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行业和企业借鉴的战略思维案例集。郎咸平从LG的十年蜕变、现代汽车向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商进军、佳能十年腾飞、三菱财阀式架构等诸多企业事例进行分析,倡导中国企业家应该具备的新思维:认清事物本质,从危机中寻找转机。本书所引案例包括:LG、现代汽车、台积电、索尼、日产、三菱、佳能……
内容简介
《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系使用最浅显的语言来具体描述每一个案例。为了保证品质.我个人从头到尾仔细修订过数回,保证每个案例的通俗性和可读性,因此对读者的专业要求就相对的较低。只要对企业经营与战略管理和股市操纵等课题有兴趣的读者,都是我的读者群。我相信以《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系的写作方式而言,一般水平的读者都可以通过囫囵吞枣和走马观花的方式读完,而不会有太大的网难。而且《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系的方法论具有延伸性与类似性,对读者基础背景的教育具有强化的作用。
《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系的方法论极为特殊,是我精心创造出来的,其特点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逻辑连贯,因此适合作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有关公司财务、公司治理和企业战略等学科的案例教科书。对于管理学和财务学知识背景较好的学生而言,学习的重点就不是类同一股读者走马观花式地读这套书系,而应学习《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系的方法论。
作者简介
郎咸平教授己出版作品:
郎咸平学术系列:《郎咸平学术文选》。
郎咸平说系列:《郎咸平说:新帝国主义在中国》、《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郎咸平说:淮在谋杀中国经济》、《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郎咸平说:热点的背后》、《郎咸平说:公司的秘密》等。
郎咸平案例系列:《产业链阴谋-从国际产业链分工看中国企业的悲剧》、《产业链阴谋Ⅱ-产业链高效整合是中国企业的战略出路》、《产业链阴谋Ⅲ:新帝国主义并购中国企业的真相》、《操纵》、《整合》、《运作》、《思维))、《标本》、《科幻》、《模式》、《突围》、《误区分、《中国式MBO》、》本质Ⅰ》、《本质Ⅱ》、《蓝海大溃败-本质Ⅲ》、》你想到的都是错的-本质Ⅳ》等。
财经邮曝系列:《财经郎眼01:我们的痛苦和希望》、《财经郎眼02:年度经济热词解读》、《财经郎眼03:需要了解的经济问题》等。
郎咸平音像系列:《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郎咸平说:谁都逃不掉的金融危机》、《郎咸平说:文化那些事》、《郎咸平说:中国商帮》、《秘密:公司的常识》、《热象背后的逻辑:你所知道的是正确的吗?》、《人间万象:一切都是经济学》等。
内页插图
目录
总序
导言
第一章 LG:十年蜕变
一、LG简介
二、LG集团的改革
三、改革举措一:强强联合,共谋双赢
四、改革举措二:重在研发,力求技术领先
五、改革举措三:以崭新形象定位开拓市场
1.打造品牌价值
2.重视产品设计
3.积极开拓市场
六、改革举措四:确立以家电为本同时开拓新产品的业务策略
1.1.G电子的基石
2.开拓数码显示和手机业务
七、LG的策划部署
1.“六标准差”树立高端企业形象
2.“明日之星”策略
第二章 现代汽车:向世界第五大汽车制造商进军
一、现代汽车的两个时代
二、郑世永时代:功劳及过失
1.郑世永的功劳
2.郑世永的过失
三、郑梦九时代:高速增长的企业策略
1.企业策略一:提高质量
2.企业策略二:加强技术
3.企业策略二:业务整合
4.企业策略四:销售策略
四、现代汽车的近年发展
第三章 专业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台积电:成功与挑战
一、台积电简介
1.台积电的主要业务
2.台积电的主要客户
二、集成电路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历程
1.何谓集成电路
2.垂直整合和垂直分工
3.世界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进程
4.为什么要提升制程技术和生产更大的晶圆
5.台湾半导体工业的发展进程
三、台积电的业务策略与成功因素
1.业务策略
2.台积电的成功因素
四、台积电的外在威胁
1.宏观市场
2.微观市场
3.整合组件制造(IDM)公司的优势
4.晶圓代工市场垄断格局受到挑战
五、台积电的内部问题
1.退货及折让的增加
2.供货商集中
3.外资机构投资高占62%
4.跨境投资受限制
5.知识产权官司只是赢了面子
6.缺乏市场品牌
六、台积电应收账款分析
七、总语
第四章 索尼集团倒下之谜:企业文化的无形之手
一、索尼的背景
二、索尼里程碑:创建、成功、不济
1.索尼的创建
2.索尼的成功期
3.索尼的不济期
三、索尼成功元素不再有效的原因
四、索尼倒下的原因之一:索尼企业文化
1.企业文化之一:人治文化
2.企业文化之二:架构
五、索尼倒下的原因之二:弃帅保车
1.出井伸之的构想
2.失去发展机会
3.失去根据地
六、索尼倒下的原因之三:产品管理失当
1.开发的产品未能迎合市场需求
2.比对手慢半拍
七、索尼倒下的原因之四:顾此失彼
1.业务间的冲突
2.发展偏离核心,降低被投资的价值
八、索尼倒下的原因之五:成本控制不宜
九、第一次改革——“革新60”
1.重整电子业务
2.重整娱乐和财政业务
3.降低业务成本
4.终身雇用制的阻力
5.派系斗争
十、解决核心问题——企业文化
1.出井伸之的终极策略
2.对出井伸之终极策略的评价
十一、索尼如何再改革
1.霍华德·斯金格小档案——为何选择他
2.霍华德·斯金格的改革——事前准备
3.霍华德·斯金格的改革——针对的问题
4.霍华德·斯金格的改革——百日维新?
