。公式和方程背得再熟,考試過後可能煙消雲散;但是幾何關係掌握以後,就不容易忘記。“幾何地”學好經濟學,就像學會遊泳一樣,盡管幾年不練,以後可能遊得不那麼快瞭,但是跳進水裏總還是能遊,學會瞭的技能是忘不瞭的。
——王則柯
我非常認同王則柯教授圖解經濟學的想法,在多年為嶺南學院本科生講授宏觀經濟學積纍的講義基礎上,撰寫此書。書中追求凱恩斯王義和古典主義的緊密鮚閤,追求中美經濟事實與宏觀經濟理論的緊密結閤,把宏觀經濟學中最要緊的“筋骨”幾何地勾勒齣來,增進讀者的認同感與學習興趣。
——徐現祥 內容簡介
王則柯教授主編的《圖解經濟學叢書》自齣版以來,受到國內經濟學專業師生和對經濟學感興趣的社會讀者廣泛歡迎。本書是在作者為嶺南學院本科生講授“宏觀經濟學”和多年教學實踐積纍基礎上撰寫的。
本書追求讀者友好,深入淺齣地把宏觀經濟學裏的兩大傳統(凱恩斯主義和古典主義)“緊密結閤”起來,把宏觀經濟學中最要緊的“筋骨”幾何地勾勒齣來,以總供給和總需求模型為核心,係統闡述瞭現代宏觀經濟學理論。作者首先闡述總供給麯綫背後的經濟學故事,在長期中,總供給麯綫為什麼會不斷嚮右平移?這是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範疇,重點介紹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和新經濟增長理論;在短期中,總供給麯綫是嚮右上方傾斜的,背後的機製是什麼?著重闡述新古典主義和新凱恩斯主義殊途同歸的解讀;接著把目光轉嚮總需求麯綫,重點介紹IS-LM模型,並從中推導齣總需求麯綫,講述其背後的經濟學故事;最後“學以緻用”,探討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機製、爭論和績效等。
本書追求宏觀經濟事實與宏觀經濟理論相結閤,從中美兩個大國的宏觀經濟事實到宏觀經濟理論,再到宏觀經濟運行,把宏觀經濟運行中最重要的“筋骨”用幾何圖形勾勒齣來,提高讀者學習興趣,增進理解,並有助於教師更有效地講授宏觀經濟學知識。
本書的讀者群比較廣泛,不僅適用於全國各經濟管理院校財經專業的廣大教師、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學,還適閤於各級政府經濟管理部門的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同時也可作為對經濟學感興趣的社會自學者之必讀參考書。 作者簡介
王則柯,男,1942年齣生,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國際商務係教授,碩士生及博士生導師。
王則柯於196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數學力學係數學專業,導師是江澤涵教授和薑伯駒教授,1978年開始在中山大學任教。近年來,他主要緻力於經濟學教育現代化的工作,偶爾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錶觀察和提供意見。
1981年以來,王則柯教授作為訪問學者先後訪問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美國伯剋利加州大學,作為富布賴特學者訪問美國密歇根大學;1991年3月曾應邀到荷蘭梯伯格大學擔任經濟學研究中心首次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與美國數學傢斯蒂芬·斯梅爾和經濟學傢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有過互訪的交往。
目前,王則柯教授還是中山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廣州市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王則柯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微觀經濟學,博弈論和信息經濟學,曾經參與發起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金融數學、金融工程和金融管理》。近年來,王則柯教授發錶論文
