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既然是“文学”概论,就要讲文学、讲作品,讲其感动人的地方,讲其审美的价值。
我所重视的乃是启发性,而启发性也正是一种学术的追求。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是作者在日本爱知大学讲授中国文学的讲稿。全书共分五编,一编为总论,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加以考察,其余四编分论诗赋、词曲、小说、文章,即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源流演变、体制风格。鉴于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研究偏重于史的描述和单个作家、作品的评论,《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建立了一种多侧面的透视文学现象的方法和概论式的分析体系。全书内容简明扼要,又具有理论深度,被多所高校选为教材。
作者简介
袁行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研究》、《中国文学概论》、《中国诗学通论》等,主编有四卷本《中国文学史》及四卷本《中华文明史》。
目录
自序
引言
第一编 总论
第一章 中国文学的特色
第一节 诗是主流
第二节 尚善的态度
第三节 乐观的精神
第四节 含蓄美
第二章 中国文学的分期
第一节 中国文学分期的依据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分期
第三章 中国文学的地域性与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地域性
第二节 中国文学家的地理分布
第四章 中国文学的类别
第一节 宫廷文学
第二节 士林文学
第三节 市井文学
第四节 乡村文学
第五章 中国文学的趣味——儒释道三家思想对文学的浸润
第一节 孔门诗教与中国文学
第二节 禅与中国文学
第三节 老庄自然主义与中国文学
第六章 中国文学传播的方式与媒介
第一节 口头流传与演唱
第二节 纸的发明与传抄、题写、干谒
第三节 印刷术的发明与文学作品的普及
第七章 中国文学的鉴赏
第一节 滋味
第二节 意境
第三节 寄托
第四节 博采
小结
第二编 诗赋论
第一章 中国诗歌的三个源头
第一节 《诗经》:天籁之歌
第二节 《楚辞》:神人之间
第三节 汉乐府:缘事而发
第二章 诗赋消长
第一节 汉赋之兴
第二节 古体诗的兴盛
第三节 古体向近体的过渡与赋的骈化
第三章 诗歌的高峰:唐诗
第一节 走上巅峰
第二节 走下巅峰
第四章 宋诗的新变与诗学的繁荣
第一节 宋诗的新变
第二节 诗学的繁荣
第三节 赋与诗的同步兴盛与渐趋衰微
第五章 诗的落潮:元明清诗
第一节 宗唐与宗宋
第二节 流派纷呈的清诗
第六章 诗赋的体制与风格
第一节 古体诗的格律
第二节 近体诗的格律
第三节 诗和赋的文体特征
小结
第三编 词曲论
第一章 词的兴起与演变
第一节 词的兴起与文人的尝试
第二节 北宋词:雅与俗
第三节 南宋词的新貌
第四节 元明清词:延续中的收获
第二章 元曲
第一节 元代散曲:一种新兴的歌曲
第二节 波澜壮阔的元杂剧
第三节 宋元南戏及其地方色彩
第三章 明清传奇
第一节 传奇的兴起及其在明代的兴盛
第二节 清代传奇的亮点
第四章 词曲的体制与风格
第一节 词曲的格律
第二节 词和散曲的文体特征
第三节 杂剧和传奇的体制
小结
第四编 小说论
第一章 小说的概念及其兴起
第一节 早期的小说概念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初具规模的小说
第二章 有意为小说
第一节 从唐传奇到《聊斋志异》
第二节 瓦舍说书
第三章 明清长篇章回体小说
第一节 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形成
第二节 从瓦舍到案头
第三节 近代小说观念的进化
第四章 小说的体制与风格
第一节 小说的体制
第二节 小说的风格特征
小结
第五编 文章论
第一章 文章的起源与流变
第一节 上古散文的辉煌
第二节 骈文的出现及其与散文的互动
第三节 唐宋以降的古文与骈文
第二章 文章的体制与风格
第一节 散文的体制与风格
第二节 骈文的体制与风格
小结
余论
后记
再版后记
精彩书摘
第六章中国文学传播的方式与媒介