5.霍华德·斯金格实际上做了什么
十二、小结——霍华德·斯金格的改革
十三、评价霍华德·斯金格的改革
1.方向正确
2.力度适中
十四、前瞻
1.核心电子业务
2.半导体业务
3.游戏业务
4.霍华德.斯金格的改革——降温中?
十五、总结
第五章 日产汽车集团:起死回生的神话
一、日本民族文化与日产成败的关系
1.大和民族的文化特质
2.日产的发展流程:成也文化,败也文化
二、日产的衰败(1999年前)
1.财务管理不善
2.业务成本高昂
3.非核心资产过多
4.产品开发迟滞
5.产能资源过剩
6.管理能力不足
7.日产的转折点
三、卡洛斯·戈恩——四大洲之融合
1.戈恩小档案
2.日法文化的不同
四、日产的改革
1.跨部门小组
2.戈恩与日本传统企业文化
五、日产的复兴
1.增强内部管理能力
2.提升财务管理能力
3.大幅降低采购成本
4.出售非核心资产
5.增强产品开发能力
6.提升产能利用率
六、复兴后的日产
七、总结
第六章 三菱:财阀式架构
一、三菱集团的历史
1.概述
2.三菱集团的发展史
3.为什么三菱公司要重新合并成为三菱集团?
4.三菱集团现在的表现
二、三菱集团股权互控的问题
1.个别业务不能有效制定政策
2.未能得到集团资金优惠
3.拖累集团个别业务发展
三、三菱为何解决不了架构问题?
1.内在因素
2.外在因素
四、个案1——三菱电机
1.改革背景
2.改革分析
五、个案2——三菱汽车
1.改革背景
2.改革分析
六、个案3——三菱重工
1.改革背景
2.改革分析
七、总结
第七章 佳能:十年腾飞
一、佳能的背景
1.佳能的起源
2.佳能的现状
二、佳能击败施乐的案例
1.施乐何许人
2.佳能的进入
3.技术策略
4.市场策略
三、佳能出现的问题
1.背景
2.不求利润,只重销售额
3.业务分散,并出现亏损
4.年功序列制
5.终身雇用制
6.过往CEO以和为贵,因循守旧,没有能力改革
四、新社长简介
五、御手洗富士夫提出的方案
1.方案一:撤出与巩固——砍伐赔钱的产业(1996—1999年)
2.方案二:生产线的改革
3.方案三:技术和产品的全面整合
4.方案四:开拓高端产品市场
5.方案五:原型最小化——三维计算机辅助设计(2000年—现在)
六、终身雇用制对佳能的影响
1.终身雇用制的起源
2.终身雇用制的前提
3.终身雇用制的特点
4.终身雇用制的优点
5.终身雇用制面临的挑战
6.终身雇用制的破灭
7.佳能的“终身雇用制”
七、总结与展望
精彩书摘
第一章 LG:十年蜕变
七、LG的策划部署
2.“明日之星”策略
(1)创新意打造“明日之星”,开拓高增长、高回报的市场
继以“六标准差”管理控制成本之后,LG电子的第二个策略部署是增强企业的增长力。为达到此目标,LG电子将不同技术结合创意制造“明日之星”,开拓高增长高回报的市场。一般企业厘定家电“现金牛”业务策略时,只会减少“现金牛”业务的研发投资,务求减少成本,并将所得现金用于支付其他高成长性业务的市场。但LG电子却不止于此,LG电子认为家电不只是一般的现金牛业务。LG电子一方面利用“六标准差”管理的获利增加循环利润,好壮大“现金牛”。另一方面,LG电子深知家居网络是近年兴起的高增长市场,因此以普通家电作为支柱,再集合拥有的显示器及通讯技术,制造“明日之星”,增强企业未来的增长力。
相比之下,三星电子的家电业务策略却完全不同。三星电子不断在家电方面投放大量资源,意在将星级业务扩展至家电市场。其部署的重点与LG电子的“明日之星”策略不谋而合,就是开拓家居网络,并加强研发创意的注入,目的是占据高档家电市场。可是,三星电子只是在成本控制方面以引入“垂直生产体系”成功方程式为重点,并没有考虑到其在家电业务的基础不好、占有率不大的事实,在缺乏成长性的家电市场是很难突围的。三星电子在家电业务领域有如此的策略,只因其企业信念背后的“第一主义”。
三星集团董事长李健熙曾经在公开场合表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拥有多少项全球第一的事业。三星电子现已在数码电视、内存、无线电话及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方面处领导地位,下一个目标就是家电。换句话说,三星电子进入家电市场是为了再赢得一个“第一”。可是,LG电子却稳扎稳打,以家电为本,向“在2010年前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子及电讯公司”的目标迈进。
当前,三星电子家电的全球总销售额只有31亿美元,市场占有率也只有1.88%,2004年更录得5150万美元的营运亏损。而LG电子产品则有很强的竞争力,空调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为20%,家用吸尘器的世界市场占有率为13.7%。将三星电子的利润分布做一分析,可以看到其利润主要来自数码显示、半导体、通讯器材及手机的“垂直生产体系”,家电业务却没有利润贡献。对三星电子而言,家电只不过是个多竞争、低增长的市场,而其行业利润是基于半导体及手机这个高增长但价格非常不稳定的市场而言的。如果扣除半导体带来的利润,三星电子毛利率会实时大幅下跌8%至15%,半导体仍是主宰三星的业务。
(2)控制成本,确保资金链有效运行