《商品經濟和知識分子》、
《頭啖湯精神與零利潤定理》、
《美國聯邦個人所得稅的沉重代價》、
《價格機製勞動價值說的局限和誤導》、
《政治經濟學與民族凝聚力》、
《“西方經濟學”不是一個科學的學科概念》、
《“物以稀為貴”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
《下決心重寫政治經濟學》、
《言論多元化——麵嚮信息時代的製度建設》、
《經濟學:捍衛理論,還是發展理論·》、
《“文明傘”何堪社會評價的重任》、
《“永芳堂”故事與首長問責製》、
《拼湊長假期的效率損失》、
《無視科學底綫的大膽創新——陳禹、謝康“信息資源豐裕係數”評述》、
《國傢現代化是整體的演進》、
《“張五常熱”和“吉芬現象”》、
《私權是大公無私的基礎》、
《製度和法規第一,建設信譽社會》
等數十篇;齣版著作
《混沌與均衡縱橫談》(中華書局, 1990, 香港)、
《價格與市場-市場經濟的價格理論及其應用》(中國經濟齣版社, 1994, 北京)、
《經濟均衡的理論與算法》(科學齣版社, 1994, 北京)、
《童心與發現》(三聯書店, 1996, 北京)、
《博弈論平話》(中國經濟齣版社, 1998, 北京)、
《美國稅製》(中國經濟齣版社, 1999, 北京)、
《信息經濟學淺說》(中國經濟齣版社, 1999, 北京)、
《拓撲學方法和經濟學應用》(中國經濟齣版社, 1999, 北京)、
《愛心護天纔——博弈論大師納什的故事》(三聯書店,2000, 6, 北京)、
《我們都是納稅人》(廣東經濟齣版社, 2000, 6, 廣州)、
《嶺南筆記》(福建人民齣版社, 2001, 福州)、
《排隊的文明》(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2001, 北京)、
《自由的煩惱》(社會科學文獻齣版社, 2001, 北京)、
《經濟學拓撲方法》(北京大學齣版社,2002)、
《感受普林斯頓》(南方日報齣版社,2003, 北京)、
《解釋的睏惑》(中信齣版社, 2003, 北京)、
《新編博弈論平話》(中信齣版社, 2003, 北京)、
《經濟學課堂》(中國經濟齣版社, 2004, 北京)、
《博弈論教程》(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2004, 北京)、
《圖解微觀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2005, 北京)
等二十餘種。 目錄
第I篇 導論
第一章 宏觀經濟現象鳥瞰
1.1 中國宏觀經濟之旅
1.2 美國宏觀經濟之旅
1.3 中美宏觀經濟之旅小結
1.4 宏觀經濟現象的“生産”
1.5 如何找到數據
1.6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宏觀經濟學鳥瞰
2.1 宏觀經濟學傢研究什麼
2.2 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曆程
2.3 拜訪宏觀經濟學的“長兄”:微觀經濟學
2.4 本書之旅
2.5 本章小結
第Ⅱ篇 總供給
第三章 新古典經濟增長理論
3.1 經濟增長的典型事實
3.2 經濟增長理論所研究的核心問題
3.3 資本積纍與經濟增長
3.4 儲蓄率與經濟增長
3.5 人口增長與經濟增長
3.6 是否存在趕超?
3.7 本章小結
第四章 新經濟增長理論
4.1 索羅模型中的技術進步
4.2 超越索羅模型:新經濟增長理論
4.3 新古典增長理論與新增長理論
4.4 經濟增長核算
4.5 亞洲經濟增長奇跡
4.6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總供給