文学传播,是研究文学应当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传播的方式和媒介有所改变,并更加丰富,这对文学作品的流传,进而对文学创作都产生了直接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古代文学传播的方式与媒介多种多样,本章只能选其比较重要而且有趣的若干方面略作说明,实际上是带有举例性质的,希望引起读者对这个问题进一步研究的兴趣。
第一节口头流传与演唱
口头流传或者说口耳相传,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方式,至今仍然没有废除。上古时代的文学作品,无论神话、诗歌,都是先在口头流传,然后才用文字记录下来。那些上古的歌谣,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相传是黄帝时的歌谣,记录在《吴越春秋》这部书中。再如《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相传是伊耆氏时的歌谣,记录在《礼记》这部书中。又如《候人歌》:“候人兮猗。”相传是大禹治水时,他的妻子涂山女等候他时所唱的,记录在《吕氏春秋》这部书中。姑且不论这些歌谣的时代是不是真的那么遥远,但可以肯定的是从口头流传到用文字记录下来,经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诗经》中的那些诗歌,原先也是在口头流传的,到了春秋中叶才经过整理并用文字记录下来。
前言/序言
1987年9月,我应日本爱知大学中岛敏夫教授的邀请,讲授中国文学概论。课后途经香港回国。香港出版界的人士看了我的讲稿后,决定付梓印行。在他们的热诚关怀下,这本小书得以与读者见面了。
这本书虽然是为外国入学习中国文学而写的,但也充分考虑到中国读者的需要。长期以来,我们对中国文学的研究,偏重于史的描述和单个作家、作品的评论,而缺少多侧面的透视和总体的论述。文学史的编写体例已形成一种模式,一时难以突破。在这种情况下,尝试着用概论的方式阐述中国文学,也许可以为读者提供若干新的视点,从而使读者对中国文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前人和时贤的多种论著,凡有引用,均已标明。有的启发我深入思考,有的提供我研究的线索,或未一一注出,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郭绍虞先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褚斌杰先生的《中国古代文体概论》、齐治平先生的《唐宋诗之争概述》给我教益尤多,应特别提出致谢。完稿之后,承孟二冬君和马自力君为我核对了全部引文,感谢不尽。限于学力,书中定有不少疏漏谬误之处,敬祈读者教正。
最后,我由衷感谢爱知大学,感谢中岛教授,如果没有他们的邀请和“命题”,我是不会想到撰写这本书的。
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是作者在日本爱知大学讲授中国文学的讲稿。全书共分五编,第一编为总论,从宏观的角度对中国文学加以考察,其余四编分论诗赋、词曲、小说、文章,即论述各种文学体裁的源流演变、体制风格。鉴于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研究偏重于史的描述和单个作家、作品的评论,《中国文学概论(增订本)》建立了一种多侧面的透视文学现象的方法和概论式的分析体系。全书内容简明扼要,又具有理论深度,被多所高校选为教材。袁行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主要著作有:《中国诗歌艺术研究》、《陶渊明研究》、《陶渊明集笺注》、《中国文学概论》、《唐诗风神及其他》、《中国诗学通论》(合著)等,主编有四卷本《中国文学史》及四卷本《中华文明史》。
评分
☆☆☆☆☆
非常好的学习资料,很喜欢袁行霈的著作
评分
☆☆☆☆☆
我们这个小团体本来有三个人,他加入后就变成了四个。我们三个本是个铁三角,他的加入让我们始料不及。拉帮结派是很早以前的事儿啦,我们都已经开始想象着逃离学校,走向人生舞台。他名叫艾德里安?芬恩,一个高挑而羞涩的男孩,起先总低着头朝下看,什么都放在自己心里。刚开始那一两天,我们几乎都没注意到他:我们学校从来不搞欢迎仪式,更不必说其反面了——新生惩戒仪式。我们只是意识到他在那儿,然后就等着。
评分
☆☆☆☆☆
物流很快,书是正本,谢了。
评分
☆☆☆☆☆
中国文学史的补充
评分
☆☆☆☆☆
不错的
评分
☆☆☆☆☆
因为是要提升文学素养,所以才买了这本书,还不错
评分
☆☆☆☆☆
比较不错?
评分
☆☆☆☆☆
很棒的书,屯着暑假看啊,看书总比颓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