LG电子不但重视控制生产成本,同时深知集团的整体性成本操控必须包括研发和固定投资支出、销售及行政费用及财务费用三方面。吸取了1997金融风暴失败的教训,LG电子自改革以来一直严格地操控成本,确保资金链能有效运行。研发费用及固定投资支出的比率自1999年改革后一直维持不变(见图1-27)。销售及行政费用增加的幅度一直低于3万亿韩元,远低于销售增幅。销售额则由1999年10万亿韩元大幅升至2004年的25万亿韩元(见图1-28)。负债与资本比例则由2002年100%下降至2004年65%,由此可见,LG电子近十年间一直积极减债,并减少财务支出,公司的财务更稳健(见图1-29)。由于成功的业务管理以及优秀的成本控制,LG的净资产回报率稳步上升,由2000年的15%升至2004年的35%,直逼三星那时高时低的净资产回报率(见图1-30)。
过去10年,LG电子成功将“六标准差”标准应用于管理企业的各个层面,严格控制成本,并借着以“家电为本”的稳健业务策略,创造出稳定而突出的业绩。经历了10年的蜕变,LG已成为世界顶级公司。LG电子行政总裁金双秀先生已定下“在2010年前成为世界第三电子及电讯公司”的目标。到底LG能否超越三星电子,不只成为韩国第一,而且迈向国际,达到其欲成为世界第三的目标,对于LG管理层来说,可说是目标在望。
前言/序言
思维的灯塔,案例的熔炉:《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导读 在信息洪流奔涌、认知边界不断拓展的时代,我们如何才能拨开迷雾,洞察事物的本质?如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局面中,寻找到清晰的逻辑脉络,做出明智的决策?《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并非一本浅尝辄止的理论汇编,而是一场深入大脑腹地的探索之旅,它以精挑细选的案例为载体,以严谨的逻辑分析为利器,旨在点燃读者思维的火花,锻造决策的智慧,让你在现实世界的挑战中,游刃有余,脱颖而出。 本书并非从零开始灌输一套僵化的思维模式,而是聚焦于“如何思考”这一根本问题。我们相信,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天生,而是通过对过往经验的提炼、对错误模式的规避、以及对有效方法的学习而不断磨砺而成。因此,《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将目光投向了真实世界中那些极具代表性的事件、决策与困境。每一篇案例,都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等待着读者用思维的钥匙去开启。这些案例涵盖了商业决策、社会现象、个人成长、技术创新等多个领域,它们之所以被选中,是因为它们不仅具有普遍性,更蕴含着深刻的思维启示。 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点评”二字。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事件的经过,而是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思维逻辑、决策过程以及最终的后果。我们将引导读者穿越表象,直抵问题的核心,审视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挖掘那些影响深远的潜在因素。在这里,你不会看到模棱两可的结论,也不会看到空泛的理论说教。每一处点评,都力求精准、深刻,并辅以详实的论证,帮助读者构建起一套批判性的思维体系。 《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的修订,并非简单的文字润色,而是对思想的再审视与升华。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挑战层出不穷,旧的经验也需要被赋予新的解读。本次修订,我们更加关注当下热点问题中蕴含的思维模式,并对原有案例进行了更贴合时代背景的分析。无论是新兴技术的崛起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还是全球化进程中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动态,亦或是信息爆炸时代下个体认知能力的重塑,本书都将通过案例的视角,为你提供独到的见解和应对之策。我们精益求精,力求让每一页内容都充满价值,都成为点亮你思维的火炬。 本书的独特视角与价值主张: 以终为始的案例解构: 我们不回避事件的最终结果,而是从结果出发,逆向追溯其思维源头。这种“以终为始”的视角,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认识到,哪些思维模式导致了成功,哪些思维误区导致了失败。我们将深入分析决策者在不同阶段所面临的压力、信息不对称、认知偏差等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了最终的走向。 多维度思维框架的引入: 针对每一个案例,我们不会局限于单一的分析维度。例如,在商业案例中,我们将同时考察市场环境、竞争态势、消费者心理、技术可行性、管理团队能力、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在社会现象案例中,则会引入历史、文化、政治、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视角。