5.1 短期生産與短期總供給麯綫
5.2 菲利普斯麯綫
5.3 從菲利普斯麯綫到總供給麯綫
5.4 供給衝擊對總供給麯綫的影響
5.5 總供給麯綫的其他推導方法
5.6 本章小結
第Ⅲ篇 總需求
第六章 IS_LM模型
6.1 凱恩斯交叉圖
6.2 IS麯綫
6.3 LM麯綫
6.4 IS—LM模型
6.5 本章小結
第七章 總需求:IS—LM模型的應用
7.1 IS—LM模型中的市場失衡
7.2 從IS—LM模型到總需求麯綫
7.3 需求衝擊對總需求麯綫的影響
7.4 一個案例:“大蕭條”
7.5 本章小結
第Ⅳ篇 宏觀經濟管理
第八章 宏觀經濟管理的目標
8.1 通貨膨脹
8.2 失業
8.3 經濟增長、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之間的聯係
8.4 熨平經濟波動
8.5 本章小結
第九章 宏觀經濟管理政策及其機製
9.1 IS—LM模型中的貨幣政策
9.2 IS—LM模型中的財政政策
9.3 IS—LM模型中的貨幣、財政政策配閤
9.4 IS—LM模型中的貨幣政策再討論
9.5 總供求模型中的需求管理
9.6 總供求模型中的供給管理
9.7 本章小結
第十章 宏觀經濟管理的挑戰及其績效
10.1 經濟政策的基本原理
10.2 時滯
10.3 不確定性
10.4 盧卡斯批判
10.5 規則與相機決策
10.6 李嘉圖等價
10.7 宏觀經濟管理的績效
10.8 本章小結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第二章 宏觀經濟學鳥瞰
通過第1章的中美宏觀經濟之旅,你是否已經對宏觀經濟學有瞭初步的感塏性認識?比如中美在過去半個世紀裏都實現瞭持續的增妊,但在增長過程中也都經曆瞭經濟衰退,而且在經濟衰退、復蘇的崗期性變動中,經濟體中的失業和通貨膨脹也都隨之變化。也許你正為這些宏觀經濟現象而苦惱;這些宏觀經濟現象背後的機製是什麼?政府在這些宏觀經濟現象中扮演什麼角色?
正愛因斯坦所言“整個科學不過是日常思考的精練而已”,如果你正在為上述問題或類似問題所睏,祝賀你!因為,你正在像宏觀經濟學傢一樣思考,盡管你目前可能還不清楚宏觀經濟學傢研究什麼。
在本章,我們將開始宏觀經濟學之旅,看一看宏觀經濟學傢都在忙些什麼;瞭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曆程;拜訪一下宏觀經濟學的“長兄”--微觀經濟學,進步增進對宏觀經濟學的理解;最後鳥瞰一下本書。
2.1 宏觀經濟學傢研究什麼
在中美宏觀經濟之旅中,你也許已經感悟到,宏觀經濟學傢研究的是整體經濟行為。雖然,任何一個經濟體的運行,都依楨成韆蔔萬個傢庭、企業和政府的個體行為,但是,宏觀經濟學關注的焦點卻是這些個體行為的總體結果。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部名為《圖解宏觀經濟學》的圖書的詳細簡介,但其內容完全圍繞其他主題展開,旨在避開宏觀經濟學的範疇: --- 《宇宙深處的低語:新一代射電天文學的探索與未來》 圖書簡介 序章:寂靜中的迴響 自古以來,人類便仰望星空,試圖在無垠的黑暗中捕捉宇宙的秘密。隨著技術的飛速進步,我們的感知能力已不再局限於肉眼可見的光譜。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二十一世紀射電天文學的前沿陣地,探索那些隱藏在電磁波譜最長波段、最微弱信號背後的驚人發現與未解之謎。這不是一本關於金融市場波動或國民收入核算的教科書,而是關於我們身處何方,以及我們可能並不孤單的深度思考。 第一部分:電波的捕捉——新一代射電望遠鏡的革命 射電天文學是理解宇宙結構、演化和基本物理定律的鑰匙。過去十年,全球範圍內湧現齣數個裏程碑式的射電觀測設施,徹底改變瞭我們接收宇宙信息的方式。 1. 陣列的崛起:從單碟到乾涉測量 本部分詳述瞭新一代巨型乾涉陣列的設計哲學與工程壯舉。我們重點介紹瞭平方公裏陣列射電望遠鏡(SKA)的宏大願景,它不僅僅是一個望遠鏡,而是一個橫跨兩大洲、由數萬個天綫組成的分布式超級傳感器。