这种多维度的思维框架,能够帮助读者构建更全面、更立体的认知图谱。 思维误区的警示与纠正: 成功案例的启示固然重要,但对思维误区的深刻认识,往往更能帮助我们规避陷阱。本书将重点剖析那些普遍存在的思维误区,例如确认偏误、锚定效应、群体思维、过度自信等,并通过具体案例生动地展示它们是如何一步步将人们引向错误的决策。我们将提供识别和纠正这些误区的方法,让你在日常的思考和决策中,少走弯路。 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指南: 批判性思维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练习和反思中得以提升。《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正是这样一个实践平台。通过阅读和分析案例,你将被鼓励质疑假设,评估证据,识别逻辑漏洞,并形成独立的判断。本书旨在培养一种“不盲从、不轻信”的思考习惯,让你能够对信息保持警惕,对观点进行审慎评估。 联系现实的决策赋能: 本书的最终目标是让你能够将所学思维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我们所选择的案例,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模型,而是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情境。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剖析,你将学会如何运用更清晰的逻辑、更审慎的判断、更开阔的视野来应对自己的挑战,无论是在职场晋升、创业投资,还是在人际关系、个人规划等方面。 本书为谁而写? 《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适合所有渴望提升思维能力、精进决策智慧的读者。 职场人士: 无论你是初入职场的新人,还是身居管理要职的领导者,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洞察。它能帮助你理解复杂的商业环境,提升战略规划能力,优化团队管理,做出更具前瞻性的决策,从而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脱颖而出。 创业者与投资者: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创业和投资领域,精准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至关重要。本书通过分析一系列成功与失败的商业案例,揭示了创业与投资中的关键思维模式,帮助你识别风险,抓住机遇,规避陷阱。 学生与研究者: 对于正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学生和研究者而言,本书将引导你以更具批判性的视角审视信息,提升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衷学习的个体: 任何渴望不断成长、拓展认知边界的个体,都能从本书中获益。它将成为你自我提升的良师益友,帮助你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更符合自身利益和价值的选择。 阅读《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你将收获: 清晰的逻辑分析能力: 学会如何抽丝剥茧,理清复杂事件的因果关系。 敏锐的洞察力: 能够发现他人忽略的关键信息和潜在联系。 审慎的决策智慧: 能够权衡利弊,预测风险,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强大的批判性思维: 能够独立思考,不被表象所迷惑,不盲从权威。 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教训,为自己的行动提供借鉴。 《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不是一本需要被动阅读的教科书,而是一场需要你积极参与的思维实践。我们鼓励你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质疑、比较,并将书中的分析方法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地将本书的智慧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更具洞察力、更善于思考、更勇于决策的个体。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掌握一套有效的思维工具。《思维案例点评(修订版)》正是这样一把钥匙,它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深刻理解、明智决策、以及持续成长的大门。让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思维的探索之旅,点亮智慧的火炬,锻造坚定的信念,在人生的长河中,扬帆远航。