深入剖析瞭甚長基綫乾涉測量(VLBI)技術如何通過原子鍾同步和數據關聯,實現跨越數韆公裏的有效口徑,達到前所未有的角分辨率。我們還將探討低頻射電天文的挑戰——地球電離層帶來的散射和吸收效應,以及如何通過復雜的自適應波前矯正技術來剋服這些限製。 2. 脈衝星:宇宙的精確時鍾 脈衝星,作為高速鏇轉的中子星,是宇宙中最穩定的自然時鍾。本書詳細介紹瞭脈衝星計時陣列(PTA)如何利用這些“燈塔”來探測超低頻引力波。我們將探討國際脈衝星定時閤作組織(IPTA)如何整閤來自全球望遠鏡的數據,搜尋背景引力波的“嗡嗡聲”,這種聲音可能源於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早期宇宙事件,或是超大質量黑洞並閤的殘留效應。此外,我們還將介紹如何利用毫秒脈衝星的精準計時來檢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極端引力場下的有效性。 第二部分:黑暗宇宙的揭示——從暗物質到係外行星大氣 射電波段的觀測,尤其是在低頻和高頻的特定窗口,為我們提供瞭觀測傳統光學望遠鏡無法觸及的宇宙區域的視角。 3. 宇宙再電離時代的幽靈信號 宇宙誕生後約三億年,宇宙物質從黑暗的、中性的氫氣(21厘米綫)狀態,逐漸被第一代恒星和類星體産生的紫外光加熱並電離。這個“黑暗時代”的結束是宇宙曆史上的關鍵轉摺點。本書深入探討瞭H I譜綫(21厘米中性氫譜綫)觀測的難度與重要性。我們分析瞭如EDGES實驗等在這一領域取得的初步、但充滿爭議的成果,以及未來大型陣列如Square Kilometre Array Low-Frequency(SKA-Low)將如何精確描繪齣宇宙中第一批結構形成的“胎記”。 4. 係外行星的電磁簽名 射電天文學正成為搜尋宜居係外行星的重要輔助手段。本書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監測係外行星磁場與主恒星(特彆是M型紅矮星)之間的磁層相互作用産生的射電輻射爆發(如耀斑和磁層耦閤輻射)來推斷行星是否存在強大磁場。一個強大的磁場被認為是行星生命免受恒星風侵蝕的關鍵保護傘。我們還討論瞭如何利用射電望遠鏡對係外行星大氣中特定分子(如水蒸氣或甲烷)發齣的微弱鏇轉振動態譜綫進行探測的可能性和當前的技術瓶頸。 第三部分:前沿挑戰與未來展望 射電天文學的未來充滿瞭激動人心的技術挑戰和觀測機遇。 5. 乾擾的戰爭:射電寜靜區的守護 現代社會産生的射電信號(如移動通信、GPS、衛星廣播)對微弱的宇宙信號構成瞭前所未有的威脅。本部分探討瞭射電天文學傢如何與全球監管機構閤作,劃定和保護“射電寜靜區”(Radio Quiet Zones)。此外,詳細介紹瞭先進的信號處理技術,如基於機器學習的射頻乾擾(RFI)抑製算法,它們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準確性,將人造噪音從科學數據中剝離齣來,確保我們能聽到來自數十億光年外的微弱迴響。 6. 引力波與電磁波的聯閤觀測 近年來,引力波探測的成功開啓瞭多信使天文學的新紀元。本書強調瞭射電天文學在這些事件中扮演的關鍵補充角色。例如,在雙中子星並閤事件(如GW170817)中,射電波段的持續噴流觀測(Afterglow)提供瞭關於事件的物質拋射速度、磁場強度和宇宙重元素(如金、鉑)形成過程的寶貴信息。展望未來,我們討論瞭如何提升射電望遠鏡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在引力波事件發生的瞬間捕捉到首次電磁輻射。 結語:聆聽宇宙的交響樂 《宇宙深處的低語》旨在揭示射電天文學傢們如何以最原始的工具——電磁波——來解構宇宙的演化史、物質的終極形態以及我們自身在其中的位置。從地球上復雜的工程奇跡到遙遠星係間的粒子相互作用,本書提供瞭一個全麵、生動的視角,展現瞭當代天文學傢如何將寂靜的夜空轉變為一場永不停歇的宇宙交響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